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全雪萌 华扬 +2 位作者 贾凌云 马兆毅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多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分”数据库273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男78...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多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分”数据库273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男787例,女1951例),分别将男性、女性分为18~29、30~39、40~49、50~59、≥60岁5组,统计比较各年龄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D_(CCA))、颈动脉球部内径(D BULB)、颈内动脉内径(D_(ICA))及颈动脉不同节段内径之比[以颈动脉指数(CI)表示,CI_(BULB)/CCA为D_(BULB/DCCA),CI_(BULB)/ICA为D BULB/D_(ICA),CI_(ICA/CCA)为D_(ICA)/D_(CCA)]的差异性,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单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参数随年龄的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男女间以及不同侧别间各CI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各CI与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CI_(BULB)/CCA、CI_(BULB)/ICA及CI_(ICA/CCA)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IMT、D_(CCA)、D BULB、D_(ICA)、CI_(BULB)/CCA及CI_(BULB)/ICA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性(男性r值分别为0.121、0.229、0.260、0.055、0.107、0.229,女性r值分别为0.364、0.185、0.199、0.073、0.077、0.129,均P<0.01),CI_(ICA/CCA)与年龄呈负相关性(男性r=-0.118,女性r=-0.049,均P<0.05),且年龄每增长1岁,男性IMT、D_(CCA)、D BULB、D_(ICA)分别增长0.003、0.015、0.025、0.004 mm,女性IMT、D_(CCA)、D BULB、D_(ICA)分别增长0.005、0.011、0.018、0.005 mm。(2)男性CI_(BULB)/ICA小于女性(1.47±0.21比1.51±0.22;t=-5.566,P<0.01),CI_(ICA/CCA)大于女性(0.78±0.11比0.76±0.11;t=6.629,P<0.01);左侧CI_(BULB)/CCA(1.14±0.15比1.13±0.15;t=-2.973,P<0.05)、CI_(ICA/CCA)(0.77±0.11比0.76±0.11;t=-3.946,P<0.01)大于右侧。男女性别之间CI_(BULB)/CCA及左右侧之间CI_(BULB)/I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比女性:1.13±0.15比1.13±0.15,t=1.212,P=0.226;左侧比右侧:1.49±0.22比1.50±0.21,t=1.112,P=0.266)。CI_(BULB)/CCA、CI_(BULB)/ICA与IMT的增加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039、0.070,均P<0.05),而CI_(ICA/CCA)与IMT的增加呈负相关性(r=-0.032,P<0.05)。(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081,P<0.01)、左侧(β=0.040,P<0.05)显著正向预测CI_(BULB)/CCA,而IMT对CI_(BULB)/CCA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012,P>0.05)。年龄(β=0.148,P<0.01)、女性(β=0.070,P<0.01)及IMT(β=0.030,P<0.05)为CI_(BULB)/ICA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β=-0.063,P<0.01)、女性(β=-0.088,P<0.01)显著负向预测CI_(ICA/CCA),左侧显著正向预测CI_(ICA/CCA)(β=0.053,P<0.01),但IMT对CI_(ICA/CCA)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022,P>0.05)。结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的颈动脉管腔结构参数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性别、侧别及IMT为颈动脉内径比值变化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结构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抑制剂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华扬 马秀坤 +2 位作者 张春泽 洪洙 刘翔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因素。近些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是含硒同型二聚体酶的一种,在机体氧化还原稳定...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因素。近些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是含硒同型二聚体酶的一种,在机体氧化还原稳定、细胞增殖及肿瘤转移中起到关键作用。TrxR的特有结合域是含硒C末端活性位点,其靶向抑制剂已成为了肿瘤治疗的研究重点。该文综述了TrxR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 抑制剂 结直肠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样式传播论的实证研究:北魏平城时代建筑外檐样式的源流与嬗变
3
作者 华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9,I0002,共11页
本文总结了北魏平城时代出现的四种建筑外檐样式,分别予以结构分析。并根据类似实例、时代分布特点、建筑性质及使用者的出身、阶层、族属等多方证据,推测各自的文化来源。最终跳出单纯的技术发展逻辑,基于平城时代多元文明一体化的历... 本文总结了北魏平城时代出现的四种建筑外檐样式,分别予以结构分析。并根据类似实例、时代分布特点、建筑性质及使用者的出身、阶层、族属等多方证据,推测各自的文化来源。最终跳出单纯的技术发展逻辑,基于平城时代多元文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重新书写平城时代外檐样式的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平城 外檐样式 建筑史 斗栱 犍陀罗
下载PDF
