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介入综合治疗顽固性疱疹后神经痛5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家双 魏星 +5 位作者 包佳巾 杜雯琼 汤达承 吴秋韵 张雪丰 黄穗翔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本文报道使用以臭氧介入为主的规范化诊疗综合方案用于顽固性、激惹型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5年随访结果。方法:统计资料完整的顽固性躯干部疱疹后神经痛30例住院患者,病史4个月~4年,患者最多住院达10次。入院后接受以臭氧介入... 目的:本文报道使用以臭氧介入为主的规范化诊疗综合方案用于顽固性、激惹型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5年随访结果。方法:统计资料完整的顽固性躯干部疱疹后神经痛30例住院患者,病史4个月~4年,患者最多住院达10次。入院后接受以臭氧介入为主的规范化诊疗方案,即口服药物+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臭氧介入治疗,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考察治疗前、后抑郁量表、疼痛程度、红外线热图、患区遗留症状和睡眠质量等指标。随访评估五年。使用Poisson列联系数法进行统计资料处理。结果:年龄60~85岁(平均70.3±5.9岁)。患区剧烈疼痛住院72小时内即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前平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分为6.7±1.8分,抑郁评分(hamilto ndepression score,HAMD)评分为22.6±4.2分,局部温度为36.4±2.6℃。治疗后平均VAS评分为3.1±0.8分,HAMD评分为13.5±3.1分,局部温度差为3.64-0.6℃.本组患者未出现与治疗方案相关的并发症。结论:CT监护下以臭氧介入为主的规范化治疗可快速控制剧烈疼痛,使原发和继发损伤区消失或明显缩小,局部温度趋于正常,在长达5年左右随访期间效果比较稳定,疼痛程度及VAS评分未出现明显波动,患者情绪好转,绝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部疱疹后神经痛 激惹型 臭氧介入治疗 红外热图 5年随访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调查分析 被引量:49
2
作者 王家双 包佳巾 +1 位作者 魏星 杜雯琼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周围神经受到病毒损伤后的疼痛疾病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疼痛科集中6年来调查、统计的临床病例结果。方法:2004年起使用神经痛表共统计门诊、住院及会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686例,主要观察疼痛程度... 目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周围神经受到病毒损伤后的疼痛疾病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疼痛科集中6年来调查、统计的临床病例结果。方法:2004年起使用神经痛表共统计门诊、住院及会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686例,主要观察疼痛程度和性质、临床类型、患区遗留症状和伴随症状。结果:患者主诉以自发性闪电样疼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疼痛、针刺样疼痛和混合性疼痛为多见。平均VAS评分为6.8分。患者临床表现为4种类型的变化,分别为激惹型(57.14%)、麻痹型(22.16%)、整合型(17.93%)和无激惹型(2.77%)。结论:本组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调查表明:大部分患者疼痛时间均超过3~6个月,最长达8年。疼痛程度为中、重度。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均明显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临床调查 临床亚型
下载PDF
神经损伤疼痛疾病的红外热图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家双 杜雯琼 +1 位作者 包佳巾 魏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红外热图技术是绿色检查项目,本文报告带状疱疹及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周围神经损伤疼痛患者的红外热图表现。方法:本组共170例红外热像仪检查者,女性92例,男性78例,年龄23~76岁,其中急性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70例,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红外热图技术是绿色检查项目,本文报告带状疱疹及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周围神经损伤疼痛患者的红外热图表现。方法:本组共170例红外热像仪检查者,女性92例,男性78例,年龄23~76岁,其中急性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70例,椎间盘突出症及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神经痛70例,另外30例为无临床症状的志愿检查者。重点观察患区温度差异程度、肢体图形是否对称。结果:大部分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表现为患区高温变化,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神经痛患者表现为腰骶区局部高温变化,而患肢主要以低温变化为主。温度差异范围为±0.8~5.3℃。在实施治疗后温度差异范围明显降低。结论:红外热图技术能够客观反映周围神经损伤疼痛患者的区域血液供应状态,为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图技术 神经损伤疼痛 体表温度 血流分布
