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慧怡自选诗
1
作者 包慧怡 《诗林》 2013年第1期4-7,共4页
关键词 选诗 小姐姐 白鹦鹉 雾沼 破开 晚祷 诗林 你我 松花绿 流水潺潺
原文传递
包慧怡的诗
2
作者 包慧怡 《诗林》 2012年第4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手指 眼睛 宇宙 威尼斯 连着 阴影 升起 化成 衣橱 静脉
原文传递
包慧怡的诗
3
作者 包慧怡 《诗林》 2014年第1期8-11,共4页
灵泊灵泊寒冷,我知道。夏日末梢,我见到一名隐士隐士和他金红的狐狸獭白的猫。
关键词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原文传递
论中古英语谣曲与“中世纪式”传统英国民谣
4
作者 包慧怡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51,共10页
尽管谣曲这一古老的诗体在英语诗歌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它在中世纪文学研究中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从少量有原始手抄本存世的中古英语谣曲,到大批以早期现代英语或现代英语写就的"中世纪风格的"或"中世纪式"... 尽管谣曲这一古老的诗体在英语诗歌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它在中世纪文学研究中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从少量有原始手抄本存世的中古英语谣曲,到大批以早期现代英语或现代英语写就的"中世纪风格的"或"中世纪式"传统英国民谣,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一首谣曲成型的过程就是它被不断改写、增删、地域化、个人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它保存和呈现着各个时代的语言、韵式和修辞特色。本文拟通过对一首中古英语谣曲和两首"中世纪式"传统英国民谣进行原文细读和版本对比,来窥测中世纪谣曲文本演变的可能性,以期动态地理解这一诗体的文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英语 中世纪 谣曲 民谣 文类
下载PDF
《金盾》与C.S.刘易斯的中世纪寓言理论
5
作者 包慧怡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19年第1期114-128,共15页
中世纪文学语境中充斥着“象征”与“寓言”两种程式。两者都对应着甚至是来源于一种将世界及其中万物理解成“面具”的思维习惯,仿佛万物的意义从来不在于表象。这种倾向至晚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早期教父的四重解经法,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 中世纪文学语境中充斥着“象征”与“寓言”两种程式。两者都对应着甚至是来源于一种将世界及其中万物理解成“面具”的思维习惯,仿佛万物的意义从来不在于表象。这种倾向至晚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早期教父的四重解经法,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智识氛围中被强化。现代研究中世纪象征一寓言程式的代表学者赫伊津哈、刘易斯和艾柯中,只有刘易斯在《爱的寓言》中坚决为两者划清了界限,也是刘易斯对“寓言”的定义引领我们更接近了通常支配中世纪寓言诗的修辞手法。以中古苏格兰语写作的诗人威廉·邓巴尔的《金盾》是具有代表性的寓言诗文本。本文拟通过对《金盾》的细读,考量刘易斯寓言理论的价值,以期更好地理解中世纪寓言体的修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苏格兰语 中世纪 寓言 邓巴尔 C.S.刘易斯
下载PDF
《缮写室》
6
作者 包慧怡 《杭州》 2019年第4期51-51,共1页
一本记录在作者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甚远的作家及作品的阅读笔记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书中对莎士比亚、刘易斯·卡罗尔、王尔德等作家的珍视与解读,不仅呈现出作者作为手艺人论手艺的精妙细腻,更表现出以写作这门手艺为自己在... 一本记录在作者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甚远的作家及作品的阅读笔记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书中对莎士比亚、刘易斯·卡罗尔、王尔德等作家的珍视与解读,不仅呈现出作者作为手艺人论手艺的精妙细腻,更表现出以写作这门手艺为自己在这流离溃散的世界筑造真正之家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社
下载PDF
定位自身:古英语《东方奇谭》手稿中的东方想象与怪物生成
7
作者 包慧怡 《外国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108,共22页