超声造影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症状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景植 华扬 +1 位作者 刘然 杨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检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IPN)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并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缺...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检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IPN)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并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2例。根据是否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将患者分为无症状组和症状组。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责任斑块超声造影特征(斑块厚度、斑块长度及回声特征)的差异性,以及IPN、溃疡性斑块、动脉狭窄程度(狭窄率≥70%为重度狭窄)等因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22例患者中,无症状组47例,症状组75例。症状组MRI缺血性病灶患者比例、血管重度狭窄比例、IPN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分别为80.0%(60/75)比46.8%(22/47),χ^(2)=14.44,P<0.01;84.0%(63/75)比51.1%(24/47),χ^(2)=15.32,P<0.01;78.7%(59/75)比34.0%(16/47),χ^(2)=8.74,P<0.01],症状组斑块长度明显长于无症状组[26.00(20.30,30.01)mm比20.20(17.28,25.75)mm,Z=-3.2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PN、血管重度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6.77,95%CI:2.24~20.46,P<0.01;OR=9.92,95%CI:2.37~41.64,P<0.01),溃疡性斑块并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0.70,95%CI:0.24~2.00,P=0.50)。结论IPN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斑块内新生血管 溃疡斑块 超声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多中心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雨佳 华扬 +2 位作者 马兆毅 贾凌云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37-543,共7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百分位数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参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2738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百分位数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参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2738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总动脉(CCA)内径、颈动脉球部(CB)内径、颈内动脉(ICA)内径及CCA远段IMT测值。按性别与年龄对IMT进行分层描述[百分位数值以第5、10、25、50、75、90及95百分位数(P_(5)、P_(10)、P_(25)、P_(50)、P_(75)、P_(90)、P_(95))表示],并依据IMT的中位数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IMT<0.6 mm组和IMT≥0.6 mm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侧别及CCA、CB、ICA内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MT增加的影响因素。结果(1)女性平均IMT为(0.56±0.02)mm,男性平均IMT为(0.59±0.03)mm。女性和男性IMT百分位数值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均P<0.01);对19~69岁颈总动脉远段IMT增长值的横断面计算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IMT每年分别增加0.003、0.005 mm。(2)IMT与CCA内径(r=0.130,P<0.01)、ICA内径(r=0.067,P<0.01)、CB内径(r=0.143,P<0.01)、年龄(r=0.302,P<0.01)、BMI(r=0.142,P<0.01)均呈正相关性,男性IMT大于女性IMT(t=8.784,P<0.01),左侧与右侧IMT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比右侧:(0.57±0.02)mm比(0.57±0.02)mm,t=-0.301,P=0.76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B内径(OR=1.193,95%CI:1.109~1.283)、年龄(OR=1.049,95%CI:1.042~1.055)、女性(OR=0.688,95%CI:0.602~0.787)为IMT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性别、CB内径均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正常范围内IMT增加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狭窄与解剖学因素相关性的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峰 华扬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09-615,共7页
目的 分析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与椎动脉解剖学因素(走行变异、管径和起源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11 255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 目的 分析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与椎动脉解剖学因素(走行变异、管径和起源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11 255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根据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和PSV_(起始段)/PSV_(椎间隙段)]确定VAOS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率<50%)、中度(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率70%~99%)狭窄及闭塞,并依据VAOS的程度将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分为VAOS组(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与正常组(无狭窄)。