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寒温合用在岭南外感热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华伦荣 刘仁昌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7-8,共2页
本文根据临床实际,认为岭南虽地处亚热带,但阳气怫郁仍是其外感热病的基本病机,因而主张在外感热病治疗中,应用辛凉寒凉药物的同时宜配伍具有宣通作用的辛温之品,寒温合用,既可疏通开达,透泄邪热,又可防寒凉冰伏之弊。
关键词 外感病症 中医药疗法 热证 温清并用
下载PDF
论南方病毒性感冒的中医病因病机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华伦荣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1,16,共3页
病毒性感冒和慢性病毒感染所致长期发热是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的疾病之一。本文根据刘仕昌教授临证60年来的经验,对南方病毒性感冒的中医病因病机特征作了一尝试性探讨,在病因上,六淫为患,多挟湿邪;在病机上,以卫气同病,气机郁滞... 病毒性感冒和慢性病毒感染所致长期发热是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的疾病之一。本文根据刘仕昌教授临证60年来的经验,对南方病毒性感冒的中医病因病机特征作了一尝试性探讨,在病因上,六淫为患,多挟湿邪;在病机上,以卫气同病,气机郁滞为其基本特征。并提出临证治疗应针对湿—郁—热三个基本环节选方用药,方能较好地解决发热反复,缠绵难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冒 病机 病毒性疾病 湿邪
下载PDF
东方病毒清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华伦荣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4-36,共3页
从体内外抗病毒实验对东方病毒清的抗病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组织培养细胞上,对所试9种病毒株中的8种,均有明显的延缓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体内试验表明,该药对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实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能显著... 从体内外抗病毒实验对东方病毒清的抗病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组织培养细胞上,对所试9种病毒株中的8种,均有明显的延缓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体内试验表明,该药对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实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能显著地抑制流感病毒在肺内的增殖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其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东方病毒清 药理学 抗病毒药
下载PDF
东方病毒清胶囊解热抗炎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华伦荣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6-28,共3页
将大、小剂量的东方病毒清胶囊、蒸馏水、阿斯匹林和抗病毒口服液分别灌服大、小白鼠和家兔,以观察东方病毒清胶囊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东方病毒清胶囊对实验性象兔发热模型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且退热作用稳定而持续时间长;对... 将大、小剂量的东方病毒清胶囊、蒸馏水、阿斯匹林和抗病毒口服液分别灌服大、小白鼠和家兔,以观察东方病毒清胶囊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东方病毒清胶囊对实验性象兔发热模型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且退热作用稳定而持续时间长;对三种灭症模型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解热和抗炎方面,与抗病毒口服液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病毒清胶囊 药理学 炎症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刘仕昌教授健脑丸治疗神经衰弱症候群153例临床总结 被引量:5
5
作者 华伦荣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0-21,共2页
以刘仕昌教授经验方健脑丸治疗神经衰弱症候群153例,认为本病可列入健忘证范畴进行治疗。其病机在脏器责之于心脑脾肾之虚,其物质基础在于气、血、精之不足,故以补气养血填精、宁心健脑安神为治。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78例... 以刘仕昌教授经验方健脑丸治疗神经衰弱症候群153例,认为本病可列入健忘证范畴进行治疗。其病机在脏器责之于心脑脾肾之虚,其物质基础在于气、血、精之不足,故以补气养血填精、宁心健脑安神为治。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78例,有效4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达9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官能症 神经衰弱性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与监控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华伦荣 徐志伟 魏艳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4年第6期40-42,共3页
  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改进培养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在面向新世纪的中医药研究生...   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改进培养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在面向新世纪的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中,科学、健全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监控机制是加速培养新世纪高层次、高质量中医药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注重创新,提高质量"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基本方针的前提与保证.本文仅对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中学生的质量考评体系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研究生 教育 保证体系 监控机制
下载PDF
