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番禺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晓茵 关炽雄 +1 位作者 区伟波 陈小霜 《医学动物防制》 2005年第8期561-563,共3页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和掌握番禺区钩体病发病情况及在我区的流行规律,为防制钩体病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番禺区1996~2004年钩体病疫情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该病在本区发病高峰为6~9月份,重点地区人群阳...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和掌握番禺区钩体病发病情况及在我区的流行规律,为防制钩体病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番禺区1996~2004年钩体病疫情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该病在本区发病高峰为6~9月份,重点地区人群阳性感染率11.67%,鼠的带菌率达32.47%。病例以16~45岁男性农民为主,并出现混合感染。结论: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是控制钩体病传染源的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疫情调查 流行 番禺区 特征分析 流行病学 广州市 综合防制措施 描述性研究 钩体病
下载PDF
广州市番禺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曾锐志 何淑兴 +3 位作者 关炽雄 区伟波 许晓茵 陈金荣 《华南预防医学》 2003年第3期50-51,共2页
目的 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疫情特点 ,了解流行因素 ,探讨防制措施。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番禺区报告的SARS病例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2 0 0 3年 2月 1 1日至 5月 31日共发生SARS病例 1 6例 ... 目的 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疫情特点 ,了解流行因素 ,探讨防制措施。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番禺区报告的SARS病例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2 0 0 3年 2月 1 1日至 5月 31日共发生SARS病例 1 6例 ,死亡 2例。发病高峰在 2~ 3月 ,占总病例数的 81 3% ;30~ 4 5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 5 6 2 % ,以离退休人员及家务待业人员多发 (占 37 5 % ) ;发病呈聚集性 (占 4 3 8% )。结论 SARS是新发现的传染病 ,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番禺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疫情分析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警监测试点的评价
3
作者 秦鹏哲 刘于飞 +4 位作者 李泽荣 辜洁妮 区伟波 叶丹 聂俊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10-612,共3页
目的描述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早期预警监测试点的运作情况,探索并评价监测方案的敏感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两间试点医院的监测数据并运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区间估计、相关分析和wilcoxon非参数检验。结果两个试点在监... 目的描述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早期预警监测试点的运作情况,探索并评价监测方案的敏感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两间试点医院的监测数据并运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区间估计、相关分析和wilcoxon非参数检验。结果两个试点在监测期间(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的发热呼吸道病例数占监测科室病例总数比例的95%容许区间(单侧)分别为(0,1.36%)和(0,0.51%),发热肺炎病例数占监测科室病例总数比例的95%容许区间(单侧)分别为(0,0.42%)和(0,0.28%);预警病例数占发热肺炎病例的12.98%,占监测科室门诊病例总数的0.20‰;预警病例从发病到隔离治疗间隔时间平均为4.8 d。发热呼吸道病例主要就诊于监测试点医院的发热门诊和内科急诊。结论以科学选择的预警监测点为基础来建立的高度敏感预警监测系统对早期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和蔓延有重要作用,但应与其他监测系统资源的进行整合,既可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又能提高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预警监测 试点 预警病例 评价
下载PDF
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4
作者 区伟波 陈赞焯 《华南预防医学》 1989年第2期35-36,共2页
为了解成人及儿童两种不同对象接受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效果,于1988年12月底,对广东省市头甘化厂已作全程免疫一年左右的人,作了一次免疫成功率的调查。这次共调查了157人,把8岁以下的117人作为儿童组,25岁以上的40人作为成人组。两组对象... 为了解成人及儿童两种不同对象接受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效果,于1988年12月底,对广东省市头甘化厂已作全程免疫一年左右的人,作了一次免疫成功率的调查。这次共调查了157人,把8岁以下的117人作为儿童组,25岁以上的40人作为成人组。两组对象均于1987年9月~1988年2月的6个月时间内,分别按0、1、6月的针次间隔时间,每次注射剂量为10微克(疫苗由北京生物研究所生产,批号875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效果观察 乙肝疫苗 免疫成功率 全程免疫 注射剂量 生物研究所 组对象 抗体阳性率 间隔时间 酶联免疫检测
下载PDF
1991~1995年番禺市医疗单位甲乙类传染病漏报调查
5
作者 何淑兴 区伟波 《广东卫生防疫》 1997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医疗单位 甲乙类传染病 漏报调查 传染病报告 传染病防治法 情况 贯彻实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