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我国行政协调的模式、法律障碍及其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包万超 《学术界》 CSSCI 1995年第4期92-94,共3页
试论我国行政协调的模式、法律障碍及其对策包万超由于行政主体的冲突和内耗而对行政效率的严重干扰,以至影响到行政目标的预期实现,这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不可否认和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传统的行政协调模式片面地依赖... 试论我国行政协调的模式、法律障碍及其对策包万超由于行政主体的冲突和内耗而对行政效率的严重干扰,以至影响到行政目标的预期实现,这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不可否认和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传统的行政协调模式片面地依赖于主体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这在理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协调 法律障碍 协调模式 行政主体 行政组织法 行政体制 行政活动 人事制度 党政关系 行政立法体制
下载PDF
平衡立法与公共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包万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72,共15页
转型中国的行政立法是一个从失衡向平衡的变迁过程。导致失衡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稀缺导向的行政垄断体制及在该体制下官员的效用最大化选择。要正确解释失衡现象并促进平衡立法,就必须在中国行政法的经验世界里确立一种基于公共选择学说... 转型中国的行政立法是一个从失衡向平衡的变迁过程。导致失衡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稀缺导向的行政垄断体制及在该体制下官员的效用最大化选择。要正确解释失衡现象并促进平衡立法,就必须在中国行政法的经验世界里确立一种基于公共选择学说的解释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通过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来提高立法质量的改革已经启动,但要从整体上改善中国行政法的失衡状态,就必须持续、全面地改进立法的公共选择机制,特别是立宪意义上的选择,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权力体制和利益结构调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行政法 公共选择理论 平衡立法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与儒教宪政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2
3
作者 包万超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6,共6页
宪政哲学的本质是如何看待人。以王道仁政为基本特征的儒教宪政,建立在"天人合一"的人性假设上,以贯通天、地、人的圣王统治为前提,以民本思想为基础,以中和为天下之达道,以贵民、富民、教民为核心职责,以人性的自我完善和实... 宪政哲学的本质是如何看待人。以王道仁政为基本特征的儒教宪政,建立在"天人合一"的人性假设上,以贯通天、地、人的圣王统治为前提,以民本思想为基础,以中和为天下之达道,以贵民、富民、教民为核心职责,以人性的自我完善和实现天下大同为目标。施行这样的"王道仁政",君王的统治就符合天道民意,否则,革命将重建新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天人合一 宪政
下载PDF
试论我国行政协调的模式、法律障碍及其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包万超 《行政与法》 1995年第1期14-16,共3页
由于行政主体的冲突和内耗而对行政效率的严重干扰,以至影响到行政目标的预期实现.这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不可否认和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传统的行政协调模式力图超越我国“行政法制尚未健全”这一环节,片面地依赖于主体关... 由于行政主体的冲突和内耗而对行政效率的严重干扰,以至影响到行政目标的预期实现.这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不可否认和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传统的行政协调模式力图超越我国“行政法制尚未健全”这一环节,片面地依赖于主体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这在理论上是“人治”观念对“法治行政”的一种偏离,实践中也难以奏效.问题的形式不能代替问题的本质,加强行政协调的关键不在于解决既出现的问题,而在于消除问题出现的导因,这样从长远来看才能够做到标本兼治.为此,在理论上必须回答下列问题:行政的依据和协调的模式是什么?现实中出现冲突,内耗的最深层次的根源和障碍何在?能否针对找出的问题对“症”下药,形成最优协调方案?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是进行有效协调的前提;第二个问题的澄清是行政协调的中心,而“优化方案’则是前两个问题的逻辑引伸.本文拟沿着“行政法治”的思路对上述问题作些粗浅的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协调 法律障碍 协调模式 行政主体 行政法治 法制型模式 实证分析 行政组织法 行政法制 行政体制
