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氢含硫污水管道冲蚀临界特性的电化学测试 被引量:8
1
作者 偶国富 曹海彬 +2 位作者 朱祖超 王艳萍 包金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1-695,共5页
利用旋转式单相流冲蚀实验装置模拟加氢空冷器管道系统的工况条件,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20#碳钢在含硫污水中的冲蚀临界特性。利用电子扫描电镜(SEM)表征试件表面腐蚀产物保护膜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20#碳钢腐蚀产物保... 利用旋转式单相流冲蚀实验装置模拟加氢空冷器管道系统的工况条件,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20#碳钢在含硫污水中的冲蚀临界特性。利用电子扫描电镜(SEM)表征试件表面腐蚀产物保护膜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20#碳钢腐蚀产物保护膜的厚度约为30~40μm,使腐蚀产物膜发生冲蚀破坏的介质临界流速约为8.03 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含硫污水 冲蚀 临界特性 电化学测试方法
下载PDF
连续重整装置催化剂提升管磨损失效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偶国富 包金哲 +1 位作者 章利特 曹晶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9-93,共5页
连续重整装置中催化剂颗粒对提升管产生严重磨损,影响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从气固两相流冲刷磨损机理出发,分析影响塑性材料冲刷磨损的主要因素;对颗粒相采用Fluent离散相模型,并求解气相的非稳态Navi-er-Stokes方程,研究催化剂对提升... 连续重整装置中催化剂颗粒对提升管产生严重磨损,影响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从气固两相流冲刷磨损机理出发,分析影响塑性材料冲刷磨损的主要因素;对颗粒相采用Fluent离散相模型,并求解气相的非稳态Navi-er-Stokes方程,研究催化剂对提升管管壁的冲刷磨损规律,获得相对磨损速率在管壁的分布;结合管道测厚数据,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提升管第一个弯头背部有三个区域磨损比较严重,主要与催化剂颗粒团聚现象和冲击速率有关。该方法可用于气固两相流管道冲刷磨损预测、管道测厚定点、监控定位和管道结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 磨损机理 团聚 冲击速率 磨损速率
下载PDF
煤液化多相流输送管道冲蚀磨损分布预测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偶国富 龚宝龙 +2 位作者 李伟正 包金哲 金浩哲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47-251,共5页
针对煤化工中多相流管道系统的冲蚀磨损问题,运用Fluent软件构建流体动力学模型,获得磨损速率与管道位置的关系,用来预测磨损减薄的主要区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管道直径的增加,其最大磨损速率降低;曲率半径为3倍公称直径时,弯头的... 针对煤化工中多相流管道系统的冲蚀磨损问题,运用Fluent软件构建流体动力学模型,获得磨损速率与管道位置的关系,用来预测磨损减薄的主要区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管道直径的增加,其最大磨损速率降低;曲率半径为3倍公称直径时,弯头的磨损率较小且均匀;颗粒形状越接近于球形,磨损率越低;当磨损颗粒粒径小于200μm时,磨损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粒径超过200μm,磨损率几乎不再变化。对原管道系统进行设计改造,提出了一种结构优化改进方案,计算模拟结果显示优化方案可使其磨损率减小为约原来的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多相流管道 冲蚀磨损 失效分析
下载PDF
加工高硫原油加氢空冷系统失效分析及防护措施 被引量:2
4
作者 偶国富 金浩哲 +2 位作者 包金哲 曹海彬 郑智剑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07年第6期17-21,24,共6页
针对中东高硫原油加工过程中易引发加氢空冷系统失效的现状,通过分析加氢裂化工艺过程、失效机理与典型案例,提出了加氢反应流出物空冷器系统的失效预测研究体系,并介绍了加氢装置空冷系统可靠运行的闭环管理思路。
关键词 加氢裂化 空冷器系统 失效预测体系 闭环管理
下载PDF
河套地震带的b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韩晓明 张文韬 +3 位作者 王树波 赵星 包金哲 李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2-532,共11页
本文以b值作为研究对象,在b值由应力状态和介质性质共同决定的理论框架下,开展了河套地震带的b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选取1970年发生在河套地震带的ML≥1.5地震作为考察对象,运用EMR方法定量检测了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序非均匀变化,并... 本文以b值作为研究对象,在b值由应力状态和介质性质共同决定的理论框架下,开展了河套地震带的b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选取1970年发生在河套地震带的ML≥1.5地震作为考察对象,运用EMR方法定量检测了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序非均匀变化,并根据研究区地震活动实况,确定b值的起算震级为ML2.0。