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信工程技术在智能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王忠燎 张茂萱 包训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109-0112,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通信工程技术在智能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智能轨道交通系统的定义、组成要素,以及其发展和应用背景。接着重点探讨了数据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在智能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通信工程... 本文主要研究了通信工程技术在智能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智能轨道交通系统的定义、组成要素,以及其发展和应用背景。接着重点探讨了数据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在智能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通信工程技术对智能轨道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安全性能的强化以及信息传输的优化。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提升智能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以及优化信息传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轨道交通系统 通信工程技术 数据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 5G通信技术
下载PDF
智能交通系统中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应用研究
2
作者 王忠燎 包训成 张茂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0099-0102,共4页
本文研究了智能交通系统中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应用。首先概述了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分类、原理分析以及关键技术和设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包括作用、提升效率和精确度的策略以及实际案例分析。... 本文研究了智能交通系统中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应用。首先概述了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分类、原理分析以及关键技术和设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包括作用、提升效率和精确度的策略以及实际案例分析。最后提出了当前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供了解决策略和措施,展望了未来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车辆探测器 传感器 移动通信设备
下载PDF
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包训成 彭飞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07年第10期37-40,共4页
信息化环境中,信息素养成为高校教师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信息素养的特点入手,得出了信息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参考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合我国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信息素养 高校教师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被引量:6
4
作者 包训成 陈伟杰 《皖西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24-126,共3页
在信息化环境中,信息素养成为高校教师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信息素养的涵义入手,分析了高校教师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并提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 高校教师 信息素养
下载PDF
关于提升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包训成 葛明驷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30-132,共3页
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快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明确学校学科建设内涵和师资队伍建设基础上,还必须加强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建设。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教师信息素养 思考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淠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远平 苏志强 +1 位作者 杨太保 包训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2-665,共4页
以淮河南岸最大支流——淠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嵌套入ArcGIS软件的SWAT分布式机理性水文模型定量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996—2010年淠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水田、旱地向建设用地转化以及林地... 以淮河南岸最大支流——淠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嵌套入ArcGIS软件的SWAT分布式机理性水文模型定量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996—2010年淠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水田、旱地向建设用地转化以及林地向园地转化。相较于1996年的土地利用情景,2010年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多年平均径流增加5.87%,年径流的增加主要表现为汛期径流增加,非汛期径流则呈减少趋势,径流量年内变幅加大。对于不同水文年份而言,平水年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最明显,变幅最大,枯水年则略大于丰水年,淠河流域的水源涵养能力呈现减退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水文响应 SWAT模型 淠河流域
下载PDF
地方高校卓越地理教师培养“四维”模式创新与实践——以皖西学院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远平 黄润 +1 位作者 包训成 王笑梅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3-46,共4页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卓越取向,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基于卓越教师的内涵探究,经过不断探索,皖西学院实践着"多方协同、优化课程、全程实践、竞赛引领"的"四维"...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卓越取向,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基于卓越教师的内涵探究,经过不断探索,皖西学院实践着"多方协同、优化课程、全程实践、竞赛引领"的"四维"卓越地理教师培养模式。该模式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卓越教师职前培养新路径,可为其他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改革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卓越地理教师 “四维”培养模式
下载PDF
社会化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强 包训成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8-41,47,共5页
高校辅导员置于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前线,其主要工作任务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人生观教诲于学生。社会化媒体语境下,辅导员正确的角色定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探索... 高校辅导员置于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前线,其主要工作任务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人生观教诲于学生。社会化媒体语境下,辅导员正确的角色定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探索新工作模式,是有效开展工作、创新教育体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大学生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区近55年来最高最低气温突变和概率分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远平 包训成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15,46,共6页
六安市位于大别山脉北麓,其境内植被覆盖率高,人口稀疏,气温变化受城市化影响很小。利用六安市(皖西)6个气象站1958~2012年逐日平均、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气温变化的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夏季最高气温、冬季最低气温的概率分... 六安市位于大别山脉北麓,其境内植被覆盖率高,人口稀疏,气温变化受城市化影响很小。利用六安市(皖西)6个气象站1958~2012年逐日平均、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气温变化的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夏季最高气温、冬季最低气温的概率分布与变化。结果表明,年均最低气温对年均温升高的贡献大于年均最高气温,并导致年均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年均气温、年均最高气温除夏季外,其余各季为升温趋势。四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中,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夏季日较差的减小趋势在各季中最突出。年均气温、年均最高、最低气温20世纪60~80年代为相对冷期,90年代以来持续升温。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暖突变早于其他季节,年均温、年均最高气温的增暖突变发生在1997年,年均最低气温先于两者在1988年发生暖突变。夏季最高气温、冬季最低气温发生突变前后,概率分布均发生明显变化。冬季极端气温(事件)的敏感率比夏季大,夏季最高气温超过33.5℃,冬季最低气温低于0℃的概率受标准差的影响大于均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突变 概率 皖西大别山区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论德育视角下皖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利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强 包训成 《文教资料》 2015年第16期49-50,58,共3页
新媒体时代对皖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利用提出新诉求。本文旨在探索新媒体时代,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个维度,研究皖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策略和路径,对开拓德育视角下的皖西红色旅游资源研究工作新局面具... 新媒体时代对皖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利用提出新诉求。本文旨在探索新媒体时代,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个维度,研究皖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策略和路径,对开拓德育视角下的皖西红色旅游资源研究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德育 皖西红色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安徽省六安市暴雨气候研究
11
作者 李远平 包训成 黄润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75-77,共3页
利用安徽省六安市6个气象站1958-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空间内插、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等方法 ,分析了六安市暴雨降水的时空特点和变化。结果表明,六安市暴雨年际变化大,变异系数达0.51,暴雨降水高度集中于汛期,7月是暴雨最频繁的月... 利用安徽省六安市6个气象站1958-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空间内插、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等方法 ,分析了六安市暴雨降水的时空特点和变化。结果表明,六安市暴雨年际变化大,变异系数达0.51,暴雨降水高度集中于汛期,7月是暴雨最频繁的月份。平均暴雨量的空间分布自西向东减少,暴雨频次由西南向东北减少。年暴雨量、暴雨频次增加不显著,非汛期暴雨量、暴雨频次呈显著减少趋势,汛期强降水集中程度加大。非汛期暴雨量、暴雨频次分布在1976、1973年发生减少突变。六安市旱涝等级与年暴雨量相关性良好,六安市洪涝多由集中强降水引起,旱年大多降水强度小,少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降水量 暴雨频次 暴雨强度 六安市
下载PDF
大别山北坡典型区域暴雨洪涝风险评价研究——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远平 杨太保 包训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2-587,共6页
从暴雨洪涝的形成机制入手,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因子的综合作用,针对安徽省六安市实际,构建了暴雨洪涝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 10.0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以30m×30m栅格为评... 从暴雨洪涝的形成机制入手,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因子的综合作用,针对安徽省六安市实际,构建了暴雨洪涝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 10.0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以30m×30m栅格为评价基本单元,在4个因子空间分布图的基础上,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进行因子叠加分析,得到了暴雨洪涝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和等级图。结果表明,六安市暴雨洪涝风险明显分为西南、东北两部分,西南大别山地区整体风险水平低于东北部。从县域来看,六安市城区、寿县整体风险水平最高。从自然区域来说,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线、湖泊周边和圩畈区。初步验证表明,风险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 风险评价 六安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