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治理与人力塑造——试论抗战时期广东省新县制的实施与干部训练 被引量:3
1
作者 化贯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92,共11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基于"抗战建国"的需要推行新县制,而干部缺乏严重。为此,中央政府要求各省进行短期的干部训练。广东省奉令迅速举办,但是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改变一贯的强制性的做法,其利用干部训练来推行于...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基于"抗战建国"的需要推行新县制,而干部缺乏严重。为此,中央政府要求各省进行短期的干部训练。广东省奉令迅速举办,但是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改变一贯的强制性的做法,其利用干部训练来推行于己有利之政策有余,而根据干部训练自身规律进行建设,完善人事行政解决干部人事和整饬吏治问题的工作则明显不足。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扬干部主人翁的积极性服务于抗战和新政。由于干部训练成效不彰,造成新县制实施的人力资源匮乏,甚至吏治腐败,政风恶劣。这表明国民政府基层政治现代化程度依然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广东省 干部训练 新县制 地方治理
下载PDF
抗战前“高调”民族主义探微——以《东方杂志》的对日主张为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化贯军 《大连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65-69,共5页
20世纪20年代末至七七事变期间,日本对华扩大侵略。《东方杂志》分析了日本侵华的经济因素和国际情势,呼吁当局对日经济绝交,当战则战,国内各派应当团结对外。这是在民族危亡下,有识之士申诉的救国主张,是一种高调的民族主义。
关键词 《东方杂志》 知识分子 民族主义 日本
下载PDF
简论南京政府初期湖北省的县长考试与录用
3
作者 化贯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作为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有利于客观地选用人才。1927年至1937年间,湖北省政府对县长的选任相当重视:制订法规条例,举行县长考试。然而,由于法令局限、时局动荡以及主事者滥用职权诸因素,遂令县长考试效果大打折扣。
关键词 湖北省 公务员 资格 考试 县长
下载PDF
蒋介石的训育观初探
4
作者 化贯军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4-17,共4页
蒋介石从教育的实际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基于自己的经验,发表了大量有关训育的言论,形成了系统的训育观:训育的实施是教育和社会的内在要求,目标是为了健全人格,达成此目标的方法可以通过制定共通的校训,思想、生活指导,以及军事训练来完... 蒋介石从教育的实际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基于自己的经验,发表了大量有关训育的言论,形成了系统的训育观:训育的实施是教育和社会的内在要求,目标是为了健全人格,达成此目标的方法可以通过制定共通的校训,思想、生活指导,以及军事训练来完成,训育的至高原则是以身作则。我们可以客观评价蒋介石的训育观,认识其历史价值和时代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训育观 德育 人格
下载PDF
制度与人才:南京十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制度论析(1927-1937)
5
作者 化贯军 《长江论坛》 2011年第4期86-89,共4页
考试为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客观的选用人才。1927年至1937年间,湖北省政府对县长的考选相当重视:制订法规条例,举行县长考试。然而由于法令的局限,军事因素,主事者滥用职权等,县长考试的效果有限。
关键词 湖北省 公务员 县长 考试
下载PDF
刘师培民族主义思想探析(1903-1907)
6
作者 化贯军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7-67,69,共2页
"民族"一词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近代传入东方后,日本、中国的知名人士都依据自己的传统,并借鉴别国的理论,创造了"自我"的民族主义价值观。刘师培的民族主义思想即是一例:中国文化至上主义的夷夏观、西方及日本的集... "民族"一词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近代传入东方后,日本、中国的知名人士都依据自己的传统,并借鉴别国的理论,创造了"自我"的民族主义价值观。刘师培的民族主义思想即是一例:中国文化至上主义的夷夏观、西方及日本的集于一体。这表明,在传统与近代之间,民族主义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民族主义 传统 近代
下载PDF
湖北省行政人员的训练之考察(1927—1937)
7
作者 化贯军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X期187-188,共2页
行政人员的训练是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行政人员的行政素养。1927年至1937年间,湖北省政府根据中央政府的旨意,对省内行政人员进行了颇具规模、内容丰富的训练。然囿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效果并不明显。
关键词 湖北省 行政人员 训练
下载PDF
从《庄子》天下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建构
8
作者 化贯军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12,共5页
《庄子》天下观,视野宏阔,批判与瓦解了当时大为流行的带有夷夏之辨的天下观。《庄子》认为天下是一个万物多样性和齐一性的存在全体,本质上“道通为一”。另外,《庄子》提出的“顺物自然而无容私”,对战争残酷的抨击,面对差异、沟通包... 《庄子》天下观,视野宏阔,批判与瓦解了当时大为流行的带有夷夏之辨的天下观。《庄子》认为天下是一个万物多样性和齐一性的存在全体,本质上“道通为一”。另外,《庄子》提出的“顺物自然而无容私”,对战争残酷的抨击,面对差异、沟通包容,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今世界,生态破坏,保护主义抬头,以邻为壑、零和博弈大行其道。中国正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庄子》天下观的智慧无疑有助于对人类自觉担当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天下观 道通为一 顺物自然 人类命运共同体 开放包容
下载PDF
论庄子天下观的系统特征
9
作者 化贯军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3-80,共8页
