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工业区大气颗粒物中硫的化学形态和分布 被引量:5
1
作者 包良满 张元勋 +5 位作者 李晓林 李燕 刘卫 赵屹东 马陈燕 韩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用低压冲击式采样器(DLPI)采集了上海工业区和郊区大气中28nm~9.92μm粒径范围的颗粒物样品,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XANES)和X射线荧光分析(SRXRF)对样品中硫的化学形态和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颗粒物和细颗粒物中的硫,... 用低压冲击式采样器(DLPI)采集了上海工业区和郊区大气中28nm~9.92μm粒径范围的颗粒物样品,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XANES)和X射线荧光分析(SRXRF)对样品中硫的化学形态和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颗粒物和细颗粒物中的硫,大部分以硫酸盐形式存在;超细颗粒物中除了硫酸盐硫之外,一部分硫以低价的还原态形式存在,可能的化学形态为金属硫化物、噻吩类有机硫化物.细粒子中硫的质量浓度高于粗颗粒,约70%的硫分布在细粒子中.硫的质量浓度呈多模态分布.工业区的超细颗粒物峰值出现在0.091~0.154μm;细颗粒的分布为积聚模,峰值出现在0.38~0.611μm;粗颗粒分布为粗模态,在1.59~3.98μm和6.57~9.92μm出现2个峰值.郊区的超细颗粒物中硫的质量分布不存在峰值;积聚模出现两个亚模态,分别为峰值在0.261~0.380μm的"凝结模态"和峰值在0.611~0.945μm的"液滴模态";粗模态峰值在2.38~6.57μm.污染来源和颗粒物形成、转换机制以及不同采样时间的气象条件差异决定了2个地区颗粒物中硫的分布特性,工业区颗粒物中硫的来源有海盐源的贡献,而郊区较少受海洋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粒径分布 形态
下载PDF
燃煤小锅炉燃烧产物的SR-XRF和XANES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包良满 张元勋 +7 位作者 金婵 林俊 刘卫 彭岚 陆文忠 李玉兰 张桂林 李燕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1-647,共7页
为研究生活锅炉燃煤释放微量元素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测定了锅炉原煤、底灰、飞灰及其PM2.5中V、Cr、Mn、Co、Ni、Cu、Zn、As、Pb等元素含量,探讨了微量元素在煤炭燃烧过程中的转移特性和富集规律。还进行了As的... 为研究生活锅炉燃煤释放微量元素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测定了锅炉原煤、底灰、飞灰及其PM2.5中V、Cr、Mn、Co、Ni、Cu、Zn、As、Pb等元素含量,探讨了微量元素在煤炭燃烧过程中的转移特性和富集规律。还进行了As的K边X射线吸收近边谱(XANES)测量,研究As在煤炭燃烧排放过程中的价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V在飞灰中亏损,在底灰富集;Mn、Co在底灰中亏损;Cr、Ni、As、Cu、Pb、Zn等在飞灰和底灰中呈富集状态,As、Cu、Pb、Zn在PM2.5中高度富集。在煤中,As大部分以As5+存在,少部分以As3+存在,As5+占总砷的71%。经过高温燃烧,As富集在飞灰和细颗粒中。在底灰、飞灰和PM2.5中,As主要以As5+存在,相对含量分别为总As的84%、81%和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燃烧 形态 SR—XRF XANES
下载PDF
用AFM研究硅基上沉积铜膜生长过程 被引量:5
3
作者 包良满 曹博 +1 位作者 李公平 何山虎 《真空与低温》 2005年第3期159-161,186,共4页
室温下,利用磁控溅射在P型Si(111)衬底上沉积了铜(Cu)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不同沉积时间制备的Cu膜形貌进行了观测,研究了磁控溅射沉积Cu膜时膜在硅衬底上成核和生长方式。Cu膜在Si衬底生长时,Cu的临界核以Volmer-Weber模式生长。... 室温下,利用磁控溅射在P型Si(111)衬底上沉积了铜(Cu)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不同沉积时间制备的Cu膜形貌进行了观测,研究了磁控溅射沉积Cu膜时膜在硅衬底上成核和生长方式。Cu膜在Si衬底生长时,Cu的临界核以Volmer-Weber模式生长。溅射时,核长大增高为岛状,岛与岛相互连接构成岛的通道,最后形成连续膜。随着沉积的进行,Cu膜表面粗糙度由于晶粒凝聚和合并而增大。当形成连续致密的、具有一定晶向的Cu膜时,粗糙度反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AFM 形貌 Volmer-Weber模式
下载PDF
多功能扫描质子核探针信号探测和数据获取系统
