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外支架与内固定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海峰 顾三军 +6 位作者 寿奎水 殷渠东 孔友谊 吴永伟 陆尧 包岳丰 徐可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97-799,803,共4页
目的:通过内固定手术与骨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结果对比,总结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9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43例(观... 目的:通过内固定手术与骨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结果对比,总结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9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43例(观察组)和骨外固定架固定手术43例(对照组),并对两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定:疼痛、主动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稳定性、自我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并发症发生7例,少于对照组(11例),临床疗效稍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类型及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证,保证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恢复关节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外支架 内固定手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游离髂腹部(髂骨)皮瓣的血管分型 被引量:5
2
作者 许亚军 芮永军 +6 位作者 孙振中 陈政 包岳丰 周晓 张辉 周建东 陈学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23-125,190,共4页
目的 总结游离髂腹部皮瓣及游离髂骨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及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探讨游离髂腹部皮瓣及髂骨皮瓣的血管分型. 方法 1996年1月—2013年12月,开展游离髂腹部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40例,其中以旋髂浅动脉为蒂18例... 目的 总结游离髂腹部皮瓣及游离髂骨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及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探讨游离髂腹部皮瓣及髂骨皮瓣的血管分型. 方法 1996年1月—2013年12月,开展游离髂腹部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40例,其中以旋髂浅动脉为蒂18例,以旋髂深动脉为蒂16例,以旋髂浅深动脉共干为蒂6例;采用髂骨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共42例44侧,其中以旋髂浅动脉为蒂8例,以旋髂深动脉为蒂26例32侧,以旋髂浅动脉与旋髂深动脉共干为蒂4例,另有4例术中发现旋髂深动脉无明显穿支进入皮瓣,而采用髂骨瓣加股前外侧皮瓣组合移植. 结果 本组对82例84侧(包括4例髂骨瓣加股前外侧皮瓣组合移植)病例的解剖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游离髂腹部皮瓣及髂骨皮瓣的供血血管分为Ⅳ型.Ⅰ型:以旋髂浅动脉为主型,共26例;Ⅱ型:以旋髂深动脉为主型,共42例44侧;Ⅲ型:旋髂浅动脉与旋髂深动脉共干型,共10例;Ⅳ型:即传统型,共4例. 结论 髂腹部供血血管主要有旋髂浅动脉及旋髂深动脉两类,血管解剖有一定变异,手术时应依供血血管的口径、走行及分型灵活选择,充分认识血管分型有助于术后移植组织的顺利成活,提高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皮瓣 髂腹部皮瓣 移植 血管分型 显微外科
下载PDF
腓动脉骨皮穿支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3
作者 许亚军 陈政 +4 位作者 包岳丰 周晓 张辉 周建东 陈学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 介绍腓动脉骨皮穿支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对各种因素导致的外踝周围软组织缺损,采用以腓动脉在小腿中下1/3交界由腓动脉滋养动脉发出的皮支,即骨皮穿支为蒂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目的 介绍腓动脉骨皮穿支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对各种因素导致的外踝周围软组织缺损,采用以腓动脉在小腿中下1/3交界由腓动脉滋养动脉发出的皮支,即骨皮穿支为蒂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切取时可将腓肠神经外侧束包含于皮瓣内。结果本组12例.术后10例皮瓣均顺利成活,2例皮瓣术后远蒂端出现静脉回流受阻征象,经拆除蒂部缝线后完全成活,所有病例经3~6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供受区伤口愈合佳。结论采用腓动脉骨皮穿支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是修复外踝周围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 显微外科
下载PDF
Mil waukee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与应用体会 被引量:16
4
作者 包岳丰 邱勇 +2 位作者 朱丽华 王成转 陆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 :评估Milwaukee支具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5 4例AIS患者接受支具规范治疗与非规范治疗平均随访 2 1个月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规范治疗组免于手术率及治疗有效率与非规范组存在显著性差... 目的 :评估Milwaukee支具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5 4例AIS患者接受支具规范治疗与非规范治疗平均随访 2 1个月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规范治疗组免于手术率及治疗有效率与非规范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Milwaukee支具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的进展 ,应提倡早期规范化治疗 ,切忌非规范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青少年 Miluaukee支具 治疗
下载PDF
腓骨近端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25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包岳丰 朱丽华 +2 位作者 熊进 王成转 陆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7期676-676,共1页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腓骨近端移植 治疗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策略 被引量:13
6
