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助孵化对低质量囊胚孵化的影响
1
作者 阿迪莱•艾力 阿尼古力•沙比尔 +4 位作者 盛娟 区颂邦 王文军 李瑞岐 欧阳能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辅助孵化(AH)对第6天(D6)低质量废弃囊胚(4CC级)孵出率的影响,观察AH及透明带开孔大小对4CC级囊胚孵出率的影响,以期为AH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7—8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集4CC级废弃D6囊胚135枚,随机分为AH组(... 目的探讨辅助孵化(AH)对第6天(D6)低质量废弃囊胚(4CC级)孵出率的影响,观察AH及透明带开孔大小对4CC级囊胚孵出率的影响,以期为AH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7—8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集4CC级废弃D6囊胚135枚,随机分为AH组(n=35)和对照组(n=36),以及单次打孔组(n=31)和多次打孔组(n=33)。观察AH及打孔方式对囊胚孵出的影响。结果AH实验中,相应操作后培养至D8,AH组囊胚总孵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vs.33.33%,P<0.05),但组间完全孵出率无统计学差异(14.29%vs.11.11%,P>0.05)。打孔方式实验中,两组间D7、D8孵出率以及总孵出率相似(P>0.05),但是多次打孔组的完全孵出率显著高于单次打孔组(54.55%vs.12.90%,P<0.05),并且单次打孔组的胚胎在孵化时伴随卡顿象增多。结论AH有利于低质量囊胚孵出,大孔径AH可以防止低质量胚胎在孵出时的卡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质量囊胚 辅助孵化 孵出率 体外受精
下载PDF
精子DNA碎片率及顶体酶活性对男性不育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宁锋 刘彩霞 +4 位作者 郑灵燕 区颂邦 梁海霞 钟慧玲 陈静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100,共8页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率与顶体酶活性检测对男性不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前来本院就诊的902例男性患者的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DNA碎片率和顶体酶活性水平。【结果】按DNA碎片率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10%,11~20%,21...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率与顶体酶活性检测对男性不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前来本院就诊的902例男性患者的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DNA碎片率和顶体酶活性水平。【结果】按DNA碎片率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10%,11~20%,21~30%,≥31%),各组患者的年龄、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率以及顶体酶活性存在统计学差异;按精子顶体酶活性正常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后,两组间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率、正常形态率、畸形精子指数、DNA碎片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DNA碎片率与精子浓度、精子活力、前向运动率、精子总数及顶体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与畸形精子指数呈正相关关系;顶体酶与精子浓度、精子活力、前向运动率、精子总数、正常形态率呈正相关关系,与头部异常率、畸形精子指数、DNA碎片率负相关。【结论】精子DNA碎片率及顶体酶活性水平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子参数水平,其中DFI更能反映精子活力水平,顶体酶活性则与精子形态更为相关。两者都是精子质量评估更为客观而全面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精子 DNA碎片率 顶体酶活性
下载PDF
成熟卵泡比例与HCG注射时机的选择及对卵子发育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轶 李瑞岐 +5 位作者 区颂邦 张宁锋 王文军 李予 张清学 杨冬梓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2-558,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成熟卵泡比例来决定HCG注射时机的可行性,研究在不同成熟卵泡比例的情况下注射HCG对卵子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摸索最适合的成熟卵泡比例。【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198例需行单精子胞浆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女性不... 【目的】探讨采用成熟卵泡比例来决定HCG注射时机的可行性,研究在不同成熟卵泡比例的情况下注射HCG对卵子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摸索最适合的成熟卵泡比例。【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198例需行单精子胞浆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女性不孕患者。按照HCG日成熟卵泡(≥18 mm)的不同比例将患者分成3组:1低比例组:成熟卵泡比例≤20%;2中比例组:20%<成熟卵泡比例≤40%;3高比例组:成熟卵泡比例>40%,注射HCG后36h取卵,将获得的卵丘复合物剥除卵丘颗粒细胞用于检测GREM1和HAS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统计和比较3组患者卵子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卵子成熟率在低比例组显著低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0.05)。