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例HIV抗体初筛单阳性样本的补充试验结果分析
1
作者 王萍 包伦敏 +1 位作者 龙丽 李小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296-299,共4页
比较金标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本院的共105359例受检人员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金标法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两种方法出现单阳... 比较金标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本院的共105359例受检人员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金标法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两种方法出现单阳性则纳入本研究。单阳性样本利用WB确证试验和核酸定量试验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HIV。结果 单阳性样本共有22例,其中金标法单阳性15例,ELISA单阳性7例。金标法单阳性样本确证试验结果为不确定的有40%(6/15),结果为阴性的有60%(9/15),结果是阳性的为0%(0/15)。ELISA单阳性样本确证试验结果为不确定的有57.1%(4/7),结果为阴性的有42.9%(3/7),结果是阳性的为0%(0/7)。金标法单阳性样本HIV核酸检出率为0%(0/15),而ELISA单阳性样本HIV核酸检出率为28.6%(2/7)。结论 HIV抗体初筛单阳性样本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金标法的假阳性率高于ELISA。相比于WB确证试验,单阳性样本通过核酸定量试验来反应患者是否感染HIV可能是更好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金标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单阳性
下载PDF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在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大鼠体内形成微嵌合体
2
作者 包伦敏 马贵兰 +1 位作者 龙调玉 蒋红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67-971,共5页
目的 寻找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DC)输注到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CIA)模型大鼠后形成微嵌合体的证据。方法 骨髓来源的DC前体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及核因子κB寡核苷酸诱骗剂(NF-κB ODN decoy)诱导... 目的 寻找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DC)输注到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CIA)模型大鼠后形成微嵌合体的证据。方法 骨髓来源的DC前体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及核因子κB寡核苷酸诱骗剂(NF-κB ODN decoy)诱导成tDC,再用1,1′-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三碳氰基碘化物(DiR)标记后输注到CIA大鼠体内。在细胞输注的第4 h、 24 h、 5 d、 10 d、 15 d,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荧光强度和分布,第15天处死大鼠,检测主要脏器荧光信号。结果 tDC高表达OX62,低表达CD80和CD86。荧光信号主要集中在胸腹部和左后关节,胸腹部荧光信号在24 h最强,左后关节荧光信号在5 d最强。在细胞输注的15 d仍能检测到荧光,并且病足左后关节始终保持较强荧光信号。离体器官肺、肝、脾、肠系膜淋巴结中荧光信号较强,肾荧光信号较弱,心脏几乎没有荧光。结论 tDC在病足关节、肺、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形成微嵌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DC) 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 微嵌合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下载PDF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通过降低Th1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炎症和病变 被引量:4
3
作者 马贵兰 谭艳 +2 位作者 田娅玲 包伦敏 蒋红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核因子κB寡脱氧核苷酸诱骗剂(NF-κB ODN decoy)诱导建立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对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1型辅助T(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取SD雌性大鼠建立CI... 目的初步探讨核因子κB寡脱氧核苷酸诱骗剂(NF-κB ODN decoy)诱导建立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对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1型辅助T(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取SD雌性大鼠建立CIA大鼠模型,设CIA模型组、牛Ⅱ型胶原蛋白-诱骗剂-树突状细胞(Col2-decoy DC)处理组、空白对照组、Col2-decoy DC对照组。于初次免疫的第20天尾静脉注射tolDC进行处理,造模第7周处死大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脏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Treg比例,HE染色检测踝关节病变情况,并对关节炎指数(AI)进行评分。结果与CIA模型组相比,Col2-decoy DC组AI降低且踝关节病变减轻,脾脏CD4+T细胞中Th1细胞、Th17细胞百分率降低而Th2细胞、Treg百分率升高。结论tolDC通过降低CD4+T细胞中Th1细胞和Th17细胞比率减轻CIA大鼠炎症和关节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DC) T细胞亚群 免疫耐受 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
下载PDF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可抑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脾脏细胞的焦亡
4