4
作者 包良满 雷前涛 +2 位作者 刘江峰 李晓林 李燕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1-196,共6页
为了在一次扫描质子核探针实验中能获取多种物理信息,研制了多功能信号探测与数据获取系统。系统由组合探测器、多站多参量数据采集与束流扫描、样品台控制与显微观测三个子系统组成。组合探测器包括了Si(Li)X射线探测器,高纯Geγ射线... 为了在一次扫描质子核探针实验中能获取多种物理信息,研制了多功能信号探测与数据获取系统。系统由组合探测器、多站多参量数据采集与束流扫描、样品台控制与显微观测三个子系统组成。组合探测器包括了Si(Li)X射线探测器,高纯Geγ射线探测器,以及Au(Si)面垒带电粒子探测器,可完成多种物理参数的同时获取。系统的核心数据采集与束流扫描系统基于NI公司的PXI-7852R数据采集卡和LabVIEW软件平台,具备了多个物理信号采集、多能谱显示以及束流扫描和二维成像等功能。六轴高精度真空样品台由计算机控制,可实现显微图像对样品的定位及对扫描区域的可视化选择。初步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质子核探针 信号探测 数据获取
下载PDF
大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5
5
作者 林俊 刘卫 +4 位作者 李燕 包良满 李玉兰 王广华 吴伟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探讨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与不同粒径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分析气象条件对大气气溶胶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对0.2—0.6μm的气溶胶影响最大。温度升高既有利于增强大气扩散作用也有利... 通过探讨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与不同粒径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分析气象条件对大气气溶胶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对0.2—0.6μm的气溶胶影响最大。温度升高既有利于增强大气扩散作用也有利于二次气溶胶的生成,因此温度与超细气溶胶(小于0.1μm)呈正相关,而与粒径较大的气溶胶呈负相关。风速主要影响气溶胶的水平扩散,对超细气溶胶无显著影响,而与粗粒径气溶胶呈负相关。相对湿度会促进超细气溶胶的聚积,使之生成较大粒径气溶胶。因此相对湿度与超细气溶胶呈较强的负相关,而与较粗粒径气溶胶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粒径分布 气象条件 相关性
下载PDF
扫描透射离子显微成像系统的建立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江峰 包良满 +4 位作者 岳伟生 万天敏 李晓林 张桂林 李燕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3-318,共6页
基于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扫描质子微探针系统,对扫描透射离子显微成像(STIM)技术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了基于中值滤波方法的数据处理程序,获得了大鼠股骨切片的面密度分布和薄壁小球的离轴STIM图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显示:... 基于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扫描质子微探针系统,对扫描透射离子显微成像(STIM)技术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了基于中值滤波方法的数据处理程序,获得了大鼠股骨切片的面密度分布和薄壁小球的离轴STIM图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显示:由在轴探测数据的中值滤波结果可以计算出定量的面密度分布信息,由能量窗滤波的离轴探测数据则可以给出高分辨的定性图像,这在薄样品、强束流、以及质子激发X荧光(PIXE)分析同时进行的STIM分析中尤为有用;增加获取的事件数、选择合适的滤波方法可以使测量误差远小于阻止本领计算带来的误差。该方法可以用于测量几十μm尺度样品的绝对质量以及辅助PIXE技术进行元素定量分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透射离子显微术 扫描质子微探针 中值滤波 束流探测
下载PDF
铜团簇束在硅上碰撞沉积的薄膜形貌和方块电阻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公平 何山虎 +5 位作者 丁宝卫 张小东 丁印锋 包良满 刘正民 朱德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33,共3页