盎格鲁-撒克逊人对家园与他乡、自身与世界的相对位置的感知与今日英国人大相径庭。虽然中世纪英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地理学著作存世,这些认知却在一些古英语异域志和志怪录作品中半虚半实地保存了下来。本文聚焦两份十一世纪古英语《东... 盎格鲁-撒克逊人对家园与他乡、自身与世界的相对位置的感知与今日英国人大相径庭。虽然中世纪英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地理学著作存世,这些认知却在一些古英语异域志和志怪录作品中半虚半实地保存了下来。本文聚焦两份十一世纪古英语《东方奇谭》抄本原文,将它们置于同时期一系列历史文本的语境中,检视其中对东方、中心、边地等概念的含蓄界定。通过被构建为他者的“怪物”这一贯穿全书的线索,本文试图结合盎格鲁-撒克逊平信徒的身体伦理观和罪罚观,探索隐藏在他们异域想象深处的多重缺失感,解读他们在对东方异乡及其居民的描述中透露出来的主体身份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奇谭》 古英语 盎格鲁-撒克逊 怪物 东方
原文传递
北方以北(外一首)
8
作者 包慧怡 《诗刊》 2023年第5期34-35,共2页
原文传递
格丽克诗歌中的多声部“花园”叙事 被引量:4
9
作者 包慧怡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63,共13页
"花园"是贯穿露易丝·格丽克诗歌写作生涯的核心意象之一。《野鸢尾》中的花园既是催生独白和对话的温床,也是上演言语之对峙的剧场,诗人分别从植物、人类与神的多重视角出发,通过"赋予声音"来为自我及其多重... "花园"是贯穿露易丝·格丽克诗歌写作生涯的核心意象之一。《野鸢尾》中的花园既是催生独白和对话的温床,也是上演言语之对峙的剧场,诗人分别从植物、人类与神的多重视角出发,通过"赋予声音"来为自我及其多重分身塑形。本文拟探索作为"忧思之所"出现在格丽克多本诗集中的花园形象的两希源流,并聚焦《野鸢尾》中作为言语行为现场的花园,分别考察园中以花之腹语术、园丁时祷文和神圣自白三类主要形式出现的多声部叙事,以期更全面地理解格丽克普罗透斯式的、既个人又普世的抒情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易丝·格丽克 花园 多声部 抒情声音
原文传递
中世纪文学中的触觉表述:《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及其他文本 被引量:2
10
作者 包慧怡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3-164,共12页
从早期教父时代到中世纪晚期的基督教感官文化史中,触觉长久以来都位于感官金字塔的底部,被看作对基督徒的灵魂具有最大潜在威胁的官能,并与自然元素中最沉重的"土"相连。与此同时,美德、神圣性、祝福和奇迹治愈的能力亦能通... 从早期教父时代到中世纪晚期的基督教感官文化史中,触觉长久以来都位于感官金字塔的底部,被看作对基督徒的灵魂具有最大潜在威胁的官能,并与自然元素中最沉重的"土"相连。与此同时,美德、神圣性、祝福和奇迹治愈的能力亦能通过触觉传递,触觉因而在许多神学与文学文本中被赋予积极的道德内涵。中世纪罗曼司中充满细致的感官描绘,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情感模式、社会礼仪、文化禁忌和宗教观念。本文通过细读14世纪中古英语罗曼司代表诗作《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并将它置于"高文"诗人其他作品的文本背景中,考察典型中世纪俗语文学中的触觉表述及其宗教与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 触觉 罗曼司 中古英语
原文传递
感官地图上的灵魂朝圣之旅——中古英语长诗《珍珠》的空间结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包慧怡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50,共23页
以中古英语西部方言写作的十四世纪"珍珠"诗人是与同辈文人乔叟并肩的语言大师,凭借出色的架构能力和解经能力,他对拉丁文通行本圣经进行了极富创造性的文学演绎。本文将其头韵长诗《珍珠》放入同时期朝圣叙事传统中进行解读... 以中古英语西部方言写作的十四世纪"珍珠"诗人是与同辈文人乔叟并肩的语言大师,凭借出色的架构能力和解经能力,他对拉丁文通行本圣经进行了极富创造性的文学演绎。本文将其头韵长诗《珍珠》放入同时期朝圣叙事传统中进行解读,并试图论证诗人将叙事主人公的梦中旅程构建在典型的"T-O"中世纪地图的空间范式之上,通过对主人公感官体验的重点着墨,刻画了一场以身体、精神、神秘三种感知模式经历的天国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 中古英语 “T-O”地图 朝圣
原文传递
巴别塔的诅咒 诗歌翻译中的解谜与成谜 被引量:2
12
作者 包慧怡 《上海文化》 2010年第3期69-75,共7页
不可能的任务?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说:"诗歌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内特对这句话嗤之以鼻,说它"奇蠢无比"(immensely silly)。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巴别塔 翻译理论 译诗 语言 庞德 译者 中国古诗 内在逻辑 隐喻
