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王国维、蔡元培美育思想中的审美与功利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包莉秋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50,共4页
在中国,美育思想古已有之,但作为学术话语却是在近代由王国维从西方引入,蔡元培等继而进一步阐释的。在他们看来,美育具有双重功用,即集超功利(即审美)与功利于一体:前者认为美育的目的是使人放弃欲望的纠缠而获得纯粹的快乐,令人愉悦,... 在中国,美育思想古已有之,但作为学术话语却是在近代由王国维从西方引入,蔡元培等继而进一步阐释的。在他们看来,美育具有双重功用,即集超功利(即审美)与功利于一体:前者认为美育的目的是使人放弃欲望的纠缠而获得纯粹的快乐,令人愉悦,归根结底是一种情感教育;后者以为美育的目的在于辅助德育和智育,从而帮助教育塑造完美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审美 功利 王国维 蔡元培
下载PDF
通识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美育课程改革 被引量:5
2
作者 包莉秋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0,共3页
通识教育的根本指向是培养身心和谐的公民,在这一视域下的大学美育课程,其核心要旨在于促成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因之,大学美育课程改革的最终归宿在于求真、向善、唯美,在于以"内化"的方式使大学生学会审美,但并不限于审美。... 通识教育的根本指向是培养身心和谐的公民,在这一视域下的大学美育课程,其核心要旨在于促成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因之,大学美育课程改革的最终归宿在于求真、向善、唯美,在于以"内化"的方式使大学生学会审美,但并不限于审美。更要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保护美、鉴赏美、感悟美、分享美,促成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融化在生活中,由他律走向自律,最终引导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这是大学美育课程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视阈 美育课程
下载PDF
从唐代诗词的女性服饰描写看唐代社会审美情趣的流变 被引量:5
3
作者 包莉秋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3期25-28,共4页
服饰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唐诗词中的女装作为审美对象,积淀着唐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唐代女装,从初唐的“芙蓉出水”到盛唐的自由开放,到中晚唐的“错彩镂金,”折射出了唐代社会审美情趣的变迁。
关键词 唐代诗词 女性服装 审美情趣
下载PDF
论中国人物传记电影中的三个表现误区——以电影《孔子》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包莉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9-70,共2页
传记影片为中国电影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问题也不少。当下中国传记电影至少存在"以善代美"、形神分离、艺术与历史背离这三个表现误区,而找到美与善的结合点、形与神的交融处、历史与艺术的平衡值、英雄与普通人的共鸣感、历史与当下... 传记影片为中国电影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问题也不少。当下中国传记电影至少存在"以善代美"、形神分离、艺术与历史背离这三个表现误区,而找到美与善的结合点、形与神的交融处、历史与艺术的平衡值、英雄与普通人的共鸣感、历史与当下的对接口等当是中国人物传记电影创造辉煌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电影 “以善代美” 形神 历史 艺术
下载PDF
美育视野中的成“人”世界 被引量:2
5
作者 包莉秋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7,共3页
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它因以情动人的形象性,而具化为爱的教育、生命教育、人文教育。大学美育可以通过浓郁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施以美育层面上的感染和引领,用主题活动深化真、善、美的主体,用审美情... 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它因以情动人的形象性,而具化为爱的教育、生命教育、人文教育。大学美育可以通过浓郁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施以美育层面上的感染和引领,用主题活动深化真、善、美的主体,用审美情境引导教育主体实践美,在"和谐之美"的氛围中形成具备独立人格的"人",从而达到成"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陶冶 成“人” 社会化
下载PDF
论影片《如果·爱》中陌生化技巧的运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包莉秋 李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40,共2页
影片《如果·爱》讲述了一个传统的“三角恋”故事,却成为观众眼中的一个亮点,这与其运用陌生化技巧密切相关。采用戏中戏的结构、设置全知的叙述者及上演华丽的歌舞等形式都是陌生化技巧在该片中的不同体现。
关键词 《如果·爱》 陌生化
下载PDF
“云想衣裳花想容”——从诗词中女装的描写看唐代审美情趣之变迁 被引量:4
7
作者 包莉秋 李琴芳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07-110,共4页
从唐诗词中可以看出,唐代女装从初唐的“芙蓉出水”到盛唐的自由开放到中晚唐的“错彩镂金”,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服装风格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因此,唐诗词中对女装... 从唐诗词中可以看出,唐代女装从初唐的“芙蓉出水”到盛唐的自由开放到中晚唐的“错彩镂金”,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服装风格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因此,唐诗词中对女装作为审美对象,它积淀着唐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词 女性服饰 审美情趣
下载PDF
从1895-1916年小说报刊的办刊宗旨看近代小说的功用观 被引量:1
8
作者 包莉秋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5-20,共6页