作者 包岳丰 许亚军 +3 位作者 顾三军 孙振中 张全荣 寿奎水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11期986-989,共4页
目的通过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临床诊断、治疗、疗效的分析,探索较为优化的诊疗方案。方法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75例,其中男51例,女24例,年龄18~72岁,平均42岁。根据损伤机制、损伤类型、受伤时间、软组织情... 目的通过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临床诊断、治疗、疗效的分析,探索较为优化的诊疗方案。方法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75例,其中男51例,女24例,年龄18~72岁,平均42岁。根据损伤机制、损伤类型、受伤时间、软组织情况,实施术前正确评估、术中解剖复位固定、术后渐进性康复等策略。其中急诊手术组40例,择期手术组35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7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3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急诊手术组优良率87.5%。择期手术组优良率85.7%,总优良率86.7%。急诊手术组与择期手术组疗效评定中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只有非常重视软组织情况,充分利用辅助检查手段,术前仔细评估,术中解剖复位固定,术后处理到位,早期康复,才能重新获得一个无痛的、满意的踝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损伤 诊断 解剖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后外、后内侧双切口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 被引量:2
7
作者 包岳丰 许亚军 +3 位作者 孙振中 顾三军 张全荣 杨凯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9期857-859,共3页
目的通过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探讨其较为合理的诊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80例,通过筛选符合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17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双切口手术治疗。... 目的通过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探讨其较为合理的诊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80例,通过筛选符合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17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双切口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1~24个月,平均18.7个月。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5周(11~17周)。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评定,优8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8.2%。结论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手术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能在直视下复位固定后踝骨折块,具有显露充分、内外兼顾、固定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双切口 CT扫描 内固定
下载PDF
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跟腱断裂术后伤口不愈合 被引量:1
8
作者 包岳丰 许亚军 +3 位作者 孙振中 顾三军 杨凯 张全荣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0期1355-1357,共3页
跟腱断裂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皮肤坏死和浅表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深部感染。此类并发症往往造成伤口经久不愈.跟腱外露,预后不良,临床处理相当棘手。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跟腱断裂术后伤口不愈合25例.应用持续... 跟腱断裂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皮肤坏死和浅表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深部感染。此类并发症往往造成伤口经久不愈.跟腱外露,预后不良,临床处理相当棘手。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跟腱断裂术后伤口不愈合25例.应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技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伤口不愈合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跟腱断裂 持续冲洗 治疗 并发症 浅表感染 皮肤坏死
下载PDF
尺骨鹰嘴骨折的诊疗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包岳丰 王成转 陆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59-259,共1页
关键词 尺骨鹰嘴骨折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带孔可折断针张力带固定髂骨骨折的应用体会
10
作者 包岳丰 王成转 陆一 《实用骨科杂志》 2001年第6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内固定 带孔可折断针钢丝内固定术
下载PDF
接合两侧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学明 许亚军 +4 位作者 芮永军 包岳丰 陈政 周晓 张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335-336,340,共3页
目的探讨接合两侧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1年8月.采用接合两侧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侧皮支皮瓣修复2~5指指端缺损6例,其中食指2例,中指1例。环指2例,小指1例,皮瓣切... 目的探讨接合两侧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1年8月.采用接合两侧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侧皮支皮瓣修复2~5指指端缺损6例,其中食指2例,中指1例。环指2例,小指1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22mm×20mm,最小10mm×9mm。结果6例6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6~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皮瓣外观及手指功能恢复满意,感觉恢复S3,皮瓣两点辨别觉6~9mm,平均7.6mm,供区无并发症。结论接合两侧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侧皮支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不破坏重要血管,且有可供接合的神经,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修复手指指端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外科皮瓣 接合指背神经