高等中医教育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华伦荣 魏艳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4年第2期36-37,共2页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古代,中医无论是师承或家传,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凡习中医者,多是从小就耳濡目染,从实践中学习,终身临床,以此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名医,使中医学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在今天的学府式教育中,中医办学...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古代,中医无论是师承或家传,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凡习中医者,多是从小就耳濡目染,从实践中学习,终身临床,以此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名医,使中医学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在今天的学府式教育中,中医办学的规模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中医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就成为当前中医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必须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中医教育 临床实践教学 质量控制 教学质量 质量评价
下载PDF
高等中医药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被引量:2
8
作者 华伦荣 徐志伟 王洪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4年第10期30-32,共3页
课程体系改革历来是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难点和重点.现行的中医药课程体系主要参照的是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教育"蓝本"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强调专业和系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该模式为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 课程体系改革历来是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难点和重点.现行的中医药课程体系主要参照的是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教育"蓝本"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强调专业和系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该模式为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不适应学科发展的问题日渐凸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改革 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 参照 中医药高等教育 培养 学科发展 中医药人才
下载PDF
浅谈慢性肝炎治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华伦荣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肝炎 中医药疗法 治法 诊断
下载PDF
外感热病临床研究述评
10
作者 华伦荣 刘仕昌 彭胜权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81-184,F003,共5页
本文对近十年来全国各地对外感热病的临床最新研究从治疗方法与方药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将全国各地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结合笔者导师六十年来的临证探索进行了全面介绍,以期对今后外感热病的治疗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治疗方法方面包括:1... 本文对近十年来全国各地对外感热病的临床最新研究从治疗方法与方药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将全国各地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结合笔者导师六十年来的临证探索进行了全面介绍,以期对今后外感热病的治疗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治疗方法方面包括:1.清热解毒,药先于病;2.截断扭转,先症而治;3.温清同法,疏达内外;4.清疏透并行,达邪外出;5.审因论治,辨证用药;6.分消上下,宣畅气机,和解化湿;7.中医综合疗法。方药研究分三个方面:一是清热解毒类;二是寒温合用类;三是分期论治类。治病心得方面:一是坚持辨证论治;二是多途径多剂型给药,实行综合疗法;三是早用重用清热解毒,阻断病势;四是清热解毒不忘养阴,时刻注意顾护津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中医药疗法 清热解毒 温病
下载PDF
东方病毒清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莉玲 周华 +1 位作者 刘中秋 华伦荣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3-46,共4页
报道采用镇痛、解热等药效学指标和挥发油量、黄芬戒量、总黄酮云、总固形物量等理化指标,对东方病毒清腔囊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确定了将方中芳香性药材采用蒸馏法收集挥发油,其药渣与方中非芳香性药材合并煎煮,提取液经冷藏、... 报道采用镇痛、解热等药效学指标和挥发油量、黄芬戒量、总黄酮云、总固形物量等理化指标,对东方病毒清腔囊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确定了将方中芳香性药材采用蒸馏法收集挥发油,其药渣与方中非芳香性药材合并煎煮,提取液经冷藏、离心后进行超滤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病毒清胶囊 药理学 工艺学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中医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志伟 华伦荣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年第4期12-13,17,共3页
关键词 中医药高等教育 实践教学 发展趋势 课程体系 师资培训 教学内容 教学管理
下载PDF
我校多校区管理的探讨与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振聪 曾昭明 华伦荣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年第1期34-35,共2页
大学城的建设,开拓了我校新的教育发展空间,使我校从单一校区发展成为两个校区。多校区管理对我们来说是一新生事物,其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对国内高校多校区管理经验的研究与分析,思考适应学校多校区管理体制和运行... 大学城的建设,开拓了我校新的教育发展空间,使我校从单一校区发展成为两个校区。多校区管理对我们来说是一新生事物,其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对国内高校多校区管理经验的研究与分析,思考适应学校多校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多校区 管理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