正常受精率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异常受精率在低比例组显著低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0.05)。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在低比例和中比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高比例组(P<0.05)。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在低比例组均显著高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0.05)。卵丘颗粒细胞GREM1和HAS2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低比例组显著高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0.05)。【结论】采用成熟卵泡比例决定HCG的注射时机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卵泡的整体发育状态,并为把握HCG注射时机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随着成熟卵泡比增加卵子的发育潜能逐渐降低,因此注射HCG时应将成熟卵泡的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G注射 卵泡经线 促排卵刺激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SebiaMinicap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燕芬 李有强 +6 位作者 区颂邦 肖倩 邓光远 许振杰 王丽娜 李沫 陈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6期2299-2300,共2页
目的评价Sebia Minicap Flex Piercing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性能。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相关文件及其他相关标准对该检测系统检测HbA1c的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和参考区间指标... 目的评价Sebia Minicap Flex Piercing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性能。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相关文件及其他相关标准对该检测系统检测HbA1c的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和参考区间指标进行评价,同时与Premier Hb 9210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验证。结果该检测系统检测高低两个浓度的HbA1c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1.2%和0.74%;准确度验证其与Premier Hb 9210糖化血红蛋白仪相关性较好,r2为0.990 26,相对偏倚<5%;携带污染率为0.99%。结论 Sebia Minicap Flex Piercing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HbA1c主要仪器性能达到CLSI指南和厂家说明书的要求,可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 糖化血红蛋白 性能评价
下载PDF
IVF-ET周期中单原核胚胎的形态学及体外发育潜能 被引量:1
5
作者 袁萍 王文军 +5 位作者 李瑞岐 郑灵燕 区颂邦 欧阳能勇 麦美琪 朱玉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3-829,共7页
【目的】探讨IVF-ET周期中单原核(1PN)胚胎形态学及继续体外培养潜能,指导其临床利用价值。【方法】对受精后16~18 h观察到的486个1PN胚胎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原核大小、极体及卵裂情况;通过囊胚序贯培养法将其中374个1PN胚胎培养至囊胚... 【目的】探讨IVF-ET周期中单原核(1PN)胚胎形态学及继续体外培养潜能,指导其临床利用价值。【方法】对受精后16~18 h观察到的486个1PN胚胎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原核大小、极体及卵裂情况;通过囊胚序贯培养法将其中374个1PN胚胎培养至囊胚期,观察囊胚形成情况。【结果】374个1PN胚胎共形成囊胚179个(47.86%),其中优质囊胚41个(22.91%)。行囊胚培养的374个1PN胚胎原核直径为(27.64±3.30)μm,大于未达囊胚培养标准的81个胚胎的(26.22±3.38)μm,以及对照组2PN胚胎(24.08±1.85)μm(P<0.05);且原核直径大的1PN胚胎,囊胚形成率:76.04%、41.79%、28.57%(P<0.05);和优质囊胚率高:27.40%、22.62%、9.09%(P>0.05)。IVF来源的1PN胚胎原核直径为(27.80±3.44)μm大于ICSI组(26.77±2.29)μm(P<0.05),且前者囊胚形成率(IVF,50.96%;ICSI,31.67%;P<0.05)和优质囊胚率(IVF,24.38%;ICSI,10.53%;P>0.05)均高于后者。不同极体数目(不确定、2PB、1PB)的1PN胚胎间原核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优质囊胚率有统计学差异(39.39%,20.00%,17.65%;P<0.05)。D3评分级别越优、卵裂球数目越多者,其囊胚形成率(P<0.05)和优质囊胚率(P<0.05)越高。【结论】对于IVF来源的1PN(2PB)胚胎,可通过对其形态学和胚胎发育潜能进行初步筛选,冷冻发育良好的1PN囊胚,在无可利用的2PN胚胎情况下,可选择进行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1PN胚胎 原核 囊胚 发育潜能
下载PDF
短时受精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瑞岐 王文军 +6 位作者 黄丽丽 马芸 欧阳能勇 麦美琪 陈静华 张宁锋 区颂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3-686,共4页
