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世界庄学研究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4
1
作者 包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86,共11页
本文回顾了英语世界庄学研究的总体情况。认为至 1 980年前后 ,英语世界庄学研究才真正走向成熟。近百年来的英语世界庄学研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 ,出现了象华生、梅恒比较好的全译本 ,也出现了象葛瑞汉姆、汉森、威利重庄子哲... 本文回顾了英语世界庄学研究的总体情况。认为至 1 980年前后 ,英语世界庄学研究才真正走向成熟。近百年来的英语世界庄学研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 ,出现了象华生、梅恒比较好的全译本 ,也出现了象葛瑞汉姆、汉森、威利重庄子哲学思想的汉学家。英语世界庄学研究所显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和独特的研究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同时他们的研究尤其翻译也存在着诸多缺憾。通过总结他们一百多年庄学研究的得与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庄学研究 译本 汉学家 翻译方法 研究方法 《庄子》 语言哲学
下载PDF
二十世纪《庄子》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5
2
作者 包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9,共10页
本文认为百年来庄学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段 :解放前 ,解放后至文革中 ,改革开放后。解放前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校勘注释上。解放后至文革中 ,因受时代意识形态干扰 ,庄学研究成就不大 ;改革开放后庄学研究总体水平超越前两个时期 ,尤其在专题... 本文认为百年来庄学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段 :解放前 ,解放后至文革中 ,改革开放后。解放前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校勘注释上。解放后至文革中 ,因受时代意识形态干扰 ,庄学研究成就不大 ;改革开放后庄学研究总体水平超越前两个时期 ,尤其在专题研究、开辟新领域、运用新方法等方面达到世纪最高峰。暴露存在问题也不少 ,如 ,问题意识不强 ,未处理好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庄子》本身的关系。回顾近百年《庄子》研究的状况① ,总结其成就与不足 ,对未来庄学研究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关锋 美学研究 理论研究 专题研究 《庄子》研究
下载PDF
“图文”体中图像的叙述与功用——以传统文学和摄影文学中的图像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包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82,共9页
本文试图对学界长期忽略的“图文体”中的图像的叙述与功用进行研究。首先从现象学的角度考察了我们的图像意识所包括的三种立义,以及图像叙述易走向内在自身、它有形象的视觉往往不易有形象的内容等特性。接着本文以古典文学和摄影文... 本文试图对学界长期忽略的“图文体”中的图像的叙述与功用进行研究。首先从现象学的角度考察了我们的图像意识所包括的三种立义,以及图像叙述易走向内在自身、它有形象的视觉往往不易有形象的内容等特性。接着本文以古典文学和摄影文学中的图像为个案,考察了中国传统“图文体”的一些特点和摄影文学中需要什么样的图像以及图像的功用。本文最后认为,图像(照片)中的自我表现功能,在古代绘画中已很好地被引导到文学的整体叙述中来,摄影文学这方面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解决,而如何让图像叙述更好配合文学叙述以及如何让图像叙述所呈现出的随机性和非线性变得系统性和完整性,乃是研究“图文体”文学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这也是本文欲对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体” 图像叙述 文学叙述 图像意识
下载PDF
当代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语-图”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包兆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15,共4页