用一种新型磁控溅射气体凝聚团簇源产生Cu_n^-(n是簇原子个数)团簇束,当团簇束分别在偏压V_α为0,1,3,5,10kV的电场中加速后,在真空中,沉积在室温下的P-si(111)衬底上,获得Cu/P-Si(111)薄膜样品。用AFM分析表明:当V_α(?)3kV时,团簇束成... 用一种新型磁控溅射气体凝聚团簇源产生Cu_n^-(n是簇原子个数)团簇束,当团簇束分别在偏压V_α为0,1,3,5,10kV的电场中加速后,在真空中,沉积在室温下的P-si(111)衬底上,获得Cu/P-Si(111)薄膜样品。用AFM分析表明:当V_α(?)3kV时,团簇束成膜,膜表面的粗糙度比常规磁控溅射小,且随V_α增加,粗糙度减小。用四探针测薄膜方块电阻,经归一化后可知:团簇束沉积,当V_α(?)3kV时,薄膜方块电阻大于常规磁控溅射的方块电阻,当V_α(?)5kV时薄膜方块电阻已小于常规磁控溅射方块电阻;对于团簇束沉积,薄膜方块电阻随沉积偏压V_α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团簇束沉积 单晶硅 薄膜形貌 薄膜方块电阻
下载PDF
上海2004年冬季城市大气气溶胶含Pb单颗粒物的来源查证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晓林 包良满 +3 位作者 刘江峰 岳伟生 李燕 张桂林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88-691,共4页
采用质子微探针技术,分析单个大气气溶胶颗粒物.将微束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Micro-PIXE)同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结合,查证上海市2004年冬季城市大气气溶胶PM10中含Pb单颗粒物的来源.结果在上海大气气溶胶PM10中识别出7种铅污染排放源,它们... 采用质子微探针技术,分析单个大气气溶胶颗粒物.将微束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Micro-PIXE)同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结合,查证上海市2004年冬季城市大气气溶胶PM10中含Pb单颗粒物的来源.结果在上海大气气溶胶PM10中识别出7种铅污染排放源,它们分别是:汽车尾气,钢铁工业排尘,燃煤烟尘,土壤扬尘,柴油车尾气,助动车尾气和水泥尘.其中,钢铁工业排尘和燃煤排尘是禁止使用加铅汽油后上海市地区大气铅污染的最主要排放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PM10 质子微探针 模式识别
下载PDF
基于同步辐射技术研究上海大气细颗粒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元勋 李晓林 +4 位作者 包良满 Iida A. 赵屹东 张桂林 李燕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SRXRF)测定了上海市大气中粒径0.03–10μm的13级颗粒物的元素组分,用X射线吸收近边谱(XANES)研究了颗粒物中S的化学价态。结果发现,在生活区和郊区,超细颗粒(<0.4μm)对粒子质量浓度贡献较大,而工业区则细... 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SRXRF)测定了上海市大气中粒径0.03–10μm的13级颗粒物的元素组分,用X射线吸收近边谱(XANES)研究了颗粒物中S的化学价态。结果发现,在生活区和郊区,超细颗粒(<0.4μm)对粒子质量浓度贡献较大,而工业区则细颗粒(1–10μm)对质量浓度贡献较大。元素浓度测定表明,吴淞工业区大气颗粒物中S、Ca、Ti、V、Cr、Fe、Ni、Cu、Zn和Pb元素浓度最高,且Ni、Mn、As和Pb等污染元素在细颗粒尤其是超细颗粒中有明显富集。化学价态测定显示,钢研所采样点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S主要以硫酸盐形态存在,而在粒径<0.1μm超细颗粒中还存在着一些还原态的低价态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X射线荧光分析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 大气颗粒物 元素浓度 化学价态
下载PDF
扫描质子微探针质子束刻写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前涛 刘江峰 +3 位作者 包良满 张仲建 余本海 李晓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03-1607,共5页
质子束刻写技术利用MeV能量的聚焦质子束对抗蚀剂材料直接刻写μm甚至nm尺度微结构。研究了质子束刻写中抗蚀剂胶层样品厚度与涂层机旋转速度的关系以及曝光对抗蚀剂的影响,解决了质子束刻写中抗蚀剂厚胶层样品的制备、固化、显影等技... 质子束刻写技术利用MeV能量的聚焦质子束对抗蚀剂材料直接刻写μm甚至nm尺度微结构。研究了质子束刻写中抗蚀剂胶层样品厚度与涂层机旋转速度的关系以及曝光对抗蚀剂的影响,解决了质子束刻写中抗蚀剂厚胶层样品的制备、固化、显影等技术问题,利用扫描质子微探针系统,在正型抗蚀剂胶层上刻写出μm尺度的"海宝"图形、双矩形结构,在负型抗蚀剂上刻写出μm尺度的平行线条、"十"字形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束刻写 扫描质子微探针 微结构 抗蚀剂 旋转涂胶