小说因"小说界革命"一改其在文体中的地位,小说报刊随之纷纷创刊。综观1895-1916年小说报刊的发刊词,其宗旨可分为三类:一是承认小说具有巨大的社会功用,是唤醒国民、开通民智的重要工具;二是以为小说具有审美性,是文学倾向... 小说因"小说界革命"一改其在文体中的地位,小说报刊随之纷纷创刊。综观1895-1916年小说报刊的发刊词,其宗旨可分为三类:一是承认小说具有巨大的社会功用,是唤醒国民、开通民智的重要工具;二是以为小说具有审美性,是文学倾向于美的一种;三是主张小说有消遣、娱乐的功能。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小说在当时主要是为政治、社会服务的,而小说的审美性、娱乐性则丰富了小说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功利 审美 娱乐
下载PDF
大学美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合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包莉秋 《文教资料》 2017年第10期107-108,共2页
大学美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因教育目标的一致、教育内容的融合、教育形式的互补而具有融合的可能,两者可从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融合,以期实现大学生精神成人并使其行动回归理性这一... 大学美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因教育目标的一致、教育内容的融合、教育形式的互补而具有融合的可能,两者可从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融合,以期实现大学生精神成人并使其行动回归理性这一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美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合
下载PDF
从接受理论看消费文化时代的消费主体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莉秋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20-23,共4页
消费文化时代的读者作为消费主体对文学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把握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的主旨,并以此来再造消费者的消费激情,提升消费者的文化品味,在消化文化时代背景下仍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接受理论 读者
下载PDF
美育类课程改革与大学生人格塑造刍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包莉秋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14-117,共4页
"求真、向善、唯美"被视为审美教育的核心主旨,同时也是与人的道德品质、行为高度关联的教育真谛所在。指向身心和谐的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美育类课程改革,无论对于课程本身,还是对于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进步,均具有积极的现... "求真、向善、唯美"被视为审美教育的核心主旨,同时也是与人的道德品质、行为高度关联的教育真谛所在。指向身心和谐的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美育类课程改革,无论对于课程本身,还是对于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进步,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类课程 大学生 人格塑造
下载PDF
论汉大赋中的对象化思维及其理性品格
12
作者 包莉秋 王圣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2期27-29,共3页
大赋是汉代前期的代表性文学作品。对于汉大赋的研究历来重视其对楚辞传统的继承,这当然是无可置疑的。可是,除了楚辞的铺陈传统外,汉大赋更多地显示出对先秦理性传统的继承并有极大发展。本文从汉大赋人物设置、景物描写、封闭性结构... 大赋是汉代前期的代表性文学作品。对于汉大赋的研究历来重视其对楚辞传统的继承,这当然是无可置疑的。可是,除了楚辞的铺陈传统外,汉大赋更多地显示出对先秦理性传统的继承并有极大发展。本文从汉大赋人物设置、景物描写、封闭性结构以及内在情感的表达四个方面探讨汉大赋的对象化思维特征及其所昭示的理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大赋 对象化思维 理性
下载PDF
高师院校美学课程教学摭谈 被引量:1
13
作者 包莉秋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年第3期43-45,共3页
当前,高师院校美学课程教学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一处境既受制于美学理论本身的"高深",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又受制于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组织等方面的引导不当。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传统美学资源的开发,培养学... 当前,高师院校美学课程教学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一处境既受制于美学理论本身的"高深",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又受制于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组织等方面的引导不当。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传统美学资源的开发,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领悟能力,结合艺术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另一方面要将美学课程教育与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效结合起来,辅以生活情景中的图景描述和分析,利用课程教学的感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学理论素养和对美的鉴赏力,进而升华学生的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理论 艺术欣赏 人生境界 美学修养
下载PDF
论章太炎的文学功用观
14
作者 包莉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3-205,共3页
集学者与革命家于一身的章太炎是国粹派在文学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复杂并徘徊于"求是"与"致用"间。他的文学功用观则从政治的立场出发体现了其致用精神,他主张"修辞立诚"却又自觉强调文学的实... 集学者与革命家于一身的章太炎是国粹派在文学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复杂并徘徊于"求是"与"致用"间。他的文学功用观则从政治的立场出发体现了其致用精神,他主张"修辞立诚"却又自觉强调文学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功用 雅俗 致用 章太炎
