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相邻污染侵害的救济模式探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区树添
高利红
-
机构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94,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态环境损害政府民事索赔与行政执法的适用关系研究"(18CFX071)
-
文摘
根据我国现行立法,对相邻污染侵害纠纷可采取二元救济模式,由此导致案件审判中出现法律适用混乱的问题。相邻污染侵害救济与环境污染侵权救济在调整对象、法益诉求方面存在重合,导致相邻污染纠纷中出现请求权的竞合。结合物权救济与侵权救济之间的差异,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物权法》关于相邻关系中相邻污染侵害的规定。环境污染责任是无过错责任,环境污染责任制度对因污染受到的损害提供整体性救济。相邻污染侵害救济的法律调整功能被环境污染责任取代,使得《物权法》已没有规定相邻污染侵害的必要。对因物权行使产生的妨害,受害人可基于物权请求权主张排除妨害;对因污染造成的损害,受害人可基于债权请求权主张损害赔偿。
-
关键词
相邻污染侵害
环境侵权
请求权竞合
-
Keywords
adjacent pollution infringement
environmental infringement
concurrence of claims
-
分类号
D92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
题名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的类型化重构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区树添
-
机构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出处
《湖湘法学评论》
2022年第3期131-146,共1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私法协动视野下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机制体系化研究(21CFX076)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二元规范下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体系化研究(2022SJYB1441)。
-
文摘
生态环境损害公法救济说、私法救济说和公私法协同救济说均限于法律范畴进行类型划分,未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和生态环保督察所依据的政策规范纳入考察范围。基于调整规范属性的不同,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存在政策和法律二元规范调整。其中,法律调整下存在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种救济路径。政策调整下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规范依据正处于政策法律化的过程,以保证该制度救济功能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根据环保督察对象的不同,环保督察存在督察国有企业的直接救济和督察部委机关及地方政党的间接救济。为此,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是“二元规范调整+多元救济路径”的多元协同救济体系,即在法律调整下存在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而在政策调整下存在赔偿磋商和环保督察两种救济路径。
-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赔偿磋商
环保督察
-
Keywords
environ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 negotiation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
分类号
D92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土壤污染风险规制中的行政裁量研究
- 3
-
-
作者
区树添
-
机构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
出处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0年第5期125-129,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重大研究专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法律样态研究”(19VHJ0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生态文明语境下环境法体系化发展”(19JJD82000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土地收储中的政府环境责任研究”(19BFX179)。
-
文摘
我国土壤污染风险规制在专家遴选标准、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污染风险管控要求,以及风险管控措施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行政裁量。社会理性和科学理性的缺失形成了土壤污染风险行政裁量困局。土壤污染信息制度中“适时公开”的规定使得公众缺乏必要污染信息,弱化其参与程度,导致对行政决定合法性的质疑。此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专家遴选标准和论证规则的欠缺导致土壤污染风险规制科学理性的缺失。为此,需要建构关照事实和规范的协商式行政裁量模式,强调公众的实质性参与以弥合技术理性和公众理性的鸿沟。同时,在程序上确定专家遴选标准和风险管控标准的论证规则以保证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不妨碍行政裁量权灵活性和能动性的前提下,规范行政裁量权的行使,控制行政裁量权的滥用。
-
关键词
土壤污染风险
行政裁量
风险规制
-
Keywords
soil pollution risk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risk regulation
-
分类号
D91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
题名3D打印中的著作权法律保护——以复制权为视角
- 4
-
-
作者
区树添
-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出处
《青年与社会(中)》
2014年第8期82-83,共2页
-
文摘
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在纷繁复杂的打印制造中,3D打印的三种打印方式是否侵犯了著作权中的复制权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以复制权为视角对三种方式全面评测,将有效辨别3D侵权类型。并且通过分析3D打印的技术特点,结合技术发展水平,建立预防性技术措施,初步构建3D打印技术法律规制框架,从而促进3D打印在生活中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
关键词
3D打印
复制权
打印方式
预防性技术措施
-
分类号
D923.41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