下载PDF
高能聚焦质子束无掩模刻写方法研究初步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江峰 包良满 李晓林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3-447,共5页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扫描质子微探针装置上,研制了图形化扫描器,同时研究了适合质子束刻写的光刻胶制备、显影、定影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展高能聚焦质子束无掩模刻写实验,在厚度约11μm的PMMA光刻胶上刻写出高纵横比的任...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扫描质子微探针装置上,研制了图形化扫描器,同时研究了适合质子束刻写的光刻胶制备、显影、定影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展高能聚焦质子束无掩模刻写实验,在厚度约11μm的PMMA光刻胶上刻写出高纵横比的任意图案,取得了初步质子刻写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质子纳米束刻写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 质子束刻写 无掩模 光刻胶
下载PDF
团簇产生原理及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公平 包良满 +2 位作者 张小东 丁宝卫 刘正民 《真空与低温》 2003年第4期211-216,共6页
结合在团簇源方面的工作系统评述了目前各种团簇源装置产生团簇的原理和方法 ,给出了它们的结构示意图和一些典型应用 ;
关键词 团簇源 载气超声速喷嘴源 真空室 绝热膨胀 惰性气体 金属原子
下载PDF
铜团簇束在硅上碰撞沉积的薄膜表面能谱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公平 丁宝卫 +4 位作者 张小东 丁印锋 刘正民 朱德彰 包良满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用一种新型磁控溅射气体凝聚团簇源产生Cu-n(n是团簇原子个数)团簇束,当团簇束分别在偏压为:0,1,3,5,10kV的电场中加速后,在真空中,沉积在室温下的P型Si(111)衬底上,获得Cu/P-Si(111)薄膜样品。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薄膜,结果表明... 用一种新型磁控溅射气体凝聚团簇源产生Cu-n(n是团簇原子个数)团簇束,当团簇束分别在偏压为:0,1,3,5,10kV的电场中加速后,在真空中,沉积在室温下的P型Si(111)衬底上,获得Cu/P-Si(111)薄膜样品。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薄膜,结果表明:薄膜本身不含C和O等杂质;当Cu/P-Si(111)样品暴露在空气中时,样品表面会氧化和碳污染,铜的特征电子峰几乎被湮没。用能量3keV流强为4~6μA/cm2Ar+束,预溅射处理样品表面后,用XPS分析,常规磁控溅射室温下得到的Cu/P-Si(111)样品和铜团簇束沉积,偏压分别为0,1,3,5,10kV的样品XPS谱和块状Cu标样谱基本一样,Cu2P1、Cu2P3、CuLMM特征峰位没有移动,反映不出原子结合能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团簇束 碰撞沉积 单晶硅 XPS谱 薄膜中的原子结合能
下载PDF
离子在近电子能损阈值能区诱发云母表面小丘形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靳博 魏龙 +13 位作者 牛犇 张琦 李鹏飞 包良满 雷前涛 管世王 靳定坤 宋光银 谢一鸣 哈帅 崔莹 马越 张红强 陈熙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9-775,共7页
利用0.65 MeV的He^+离子轰击白云母膜,并在大气环境下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轻敲模式分析了辐照后的膜表面。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度下离子诱导的小丘高度在小于1 nm到几nm之间,且室温条件下能诱发小丘生成的He^+离子电子能损阈值在0.4... 利用0.65 MeV的He^+离子轰击白云母膜,并在大气环境下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轻敲模式分析了辐照后的膜表面。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度下离子诱导的小丘高度在小于1 nm到几nm之间,且室温条件下能诱发小丘生成的He^+离子电子能损阈值在0.44 keV/nm以下。此外,升高温度至973 K并在其中选取不同温度进行表面辐照来验证观测到的小丘结构。实验发现,相比于室温,小丘直径和高度的统计分布在更高温度下表现出了更大的歧离。分别利用分析热峰模型和双温热峰模型计算了辐照过程中的核能损与电子能损,并选取了用能损在阈值附近的离子辐照所产生的小丘的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相比较,发现实验结果与双温热峰模型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丘结构 白云母 热退火 电子能损阈值