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b值时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b值时序变化较好地对应了研究时段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台网分布和余震剔除等变化因素。运用极大似然法进行了b值空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河套地震带的b值空间差异可能由地壳介质体性质和应力环境共同引起,相对来讲,b值的构造相依特征更为明显。此外,满足各震级档有足够多的地震样本依然是提高b值计算精度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地震带 B值 时空扫描 余震删除 误差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西缘地区地震动高频衰减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包金哲 王树波 张帆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301,共9页
以鄂尔多斯西缘地区(34°N—42°N,103°E—109°E)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20年研究区域内14个强震动台站记录到的116条强震记录(1≤MS≤8),采用加速度反应谱法,通过MATLAB软件编程拟合鄂尔多斯西缘地区kappa值与震中... 以鄂尔多斯西缘地区(34°N—42°N,103°E—109°E)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20年研究区域内14个强震动台站记录到的116条强震记录(1≤MS≤8),采用加速度反应谱法,通过MATLAB软件编程拟合鄂尔多斯西缘地区kappa值与震中距的线性回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西缘地区强震台站高频衰减参数kappa0值为0.01545~0.06560 s;等效剪切波速(VS20、VS30)与震中距存在对数关系;随着VS20、VS30的增大,kappa0值逐渐减至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西缘地区 地震动 高频衰减 KAPPA 震中距
下载PDF
2008年6月10日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M5.2地震的震源机制、震源深度和发震构造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帆 王树波 +1 位作者 包金哲 韩晓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5-933,共9页
2008年6月10日14时5分,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发生M5.2地震,该地震处于大兴安岭梯度带北段,是内蒙古东北部地区近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基于内蒙古地震台网观测资料,使用TDMT方法、CAP方法、PTD方法和sPn-Pn等方法测定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2008年6月10日14时5分,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发生M5.2地震,该地震处于大兴安岭梯度带北段,是内蒙古东北部地区近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基于内蒙古地震台网观测资料,使用TDMT方法、CAP方法、PTD方法和sPn-Pn等方法测定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合已有数据资料,分析震源区域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构造应力特征,并探讨该地震的发震构造。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较浅,位于上地壳,结合震源机制解结果、地震分布特征和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此次地震为右旋走滑类型,走向NNE,主压应力方向为SW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震源机制 CAP方法 TDMT方法 sPn-Pn方法
下载PDF
河套地震带中小地震重新定位
8
作者 张帆 杨红樱 +1 位作者 包金哲 王鑫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2年第12期1606-1613,共8页
采用内蒙古地震台网2010年至2022年地震观测报告,选取河套地震带定位地震的震相数据,经过数据检验和筛选后,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地震重新定位,获得343个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重新定位后地震在空间和深度上的分布更加收敛,震源深度范围分布... 采用内蒙古地震台网2010年至2022年地震观测报告,选取河套地震带定位地震的震相数据,经过数据检验和筛选后,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地震重新定位,获得343个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重新定位后地震在空间和深度上的分布更加收敛,震源深度范围分布在5 km~20 km范围,优势深度分布10 km,震源深度在空间上有差异性,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定位误差集中分布在0~5 km范围,优势分布在2 km左右。绘制了5个沿纬度的剖面图,揭示不同区域地震在深度上的分布特征,反映了构造的形态,剖面图显示,呼包盆地内部地震深度较边界浅,白彦花盆地剖面图显示多条平行南倾断裂,达拉特旗存在北倾的断裂,呼包盆地呈Y形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地震带 重新定位 呼包盆地 双差定位
