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环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曾瑞通 陈文胜 +2 位作者 包家辉 钟鸿剑 王碧斐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6期3499-3501,共3页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联合双环醇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50例活动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在护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恩替卡韦0.5 mg/d,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环醇5...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联合双环醇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50例活动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在护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恩替卡韦0.5 mg/d,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环醇50 mg,3次/d,疗程48周。结果:48周后2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显著[ALT(50±13)U/L vs(64±14)U/L、TBil:(31±16)μmol/L vs(43±20)μmol/L、ALB:(37.5±3.3)g/L vs(34.5±3.5)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Child-Pugh评分分别由治疗前(9.7±1.4)分和(9.6±1.3)分降至治疗后(6.2±1.5)分和(7.1±1.4)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同期HBV DNA转阴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联合治疗组的缩小更明显[(1.18±0.29)cm vs(1.36±0.30)cm;(4.14±0.97)cm vs(4.76±1.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病毒性肝炎 恩替卡韦 双环醇
下载PDF
宁波奉化区“三整合”高标准绿色农田 打造“共富圈”
2
作者 包家辉 毛俊超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3年第12期56-56,共1页
奉化区西坞街道庙后周村以建设高标准绿色农田为抓手,通过“三整合”措施,即整合资源、力量、效益,打造“共富圈”,工作推进中应注重一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农田建设;二是加强技术引进和培训;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 奉化区西坞街道庙后周村以建设高标准绿色农田为抓手,通过“三整合”措施,即整合资源、力量、效益,打造“共富圈”,工作推进中应注重一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农田建设;二是加强技术引进和培训;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措施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整合” 共富圈 宁波市奉化区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胸部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曾瑞通 陈文胜 +2 位作者 钟鸿剑 包家辉 王碧斐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86例MDR-PTB患者(观察组)和60例不耐药肺结核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分布、病灶形态及病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累及≤2个肺叶的比例小于对...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86例MDR-PTB患者(观察组)和60例不耐药肺结核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分布、病灶形态及病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累及≤2个肺叶的比例小于对照组,累及≥3个肺叶的比例及合并肺损毁的比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洞及肺内播散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浸润性病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显著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均低于对照组,而病变恶化率及空洞增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PTB是最为严重的一类结核病,影像学表现具有病变分布范围广,空洞、肺内播散灶及肺毁损发生率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胸部影像学特点 耐药性
下载PDF
非线性鸣声对雄性凹耳蛙应答的影响
4
作者 王生 刘姝文 +2 位作者 汪金梅 包家辉 张方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了解非线性鸣声对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应答音的影响以及非线性鸣声是否能够增强鸣声的不可预测性,本研究通过回放非线性鸣声和线性鸣声来刺激陌生雄性凹耳蛙,并记录应答次数及统计分析应答音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回放非线性鸣声... 为了解非线性鸣声对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应答音的影响以及非线性鸣声是否能够增强鸣声的不可预测性,本研究通过回放非线性鸣声和线性鸣声来刺激陌生雄性凹耳蛙,并记录应答次数及统计分析应答音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回放非线性鸣声时会引起陌生蛙(n=22)更多次数的应答,但两种刺激引起的首次应答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对应答音相关参数分析表明,线性鸣声引起的应答音在总时长上比非线性鸣声引起的应答音更长且具有显著差异,而其他声音参数(包括平均基频、最大基频、最小基频、主频)均没有显著差异。推测当陌生雄蛙听到同类鸣叫时,出于保护领地和资源的本能反应,陌生蛙都会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因此在两类声音的应答反应时间上并没有区别。而在应答次数上,非线性鸣声引起了凹耳蛙更多次数的应答,可能是由于鸣声中的非线性现象使得声音更加复杂,包含更多信息,容易提高声音接收者对这类声音的关注度。本研究结果表明,凹耳蛙鸣声中包含的非线性现象能够增强其声音的不可预测性,引起陌生蛙产生更多的应答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耳蛙 非线性现象 回放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