下载PDF
Cu/SiO_2/Si(100)体系中Cu和Si的扩散和界面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博 包良满 +1 位作者 李公平 何山虎 《真空与低温》 2006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室温下,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P型Si(100)衬底上沉积了铜(Cu)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卢瑟福背散射(RBS)分析了未退火以及在不同温度点退火后的样品,研究了Cu.SiO2.Si(100)体系的扩散和界面反应。RBS分析得出:对于Cu.SiO2.Si(100)体系,当... 室温下,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P型Si(100)衬底上沉积了铜(Cu)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卢瑟福背散射(RBS)分析了未退火以及在不同温度点退火后的样品,研究了Cu.SiO2.Si(100)体系的扩散和界面反应。RBS分析得出:对于Cu.SiO2.Si(100)体系,当退火温度高于350℃时,才产生明显的扩散,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扩散越明显;当退火温度在450℃以下时,XRD没有测得铜硅化合物生成;当温度到500℃时才有铜硅化合物生成。这比已有文献报道的温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扩散 界面反应 硅化物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物中有机碳组分研究
16
作者 刘可 林俊 +5 位作者 包良满 曹玲玲 曾建荣 王广华 龙时磊 李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95-99,122,共6页
采用XANES谱结合核分析技术ERD并利用配有EDS的SEM实验及OC/EC实验,对我国东部3个城市的生活垃圾焚烧物质中有机物进行初步的分类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芳香碳在生活垃圾焚烧物中存在的普遍性;同时,在对不同种类焚烧废弃物进行有机物的初... 采用XANES谱结合核分析技术ERD并利用配有EDS的SEM实验及OC/EC实验,对我国东部3个城市的生活垃圾焚烧物质中有机物进行初步的分类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芳香碳在生活垃圾焚烧物中存在的普遍性;同时,在对不同种类焚烧废弃物进行有机物的初步定量分类研究时得到了与利用其他化学分析方法上相似的结果。表明这一手段对有机物的初步分类识别上的可靠性,并且通过给出不同组分的生活垃圾在焚烧后的有机物组分的特征,可以对焚烧条件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XANES OC/EC SEM 焚烧 有机物
下载PDF
载能钼团簇束与单晶硅碰撞室温下合成二硅化钼
17
作者 李公平 张小东 +5 位作者 丁宝卫 丁印锋 刘正民 朱德彰 张志滨 包良满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用一种新型磁控溅射气体凝聚团簇源产生 Mon 团簇束,当团簇束分别在偏压为 0、1、3、5、10 kV 的–电场中加速后,沉积在室温下的 P 型 Si(111)衬底上,获得 Mo/Si(111)薄膜样品。用 XRD 分析表明,在室温下,偏压≤5 kV 团簇束沉积和常规... 用一种新型磁控溅射气体凝聚团簇源产生 Mon 团簇束,当团簇束分别在偏压为 0、1、3、5、10 kV 的–电场中加速后,沉积在室温下的 P 型 Si(111)衬底上,获得 Mo/Si(111)薄膜样品。用 XRD 分析表明,在室温下,偏压≤5 kV 团簇束沉积和常规磁控溅射沉积获得的 Mo/Si(111) 样品,其界面均无二硅化钼(MoSi2)生成;偏压=10 kV 时,团簇束沉积其界面直接有 MoSi2生成。对于团簇束沉积,当偏压大于一定值时(在本实验条件下偏压≥3 kV),薄膜才开始以 Mo(110)择优取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团簇束 单晶硅 碰撞沉积 二硅化钼(MoSi2)
下载PDF
多功能扫描质子微探针数据获取系统研制
18