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一直作为理论传统,也作为诗学、美学等永恒话题而延续。在笔者看来,"语-图"的关系是复杂的"缝合"关系,它们既相互补充、相互统一,相互赋予对方活力,同时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和野性。但遗憾的是,对&q... 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一直作为理论传统,也作为诗学、美学等永恒话题而延续。在笔者看来,"语-图"的关系是复杂的"缝合"关系,它们既相互补充、相互统一,相互赋予对方活力,同时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和野性。但遗憾的是,对"语-图"关系的认识,人类一直处在二元区分和褒此贬彼的状态;在过去,是文字压抑了图像,如今,在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背景下,图像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图像在无形之中压抑了文字。本文着重以当代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为例,对后者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图”关系 缝合 二元区分 视觉文化 文学名著
下载PDF
当代口语诗写作的合法性、限度及其贫乏 被引量:8
5
作者 包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6,共7页
本文对当代口语诗的写作作了总体回顾和理论反思。认为当代口语诗的合法性和贡献在于它反对以往诗歌的创作范式所带给人们的审美疲劳和千篇一律的抒情模式,它突出了写作的"切身性"和"现场性",使诗歌写作回到个体和... 本文对当代口语诗的写作作了总体回顾和理论反思。认为当代口语诗的合法性和贡献在于它反对以往诗歌的创作范式所带给人们的审美疲劳和千篇一律的抒情模式,它突出了写作的"切身性"和"现场性",使诗歌写作回到个体和日常生活有了可能;同时也分析了这类写作存在的限度和各种危险,藉此说明理想的口语诗写作的艰难,以及诗人们所要做的是怎样从诗的口语抵达口语的诗。本文最后结合赵丽华诗歌事件用"场域"概念分析了当代口语诗总体贫乏的制度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诗 日常生活 诗的口语 现场性 场域
下载PDF
超文本文学: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包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43,共6页
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超文本文学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超文本文学,作为一种旧有文学范式的突破,是对以线性方式传递知识的补充或不满意,以及对人的思想的非相续性的肯定。超文本文学的多路径、非线性和多结局主要在电子网络世界中盛... 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超文本文学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超文本文学,作为一种旧有文学范式的突破,是对以线性方式传递知识的补充或不满意,以及对人的思想的非相续性的肯定。超文本文学的多路径、非线性和多结局主要在电子网络世界中盛行,它带来了叙事形式的改变,即文学的叙事形式由过去的重故事、小说到如今的重形象,它挑战了传统叙事观念,不再把文本看成一个稳定的连贯的设计,拒绝将叙事作品降低为具有稳定意义和连贯设计,它更强调对现实世界、历史世界和文本世界的戏仿,而不是模仿,过去在它那里已不是制造秩序的源泉,而是被置之不理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文本文学 非线性形式 叙事 电子网络世界
下载PDF
论汉赋、汉画像艺术成像方式的相似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包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9,共7页
无论从像是否对现实直接生成角度还是从像的内容角度,汉赋与汉画像在以这两者划分像的构成类型上都存在相似性;虽然汉赋"巨丽"的造型风格和汉画像具有写意性的日常温情的造型风格十分不同,但它们区别中存在着联系:两种异质媒... 无论从像是否对现实直接生成角度还是从像的内容角度,汉赋与汉画像在以这两者划分像的构成类型上都存在相似性;虽然汉赋"巨丽"的造型风格和汉画像具有写意性的日常温情的造型风格十分不同,但它们区别中存在着联系:两种异质媒介艺术都开始意识到各自的审美性,并在图像造型风格上带有很浓的装饰性成分;汉赋与汉画像都是以平面化和繁密型的方式展开像。正是汉人以关注自我享受为基础的宇宙大观精神对汉赋、汉画像创作的影响,使两者在像的构成类型、造型风格及展现方式方面表现出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汉画像 成像方式 造型风格 宇宙大观精神
下载PDF
