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6—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3
1
作者 曹君 张正栋 +6 位作者 陈宋佳 杨阳 匡腾飞 陈裕婵 李青圃 毛源远 董剑彬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105,共13页
以粤港澳大湾区(简称“湾区”)为研究区,利用1996—2015年土地覆被数据和数字高程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法、景观指数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1996—2015年湾区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定量评估湾区的生态系统服务... 以粤港澳大湾区(简称“湾区”)为研究区,利用1996—2015年土地覆被数据和数字高程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法、景观指数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1996—2015年湾区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定量评估湾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讨湾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湾区景观以耕地、林地为主,20年间湿地、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29.88%、150.06%;(2)湾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logical Service Values,ESV)在1996—2015年间呈持续增长趋势,在2005—2010年间增长速率较高,20年间共增长123.13亿元;(3)湾区的ESV变化冷热点分布区的土地利用转移规律性较强,冷点分布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多为草地转建设用地或湿地增加,而热点分布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多为草地转为湿地或水域,且二者空间分布相关性高;(4)湾区的ESV与AREA_MN、DIVISION的敏感性程度较高,说明景观类型越丰富、分割程度越低,越有利于提升景观整体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5)湾区的ESV强度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不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自2005年开始,湾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城市绿色发展进程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景观格局 空间自相关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水-能源-粮食”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及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毛源远 张正栋 +4 位作者 董剑彬 杨阳 曹君 陈宋佳 匡腾飞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8-338,共11页
从“水-能源-粮食”3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价,利用珞珈一号夜光数据修正生态阻力面,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并优化湾区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源地总面积为9626.1 k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 从“水-能源-粮食”3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价,利用珞珈一号夜光数据修正生态阻力面,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并优化湾区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源地总面积为9626.1 k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和西部的山地、丘陵地区,对应位于江门市、惠州市中部和肇庆市;2)生态廊道共计38条,总长度为2023.09 km,其中最短为11.76 km,最长为304.99 km,集中于植被覆盖较好的山地丘陵地区,中部无廊道分布;3)生态源地辐射区面积为28929.5 km^(2),达到湾区总面积的51.88%,若要实现60%的覆盖率,则需要至少新增生态源地辐射面积4524.856 km^(2);4)为了更好地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格局,提出在惠州市北部和南部新增两处生态源地辐射区,并构建以“一带、一轴、四组团”为核心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生态安全格局 INVEST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基于绿道与生境关系的空间生态网络构建——以从化区关键种栖息地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谢子颖 张正栋 +3 位作者 陈裕婵 李青圃 杨阳 匡腾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7,共8页
以广州市从化区为研究区,选取关键种栖息地作为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确定生态节点;在从化区绿道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空间生态网络,以增强绿道的区域生态保护功能和空间连通性.结果显示:(1)从化区300~500 hm 2的生... 以广州市从化区为研究区,选取关键种栖息地作为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确定生态节点;在从化区绿道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空间生态网络,以增强绿道的区域生态保护功能和空间连通性.结果显示:(1)从化区300~500 hm 2的生态源地数量最多;北部的生态源地集中,景观阻力值小;南部的生态源地和城镇相间,景观阻力值大.(2)生态廊道越长和阻力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3)生态廊道、生态节点与绿道相交,为功能较单一的绿道系统增强生态功能,在减少对大自然破坏的同时增加了绿道与不同景观之间的连通性,满足居民锻炼、休憩的需求和提供野生动物扩散、迁徙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态 绿道 网络构建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广州从化
下载PDF
1996—2015年纽约湾区生态系统服务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6
4
作者 曹君 张正栋 +4 位作者 崔峰艳 陈宋佳 杨阳 匡腾飞 陈裕婵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6-838,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响应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以纽约湾区为研究区,利用1996—2015年土地覆被数据和数字高程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法、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199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响应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以纽约湾区为研究区,利用1996—2015年土地覆被数据和数字高程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法、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1996—2015年湾区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定量评估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讨纽约湾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纽约湾区景观以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其整体变化幅度较小,20年间湿地面积减少约10.94%,而建设用地增长幅度较高,约25.91%。(2)纽约湾区1996—2015年间ESV总量呈逐步减少,20年间共减少57.83亿元,2000—2005年间下降幅度较大约1.69%。(3)湾区ESV空间异质性较强,不同地区ESV增减所对应的土地利用转移各有差异。湾区南部热点区多出现湿地增加,而北部则以水域、草地增加为主。湾区西部冷点区多为湿地转林地的现象,而中部冷点区则以建设用地增加为主。(4)除建设用地外,湾区其余地类均呈现人为干预越少,景观结合度、聚集度越高,越有利于提升湾区整体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规律。(5)纽约湾区ESV强度与土地利用程度(La)的空间关联性较弱,且湾区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下降。研究结果希望对世界级大湾区环境资源利用率的提升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景观格局 纽约湾区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