作者 龙调玉 包伦敏 +3 位作者 万秀方 李红红 张云东 蒋红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5363-5369,共7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利用核因子κB寡核苷酸诱骗剂成功构建了抗原特异性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并用其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进行了有效干预,但治疗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脾脏细胞焦亡的... 背景:课题组前期利用核因子κB寡核苷酸诱骗剂成功构建了抗原特异性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并用其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进行了有效干预,但治疗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脾脏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提取骨髓源树突状细胞,利用核因子κB寡核苷酸诱骗剂构建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取9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3只,模型组、治疗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初次免疫:左足跖部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加强免疫:初次免疫后第14天,尾根部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初次免疫后第20天分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初次免疫后第35天,进行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1)关节炎指数评分:治疗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2)足踝关节大体与病理观察:模型组大鼠踝关节严重肿胀,治疗组大鼠踝关节轻度肿胀;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足踝关节滑膜明显增生,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骨侵蚀;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足踝关节滑膜增生减低、骨侵蚀和炎性细胞浸润减少;(3)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模型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4)脾脏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脾脏NLRP3、pro-caspase-1、caspase-1、GSDMD-NT、白细胞介素1β前体、白细胞介素1β的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治疗组大鼠脾脏NLRP3、pro-caspase-1、caspase-1、GSDMD-NT、白细胞介素1β前体、白细胞介素1β的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5)结果表明,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可能通过抑制脾脏细胞焦亡和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释放,缓解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NLRP3 白细胞介素1Β 细胞焦亡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大鼠骨髓源性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
5
作者 马贵兰 谭艳 +1 位作者 包伦敏 蒋红梅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目的探讨使用核因子-κB寡核苷酸诱骗剂(NF-κB ODN Decoy)诱导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 DC)的方法。方法取雄性Sprague Dawley(SD)和Wistar大鼠各10只,麻醉处死SD大鼠取胫骨制备骨髓细胞悬液、培养8 d获得树突状细胞(D... 目的探讨使用核因子-κB寡核苷酸诱骗剂(NF-κB ODN Decoy)诱导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 DC)的方法。方法取雄性Sprague Dawley(SD)和Wistar大鼠各10只,麻醉处死SD大鼠取胫骨制备骨髓细胞悬液、培养8 d获得树突状细胞(DC),分为Control-DC组[添加白细胞介素4(IL-4)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定向诱导分化培养]、Decoy-DC组(Control-DC组基础上加5μmol/L NF-κB ODN Decoy)、脂多糖(LPS)-DC组(培养初加GM-CSF和IL-4诱导分化培养,第7天加LPS 10μg/L刺激)及LPS-Decoy-DC组(Decoy-DC组细胞培养至第7天加10μg/L LPS),采用倒置显微镜分别观察Control-DC组和Decoy-DC组SD大鼠骨髓细胞提取当天和培养第4~8天、LPS-DC组和LPS-Decoy-DC组SD大鼠骨髓细胞培养第8天DC的细胞形状、表面突起及集落等特征,采用吉姆萨染色评价培养第8天Control-DC组和Decoy-DC组SD大鼠骨髓源性DC的形态特征,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Decoy-DC组SD大鼠骨髓细胞提取当天和培养第8天DC的活细胞比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D大鼠培养第8天时骨髓源性DC的免疫表型;麻醉处死Wistar大鼠后取脾脏淋巴细胞制备反应细胞,同时将培养第8天的Control-DC组、Decoy-DC组、LPS-DC组及LPS-Decoy-DC组SD大鼠骨髓源性的DC中加丝裂霉素C制备刺激细胞,调整刺激细胞与反应细胞比例为1∶5得混合淋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独加混合淋巴细胞)、Control-DC组、Decoy-DC组、LPS-DC组及LPS-Decoy-DC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混合淋巴细胞于490 nm处的光密度(OD490)值。结果镜下Decoy-DC组SD大鼠骨髓源性的DC集落较Control-DC组少且表面突起少见,LPS-DC组SD大鼠骨髓源性的DC形态较LPS-Decoy-DC组多样;台盼蓝染色显示提取当天和培养第8天Decoy-DC组SD大鼠骨髓源性的DC活细胞率均> 95%(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各组SD大鼠骨髓源性DC的OX-62阳性表达率均> 95%(P>0.05),Decoy-DC组CD80、CD86的表达较Control-DC组下调、OD490降低(P<0.05),LPS-Decoy-DC组CD80、CD86的表达较LPS-DC组下调、OD490降低(P<0.05)。结论 NF-κB ODN Decoy可成功诱导培养出SD大鼠骨髓源性的高活力、高纯度的稳定的tol 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免疫耐受 骨髓 树突状细胞 核因子-κB寡核苷酸诱骗剂 诱导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