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椎动脉解剖学因素,包括椎动脉走行变异、起源异常、椎间隙段(V2段)内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肥胖(BMI≥28 kg/m~2)。最终统计分析时,若涉及侧别,各组以侧数进行统计,其中双侧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别计入左侧和右侧;若未涉及侧别,各组以例数进行统计。以发生VAOS作为因变量,将一般情况、解剖学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其中P<0.05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VA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11 255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中,剔除基本信息不完整、彩色多普勒超声数据缺失或录入错误者819例,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10 436例,其中VAOS组547例,正常组9 889例。(2)10 436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共20 872侧椎动脉,其中VAOS组634侧(右侧399侧、左侧235侧),右侧VAOS检出率(1.9%)高于左侧(1.1%),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P<0.01);正常组20 238侧(右侧10 037侧、左侧10 201侧)。右侧椎动脉的VAOS组均无椎动脉走行变异,V2段内径较正常组粗,两组椎动脉走行变异比例及V2段内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走行变异:正常组2.98%(229/10 037),χ~2=9.31;V2段内径:3.5(3.1,3.8) mm比3.2(2.9,3.5) mm,Z=8.21;均P<0.01]。左侧椎动脉的VAOS组无椎动脉起源异常,V2段内径较正常组粗,椎动脉走行变异、起源异常比例及V2段内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走行变异:正常组2.90%(296/10 201),VAOS组0.43%(1/235),χ~2=5.09;起源异常:正常组1.75%(179/10 201);V2段内径:3.7(3.3,4.0) mm比3.4(3.1,3.8) mm,Z=5.46;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95%CI:1.07~1.09,P<0.01)、吸烟史(OR=1.91,95%CI:1.53~2.37,P<0.01)、高血压病(OR=1.90,95%CI:1.56~2.31,P<0.01)、高脂血症(OR=1.30,95%CI:1.01~1.65,P<0.05)、糖尿病(OR=1.44,95%CI:1.14~1.80,P=0.002)是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发生VA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女性(OR=0.53,95%CI:0.42~0.66,P<0.01)、走行变异(OR=0.47,95%CI:0.26~0.80,P=0.009)为保护因素。结论 VAOS与椎动脉解剖学因素可能存在关联,VAOS患者中走行变异比例较低,且走行变异为VAOS的保护因素。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超声 起始段狭窄 走行变异
下载PDF
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与血流速度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李佳珊 华扬 +2 位作者 马兆毅 贾凌云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40-747,共8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病史及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不同年龄、性别、侧别的颈动脉管腔结构、血流速度差异性,以及血流速度与颈动脉指数(C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筛查既往无心脑血管病史及其危险因素的健...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病史及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不同年龄、性别、侧别的颈动脉管腔结构、血流速度差异性,以及血流速度与颈动脉指数(C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筛查既往无心脑血管病史及其危险因素的健康成年受检者2738例(男787例,女1951例),记录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年龄[40岁以上年龄组(≥40岁组)与40岁以下年龄组(<40岁组)]、性别、左右侧别之间颈总动脉(CCA)、颈动脉球部(BULB)、颈内动脉(ICA)的内径(D_(CCA)、D_(BULB)、D_(ICA))及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包括双侧CCA和ICA的PSV(PSV_(CCA)、PSV_(ICA));舒张期末流速(EDV),包括双侧CCA和ICA的EDV(EDV_(CCA)、EDV_(ICA))]的差异性。分析组间CI[CI_(BULB/ICA)(D_(BULB)与D_(ICA)比值)、CI_(BULB/CCA)(D_(BULB)与D_(CCA)比值)、CI_(ICA/CCA)(D_(ICA)与D_(CCA)比值)]的差异性并与对应颈动脉血流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40岁组D_(CCA)、D_(BULB)、D_(ICA)均大于<40岁组[分别为6.2(5.7,6.7)mm比6.0(5.6,6.4)mm,7.0(6.4,7.8)mm比6.7(6.1,7.4)mm,4.6(4.1,5.1)mm比4.5(4.1,5.0)mm]。男性D_(CCA)、D_(BULB)、D_(ICA)均大于女性[分别为6.2(5.8,6.7)mm比6.0(5.6,6.4)mm,7.1(6.4,7.8)mm比6.7(6.1,7.4)mm,4.8(4.4,5.3)mm比4.4(4.1,4.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左侧D_(CCA)小于右侧[6.0(5.6,6.5)mm比6.1(5.7,6.5)mm],右侧D_(ICA)小于左侧[4.5(4.0,5.0)mm比4.5(4.1,5.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0岁组受检者的PSV_(CCA)、PSV_(ICA)、EDV_(CCA)、EDV_(ICA)均高于≥40岁组[分别为95(80,112)cm/s比77(63,92)cm/s,85(72,98)cm/s比77(65,92)cm/s,28(24,33)cm/s比26(21,31)cm/s,33(28,39)cm/s比32(26,38)cm/s],女性PSV_(ICA)、EDV_(CCA)、EDV_(ICA)均高于男性[分别为84(71,97)cm/s比79(66,95)cm/s,28(23,33)cm/s比27(22,32)cm/s,34(28,40)cm/s比30(25,35)cm/s],左侧PSV_(CCA)、EDV_(CCA)均高于右侧[分别为91(75,108)cm/s比87(72,104)cm/s,28(23,33)cm/s比27(22,32)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40岁组CI_(BULB/CCA)、CI_(BULB/ICA)均高于<40岁组[1.14(1.04,1.25)比1.12(1.03,1.21),1.53(1.38,1.69)比1.47(1.33,1.60)],CI_(ICA/CCA)低于<40岁组[0.74(0.68,0.82)比0.75(0.69,0.82)],且女性CI_(BULB/ICA)大于男性[1.50(1.36,1.64)比1.45(1.33,1.61)],而CI_(ICA/CCA)小于男性[0.75(0.69,0.81)比0.76(0.70,0.