论庄子使用物象的优点、不足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包兆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本文对学界所忽略的《庄子》物象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庄子之所以被称为具有创造性的诗人哲学家乃是跟他所使用的"人心营构之象"有关,庄子的道的世界的建构离不开他的物象系统,物的物性正以如其所是的方式在言说着存在的奥秘... 本文对学界所忽略的《庄子》物象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庄子之所以被称为具有创造性的诗人哲学家乃是跟他所使用的"人心营构之象"有关,庄子的道的世界的建构离不开他的物象系统,物的物性正以如其所是的方式在言说着存在的奥秘,并且通过其存在的言说来揭示人类某种自由的境地和梦想。本文还认为,庄子对自己使用物象的方式所存在的不足,对自然物认识的艰难,都缺乏充分的估计,他所使用的物象本身带有个人的喜好和地方性的特点,他也存在着把内心中体验到的道等同于道体本身的趋势。这些都限制了庄子对道的提升和认识,影响了他的道向更大的实存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象 天地自然物象 人心营构之象 道体 内心体验到的道
下载PDF
速度对“看”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包兆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6-78,共3页
编者按 视觉文化既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渐臻成熟的文化研究。由于视觉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领域 ,涉及到哲学、美学、文艺学、艺术史论、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历史、技术、传播等多种学科 ,所以视觉文化研究... 编者按 视觉文化既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渐臻成熟的文化研究。由于视觉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领域 ,涉及到哲学、美学、文艺学、艺术史论、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历史、技术、传播等多种学科 ,所以视觉文化研究本身也就带有多学科的性质。本期笔谈集中讨论了视觉文化不同层面的问题 ,从视觉文化的历史性描述 ,视觉文化与人的生存 ,景象的经济学 ,速度对看的影响 ,以及文学抵抗视觉霸权的可能性等 ,做了初步的有益的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期笔谈 ,引起国内学术界对视觉文化及其研究的注意 ,并期待着更高水平的研究涌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 视觉 视觉文化 视觉期待
下载PDF
汉代经学对汉代文论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包兆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1,共5页
本文梳理了汉代经学对汉代文论的影响。认为,在汉代经学经典化过程中经学出现了神圣化和政治化倾向,这影响了汉代文论的产生和构成。经学的神圣化给两汉文论整体带上了儒家文艺思想的特点,经学的政治化则使封建帝王的权威性得到推崇,合... 本文梳理了汉代经学对汉代文论的影响。认为,在汉代经学经典化过程中经学出现了神圣化和政治化倾向,这影响了汉代文论的产生和构成。经学的神圣化给两汉文论整体带上了儒家文艺思想的特点,经学的政治化则使封建帝王的权威性得到推崇,合法性得到肯定,对帝王的歌功颂德也成了汉代文论家不可回避甚至持肯定态度的一个论题。汉代经学自身也对汉代文论产生了影响。《诗》《乐》本身就构成了汉代文论的一部分,汉代经学中部分经书章节对汉代文论也产生影响。总之,汉代文论家和作家对文学的思考极大地受到汉代经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经学 汉代文论 经学神圣化 经学政治化
下载PDF
中国诗学的精神、向度及可能——评胡晓明《中国诗学之精神》 被引量:1
11
作者 包兆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7-143,共7页
我对“中国某某学之精神”一类提法向来有点警惕,担心它可能走入黑格尔式总体主义陷阱,但相信胡晓明《中国诗学之精神》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在同类探究中摆脱时弊而独树一帜,为当代学界追溯中国文学理论传统留下一个可以回头顾盼的路碑... 我对“中国某某学之精神”一类提法向来有点警惕,担心它可能走入黑格尔式总体主义陷阱,但相信胡晓明《中国诗学之精神》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在同类探究中摆脱时弊而独树一帜,为当代学界追溯中国文学理论传统留下一个可以回头顾盼的路碑。包兆会博士的评论把握了此书的史论与专论结合方法、文史哲贯通的理念及其分类剖析的特色,并给予了“在同类研究中出类拔萃”这一高度评价。与此同时,他又不满足于仅仅赞赏或附和著者的工作,而是进一步提出自己关注的新问题:中国诗学除了知性圆融与道内自得安居之精神传统外,是否还存在别一种以个体之泪和自戕方式奋起抗争的精神传统?这问题确实抓住了要害,引人深思。包兆会博士继续争辩说,此书在突出“一个时代诗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某种共性的精神”的时候,“忽略了历史上由个体诗学和生存所凸显的不被某个时代和文化所限制的某种诗学精神”,也就是忽略了“中国诗学精神的另一向度”。当然他需要提出更具体而有说服力的后续支持,而且这里也不存在可以简单地认定谁对谁错的问题,但他们两人在这里所实际地展开的这种诗学对话本身就富有意义,共同地让我们发现探讨中国诗学精神的双向乃至多向路径,证明了在学术研究中保持冷峻心性、平等对话心态和开放眼光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学 胡晓明 精神 向度 中国文学理论 分类剖析 黑格尔 文史哲 同类 传统
