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内脂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1
作者 华启洋 张宁汝 +1 位作者 周桂建 张恒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341-1342,134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在斑块失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40例ACS(ACS组)、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2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比...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在斑块失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40例ACS(ACS组)、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2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比较两者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内脂素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患者中血清内脂素与MMP-9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与ACS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对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内脂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易损斑块
下载PDF
兰索拉唑片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华启洋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10期2922-2923,共2页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2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兰索拉唑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口服治疗,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甲硝唑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2...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2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兰索拉唑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口服治疗,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甲硝唑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2周后溃疡愈合率分别为79.0%和58.0%;Hp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7%和38.7%,两组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兰索拉唑能有效治愈胃溃疡,是优秀的抗Hp的质子泵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胃溃疡
下载PDF
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进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同利 华启洋 +2 位作者 刘永艳 张继威 杨友丽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4期522-524,共3页
目的:评价早期进食在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76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进食时间分为早期进食组(n=31)和对照组(n=45)。观察两组患者进食后腹痛的发生率及反映胰腺炎复发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腹... 目的:评价早期进食在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76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进食时间分为早期进食组(n=31)和对照组(n=45)。观察两组患者进食后腹痛的发生率及反映胰腺炎复发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腹痛缓解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率、最终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早期进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进食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相比,进食后腹痛的发生率及反映胰腺炎复发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且腹痛症状缓解率、入住ICU率和最终病死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然而,早期进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进食不影响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恢复,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进食 住院时间 腹痛
下载PDF
缬沙坦对慢性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同利 陈祥杰 +3 位作者 张志华 李连海 华启洋 潘文志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6期788-79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药物缬沙坦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及缬沙坦治疗组(44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后,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药物缬沙坦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及缬沙坦治疗组(44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后,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β-内啡肽、脑钠肽(BNP)水平。结果:β-内啡肽、BNP、IL-10随着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的升高而升高;NYHA分级2级组与NYHA分级3级组TNF-α水平均低于NYHA分级4级组。TNF-α、IL-10、β-内啡肽、BNP水平均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32、-0.47及-0.50(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LVEF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内经(LVDD)缩小,TNF-α、IL-10、β-内啡肽、BNP水平均降低(P<0.05);对照组LVDD变小,β-内啡肽、BNP水平也降低,而LVEF及TNF-α、IL-10无变化。缬沙坦组LVEF改善程度及LVDD缩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各内因子水平降低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抑制其神经内分泌及炎症因子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缬沙坦 神经内分泌因子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直肠息肉3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同利 华启洋 +2 位作者 成金弟 刘永艳 孙风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X期284-284,共1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直肠息肉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直肠息肉患者共54枚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或联合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及随访。结果:本组26例45枚息肉直径<5mm者,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一次性治疗消...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直肠息肉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直肠息肉患者共54枚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或联合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及随访。结果:本组26例45枚息肉直径<5mm者,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一次性治疗消除;6例9枚息肉直径>5mm者,根据不同形态及有无蒂采用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高频电切除术,对残端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处理,效果满意,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直肠息肉患者,安全有效,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离子凝固术 直肠息肉
下载PDF
两种脑梗死血尿酸水平影响分析
6
作者 华启洋 《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 2008年第10期69-69,共1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LI)、动脉粥样硬化行血栓性脑梗死(ACI)患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化仪检测48例LI患者、44例ACI患者和47例高血压哦对照组患者的尿酸、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LI)、动脉粥样硬化行血栓性脑梗死(ACI)患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化仪检测48例LI患者、44例ACI患者和47例高血压哦对照组患者的尿酸、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水平,比较3组的尿酸水平。结果LI和ACI患者两组之间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对照组(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予监测,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尿酸血症
下载PDF
^(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同利 华启洋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36期217-217,共1页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14例患者中经过胃镜诊断的556例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发现并且比较HP感染阳性率。结果:556例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7.2%,胃溃疡79.4%复合溃疡52.7%...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14例患者中经过胃镜诊断的556例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发现并且比较HP感染阳性率。结果:556例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7.2%,胃溃疡79.4%复合溃疡52.7%,浅表性胃炎49.5%,食管炎48.6%,胃癌40.1%,消化性溃疡组明显高于胃炎,胃癌组,门诊患者阳性率59.3%,住院患者阳性率41.8%,门诊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住院患者,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与目前常用的HP检测方法具有相似的检测率,但它安全、方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尿素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华启洋 吴同利 +2 位作者 刘永艳 孙凤芹 姚燕 《医学信息》 2019年第20期103-104,107,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GER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5例,设为GERD组,另选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30人为对照组,14C呼气试验法进行Hp检测,比较两组H...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GER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5例,设为GERD组,另选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30人为对照组,14C呼气试验法进行Hp检测,比较两组Hp感染阳性率、GERD不同症状程度者Hp感染阳性率以及反流性食管炎(RE)不同程度者Hp感染阳性率。结果GERD组Hp感染阳性率(54.12%)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轻度症状组、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及极重度症状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5.00%、52.00%、54.55%、55.5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患者LA-A组、LA-B组、LA-C组及LA-D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是57.14%、55.56%、47.06%、46.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无相关性,但对于Hp阳性的GERD患者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根除Hp治疗,以减少恶变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