【目的】研究短时受精(2 h)对体外受精(IVF)多精受精率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本中心658名IVF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2 h受精组(A组)和常规受精组(B组),研究2 h受精对IVF受精率(2PN率)、多精受精率(>2PN率)、胚胎质量、临床... 【目的】研究短时受精(2 h)对体外受精(IVF)多精受精率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本中心658名IVF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2 h受精组(A组)和常规受精组(B组),研究2 h受精对IVF受精率(2PN率)、多精受精率(>2PN率)、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的影响。【结果】在658名IVF患者中有61名患者由于取消ET没有纳入最后统计,2 h受精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94和303名患者参与。统计结果显示,短时受精组与对照组相比2PN率显著下降(68.8%vs72.1%,P<0.05),而短时受精组与对照组多精受精率(11.4%vs 11.7%,P>0.05)、可用胚胎率(86.5%vs 86.1%,P>0.05)、临床妊娠率(47.6%vs 42.6%,P>0.05)和种植率(28.6%vs 26.5%,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 h受精没有降低多精受精率,对临床结局没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 多精受精率 妊娠率 种植率
下载PDF
胚胎形态学评分联合培养液铵离子浓度有助于预测低质量卵裂期胚胎的种植结局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海静 邱绮 +2 位作者 区颂邦 王文军 张清学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58-764,共7页
目的探究卵裂期胚胎形态学评分联合培养液中的铵离子浓度对胚胎种植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4月于本生殖中心行常规IVF助孕的258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第3天移植2PN来源的胚胎,共441个。对比分析妊娠组(n... 目的探究卵裂期胚胎形态学评分联合培养液中的铵离子浓度对胚胎种植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4月于本生殖中心行常规IVF助孕的258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第3天移植2PN来源的胚胎,共441个。对比分析妊娠组(n=122)和非妊娠组(n=136)患者的基本资料、Gn总量、基础血清激素(FSH、LH、E2)水平、HCG日血清激素(FSH、LH、E2)水平、HCG日内膜厚度及获卵数的差异。在移植日采用干化学技术法测定废弃培养液中的铵离子浓度,并通过ROC曲线计算影响胚胎种植潜能的铵离子浓度截断值为6.79μmol/L,根据浓度截断值将所有移植胚胎分为铵离子浓度正常组(<6.79μmol/L,n=291)和铵离子浓度升高组(≥6.79μmol/L,n=150),比较两组间胚胎形态学评分、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生化妊娠率的差异。结果妊娠组获卵数、平均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非妊娠组(P<0.05)。就移植胚胎的等级而言,妊娠组的A级胚胎比例显著高于非妊娠组(P<0.01),而C、D级胚胎比例显著低于非妊娠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获卵数和平均移植胚胎数后,移植胚胎等级是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OR(95%CI)=0.20(0.09,0.45),P<0.001]。与妊娠组相比,非妊娠组的培养液铵离子浓度略有升高[(5.82±0.95)μmol/L vs.(5.50±0.86)μmol/L,P>0.05]。铵离子浓度正常组与升高组间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生化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妊娠组中C级和D级胚胎产生的平均铵离子浓度是妊娠组的1.4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表明,C、D级胚胎联合培养液铵离子浓度对胚胎种植潜能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0.695,95%CI(0.578,0.812),P=0.005]。结论对于只获得低质量卵裂期胚胎的患者来说,胚胎等级联合培养液铵离子浓度有助于指导其胚胎移植的选择,并能够较好地预测胚胎种植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质量 铵离子浓度 种植潜能
下载PDF
含高浓度透明质酸移植液对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
8
作者 李瑞岐 区颂邦 +4 位作者 廖早文 林海燕 李迪 张清学 王文军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33-737,共5页
目的探讨富含透明质酸的移植液EmbryoGlue对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IVF助孕的患者临床资料,共1207个周期。根据所用移植液不同分为EmbryoGlue组(n=596)和G2移植液... 目的探讨富含透明质酸的移植液EmbryoGlue对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IVF助孕的患者临床资料,共1207个周期。根据所用移植液不同分为EmbryoGlue组(n=596)和G2移植液组(n=611),比较两组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两组患者行卵裂期胚胎移植和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整体的基本临床资料和临床结局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卵裂期胚胎移植,无论是新鲜胚胎移植还是冻融胚胎移植,EmbryoGlue组和G2组临床结局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囊胚移植的新鲜移植周期中,两组的临床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FET周期中,EmbryoGlue组的临床妊娠率(55.70%vs.43.95%)和种植率(45.66%vs.36.02%)均显著高于G2组(P<0.05),活产率有上升趋势(46.89%vs.36.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bryoGlue未改善新鲜周期和FET周期的卵裂期胚胎移植结局,但是可以改善FET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是否能够改善新鲜囊胚移植周期的临床结局,还需要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进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移植 透明质酸 临床结局 EmbryoGlue