下载PDF
大一统与儒教宪政的君主专制
5
作者 包万超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20,共6页
大一统下的君主专制和王道仁政是儒教宪政的根本特征,它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观念在政治领域的逻辑延伸。大一统是天地间普遍的法则,贯通天、地、人的圣王用"一"来统率天下是天地之常经。但一统和君主专制要建立在王道仁政的基... 大一统下的君主专制和王道仁政是儒教宪政的根本特征,它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观念在政治领域的逻辑延伸。大一统是天地间普遍的法则,贯通天、地、人的圣王用"一"来统率天下是天地之常经。但一统和君主专制要建立在王道仁政的基础上,同时受制于天道、民意、儒教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的道德制约,以及政权和治权分离的制衡体制。这种古典儒教宪政制度对理解今天中国社会主义宪政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儒教 君主专制 道德约束 分权与制衡
下载PDF
实证行政法学与当代行政法学的基本难题 被引量:8
6
作者 包万超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00年第2期24-40,共17页
本文的基本命题是,能否通过逻辑上的动机一致性假设,发展出用于描述、解释和预测行政法现象的实证理论,乃是当代行政法学的基本难题。笔者认为,如果这一难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现存的规范学说将长期丧失应有的严谨性,并加重行政法学家在... 本文的基本命题是,能否通过逻辑上的动机一致性假设,发展出用于描述、解释和预测行政法现象的实证理论,乃是当代行政法学的基本难题。笔者认为,如果这一难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现存的规范学说将长期丧失应有的严谨性,并加重行政法学家在最基本的规范命题上的认同危机。在此,笔者将试图通过阐明实证行政法学和规范行政法学的划分标准、研究规则和学术意义,提出当代实证行政法学面临逻辑上双重行为动机假设及由此导致的分析基础的不一致性的困扰,并简要分析公共选择理论如何有助于这一基本难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行政法学 规范行政法学 双重行为动机 公共选择理论 学术研究
全文增补中
数字治理与行政执法改革:技术、制度与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琳琳 包万超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法治政府建设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治理遵循“技术—制度—价值”逻辑,形成三维主体间的互构关系,与数字时代的行政执法改革具有契合性。当前,行政执法改革实现部分目标,但技术层面存在数据壁垒与数字形式主义,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法治政府建设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治理遵循“技术—制度—价值”逻辑,形成三维主体间的互构关系,与数字时代的行政执法改革具有契合性。当前,行政执法改革实现部分目标,但技术层面存在数据壁垒与数字形式主义,制度层面出现综合与专业的张力、权力与能力的悖离,价值层面产生公共利益与公民权利保护等原定目标出现一定异化,对技术赋能制度、制度实现价值、价值形塑技术产生阻碍。需要以数字治理为引领破解行政执法改革困境,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和集约建设一体化平台,基于需要的整体主义助力有限度的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公民参与和监督执法,实现技术、制度与价值的相互构建,完成数字时代行政执法转型升级。同时,应谨慎对待数字时代行政执法改革中的新挑战,促进数字治理与行政执法改革协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执法改革 数字治理 执法权
原文传递
设立宪法委员会和最高法院违宪审查庭并行的复合审查制——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另一种思路 被引量:112
8
作者 包万超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16,共5页
宪法的有效实施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而其中关键的问题是能否设立一种权威的、可操作的违宪审查制度。作者从意识形态、体制、程序等视角解释了我国现行违宪审查制度何以脆弱的五方面原因,并对法学界关于如何完善这一制度的三套“单... 宪法的有效实施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而其中关键的问题是能否设立一种权威的、可操作的违宪审查制度。作者从意识形态、体制、程序等视角解释了我国现行违宪审查制度何以脆弱的五方面原因,并对法学界关于如何完善这一制度的三套“单一制审查”方案(即由宪法委员会、宪法法院和最高法院三者之中的某一机构行使违宪审查权)作了建设性的商榷。作者尝试性提出“复合审查制”的思路,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下设立宪法委员会、在最高法院之下设立违宪审查庭,分别行使非诉讼的、事先的审查和违宪侵权诉讼、附带性审查权。作者对这两种机构的性质、地位、组成、产生、任期、职权、程序和冲突规则均作了探讨。作者认为,“复合审查制”并未突破现行的宪政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委员会 违宪审查权 违宪审查制度 最高法院 人大常委 宪法监督 宪法法院 宪政体制 地方性法规 《宪法》