原文传递
中古英语文学中的“死亡抒情诗”主题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包慧怡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59,共10页
在中世纪英格兰,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死后灵魂归宿的焦虑集中表现在写于12—15世纪的一系列抒情诗中。持续思考人之"必死性"及其"三件伤心事"、乃至为"临终四事"做准备是再早也不为过的。这些以中古英语... 在中世纪英格兰,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死后灵魂归宿的焦虑集中表现在写于12—15世纪的一系列抒情诗中。持续思考人之"必死性"及其"三件伤心事"、乃至为"临终四事"做准备是再早也不为过的。这些以中古英语韵诗写就、因而能被众多普通人阅读和背诵的"死亡抒情诗",是中世纪盛期到晚期死亡心理建设的重要流通文本,也是通往中世纪英国人精神世界的一把关键的钥匙。本文将通过对中古英语原文的训诂、翻译和细读,解析这些死亡抒情诗中最常见的四个文学主题,及其在各自语境中的发展、演变和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英语 中世纪 抒情诗 死亡 主题
原文传递
灵视盘里的格斗家——王敖的短诗与狄博士的镜子 被引量:1
14
作者 包慧怡 《书城》 2013年第8期65-69,共5页
伊丽莎白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时代的英国颇似鬼屋一栋:对黑暗中世纪的迷思早已化身一缕尖叫隐入墙纸,文艺复兴似残灯一盏摇摇欲灭滴下缤纷烛泪,推开那扇圆窗向外眺望,或者凝视墙上油画框中航海家阴郁的眼睛,似乎可以看到启蒙之光忽闪在前... 伊丽莎白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时代的英国颇似鬼屋一栋:对黑暗中世纪的迷思早已化身一缕尖叫隐入墙纸,文艺复兴似残灯一盏摇摇欲灭滴下缤纷烛泪,推开那扇圆窗向外眺望,或者凝视墙上油画框中航海家阴郁的眼睛,似乎可以看到启蒙之光忽闪在前方夜色中。桌上堆着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已经落了少许灰),版画本《浮士德博士》(带有马洛的亲笔签名),以及成山的地图、角规、星盘、六分仪、重力锤。这些仪器的收藏家和设计者,伊丽莎白宫中的御用魔法师,人称狄博士的约翰·狄(JohnDee),首先是光学大师、数学家、棱镜工匠、水晶球艺人,然后是占星师、通灵人、卡巴拉学者、炼金术士;其轶作包括《论燃烧镜》、《整体的镜子,或为英国托钵僧罗杰·培根辩护: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取得的成就并非借魔鬼之手,如无知的民众所认为的那样,而是浑然天成》,遗作有《象形单字》(1564)、《为比林斯雷的欧几里得译本所作的序》(1570)、《论七大行星的神秘统御》(1583)等——在狄的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博士 卡巴拉 詹姆士一世 比林斯 马洛 亲笔签名 星盘 圆窗 寓言诗 步步惊心
原文传递
安吉拉·卡特的非典型短叙事 被引量:1
15
作者 包慧怡 《书城》 2011年第11期92-97,共6页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写长篇出身的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携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母与子》,在作协大厅参与了一场名为"短篇小说的阅读和创作"的沙龙。席间,托宾概括了他的短篇写作理念:与长篇相比更私密、更关乎个体经...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写长篇出身的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携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母与子》,在作协大厅参与了一场名为"短篇小说的阅读和创作"的沙龙。席间,托宾概括了他的短篇写作理念:与长篇相比更私密、更关乎个体经验的题材,避免赤裸裸的戏剧性,以留白的方式刻绘人物,情感处理上的矜持与节制。的确,这似乎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短篇小说 非典型 故事 唯美主义 童话 洛可可 罗曼司 个体经验 想象力
原文传递
亚美尼亚中世纪手稿传统中“手”的图像语言研究
16
作者 包慧怡 彭李菁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9-173,216,共16页
亚美尼亚延绵了逾十个世纪的手稿制作史展现并塑造了其特殊的宗教和文化传统。现存的中世纪亚美尼亚手稿是一种需要整体理解的符号体系和观看客体,从各个侧面浓缩了亚美尼亚人集体记忆和身份建构所需的多重要素。文中将聚焦亚美尼亚手... 亚美尼亚延绵了逾十个世纪的手稿制作史展现并塑造了其特殊的宗教和文化传统。现存的中世纪亚美尼亚手稿是一种需要整体理解的符号体系和观看客体,从各个侧面浓缩了亚美尼亚人集体记忆和身份建构所需的多重要素。文中将聚焦亚美尼亚手稿插绘中一个重要的主题:福音书中的"手势"语言,并通过对都柏林比替图书馆馆藏亚美尼亚手稿的细读,将"手"的语言置于解经学和图像史背景中考量,试图从一种崭新的视角解读中世纪亚美尼亚图像传统及其背后独特的宗教文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亚美尼亚 图像学 感官史 宗教史