下载PDF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及连续星状神经节注药治疗头面部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家双 魏星 +3 位作者 包佳巾 杜雯琼 汤达承 吴秋韵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头面部疼痛疾病中最为剧烈的疼痛疾病之一。本文报道使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及连续星状神经节注药(CSGB)对比药物治疗三叉神经区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 目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头面部疼痛疾病中最为剧烈的疼痛疾病之一。本文报道使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及连续星状神经节注药(CSGB)对比药物治疗三叉神经区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组40例患者,病程3个月-4年。使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使用改良HAMD评价抑郁程度;同时检查治疗前、后损伤区域红外热图。门诊(OP)组治疗方法:甲钴胺2 mg/日,神经妥乐平2-4片/日,加巴喷丁600-900 mg/日或普瑞巴林150-450 mg/日。住院(IP)组治疗方法:口服药同OP组,CSGB处方:0.1%罗哌卡因200 ml+神经妥乐平6 ml,连接PCA泵(ZBB-Ⅰ型,南通产),持续量0.5-1 ml/h,追加剂量0.5 ml/次,持续使用一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两周及随访一年后评价效果。结果:患者主诉头面部自发性闪电样疼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疼痛为主。两组患者平均HAMD评分为21.8±3.8分,平均VAS评分为7.8±1.6分。经过治疗后OP组和IP组患者平均VAS评分分别为5.4±1.2:3.2±0.8分,HAMD评分为18.5±3.1:11.2±2.1分;复发率为45%:20%;治疗前、后局部红外热图平均差值为:1.2-5.8℃。IP组经过14-18个月的随访,疗效相对稳定。对于复发患者则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疗。结论:两组头面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初步结果表明:与OP组治疗结果比较,IP组加用CSGB方法安全,有效,能够快速控制剧烈疼痛,患区后遗症状大部分缓解。经过一年左右随访大部分患者效果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 连续星状神经节注药 神经妥乐平 红外热图
下载PDF
慢性手术后疼痛的类型及伴随症状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家双 包佳巾 魏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临床上并非罕见,主要是人们缺乏认识和经验,本文通过临床调查、分析疼痛的性质、特征和伴随症状,以期引起临床外科医师的关注和重视。方法:通过收集门诊和住院共计70例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统计资料。分别记录... 目的: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临床上并非罕见,主要是人们缺乏认识和经验,本文通过临床调查、分析疼痛的性质、特征和伴随症状,以期引起临床外科医师的关注和重视。方法:通过收集门诊和住院共计70例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统计资料。分别记录疼痛种类、程度、性质、住院次数、手术次数、心理和行为变化、失望和无助感、工作质量、生活质量、睡眠状态、体能状态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70例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8个月;疼痛性质以紧束样疼痛为主(50/70,71.44%);其次为烧灼样疼痛(11/70,15.71%),闪电样疼痛(5/70,7.14%)牵拉样疼痛(4/70,5.71%);平均住院次数为3.5次,平均就诊科室为5.8个,平均VAS评分为4.6分~7.8,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求医失望或无助感(65/70,92.8%)、睡眠障碍(64/70,91.4%)、体能和生活质量降低(53/70,75.71%)。结论:本组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疼痛性质以紧束样疼痛为主,盆腔手术以烧灼疼痛为主,大多数患者有不止一次的住院经历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睡眠障碍、无助感或求医无门的感觉。临床医师应该逐步关注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手术后疼痛 紧束样疼痛 睡眠障碍 无助感
下载PDF
臭氧复合PCEA用于脊柱相关手术后慢性疼痛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家双 包佳巾 魏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7-329,333,共4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使用硬膜外PCA及臭氧-氧气介入治疗对于脊柱手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结果。方法:本组共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例。除了口服甲钴胺胶囊1mg,两次/日,鲁南贝特2片,两次/日,乐松60mg,两次/日外,A组使用持续硬膜外皮下隧... 目的:观察和评价使用硬膜外PCA及臭氧-氧气介入治疗对于脊柱手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结果。方法:本组共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例。除了口服甲钴胺胶囊1mg,两次/日,鲁南贝特2片,两次/日,乐松60mg,两次/日外,A组使用持续硬膜外皮下隧道PCA技术(PCEA)治疗,B组使用PCEA+复合臭氧-氧气(30:70)介入治疗方法,使用处方为恩再适-0.1%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1.5~2.0ml/h,追加2ml/次,间隔时间为:15分钟。在使用PCEA5天后实施CT监护下臭氧-氧气介入治疗。观察指标包括VAS评分(静息痛、运动痛)、工作和生活能力、信心指数、睡眠和体能状态和HAMD评分。结果:本组共28例患者,绝大多数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VAS评分(静息痛、运动痛)明显降低,A组由治疗前的6.88和8.41分降低至2.46和4.40分;B组降低至1.45和2.68分;HAMD评分由治疗前的21.33分降低至12.91和10.31分;信心指数由治疗前的4.23分增加至6.90和8.87分;少数患者出现背部穿刺点疼痛和腹部不适、下肢乏力感觉。结论:初步的观察表明PCEA或PCEA复合臭氧-氧气介入治疗用于脊柱相关手术后慢性疼痛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患者大部分体征得到有效控制后出院。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慢性疼痛 臭氧 PCA技术 脊柱手术
下载PDF