原文传递
行政法平衡理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50
9
作者 包万超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8-74,共17页
平衡理论比较研究既涉及行政法应当何为的规范性问题,也涉及到行政法事实上如何存在以及该理论如何操作的实证性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只有将平衡理论置于整个行政法学术传统中以及仰仗于更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分析工具,尤其是公... 平衡理论比较研究既涉及行政法应当何为的规范性问题,也涉及到行政法事实上如何存在以及该理论如何操作的实证性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只有将平衡理论置于整个行政法学术传统中以及仰仗于更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分析工具,尤其是公共选择理论、博奕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才会得到确当的处理。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试图从比较法的视角阐明:欧美行政法学术传统中规范主义模式和功能主义模式的边缘化及平衡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国平衡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学术历程、分析工具及其主要内涵;平衡理论作为一种规范性理论的学术地位和制度意义;构建平衡理论实证基础的可能性及其局限。关于平衡理论的争鸣由来已久了,但本文提出的若干问题学界仍殊少涉及,作者认为,要使这种争鸣持续下去并更具建设意义,学者就不能不回到行政法的学术传统中去寻求一种最低限度的共识,由此,本文揭示了理解下列背景知识的重要意义:对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研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全球化时代的共同课题;中西学者在对各自行政法学术传统的回顾和探索中均建立了“理想类型”的分析工具并得出了许多近似的结论;中国的平衡理论与欧美行政法学术传统中的平衡思想具有内在的传承关系;规范性平衡理论和实证性平衡理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 规范主义模式 功能主义模式 平衡理论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宪政转型与中国司法审查制度 被引量:21
10
作者 包万超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5-827,共23页
当宪政作为“世界图像”呈现的时刻,中国是一位缺席者。在通往彼岸的路途中,我们沦落为迟到的异乡人。对于宪政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两大进程——亦即宪法成为真正的法律和司法审查成为宪法的看护者——的相互辉映,照亮了后来者初... 当宪政作为“世界图像”呈现的时刻,中国是一位缺席者。在通往彼岸的路途中,我们沦落为迟到的异乡人。对于宪政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两大进程——亦即宪法成为真正的法律和司法审查成为宪法的看护者——的相互辉映,照亮了后来者初看起来近乎迷茫的宪政转型之路。但是,这种逻辑并非总是在普世的客观意义上被理解,地方性经验可能构成了一种合理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审查制度 宪政转型 中国 “世界图像” 异乡人 决定性 地方性 宪法
原文传递
面向社会科学的行政法学 被引量:22
11
作者 包万超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60,共13页
作为总体危机的集中表现,现代行政法学是一种"单向度"的规范法学。由于作为此在的人的缺席,这种"规范性"是不彻底的,又由于人类行为理论的缺失,这种规范的实证基础缺乏了经验世界的支持,而使自身变为内容空虚的逻... 作为总体危机的集中表现,现代行政法学是一种"单向度"的规范法学。由于作为此在的人的缺席,这种"规范性"是不彻底的,又由于人类行为理论的缺失,这种规范的实证基础缺乏了经验世界的支持,而使自身变为内容空虚的逻辑游戏。面向社会科学,就是将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知识资源应用于行政法研究,最重要的是发展一种以人类行为理论为中心的社会科学的行政法学,并同时注重规范与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行政法 社科法学 规范法学 实证法学
原文传递
公共选择理论与实证行政法学的分析基础 被引量:14
12