下载PDF
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及其对汉代文论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包兆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84,共8页
在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影响很大,它不但影响了汉代帝国政治秩序和宗教信仰,也影响了汉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本文对董仲舒"天人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内涵及其来源作一扼要梳理,在此基础上,对董仲舒"... 在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影响很大,它不但影响了汉代帝国政治秩序和宗教信仰,也影响了汉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本文对董仲舒"天人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内涵及其来源作一扼要梳理,在此基础上,对董仲舒"天人思想"对汉代文论产生的影响作一详细剖析,最后就"天人思想"本身及其对汉代文论的影响作一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思想 汉代文论 物感说 阴阳
下载PDF
论语图符号学视野中庄子的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包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43,共9页
本文从语图符号学角度考察了庄子语言活动所具有的图像性的缘由。庄子在他的作品中呈现了一个图像化的道的世界,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可为图像化世界的描述提供帮助,这就决定了庄子需要用象的言说方式。庄子在语言表述世界过程中更多突出... 本文从语图符号学角度考察了庄子语言活动所具有的图像性的缘由。庄子在他的作品中呈现了一个图像化的道的世界,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可为图像化世界的描述提供帮助,这就决定了庄子需要用象的言说方式。庄子在语言表述世界过程中更多突出语言的诗学功能,而不是语言的指称功能,突出诗意化了的象,而不是专名之象。另外,庄子不是一般的诗人,而是诗人哲学家,这也决定了他对象的使用是与道的境域生成有关,而象的一种:言绘,比较接近于模拟身体性实践活动,特获庄子青睐,被用来展现以技进道的场景。从语图符号学角度揭示庄子形象型语言,将成为研究庄子象说特点及形成的另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化的世界 语象 庄子的象 言绘
下载PDF
论庄子文辞之“大”、“奇” 被引量:2
14
作者 包兆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7-71,共5页
本文分析了庄子喜用大辞、奇辞的原因。认为 ,庄子喜用大辞乃在于庄子自身精神境界的高远 ,他在表达这一精神境界时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大而无当”之辞。庄子喜用大辞的另一缘由因为“大”是宇宙之理 ,他用“大”辞是为了说明道之理或呈... 本文分析了庄子喜用大辞、奇辞的原因。认为 ,庄子喜用大辞乃在于庄子自身精神境界的高远 ,他在表达这一精神境界时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大而无当”之辞。庄子喜用大辞的另一缘由因为“大”是宇宙之理 ,他用“大”辞是为了说明道之理或呈现道之境。庄子喜用奇辞则主要透露出他对俗世的反叛 ,他用奇辞标其高识 ,划清与他们的界限 ;同时他对俗世之人也抱着同情和悲伤的态度 ,用奇辞来警醒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精神境界 高傲
下载PDF
新媒介时代流行音乐表现方式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包兆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23-26,共4页
流行音乐的媒介可分为旧媒介和新媒介,旧媒介包括收音机、唱片、磁带等。新媒介包括CD、DVD、MTV、卡拉OK等。在新媒介时代,流行音乐出现了视与听结合、制作与欣赏结合、身与心结合的趋势。这说明了作为大众文化一部分的流行音乐生产与... 流行音乐的媒介可分为旧媒介和新媒介,旧媒介包括收音机、唱片、磁带等。新媒介包括CD、DVD、MTV、卡拉OK等。在新媒介时代,流行音乐出现了视与听结合、制作与欣赏结合、身与心结合的趋势。这说明了作为大众文化一部分的流行音乐生产与作为流行音乐一部分的流行音乐媒介是分不开的,流行音乐媒介的变化必然带来流行音乐生产、表现方式等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新媒介 文化工业 大众文化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人信仰系列之二十四:张秀亚 被引量:1