下载PDF
胫后动脉小腿中下1/3穿支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许亚军 陈政 +4 位作者 周晓 包岳丰 张辉 杨凯 陈学明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9-221,共3页
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或穿支为蒂的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已有较多报道[1-2],但对于外伤导致内踝部软组织缺损合并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损伤的病例,则难以修复[3].我们在切取小腿内侧皮瓣时发现胫后动脉在小腿中下1/3交界、平跟腱腱腹交界... 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或穿支为蒂的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已有较多报道[1-2],但对于外伤导致内踝部软组织缺损合并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损伤的病例,则难以修复[3].我们在切取小腿内侧皮瓣时发现胫后动脉在小腿中下1/3交界、平跟腱腱腹交界平面,较为恒定地发出1条穿支血管进入皮下,该穿支在小腿内侧中上部深筋膜及浅筋膜层与胫后动脉其他穿支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4],以该穿支为蒂切取小腿内侧中上部皮瓣逆行转移可修复内踝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于临床应用12例,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 蒂逆行岛状皮瓣 穿支血管 胫后动脉 临床应用 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 踝部软组织缺损 小腿内侧皮瓣
原文传递
股前外-膝上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亚军 陈政 +4 位作者 包岳丰 周晓 柯尊山 周建东 陈学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介绍股前外一膝上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采用股前外侧一膝上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中皮瓣下端以膝上外侧动脉及降支终末支为蒂作带蒂转移,皮瓣上端以旋股外... 目的介绍股前外一膝上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采用股前外侧一膝上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中皮瓣下端以膝上外侧动脉及降支终末支为蒂作带蒂转移,皮瓣上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横支、高位皮支为蒂,在皮瓣转移后与小腿下段由足背动、静脉返流的胫前动、静脉作吻合。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完全成活,3~6个月随访皮瓣外观满意、伤口愈合良好、骨折在愈合中。结论利用股前外一膝上外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膝上外侧皮瓣 岛状皮瓣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大鱼际部穿支皮瓣在拇指及虎口狭长瘢痕挛缩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晓 许亚军 +2 位作者 芮永军 寿奎水 包岳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鱼际部穿支皮瓣在拇指及虎口局部狭长瘢痕挛缩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例拇指近节及虎口狭长瘢痕挛缩患者,行挛缩瘢痕切除松解后形成的8mm×20mm-15mm×30mm皮肤缺损,于近创面大鱼际两... 目的探讨大鱼际部穿支皮瓣在拇指及虎口局部狭长瘢痕挛缩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例拇指近节及虎口狭长瘢痕挛缩患者,行挛缩瘢痕切除松解后形成的8mm×20mm-15mm×30mm皮肤缺损,于近创面大鱼际两侧设计10mm×25mm~15mm×35mm的穿支皮瓣转移修复,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拇指背伸及外展接近最大外展及背伸,虎口外展70°一90°,大鱼际两侧切口无瘢痕挛缩,供区无并发症。结论大鱼际部穿支皮瓣具有不损伤主干动脉的优点,是修复拇指及虎口局部狭长瘢痕挛缩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瘢痕挛缩
原文传递
变异型前臂骨间背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亚军 陈政 +4 位作者 包岳丰 周晓 张辉 周建东 陈学明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介绍前臂骨问背逆行岛状皮瓣的血管变异类型及处理体会。方法1990年至2012年我科共开展前臂骨间背逆行岛状皮瓣400余例,对其中属于血管变异的30例进行回顾分析,认为血管变异有以下类型:骨间背动脉弥散细弱无明确终末支,也无明... 目的介绍前臂骨问背逆行岛状皮瓣的血管变异类型及处理体会。方法1990年至2012年我科共开展前臂骨间背逆行岛状皮瓣400余例,对其中属于血管变异的30例进行回顾分析,认为血管变异有以下类型:骨间背动脉弥散细弱无明确终末支,也无明显皮支进入皮瓣,由骨问背动脉起始发出穿支,自皮瓣近侧进入14例;骨间背动脉弥散细弱无明确终末支,也无明显皮支进入皮瓣,由骨问前动脉在前臂近1/3桡侧腕伸肌、指总伸肌间隙发出穿支8例;骨间背动脉缺失,由骨问前动脉在前臂中远1/3交界拇长伸肌、指总伸肌间隙发出粗大穿支8例。结果属于血管变异的前臂骨间背逆行岛状皮瓣共30例,术后24例完全顺利存活;4例近侧皮支型皮瓣出现静脉血流受限,拆除蒂部缝线后顺利存活,2例桡侧皮支代偿型皮瓣远蒂端约1/3干性坏死,予扩创肉芽生长良好后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20例获得3~6个月的随访,皮瓣外观满意,供区植皮愈合,未出现骨间背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正确认识前臂骨间背逆行岛状皮瓣的血管变异类型有助于避免手术放弃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外科手术 血管变异
原文传递
上臂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臂截肢后残端创面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亚军 陈政 +4 位作者 包岳丰 周晓 张辉 周建东 陈学明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 介绍上臂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臂近端截肢后残端创面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前臂近端截肢后残端创面采用上臂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共10例,术后皮瓣8例顺利存活,2例血流稍许受限,拆除蒂部缝线后完全存活.有6例获得3个... 目的 介绍上臂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臂近端截肢后残端创面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前臂近端截肢后残端创面采用上臂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共10例,术后皮瓣8例顺利存活,2例血流稍许受限,拆除蒂部缝线后完全存活.有6例获得3个月的随访,残端伤口愈合佳,皮瓣外形满意,不臃肿,肘关节伸屈活动基本正常,能满足接装义肢的需要.结论 采用上臂外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臂残端创面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截肢术 上臂外侧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原文传递