下载PDF
不同年龄女性卵泡液及颗粒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对胚胎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温灿鑫 李瑞岐 +2 位作者 区颂邦 杨冬梓 李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472,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年龄段女性取卵周期中卵泡液及颗粒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及其与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9月8日至2019年1月18日在本中心行新鲜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不孕患者取卵日卵泡液共70例,按照年龄≥35岁及<35...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年龄段女性取卵周期中卵泡液及颗粒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及其与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9月8日至2019年1月18日在本中心行新鲜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不孕患者取卵日卵泡液共70例,按照年龄≥35岁及<35岁分为年长组(n=34)和年轻组(n=36),比较卵泡液中氧化应激3个阶段的7项指标及颗粒细胞抗氧化物的基因表达水平,分析两组氧化应激指标的差异及其与胚胎质量的关系。【结果】年长组卵泡液的过氧化氢(H2O2)水平显著增加[155.84(137.11~199.30)vs.66.94(51.05~95.42)μmol/L,P=0.001],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0.69(0.55~0.85)vs.0.83(0.76~0.94)U,P=0.005],年长组颗粒细胞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R)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卵泡液总SOD活性在正常受精率≥60%组、囊胚形成率≥60%组均较高[0.82(0.71~0.91)vs.0.67(0.55~0.80)U,P=0.007,0.83(0.78~0.90)vs.0.73(0.60~0.89)U,P=0.049],并且经相关因素校正后卵泡液总SOD活性高对正常受精率(≥60%)及囊胚形成率(≥60%)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5.478、3.383,95%CI分别为1.721~17.433、1.111~10.299,P值分别为0.004、0.032)。【结论】卵泡液和颗粒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在高龄女性中主要表现为卵泡液ROS增加、总SOD活性降低,颗粒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水平显著降低,并且卵泡液总SOD活性与正常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呈正相关,提示其对卵子质量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液 超氧化物歧化酶 卵巢老化 囊胚形成率 颗粒细胞
下载PDF
IVF-ET周期中胚胎污染的实验室与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凤娇 李瑞岐 +3 位作者 朱玉琴 欧阳能勇 区颂邦 王文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2-440,共9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体外培养的胚胎发生污染的情况及其实验室培养和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IVF-ET周期中70例胚胎污染的相关资料,比较不同授精方...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体外培养的胚胎发生污染的情况及其实验室培养和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IVF-ET周期中70例胚胎污染的相关资料,比较不同授精方式的污染发生率、体外培养第1~3天(D1-D3)的污染发现率、以及卵泡液、精液、培养液3种标本的污染发生率,统计污染的微生物类型,比较全污染组(42例)和部分污染组(28例)的实验室培养及临床结局相关参数。【结果】在29583个周期中共出现70例胚胎污染(0.24%),所有污染均为体外受精(IVF)来源的胚胎而非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来源的胚胎;在体外培养不同天数中,D2污染发现率最高(54.3%),其次是D1(32.9%)和D3(12.9%);与卵泡液相比,精液是导致D1-D3污染发现的主要原因;卵泡液的主要污染源是粪肠球菌(18.0%),精液和培养液的主要污染源是大肠杆菌(59.6%,66.7%),同时有5例污染周期的培养液中出现与卵泡液、精液均不一致的细菌类型;与全污染组相比,部分污染组的无可用胚胎周期率显著性降低(6/28 vs.34/42,21.4%vs.81.0%,P<0.001),囊胚形成周期率有升高趋势(5/12 vs.2/7,41.2%vs.28.6%,P=0.656),同时,部分污染组新鲜周期与解冻周期移植后的临床妊娠例数、活产例数均高于全污染组。【结论】ICSI受精方式可有效避免胚胎污染发生;胚胎污染主要在体外培养的第2天发现,污染主要来源是精液携带的大肠杆菌;当只有部分胚胎发生污染时,仍可获得较好的实验室和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胚胎污染 精液 细菌
下载PDF
利用去除透明带的方法处理污染胚胎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古米娜·卡米力 区颂邦 +2 位作者 杜凤娇 王文军 李瑞岐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966-970,共5页