下载PDF
简论音乐电影《悲惨世界》的悲剧表达
15
作者 包莉秋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66-68,共3页
音乐电影《悲惨世界》充满强烈的悲剧性,其艺术类型决定在表现人物悲剧时不同于小说,借助于情节的凸显和情境的冲突而塑造的芳汀、冉·阿让、革命的年轻学子等悲剧形象,探讨他们命运的悲剧根源,其主题涵蕴在音乐和电影的融合中得到... 音乐电影《悲惨世界》充满强烈的悲剧性,其艺术类型决定在表现人物悲剧时不同于小说,借助于情节的凸显和情境的冲突而塑造的芳汀、冉·阿让、革命的年轻学子等悲剧形象,探讨他们命运的悲剧根源,其主题涵蕴在音乐和电影的融合中得到完美的表现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惨世界》 悲剧性 悲剧根源 悲剧人物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论起始刍议
16
作者 包莉秋 《社科纵横》 2006年第10期97-98,共2页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近代文论的开端为1840年。但文论与历史、文学的发展存在非同步性,根据文论自身的发展特点,因政治需要而变的近代文论应发轫于1895年。
关键词 近代 文论 文学 历史
下载PDF
论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和谐审美教育及其实现
17
作者 包莉秋 徐大威 《西部教育发展研究》 2006年第3期5-8,共4页
对人类自身的关怀与尊重成为世纪关注的焦点,这就使得在审美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和坚持美的内在尺度成为迫切之需、当务之急。审美教育既包含传统理智教育的成分,也包括伦理教育的成分。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审美教育必须遵循理性、和谐的... 对人类自身的关怀与尊重成为世纪关注的焦点,这就使得在审美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和坚持美的内在尺度成为迫切之需、当务之急。审美教育既包含传统理智教育的成分,也包括伦理教育的成分。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审美教育必须遵循理性、和谐的精神宗旨,在理性和感性达到二力平衡的和谐状态下完成社会群体、个性的社会化,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精神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和谐审美教育 实现
下载PDF
论消费文化背景下文学研究的与时俱进
18
作者 包莉秋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9-13,24,共6页
消费文化下的文学研究是当前文艺学的热点之一。消费文化是在消费成为一种主流时,社会主流群体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集体意识的能动反映,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在此情景下的文学研究所面临的是后现代语境和文学上启蒙范式的失落... 消费文化下的文学研究是当前文艺学的热点之一。消费文化是在消费成为一种主流时,社会主流群体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集体意识的能动反映,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在此情景下的文学研究所面临的是后现代语境和文学上启蒙范式的失落。消费文化对文学研究的激荡与提升可使其更加关注视觉文化与文学接受者的地位,并且更加关注自身的理论建设。当然,文学研究还需对自身进行及时重建与调整,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 文学 启蒙范式
下载PDF
重庆“红色记忆”资源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引导路径分析
19
作者 包莉秋 《重庆高教》 2011年第2期52-54,共3页
当代社会已把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涵与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红色记忆”是永远的丰碑,足埘大学生实施道德牵引的抓手。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记忆”资源,结合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重庆“红色记忆”资源充实大... 当代社会已把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涵与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红色记忆”是永远的丰碑,足埘大学生实施道德牵引的抓手。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记忆”资源,结合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重庆“红色记忆”资源充实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方式、优化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最终达到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红色记忆 大学生 道德教育
下载PDF
微时代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
作者 包莉秋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87-188,共2页
精神成人是大学教育的目标,但身处微时代的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精神上出现了三观不正且崇尚物质、过度依赖网络、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弱化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探索新媒体背景下的参与式教学方式... 精神成人是大学教育的目标,但身处微时代的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精神上出现了三观不正且崇尚物质、过度依赖网络、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弱化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探索新媒体背景下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合理利用新媒体交流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等途径,以保证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时代 大学生 精神成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