下载PDF
基于波形特征的内蒙古露天钼矿微震事件的识别分析
9
作者 刘芳 赵艳红 +13 位作者 包金哲 王树波 杨智升 张晖 翟浩 魏建民 赵铁锁 赵星 王磊 苏日亚 王鑫 李彬 娜热 李惠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8期67-68,共2页
微震,是指由岩石破裂或流体扰动产生微小的震动。广义上的微震可以分为两大类:工程生产上的微震动和自然产生的微地震。微震动是由人为生产施工导致岩石破裂产生的。微地震是由天然应力场的变化引起岩石破裂或者岩浆、雨水等流体扰动引... 微震,是指由岩石破裂或流体扰动产生微小的震动。广义上的微震可以分为两大类:工程生产上的微震动和自然产生的微地震。微震动是由人为生产施工导致岩石破裂产生的。微地震是由天然应力场的变化引起岩石破裂或者岩浆、雨水等流体扰动引起孔压变化产生的。矿山是开采矿石或生产矿物原料的场所,矿山开采属于高危险性行业,必须重视安全生产。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滑坡、坍塌、爆破、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职业危害、车辆伤害、电伤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事件 识别分析 波形特征 内蒙古 钼矿 露天 岩石破裂 生产施工
下载PDF
高频衰减参数(k)的研究——以伊朗强震数据为例
10
作者 包金哲 张鹏程 +1 位作者 王树波 张帆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2年第9期1176-1189,共14页
Kappa (k)值参数是控制高频率地面震动的一个重要参数,该参数是加速度傅里叶谱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线性对数尺度上的线性衰减因子,表示高频能量的衰减范围。该参数通过随机方法作为模拟强地震动的关键输入。本研究旨在估算伊朗西部高地震... Kappa (k)值参数是控制高频率地面震动的一个重要参数,该参数是加速度傅里叶谱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线性对数尺度上的线性衰减因子,表示高频能量的衰减范围。该参数通过随机方法作为模拟强地震动的关键输入。本研究旨在估算伊朗西部高地震活动性地区的kappa参数。因此,我们使用了1973年至2018年期间记录的10次参考地震和76次加速度记录,包括2017年11月12日克尔曼沙发生的7.3级Ezgeleh地震。为提高计算精度,在伊朗最新的地震构造分区图中导出了k,k方程只考虑了在同一区域发生的参考地震和加速度记录。分别计算每个水平分量k值的均值。然后,分别计算并分析了各地震带k值与距离的线性关系。并提出了各区域的累积方程。给出的方程表明,近地表衰减参数k0伊朗西部地震带的变化范围为0.0331~0.0398。利用该参数可以有效地用综合方法计算该区的强地震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衰减参数(k) 伊朗西部地震省 距离效应 加速度 傅里叶谱加速度
下载PDF
临河盆地中部地区地震动高频衰减参数kappa值的研究
11
作者 包金哲 陈云霞 +4 位作者 刘继伟 贾鹏 张帆 张荣莲 王鹏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19,共7页
kappa值是描述地震动傅里叶幅值谱高频段衰减速率的物理量,其是地震动模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该研究以临河盆地中部地区为研究区域(N:40°—42°;E:106°—108°),选取2009-2019年盆地内4个强震动台站记录到的16次地震(... kappa值是描述地震动傅里叶幅值谱高频段衰减速率的物理量,其是地震动模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该研究以临河盆地中部地区为研究区域(N:40°—42°;E:106°—108°),选取2009-2019年盆地内4个强震动台站记录到的16次地震(2≤M S≤6)26条强震数据,利用Anderson与Hough提出的经典算法(傅氏谱法),将加速度记录的水平方向的分量kappa(E-W)与kappa(N-S)分别研究。利用kappa值的均值(kappa(Mean))与震中距的拟合,发现其存在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估算出临河盆地中部地区的高频衰减参数kappa0值为0.044~0.050 s。利用线性关系斜率k R,估算临河盆地中部地区180 km范围内的等效品质因子Q值为2763~3367。四个台站的kappa值与震中距分布关系与Castro研究意大利翁布里亚盆地kappa值分布关系一致,存在70至100 km内kappa值有慢增长趋势,此结论验证了我们估算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河盆地中部地区 KAPPA值 震中距 Q值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研究
12
作者 包金哲 王树波 +4 位作者 郝美仙 韩晓明 张晖 尹战军 杨彦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1期13-19,共7页
选取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38.5°—42.0°N,109.5°—116.0°E)2008年1月—2018年4月144个M_(L)≥2.5地震事件,利用振幅比和P波初动联合求解震源机制解的方法(FOCMEC方法),得到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晋冀蒙交界区... 选取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38.5°—42.0°N,109.5°—116.0°E)2008年1月—2018年4月144个M_(L)≥2.5地震事件,利用振幅比和P波初动联合求解震源机制解的方法(FOCMEC方法),得到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晋冀蒙交界区域)地震震源机制解。利用阻尼区域应力反演方法(MSATSI软件)将研究区域分为1°×1°的地壳应力场,得到了应力场图像。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晋冀蒙交界区域)震源机制解主要类型是正断型和走滑型,应力状态以拉张为主,局部区域存在剪切作用,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主要为NE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晋冀蒙交界区域 应力场 FOCMEC MSATSI