作者 包万超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47,共13页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行政法的基础研究是失衡的。关于价值判断和制度选择的规范法学一直在大踏步地前进,而注重描述、解释和预测行政法现象的实证法学却举步维艰。虽然学者曾就此进行过许多经验调查,也做出了一些出色的推理,但是,...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行政法的基础研究是失衡的。关于价值判断和制度选择的规范法学一直在大踏步地前进,而注重描述、解释和预测行政法现象的实证法学却举步维艰。虽然学者曾就此进行过许多经验调查,也做出了一些出色的推理,但是,这些研究至今却未能在行政法领域发展出一种具有科学特质的实证理论。究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学 实证法学 公共选择理论 基础研究 规范法学 价值判断 法现象
原文传递
论法治政府的标准及其评估体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包万超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72,共4页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中国治国理政观念和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当务之急既需要在法治政府标准上获得更大的共识,同时出台分步实施方案,确定和实施一套公平有效的评估体系。
关键词 法治政府 标准 评估体系
下载PDF
行政诉讼法的实施状况与改革思考——基于《中国法律年鉴》(1991—2012)的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包万超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5,共8页
从1990—2011年,《行政诉讼法》的实施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三少三多三难",即一审案件少、判决结案少、原告胜诉案件少,撤诉案件多、上诉案件多、非诉执行案件多,告状难、审判难、执行难。总体趋势不容乐观,根本... 从1990—2011年,《行政诉讼法》的实施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三少三多三难",即一审案件少、判决结案少、原告胜诉案件少,撤诉案件多、上诉案件多、非诉执行案件多,告状难、审判难、执行难。总体趋势不容乐观,根本原因是缺乏独立公正的司法审查体制和诉讼安全机制。必须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上推动中国行政诉讼制度改革。改革成败的关键取决于能否促成独立公正的司法体制的建立,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是在行政法院的建立问题上能否达成共识,并以行政法院的建立为中心,推进审判体制、法律和政策的配套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法 司法制度 司法改革
原文传递
试论司法公正中的法官与经济人 被引量:6
15
作者 包万超 《法学杂志》 1998年第5期25-26,共2页
一、人类面对的种种不公,莫过于司法不公更让人难以宽容司法不公是对公正的最大亵渎并可能导致人们对法律的尊重感和信任感的丧失。正如培根所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较其他多次不公正的行为的祸患尤甚,因为后者污染的是水流,而前者... 一、人类面对的种种不公,莫过于司法不公更让人难以宽容司法不公是对公正的最大亵渎并可能导致人们对法律的尊重感和信任感的丧失。正如培根所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较其他多次不公正的行为的祸患尤甚,因为后者污染的是水流,而前者却败坏了水源。”司法公正与不公,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正 经济人 法官 公共选择理论 司法改革 司法地方保护主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 个人因素 司法不公 布坎南
原文传递
儒教与新教:百年宪政建设的本土情结与文化抵抗 被引量:12
16
作者 包万超 《北大法律评论》 1998年第2期505-575,共71页
本文旨在阐明儒教文化和基督新教文化在人性哲学上的根本区别及其对宪政的不同影响,并试图由此进一步论证自戊戌变法以来百年宪政移植颇多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土情结与文化抵抗。这种特殊的情境由于政权的频繁更迭及其意识形态的变迁... 本文旨在阐明儒教文化和基督新教文化在人性哲学上的根本区别及其对宪政的不同影响,并试图由此进一步论证自戊戌变法以来百年宪政移植颇多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土情结与文化抵抗。这种特殊的情境由于政权的频繁更迭及其意识形态的变迁而使问题趋于复杂:意识形态往往同时打着民族主义和现代化的旗号,而不管我们承认与否,这个"现代"又的确是以欧洲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件及其所带来的后果为标志的。这样,百年中国在寻求一种怎样的合法性基础来引进西方宪政这个问题上陷入了二律背反的困境:宪政移植与文化抵抗。前者为西化和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建设 自由宪政 基督教文化 意识形态 康有为 孙中山 人性哲学 儒教文化 制度设计 人权保障
原文传递
阅读英美行政法的学术传统 被引量:15
17
作者 包万超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7-434,共28页
关键词 英美行政法 规范主义 功能主义 公共选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