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幕下手术硬脑膜悬吊技巧对术后并发症预防效果的研究
1
作者 包赈 肖宗宇 +3 位作者 张学文 薛光仁 祝海平 黄煜伦 《手术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63-67,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巴特朗菲教授所提倡的,亦是本科室在实践中常规应用的术中硬脑膜悬吊技术,探究其对术中硬脑膜修补的优势特点,以及对术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于我科行幕下手术的病例共88例,术中分别采用了巴氏悬吊...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巴特朗菲教授所提倡的,亦是本科室在实践中常规应用的术中硬脑膜悬吊技术,探究其对术中硬脑膜修补的优势特点,以及对术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于我科行幕下手术的病例共88例,术中分别采用了巴氏悬吊技术和普通牵拉技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这两种技术在术后脑脊液漏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对比统计分析。结果采用巴氏悬吊技术的患者其发生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甚至颅内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采用传统牵拉技术的患者(P<0.05),此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硬脑膜修补材料的选择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巴氏悬吊技术能有效保持硬脑膜张力,有利于关颅阶段硬脑膜的水密缝合,有效减少术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悬吊技巧 幕下手术 硬脑膜修补 术后脑脊液漏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在颅内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包赈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7期9-12,共4页
目的 本文对磁共振多参数成像技术在颅内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探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58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病理检测模式及多参数磁共振检测模式完成颅内肿瘤检测,再... 目的 本文对磁共振多参数成像技术在颅内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探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58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病理检测模式及多参数磁共振检测模式完成颅内肿瘤检测,再根据病理结果对患者,可分为以下三组:胶质瘤组、转移瘤组及放射性损伤组,通过对比病理检测及多参数磁共振检测诊断价值,分析、对比三组患者病灶表现扩散系数(ADC)、相对脑血容量值(rCBV)及三组患者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值(NAA/Cr)。结果 对比病理检测及磁共振诊断价值以及三组患者颅内占位ADC、rC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壁区及水肿区rCBV值,数值更高的是胶质瘤组患者,且该组的水肿区ADC值低于转移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壁及水肿区Cho/Cr,胶质瘤组高于转移瘤组,但这个组的数值低于放射性损伤组。环壁及水肿区NAA/Cr值从低到高分别为胶质瘤组、转移瘤组、放射性损伤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多参数成像技术在颅内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应用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多参数成像 颅内肿瘤 鉴别诊断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造影阴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包赈 崔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期110-113,共4页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综合征。大量流行病学证据显示,非创伤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所有类型脑血管疾病的1%~7%,更重要的是,该病的致...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综合征。大量流行病学证据显示,非创伤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所有类型脑血管疾病的1%~7%,更重要的是,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最新的治疗指南推荐,早期应进行有效干预,以防止责任血管二次出血[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首次造影阴性 原因 解决方案 精准医疗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应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李学涛 包赈 +2 位作者 张学文 邵杰 祝海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60-63,共4页
分析予以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集2021.1.1-2022.9.30期间65例HICH病例,在随机数字表下一比一划分为2组,32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纳入A组;33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纳入B组;统计围术期指标... 分析予以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集2021.1.1-2022.9.30期间65例HICH病例,在随机数字表下一比一划分为2组,32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纳入A组;33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纳入B组;统计围术期指标、血肿完全清除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中出血量,B组<A组(P<0.05);手术用时、ICU治疗用时、住院时间,B组<A组(P<0.05);血肿完全清除率,B组>A组(P<0.05)。神经功能(NIHSS),术后14d,B组<A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术后14d,B组>A组(P<0.05)。预后恢复优良率,B组>A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B组<A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HIC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可促进患者预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恢复,预后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血肿完全清除率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