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继发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视盘血流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秋莹 贺江南 +2 位作者 华怡红 樊莹 许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07-1312,共6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继发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peripapillary intrachoroidal cavitation,PICC)患眼视盘血流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ICC患病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35例35眼高度近视伴PICC患眼,40例40眼高度近视不伴PIC患眼及35...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继发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peripapillary intrachoroidal cavitation,PICC)患眼视盘血流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ICC患病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35例35眼高度近视伴PICC患眼,40例40眼高度近视不伴PIC患眼及35例35眼正常对照眼纳入研究范围。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眼底照相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同时进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视盘周围视乳头(optic nerve head,ONH)层和视盘旁视网膜毛细血管(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ies,RPC)层的血流密度图。比较高度近视伴与不伴PICC患眼及健眼视盘形态改变和血流密度的差异,分析PICC与视盘周围血流密度的相关性和PICC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三组间屈光度、矫正视力、眼轴、视盘周围萎缩β区(peripapillary atrophyβ-zone,β-PPA)面积、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及视盘倾斜、后巩膜葡萄肿、近视性黄斑病变(myopic maculopathy,MMD)患病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RPC层(54.34±5.58,57.54±7.44,64.42±3.50)与ONH层(51.24±7.43,52.75±9.96,61.25±4.15)视盘周围平均血流密度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与高度近视不伴PICC组及健眼组相比,伴有PICC组RPC和ONH层颞下象限血流密度(56.76±6.62,63.84±6.02,67.52±4.78;56.47±5.79,60.38±4.72,64.18±4.37)均明显下降,RPC层血流密度与MMD、β-PPA面积和RNFL厚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而ONH层血流密度则与MMD、PICC的发生及RNFL厚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盘倾斜和后巩膜葡萄肿是PICC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8.007,95%CI:2.045~31.348;OR=7.558,95%CI:1.398~50.026)。结论:高度近视伴PICC患眼视盘血流密度明显下降,颞侧下降尤为显著。视盘倾斜与后巩膜葡萄肿是PI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脉络膜空腔 视盘周围血流密度 OCT血管成像技术
下载PDF
炫彩多色共焦眼底层析激光成像联合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对病理性近视漆裂纹及牵拉条纹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华怡红 陈秋莹 +4 位作者 周皓 王凯 孙豪龙 王卫峻 樊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5-440,共6页
目的观察分析炫彩多色共焦眼底层析激光成像联合扫频OCT(SS-OCT)成像对病理性近视漆裂纹及牵拉条纹(MSL)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性研究。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度近视专科门诊就诊的病理性近视患者5... 目的观察分析炫彩多色共焦眼底层析激光成像联合扫频OCT(SS-OCT)成像对病理性近视漆裂纹及牵拉条纹(MSL)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性研究。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度近视专科门诊就诊的病理性近视患者58例8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0例30只眼,女性38例53只眼。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50.65±12.02)岁。患眼平均BCVA0.37±0.32,平均等效球镜度数(?11.38±4.96)D,平均眼轴长度(28.91±2.15)mm。所有患者采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行FFA和ICGA检查,采集FFA、ICGA、红外线(IR)、自身荧光(AF)像。采用SS-OCT进行双眼黄斑中心凹及视盘扫描,范围9 mm×9 mm,采集B-scan像、无赤光像、彩色眼底像;采用炫彩多色共焦眼底层析激光成像技术,以黄斑为中心拍摄30°×30°大小的炫彩标准图像和红外反射像。所有影像资料由三位眼底病医生分别进行独立阅片,并行一致性检验。漆裂纹的明确诊断以FFA线性强荧光影和ICGA晚期线性弱荧光影为标准,MSL则以FFA和ICGA同时表现为弱荧光线状影为诊断标准。计算不同影像模式对病理性近视漆裂纹及MSL的检出率,并行准确性检验。筛选检出率最高的影像模式联合SS-OCT进一步检验检出率。结果三位眼底病医师阅片结果经一致性检验,其阅片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938,P<0.01)。炫彩标准图像、SS-OCT无赤光像、SS-OCT彩色眼底像、IR像、AF像对眼底漆裂纹及MSL病灶的检出率依次递减;其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7.1%、73.1%、72.3%、72.3%、49.4%。炫彩标准图像检验一致性(Kappa=0.520,P<0.01)和检验准确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0)最佳。采用炫彩标准图像联合SS-OCT鉴别诊断漆裂纹和MSL,漆裂纹的检出阳性率为91.7%,漆裂纹+MSL的检出阳性率为93.3%,MSL的检出阳性率为91.2%。在SS-OCT B-scan像中,漆裂纹主要表现为RPE条带模糊不均,局部变薄透见,椭圆体带不连续,脉络膜变薄,严重可见RPE断裂及后方声影;MSL主要表现为RPE细胞团块状增生隆起,其下伴行脉络膜大血管。结论炫彩多色共焦眼底层析激光成像对病理性近视眼底条纹状病灶的检出率为77.1%。炫彩标准图像联合SS-OCT对漆裂纹的检出率为91.7%,漆裂纹+MSL的检出率为93.3%,MSL的检出率为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诊断 显微镜检查 共焦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应用3D-MRI成像技术重建高度近视眼球形态 被引量:5
3
作者 施靖容 何玉萍 +7 位作者 赵婷婷 陈秋莹 华怡红 胡运胜 李念云 张琳 张贵祥 樊莹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69-274,共6页
目的 利用3D-MRI眼球建模技术探讨高度近视眼的MRI影像表现、形态特征,并与其他影像方法比较,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65例(124眼)高度近视患者(球镜度高于-6.00 D,且眼轴长度≥26 mm)进行眼部常规临床检查、眼眶磁共振检查... 目的 利用3D-MRI眼球建模技术探讨高度近视眼的MRI影像表现、形态特征,并与其他影像方法比较,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65例(124眼)高度近视患者(球镜度高于-6.00 D,且眼轴长度≥26 mm)进行眼部常规临床检查、眼眶磁共振检查,其中40例(80眼)进行眼部B超检查.磁共振图像经处理为眼球模型.按年龄分为<50岁组和≥50岁组.按球镜度分为:①-6.00~-12.00 D组,②-12.25~-18.00 D组,③-18.25~-24.00 D组.按眼轴分为:①26.00~28.00 mm组,②28.01~30.00 mm组,③30.01~32.00 mm组,④>32.00 mm组.MRI与B超对于后巩膜葡萄肿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不同组别中眼球类型的分布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B超检出后巩膜葡萄肿的诊断准确率为70%,MRI检出后巩膜葡萄肿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眼球形态可分为球型、锥型、碗型、柱型4种类型,碗型、锥型视为后巩膜葡萄肿存在.而4种眼球类型的分布在不同年龄组(x2=57.19,P<0.05)、不同眼轴组(x2=87.36,P<0.05)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球镜度组(x2=67.94,P>0.05)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部分病例于MRI眼球模型上可见不规则隆起与凹陷,但B超不能精确显示.结论 3D-MRI眼球建模能清晰显示高度近视眼球形态与后巩膜葡萄肿的位置及特征,在眼科影像检查手段中诊断准确率高于B超检查,可作为高度近视眼科检查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后巩膜葡萄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