闭合性动脉损伤的急诊外科诊治 被引量:6
17
作者 包岳丰 朱丽华 +2 位作者 蒋青 王成转 陆一 《急诊医学》 CSCD 2000年第5期326-327,共2页
关键词 闭合性Guo动脉损伤 诊断 外科手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优化治疗 被引量:9
18
作者 包岳丰 许亚军 +3 位作者 顾三军 孙正中 张全荣 寿奎水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4期410-411,共2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优化治疗。方法自2010—06—2012—12对60例(60足)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前通过CT扫描的动静结合分析确定主要骨折块,用以指导手术操作,术后加强切口管理.减少切口并发症...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优化治疗。方法自2010—06—2012—12对60例(60足)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前通过CT扫描的动静结合分析确定主要骨折块,用以指导手术操作,术后加强切口管理.减少切口并发症。结果本组均获得平均15(6—18)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按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足部功能:Ⅱ型骨折全优,Ⅲ型骨折优良率91.7%,Ⅳ型骨折优良率64.3%。术后发生切口坏死2例,畸形愈合2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结论只有重视围手术期评估和CT扫描,讲究手术技巧和细节,加强术后管理和康复,跟骨骨折诊治才能更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CT扫描 钢板 内固定 并发症 优化治疗
原文传递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包岳丰 孙振中 +1 位作者 顾三军 殷渠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10期938-940,共3页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固定术后发生骨不连的各种原因及比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01—2011-12符合纳入标准的214例四肢骨折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统计导致骨不连发生的原因的比重。结果在患者总数中,有全身性因素者占5.6%,有药物性因素者占2...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固定术后发生骨不连的各种原因及比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01—2011-12符合纳入标准的214例四肢骨折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统计导致骨不连发生的原因的比重。结果在患者总数中,有全身性因素者占5.6%,有药物性因素者占2.8%,有局部因素者占91.6%;在总因素中,全身因素占4.0%、局部因素占94.0%、药物因素占2.0%;在局部因素中,医源性因素占70.7%,患者自身因素占29.3%。在医源性因素中,未达有效固定占24.5%,忽视断端血运保护占8.0%,忽略植骨占25.5%,未达良好以上复位占17.5%,术后感染占4.0%,缺乏正确康复指导占20.5%。在患者自身因素中,术后活动过早过多占32.5%,损伤严重占43.4%,特殊部位占24.1%。结论四肢骨折固定术后骨不连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医源性因素是术后骨不连发生的主要原因;术者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和遵循AO固定技术的基本原则和术后正确康复指导,才能减少术后骨不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骨不连
原文传递
骨搬运与骨短缩-延长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3
20
作者 殷渠东 孙振中 +3 位作者 顾三军 包岳丰 韦旭明 宋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8-822,共5页
目的比较利用Ilizarov技术行骨搬运与骨短缩-延长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5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31例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骨搬运治疗18例(A组),行骨短缩-延... 目的比较利用Ilizarov技术行骨搬运与骨短缩-延长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5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31例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骨搬运治疗18例(A组),行骨短缩-延长治疗13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骨缺损部位、骨和软组织缺损范围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Paley等方法分别评价骨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皮瓣均成活、创面均Ⅱ期愈合;B组创面Ⅰ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3例,Ⅱ期愈合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5年,平均2.4年。并发症:A组针道松动或感染15例,B组针道松动或感染10例、患肢不等长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5)。骨延长端两组均自然愈合,愈合分级均获优,A组愈合时间(251±39)d,愈合指数(4.26±0.19)d/mm;B组愈合时间(239±45)d,愈合指数(4.13±0.19)d/mm;两组愈合时间和愈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00,P=0.430;t=1.775,P=0.086)。骨缺损端A组自然愈合12例,二次清理或加植骨后愈合6例,愈合时间(341±55)d,骨愈合获优17例、良1例;B组自然愈合11例,二次清理或加植骨后愈合2例,愈合时间(295±62)d,骨愈合获优12例、良1例;两组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5,P=0.036),骨愈合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3,P=0.091)。末次随访时患肢功能恢复:A组优7例、良6例、可5例,B组优3例、良6例、可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0,P=0.509)。结论利用Ilizarov技术行骨搬运或骨短缩-延长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疗效相似,但骨短缩-延长的骨缺损端愈合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ILIZAROV技术 骨搬运 骨短缩 - 延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