16
作者 包兆 《天风》 2015年第12期52-53,共2页
张秀亚(1919-2001),生于河北沧县(今黄骅县),民国时期著名天主教作家。1935年起以笔名"陈蓝"在《益世报·文学周刊》、《国闻周报》发表作品;1937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大龙河畔》,被誉为"北方最年轻作家"。创作风格新颖清丽... 张秀亚(1919-2001),生于河北沧县(今黄骅县),民国时期著名天主教作家。1935年起以笔名"陈蓝"在《益世报·文学周刊》、《国闻周报》发表作品;1937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大龙河畔》,被誉为"北方最年轻作家"。创作风格新颖清丽,意境深远,作品以散文著称。她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天主教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人 张秀亚 国闻周报 黄骅县 创作风格 益世报 效法基督 精神困境 辅仁大学 民族命运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人信仰系列之九:王韬 被引量:1
17
作者 包兆 《天风》 2014年第9期44-45,共2页
王韬(1828-1897)晚清思想家清道光八年十月四日(1828年11月10日),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角直镇),初名王利宾,字兰瀛。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独立创办报纸的中国人;第一位以自由身份对欧洲进行实地考察的文化知... 王韬(1828-1897)晚清思想家清道光八年十月四日(1828年11月10日),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角直镇),初名王利宾,字兰瀛。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独立创办报纸的中国人;第一位以自由身份对欧洲进行实地考察的文化知识精英;中国近代通商口岸文人中从事基督教新教文献翻译时间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人 王韬 通商口岸 文献翻译 利宾 基督教新教 长洲县 持续时间 甫里 八年
下载PDF
中国基督教图像历史进程之二:大秦景教经幢 被引量:1
18
作者 包兆 《天风》 2018年第2期40-41,共2页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2006年在洛阳出土,是继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后,有关唐代景教石刻的重大考古发现,现藏于洛阳市博物馆。
关键词 景教 大秦 历史进程 经幢 中国 基督教 图像 考古发现
下载PDF
中国基督教图像历史进程之七:宋、西夏景教十字纹牌饰 被引量:1
19
作者 包兆 《天风》 2018年第7期52-53,共2页
1988年11月16日,敦煌莫高窟北区B105窟发现了一件铜十字架,该十字架出自瘗窟(即B105窟)的随葬品:横竖交叉的十字,高、宽各6.6厘米,十字四臂与一圆环交叉,十字的各端均伸出圆环之外1.3厘米至1.5厘米,十字四臂的交接点即十字中心处有... 1988年11月16日,敦煌莫高窟北区B105窟发现了一件铜十字架,该十字架出自瘗窟(即B105窟)的随葬品:横竖交叉的十字,高、宽各6.6厘米,十字四臂与一圆环交叉,十字的各端均伸出圆环之外1.3厘米至1.5厘米,十字四臂的交接点即十字中心处有一小圆形(见图1)。该十字架是用青铜铸造而成,背面中部有两个铸造时留下的乳状突。该十字架可用作徽章,可称之为景教十字纹牌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进程 景教 基督教 图像 中国 西夏 莫高窟北区 十字架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人信仰系列之四十二:李问渔 被引量:1
20
作者 包兆 《天风》 2017年第6期54-55,共2页
他是晚清从事西学传播的天主教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精通英、法、拉丁语,获神哲学博士学位,为耶稣会再次来中国后首批华人晋铎者;他又号称“担任外国教会报刊主编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第一位近代报刊的终身主编;他著有《天演论驳... 他是晚清从事西学传播的天主教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精通英、法、拉丁语,获神哲学博士学位,为耶稣会再次来中国后首批华人晋铎者;他又号称“担任外国教会报刊主编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第一位近代报刊的终身主编;他著有《天演论驳义》,是中国第一位从信仰和科学角度对达尔文学说以及严复译的《天演论))的不实之处及其负面影响发出质疑并进行辩驳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名人 信仰 历史 代表人物 知识分子 西学传播 博士学位 教会报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