原文传递
羊皮纸边缘起舞的歌者 漫谈中古英语抒情诗
17
作者 包慧怡 《上海文化》 CSSCI 2019年第5期107-115,共9页
“抒情诗”(lyric)一词的词源来自古希腊语竖琴(里拉琴,λνρα),希腊神话中手持竖琴以歌声打动冥王换回挚爱的俄耳甫斯(Orpheus)也常被看作西方第一位抒情诗人。英语语境中,“抒情诗”这一术语直到16世纪晚期才正式出现,而用这个词来... “抒情诗”(lyric)一词的词源来自古希腊语竖琴(里拉琴,λνρα),希腊神话中手持竖琴以歌声打动冥王换回挚爱的俄耳甫斯(Orpheus)也常被看作西方第一位抒情诗人。英语语境中,“抒情诗”这一术语直到16世纪晚期才正式出现,而用这个词来表示一首表达私人情感的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 中古英语 羊皮纸 歌者 希腊神话 英语语境 16世纪 私人情感
原文传递
镜迷宫: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世界
18
作者 包慧怡 《上海文化》 CSSCI 2020年第11期110-119,共10页
一.大瘟疫与"暴发户乌鸦"1592年注定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生涯中非同寻常的一年。在漫长的"消失的七年"后,我们仍在伦敦学艺的青年威廉的名字再次见于史载;不得志的剧作家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ene)死了... 一.大瘟疫与"暴发户乌鸦"1592年注定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生涯中非同寻常的一年。在漫长的"消失的七年"后,我们仍在伦敦学艺的青年威廉的名字再次见于史载;不得志的剧作家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ene)死了,留下一本怨毒地攻击了海量同时代剧作家的小册子,这本专门怼人的书(今天我们称之为文学批评)全名叫作《带着百万悔恨买下来的,格林的价值四便士的智慧》(Greenes, Groats-worth of Witte,bought with a million of Repentance),书中把莎士比亚称为"一只用我们的羽毛装扮起来的暴发户乌鸦(upstart crow),演员的皮肤包裹着一颗虎狼之心";得到一线评论家的差评往往是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剧作家的成人礼,意味着"威廉"不再是那个来自斯特拉福乡下的"小威子"(Will),即将以"莎士比亚大师"(Master Shakespeare)的身份"震撼舞台"(Shakescene)——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伦敦爆发了瘟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成人礼 不得志 斯特拉福 虎狼之心
原文传递
蛤蟆、假面与绿骑士 西方千年文学ABC
19
作者 包慧怡 《上海文化》 2010年第1期36-45,共10页
"噢,骑士之花,您就这样在单独的一击中过早倒下!噢,拉曼查的全部荣光……"Agon:"阿攻",希腊文"冲突"——骑士文学最受欢迎、最本质的母题。多数情况下,一个永不长大、永不发展的主人公披荆斩棘,被卷入一... "噢,骑士之花,您就这样在单独的一击中过早倒下!噢,拉曼查的全部荣光……"Agon:"阿攻",希腊文"冲突"——骑士文学最受欢迎、最本质的母题。多数情况下,一个永不长大、永不发展的主人公披荆斩棘,被卷入一又一场的阿攻,直至他——或作者本人——精疲力竭,瘫软在地,再也攻不动为止。高潮部分总有神兽登场,毒龙或者巨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拉克 骑士文学 亚瑟王 阿特伍德 王尔德 母题 罗曼司 希腊文 珍珠 中世纪
原文传递
疯人们的嘉年华 重访“仙境”与“镜中世界”
20
作者 包慧怡 《上海文化》 2011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刘易斯·卡罗尔在《爱丽丝漫游奇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中塑造的世界如同两个交相辉映的疯人乌托邦,这乌托邦同时是朝圣地、诊所和炼狱,既是世界尽头又是冷酷仙境。在那里,形形色色的疯人们在同一个昏冥不定的边缘线上翩翩起... 刘易斯·卡罗尔在《爱丽丝漫游奇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中塑造的世界如同两个交相辉映的疯人乌托邦,这乌托邦同时是朝圣地、诊所和炼狱,既是世界尽头又是冷酷仙境。在那里,形形色色的疯人们在同一个昏冥不定的边缘线上翩翩起舞,在亚当做第一个人类之梦之前,他们就开始为自己的嘉年华交杯痛饮。这一幕直至今天仍如鬼魅般萦绕着我们,丝毫没有消散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年华 世界 仙境 重访 乌托邦 刘易斯 圣地 同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