下载PDF
基于波形特征的露天钼矿微震事件的识别分析——以卓资山钼矿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艳红 包金哲 +10 位作者 王树波 翟浩 魏建民 杨智升 张晖 赵铁锁 苏日亚 王磊 王鑫 贾昕晔 刘芳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2-676,共15页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场的实测结果,采用卓资山露天钼矿微震监测项目产出资料,提取了5类微震事件的波形特征和时频特征。波形特征显示:微地震的振幅、辐射均匀性和频率变化特征表明微地震是由于岩层受到单力偶和剪切力作用破裂而产生...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场的实测结果,采用卓资山露天钼矿微震监测项目产出资料,提取了5类微震事件的波形特征和时频特征。波形特征显示:微地震的振幅、辐射均匀性和频率变化特征表明微地震是由于岩层受到单力偶和剪切力作用破裂而产生;爆破具有P波初动方向向上、S波不易识别的特点,包含"初震段、主震段、尾波段"三段变化形态;小型边坡滑坡波事件属楔体滑坡,是由多个"加速-缓冲-终止"构成,波形是由包络线呈"V"字形的多组脉冲波列组成;机械开采震动事件具有自振能量不变、脉冲幅度相差很大、持续时间间隔不确定的特点;运输车辆波形振幅具有形态"弱-强-弱"、等频率、包络线呈多段纺锤形的特征。时频空间分布可以分为相对独立、界限分明的两类:一类包含微地震、爆破、机械开采、小型边坡滑坡事件,另一类只包含车辆运输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资山露天钼矿 微震事件 时频特征
下载PDF
开式通风冷却磁悬浮高速永磁电机设计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勇利 林英哲 包金哲 《风机技术》 2018年第3期84-88,共5页
本文以一台24 000r/min、130k W的开式通风冷却的磁悬浮高速永磁电机为例,对定转子关键部分的设计、计算进行了详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机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空载、负载以及短路状态的电磁性能进行了计算;并对电机的定子铁耗和铜耗、... 本文以一台24 000r/min、130k W的开式通风冷却的磁悬浮高速永磁电机为例,对定转子关键部分的设计、计算进行了详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机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空载、负载以及短路状态的电磁性能进行了计算;并对电机的定子铁耗和铜耗、转子涡流损耗以及高速状态的转子与空气的摩擦损耗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建立电机的温度场和流体场的三维耦合模型,应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了电机各部位负载状况下的温度分布情况;最后制造和测试了一台样机,结果表明设计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永磁电机 磁悬浮 开式冷却 转子结构 定子结构
下载PDF
呼和浩特轨道交通对地磁数据的干扰特征及去噪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星 张小艳 +3 位作者 王旭东 张荣连 舒雷 包金哲 《华北地震科学》 2022年第2期72-76,共5页
通过分析地铁供电系统的组成架构,对呼和浩特地磁台的干扰机理进行分析阐述,总结干扰的基本特征;同时,结合小波变换的方法获得地铁干扰的频带范围及频谱特征,获取时频联合域中能量密度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BD小波分解方法对高频干扰部... 通过分析地铁供电系统的组成架构,对呼和浩特地磁台的干扰机理进行分析阐述,总结干扰的基本特征;同时,结合小波变换的方法获得地铁干扰的频带范围及频谱特征,获取时频联合域中能量密度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BD小波分解方法对高频干扰部分进行滤除,达到有效提高地磁观测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散电流 地磁干扰特征 时频分析 小波去噪 地铁
下载PDF
2015年4月15日阿拉善左旗5.8地震震前周围地区中小地震视应力时空特征
16
作者 包金哲 张晖 杨智升 《中国科技成果》 2017年第19期36-41,共6页
采用内蒙古地震台网数字波形数据,基于Brune模型,在近震源条件下,测定了2008年10月至2015年4月16日发生在主震周围253次MI≥2.5级地震视应力,获得了5.8级地震震前视应力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视应力时序曲线具有震前低视应力... 采用内蒙古地震台网数字波形数据,基于Brune模型,在近震源条件下,测定了2008年10月至2015年4月16日发生在主震周围253次MI≥2.5级地震视应力,获得了5.8级地震震前视应力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视应力时序曲线具有震前低视应力阶段、震时高视应力阶段和震后调整阶段特征。视应力空间特征显示.5.8级地震距阿拉善左旗高视应力区仅77公里,具有一定的震前显示意义,与视应力时序特征“震时高视应力”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时空特征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