脉冲射频用于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魏星 王家双 包佳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头面部疼痛疾病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脉冲射频为主治疗三叉神经区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本组共计疼痛科住院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门诊患者30例,观察药物及脉冲射频治... 目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头面部疼痛疾病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脉冲射频为主治疗三叉神经区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本组共计疼痛科住院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门诊患者30例,观察药物及脉冲射频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性质、患区遗留症状和睡眠质量。结果:患者主诉头面部自发性闪电样疼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疼痛为主。激惹型42例,麻痹型18例,平均VAS评分为8.2分。药物组患者治疗后平均VAS评分为5.4分。经过加用2次脉冲射频治疗(2Hz4,0℃1,20s)平均VAS评分为3.3分。经过14~18个月的随访,脉冲射频组疗效稳定。结论:本组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结果表明:加用脉冲射频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疼痛缓解明显,效果比较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区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下载PDF
RNAi技术抑制乳腺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在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伟东 方驰华 +1 位作者 杨正心 包佳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体外化学合成的小干扰RNA(siRNA)结合阳离子脂质体是否能有效在体转染乳腺癌细胞,以期为RNAi的在体实验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1)建立裸鼠肿瘤动物模型,计算成瘤率。(2)体外转染乳腺癌细胞,常规动物接种,测量肿... 目的探讨采用体外化学合成的小干扰RNA(siRNA)结合阳离子脂质体是否能有效在体转染乳腺癌细胞,以期为RNAi的在体实验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1)建立裸鼠肿瘤动物模型,计算成瘤率。(2)体外转染乳腺癌细胞,常规动物接种,测量肿瘤体积和动物重量,计算肿瘤抑制率。(3)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肿瘤组织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水平,采用ELISA检测动物血清及肿瘤抽提蛋白中EGF含量。结果MDA-MB-231、ZR-75细胞成瘤率依次为30.00%、88.89%,MDA-MB-231细胞的成瘤能力明显弱于ZR-75细胞。ELISA检测结果证实dsR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将血清及肿瘤组织抽提蛋白中的EGF含量分别降低16.77%、12.59%。Real-time PCR结果表明dsR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下调21.05%。结论(1)采用体外化学合成的siRNA结合阳离子脂质体可有效在体转染乳腺癌细胞。(2)在体实验中RNAi效应持续的时间明显长于体外实验。(3)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序列设计的siRNA可作为极具开发前途的抗肿瘤新药,其在体实验中触发RNAi可能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乳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小干扰RNA 成瘤率 肿瘤抑制率
下载PDF
SiRNA-EGFR对人乳腺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伟东 方驰华 +1 位作者 杨正心 包佳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探讨SiRNA-EGFR对人乳腺癌细胞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测定RNA干扰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53S、ZR-75和ZR-75-30后Hyase基因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SiRNA-EGFR作用于表达不同水平透明质酸酶... 目的探讨SiRNA-EGFR对人乳腺癌细胞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测定RNA干扰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53S、ZR-75和ZR-75-30后Hyase基因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SiRNA-EGFR作用于表达不同水平透明质酸酶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DA-MB-453S、ZR-75-30和ZR-75后能明显抑制其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SiRNA-EGFR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后能特异性抑制EGFR的mRNA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细胞 RNA干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抑制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伟东 方驰华 +1 位作者 杨正心 包佳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16期1934-1938,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化学合成小干扰RNA(siRNA)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是否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DA-MB-453S、ZR-75-30、ZR-75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以及抑制EGFR基因表达后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以期... 目的 探讨采用化学合成小干扰RNA(siRNA)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是否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DA-MB-453S、ZR-75-30、ZR-75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以及抑制EGFR基因表达后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 (1)建立检测EGFR数量的方法,测定MDA-MB231、MDA-MB-453S、ZR-75-30、ZR-75细胞株EGFR的表达.(2)观察dsRNA-EGFR/Lipofectamine 2000对EGFR表达的抑制作用.