作者 刘江峰 雷前涛 +2 位作者 包良满 李晓林 李燕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6-930,共5页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新的扫描质子微探针数据获取系统。新的4LB-Ⅰ型数据获取系统基于NI公司的PXI-7852R数据采集卡和Lab VIEW软件平台,具备了多个物理信号采集、多能谱显示、存储,以及束流扫描和二维成像等功能,可以满...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新的扫描质子微探针数据获取系统。新的4LB-Ⅰ型数据获取系统基于NI公司的PXI-7852R数据采集卡和Lab VIEW软件平台,具备了多个物理信号采集、多能谱显示、存储,以及束流扫描和二维成像等功能,可以满足在一次实验中同时获取多种物理量的需要。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质子微探针 数据获取 NI PXI-7852R 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下载PDF
地铁颗粒物PM_(2.5)的SEM和微束XRF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永兴 包良满 雷前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47-53,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SEM-EDS)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SR-XRF)技术,对地铁PM2.5颗粒物样品进行了形貌及元素成分分析。SEM结果表明地铁颗粒物形貌不同于室外颗粒物,地铁颗粒物粒径较大,形状不规则,具有片状刮擦特性。EDS... 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SEM-EDS)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SR-XRF)技术,对地铁PM2.5颗粒物样品进行了形貌及元素成分分析。SEM结果表明地铁颗粒物形貌不同于室外颗粒物,地铁颗粒物粒径较大,形状不规则,具有片状刮擦特性。EDS分析表明地铁单颗粒物中Fe、O元素成分含量最高,铁氧化物是地铁颗粒物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地铁大气环境明显有别于地铁外环境,地铁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富含对人体有害的金属颗粒物。地铁环境对城市人群健康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EDS 颗粒物 同步辐射 XRF 地铁 PM2 5
下载PDF
Oxygen vacancy-induced room-temperature ferromagnetism in D–D neutron irradiated single-crystal TiO_2(001) rutile
20
作者 许楠楠 李公平 +3 位作者 潘小东 王云波 陈景升 包良满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357-361,共5页
Remarkable room temperature ferromagnetism in pure single-crystal rutile TiO2 (001) samples irradiated by D-D neutr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combining X-ray diffraction and positron annihilation lifetime, the con... Remarkable room temperature ferromagnetism in pure single-crystal rutile TiO2 (001) samples irradiated by D-D neutr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combining X-ray diffraction and positron annihilation lifetime, the contracted lattice has been clearly identified in irradiated TiO2, where Ti4+ ions can be easily reduced to the state of Ti3+. As there were no magnetic impurities that could contaminate the samples during the whole procedure, some Ti3+ ions reside on interstitial or substituted sites accompanied by oxygen vacancie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ferromagnet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 neutron single-crystal TiO2 DEFECTS do magnet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