目的探讨去除污染胚胎透明带阻断污染再次发生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例分别被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污染的胚胎培养液,分别感染多原核受精卵(20枚和25枚),之后按照不同的处理方法清除胚胎表面细菌:采用常规培养液洗涤的方法(对照组);胚胎先... 目的探讨去除污染胚胎透明带阻断污染再次发生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例分别被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污染的胚胎培养液,分别感染多原核受精卵(20枚和25枚),之后按照不同的处理方法清除胚胎表面细菌:采用常规培养液洗涤的方法(对照组);胚胎先进行洗涤,之后利用台式酸去除胚胎的透明带(实验组)。观察两组胚胎再次污染发生率、D2胚胎卵裂率、D4胚胎融合率(含部分卵裂球融合)以及囊胚形成率。结果(1)大肠杆菌感染组:对照组在D2全部发生再次污染(10/10),胚胎在D3时均全部发生退化;实验组无一发生再次污染(0/10),D4胚胎融合率为60.00%(6/10),其中1个胚胎未融合的卵裂球与融合部分发生分离,囊胚率为10.00%(1/10)。(2)粪肠球菌感染组:对照组再次污染率为81.82%(9/11),卵裂率为72.73%(8/11),没有胚胎发生融合,无囊胚形成;实验组再次污染率为14.29%(2/14),D4胚胎融合率为50.00%(6/12),其中2枚完全融合、4枚部分融合,没有卵裂球游离现象发生,囊胚率为16.67%(2/12)。结论胚胎发生细菌污染后,去除透明带是一种高效的阻断胚胎再次污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污染 透明带 再次污染 体外受精
下载PDF
玻璃化冷冻胚胎和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静 李瑞岐 +3 位作者 欧阳能勇 郑灵燕 区颂邦 王文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胚胎移植(FET)和新鲜胚胎移植(NET)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体外受精一新鲜胚胎移植(IVF—NET)577个周期及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一新鲜胚胎移植(ICSI—...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胚胎移植(FET)和新鲜胚胎移植(NET)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体外受精一新鲜胚胎移植(IVF—NET)577个周期及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一新鲜胚胎移植(ICSI—NET)118个周期、FET175个周期共87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NET组和FET组(曾经NET未成功妊娠,后行FET者)的临床特征和助孕结局,再将FET组分为妊娠亚组和未妊娠亚组进一步分析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结果FET组的种植率(26.27%vs.31.98%,P=0.01)、临床妊娠率(47.43%vs.65.18%,P〈0.001)均明显低于NE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ET组的流产率(P=O.63)、生化妊娠率(P=O.17)和胎儿出生体重(P=0.33)与NET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ET组中妊娠亚组与未妊娠亚组女方年龄(30.69岁±3.37岁vs.32.00岁±5.09岁,P=0.0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行FET(P〈0.001)、女方年龄(P〈0.001)、BMI(P=0.011)和优质胚胎数(P〈0.001)为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结论曾经行NET未成功的妊娠者,随后使用FET者其种植率和妊娠率均较低,但不增加流产率,未影响胎儿出生体重,未发现FET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胚胎 新鲜胚胎 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流产率
原文传递
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静华 张宁锋 +5 位作者 王文军 区颂邦 李瑞岐 欧阳能勇 马芸 麦美琪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34-37,41,共5页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精率、妊娠率及卵裂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对850例行IVF治疗的男性患者精液进行分析,观察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与IVF受精率间的相关性;建立正常精子形态预测受精率的截点值(cut—off值)...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精率、妊娠率及卵裂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对850例行IVF治疗的男性患者精液进行分析,观察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与IVF受精率间的相关性;建立正常精子形态预测受精率的截点值(cut—off值),以正常形态的cut-off值进行分组,比较IVF受精率、妊娠率及卵裂率相关性。结果(1)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与受精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2)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预测受精率的截点值为8%,当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8%和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8%两组的IVF受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原发性不育组与继发性不育组比较,两组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与受精率、妊娠率及卵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原发性不育组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8%和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8%两组受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继发不育组中这两组受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与受精率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辅助生殖的一个有效参考指标,且原发不育患者预测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原文传递