天下观是先秦诸子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庄子天下观卓尔不群。从系统的观点看,庄子天下观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系统思维的范式非常明显。整体性强调天下是不可分割的、混沌的;多样性指天下是充满多样性的;层次性指天... 天下观是先秦诸子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庄子天下观卓尔不群。从系统的观点看,庄子天下观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系统思维的范式非常明显。整体性强调天下是不可分割的、混沌的;多样性指天下是充满多样性的;层次性指天下不是扁平的而是分层次的;开放性是说天下是动态的、交互的,这些特性的本质为“道通为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天下观 系统
下载PDF
儒家视域下生物多样性思想探赜
10
作者 化贯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17,共6页
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儒家哲学基础是天地之气,气化万物,万物皆气之聚合。儒家承认生物多样性的存在,“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体现在:认为天地“广生”“大生”万物,万物来源同一,具有平等的生命价值;阴阳动态平衡机制使万物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儒家哲学基础是天地之气,气化万物,万物皆气之聚合。儒家承认生物多样性的存在,“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体现在:认为天地“广生”“大生”万物,万物来源同一,具有平等的生命价值;阴阳动态平衡机制使万物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和实生物”“和而解”的博弈机制使万物既竞争又和平相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自然万物承载着神秘的至上之道,“物莫不含神而具性”,神性使人类对万物产生敬畏之心;仁民而爱物是天所赋予人类的一种德性;万物一体,人与万物都是宇宙的一部分,“爱者优存”而不是适者生存乃是自然真正的演化规律。儒家爱护自然的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知,而且还化为统治阶级的一种法律规范,约束制约着人类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生物多样性 天人合一 万物一体
下载PDF
“五位一体”推进河南省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
11
作者 化贯军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第17期55-57,共3页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重大,要实现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必须处理好居住地城镇化、户籍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职业非农化、生活方式城市化等5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五位一体",协调推进。
关键词 “五位一体” 农村人口 转移
下载PDF
农村人口转移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12
作者 化贯军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1-23,共3页
在农村人口转移的社会背景之下,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人口转移既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为农业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契机,又客观上造成农业劳动力缺乏,土地抛荒严重。因此,要加速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培育新型农民,优化土地资... 在农村人口转移的社会背景之下,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人口转移既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为农业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契机,又客观上造成农业劳动力缺乏,土地抛荒严重。因此,要加速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培育新型农民,优化土地资源,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以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转移 新型农民 土地流转 粮食安全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13
作者 化贯军 《大连干部学刊》 2022年第10期12-18,共7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一切既有文明的超越。它立足时代之问,解决社会问题;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摒弃西方文明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促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奋...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一切既有文明的超越。它立足时代之问,解决社会问题;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摒弃西方文明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促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奋进,尤其是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实践的结晶。人类文明新形态,生于中华文明之沃土,受马克思主义之浇灌,蒙一切文明之滋养,经由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孕育出来的时代精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明观 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化
下载PDF
理想与实际:抗战时期国民党基层干部的素质培育 被引量:1
14
作者 化贯军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9-98,共10页
抗战时期,国民党中央为加强地方政权建设,通令地方当局举办干部训练,力图培育政治过硬、道德高尚、身心健康的基层干部队伍。然而,由于训练中标尺过高、形式主义、干部素质的积重难返,以及现实中的政风不良,官民的隔阂、制度缺陷,使其... 抗战时期,国民党中央为加强地方政权建设,通令地方当局举办干部训练,力图培育政治过硬、道德高尚、身心健康的基层干部队伍。然而,由于训练中标尺过高、形式主义、干部素质的积重难返,以及现实中的政风不良,官民的隔阂、制度缺陷,使其训练成效大为减低。由此亦表明国民党基层政权建设的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基层干部 训练 素质培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