(3)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采用ELISA法观察抑制EGFR表达后,MDA-MB231,MDA-MB-453S、ZR-75-30、ZR-75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 MDA-MB231、MDA-MB-453S、ZR-75-30、ZR-75细胞株存在EGFR高表达.转染dsRNA-EGFR后可将MDA-MB231、MDA-MB-453S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提高约4倍.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dsRNA-EGFR组G0-G1期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增加了17.48%,进入S期的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减少了19.20%.转染dsRNA-EGFR后可将ZR-75-30、ZR-75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提高约7倍.结论 (1)乳腺癌细胞株存在EGFR高表达.(2)dsRNA-EGFR可序列特异性下调乳腺癌细胞EGFR基因水平,显著降低EGFR蛋白表达.(3)dsRNA-EGFR通过抑制EGFR表达可显著抑制细胞增生和细胞迁移,降低配体EGF的含量,将更多的细胞阻滞在G0-G1期,增加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有效逆转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从而为乳腺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RNA干扰 小干扰RNA 双链RNA 乳腺癌
下载PDF
直肠癌及癌旁粘膜组织化学改变的显微观察
11
作者 方力 包佳巾 赵建军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6年第1期10-12,共3页
本文对37例直肠癌根治标本及其癌旁(2.0cm以内)相对正常粘膜的粘液分泌情况进行了粘液组织化学观察,全部标本均行集中HE、AB/PAS及HID/AB染色。结果表明,癌细胞有硫酸粘液和唾液酸粘液二种成份,其中以硫酸粘... 本文对37例直肠癌根治标本及其癌旁(2.0cm以内)相对正常粘膜的粘液分泌情况进行了粘液组织化学观察,全部标本均行集中HE、AB/PAS及HID/AB染色。结果表明,癌细胞有硫酸粘液和唾液酸粘液二种成份,其中以硫酸粘液为主者4例,以唾液酸粘液为主者6例,两种成分均有者12例;癌旁粘膜大多表现为唾液酸粘液成份增加,其中以唾液酸粘液为主者18例,以硫酸粘液为主者2例,二者比例相近者17例,癌旁粘膜组织学上无特异型增生特点,与相邻癌组织的粘膜分泌无平行关系。作者讨论了"移行粘膜"的病理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癌旁粘膜 组织化学 粘液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病理生理:一项临床和神经生理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包佳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95-197,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非常抗药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了研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我们在临床上采用11点份计数研究了41位眼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感觉紊乱,疼痛和瘙痒。在所有病人中,我们记录了由非伤害性有鞘Aβ-纤维...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非常抗药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了研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我们在临床上采用11点份计数研究了41位眼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感觉紊乱,疼痛和瘙痒。在所有病人中,我们记录了由非伤害性有鞘Aβ-纤维调节的眨眼反射和与伤害性有鞘Aδ-和无鞘C-纤维激活有关的三叉神经激光诱发电位(LE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病理生理机制 神经生理 临床 激光诱发电位 C-纤维 三叉神经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机制——我们正在积极探索 被引量:11
13
作者 包佳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94-194,共1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后产生的一种病理性疼痛综合症。尽管在感受信号及其中枢处理等神经生物学知识方面有所进展,但对其临床治疗尚不满意。由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严重程度和慢性过程,所以它是影响患者健...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后产生的一种病理性疼痛综合症。尽管在感受信号及其中枢处理等神经生物学知识方面有所进展,但对其临床治疗尚不满意。由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严重程度和慢性过程,所以它是影响患者健康的一个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病毒 病理性疼痛 生物学知识 临床治疗 综合症 再激活
下载PDF
疼痛测定与治疗新方法:去自由基镇痛与测痛治疗仪简介
14
作者 王家双 包佳巾 殷锐玲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年第5期324-327,共4页
长期以来,怎样对疼痛进行某种程度的量化,同时也能快速消除、缓解疼痛程度的难题一直吸引着国内外从事疼痛医学领域的临床医师和基础研究学者去攻关.广州一位名字叫田明清的医生于2004年根据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了“自由基堆集致... 长期以来,怎样对疼痛进行某种程度的量化,同时也能快速消除、缓解疼痛程度的难题一直吸引着国内外从事疼痛医学领域的临床医师和基础研究学者去攻关.广州一位名字叫田明清的医生于2004年根据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了“自由基堆集致痛”新观点,并且发明研制出“TS(田氏)测痛治疗仪”(发明专利号200510035097.0),它是一台既能量化疼痛,又能快速缓解疼痛的电子医疗设备.经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疼痛科近10年的持续临床应用以及我们为北京、上海、西安和广东各地疼痛患者的治疗,对于许多慢性疼痛治疗效果明显,安全简便,无副作用,证明了该仪器的实用价值.在此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医师 自由基 广州 治疗仪 临床 疼痛 测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