精液培养24h后存活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14
作者 陈静华 张宁锋 +5 位作者 王文军 麦美琪 区颂邦 李瑞岐 欧阳能勇 马芸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过夜培养精子存活率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850例常规IvF周期受精后精子过夜培养后的存活率,并分为3组:过夜精子存活率≤20%为A组,存活率大于20%且小于或等于58%为B组,...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过夜培养精子存活率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850例常规IvF周期受精后精子过夜培养后的存活率,并分为3组:过夜精子存活率≤20%为A组,存活率大于20%且小于或等于58%为B组,存活率〉58%为C组;再依据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将上述三组患者每组再进一步分为3组:1组为正常精子形态≤4%,2组为正常精子形态大于4%且小于或等于15%,3组为正常精子形态〉15%。比较各组间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结果(1)A组的受精率明显低于B、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受精率随着存活率的升高而升高;A组的优质胚胎率低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2)A1组的存活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低于A2及A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存活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低于B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的存活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低于C2及C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以观察到随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及隔夜培养存活率升高,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随之升高;而A、B、C三组间的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精液培养24h后检测精子存活率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指标预测IVF—ET的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的结局,对临床选择受精方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精子 细胞存活
原文传递
体外受精患者卵巢反应不良后续治疗方案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冰冰 王文军 +4 位作者 李瑞岐 黄丽丽 张宁锋 区颂邦 欧阳能勇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首个治疗周期卵巢反应不良(POR)后,后续周期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本中心黄体中晚期长方案时出现卵巢反应不良患者174例,分析首个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临床资料;...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首个治疗周期卵巢反应不良(POR)后,后续周期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本中心黄体中晚期长方案时出现卵巢反应不良患者174例,分析首个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临床资料;后续(第2周期)使用促排卯方案的80个周期分4组(长方案组、拮抗剂方案组、短方案组及微刺激方案组),比较4组的治疗结果,以及49例卵巢反应不良与16例未达到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协会标准的后续治疗的卵巢反应情况。结果首个周期,174例总妊娠率为26.1%,4个年龄段(≤30岁、31~35岁、36~40岁、t〉41岁)妊娠率为21.1%(4/19)、37.9%(11/29)、32.1%(9/28)、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2周期,4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实卵泡数(AFC)、卵子总数、成熟卵子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以及移植胚胎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微刺激组的促性腺素(Gn)用量以及使用Gn天数比其他3组明显减少(P〈0.05)。优质胚胎率、移植优质胚胎数、周期取f肖率、移植周期妊娠率与持续妊娠率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4组的总优质胚胎率(14.9%、25.4%、32.0%、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4例早期流产,均为拮抗剂方案组。POR后此类病例再次POR发生率是36.9%。POR组再次POR的发生率为46.9%。偶发POR组,后续周期卵巢正常反应率达到93.8%。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卵巢储备功能尚好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可选用长方案。高龄、卵巢储备功能较差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可选用微刺激方案或短方案。POR诊断标准有助于筛选偶发POR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反应不良 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