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左侧CI_(BULB/CCA)、CI_(ICA/CCA)大于右侧[分别为1.13(1.04,1.23)比1.12(1.03,1.22),0.75(0.69,0.83)比0.75(0.69,0.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CI_(ICA/CCA)与PSV_(CCA)、EDV_(CCA)之间均呈正相关(r_(s)值分别为0.122、0.056,均P<0.01),与PSV_(ICA)、EDV_(ICA)之间均呈负相关(r_(s)值分别为-0.050、-0.201,均P<0.01)。CI_(BULB/ICA)与PSV_(CCA)、EDV_(CCA)均呈负相关(r_(s)值分别为-0.111、-0.069,均P<0.01),与EDV_(ICA)呈正相关(r_(s)值为0.064,P<0.01)。CI_(BULB/CCA)与PSV_(ICA)、EDV_(ICA)均呈负相关(r_(s)分别为-0.057、-0.151,均P<0.01)。结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成年人颈动脉管腔、血流速度存在年龄、性别及侧别的差异性。CI与血流速度的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流速 颈动脉管腔结构 颈动脉指数 超声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93
8
作者 华扬 郑宇 +5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张蕾 王力力 刘玉梅 周瑛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CAS)病变的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斑块特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1603例首诊患者分为非狭窄组(A组:狭窄<50%)与狭窄组(B组:狭窄>50%或闭塞),对患者的双侧... 目的 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CAS)病变的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斑块特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1603例首诊患者分为非狭窄组(A组:狭窄<50%)与狭窄组(B组:狭窄>50%或闭塞),对患者的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及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卒中的发病与CAS程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CAS>50%者占17.3%(277/1603例)。高龄、男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与CAS的形成显著相关(r=0.024、0.777、0.827、0.762、0.750)。B组患者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37.20%(103/277)和21.6%(287/1326),P<0.001。B组中CAS 51%-69%的患者卒中发生率30.4%(38/125);CAS-70%或闭塞者卒中发生率为42.8%(65/152例)。斑块的发生率为64.4%(1032/1603),其中卒中及TIA患者的不规则、不均质回声斑块的比率高于非卒中患者,P<0.001。结论 CAS与高龄、男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显著相关;随狭窄程度的增加卒中的危险性升高;且超声显示不均质回声斑块的形成与卒中的发生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相关性
下载PDF
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诊断准确性的评估 被引量:115
9
作者 华扬 刘蓓蓓 +5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刘强 缪中荣 李慎茂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11-218,共8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中国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DFI检测41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共832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PSVICA、PS...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中国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DFI检测41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共832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PSVICA、PSVDIS)和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舒张期末流速(EDVICA、EDVDIS),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PSVICA/PSVCCA、PSVICA/PSVDIS、EDVICA/EDVDIS及受试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上述各参数在不同取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与以往文献中推荐的CDFI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①诊断颈动脉50%~69%狭窄的参数标准依次为PSVICA≥155cm/s、EDVICA≥60cm/s、PSVICA/PSVCCA≥2.0、PSVICA/PSVDIS≥1.6。70%~99%狭窄的参数选择是PSVICA≥220cm/s、EDVICA≥100cm/s、PSVICA/PSVCCA≥3.5、PSVICA/PSVDIS≥3.5。②联合采用PSVICA、EDVICA、PSVICA/PSVDIS或PSVICA、EDVICA、PSVICA/PSVCCA参数标准,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95.5%、92.9%和96.4%、93.9%。③PSVICA/PSVDIS比值对于颈动脉70%~99%狭窄病变的准确率(91.1%)高于PSVICA/PSVCCA(90.8%)。结论PSVICA、EDVICA、PSVICA/PSVDIS、PSVICA/PSVCCA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的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各参数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参考标准
下载PDF
水稻冷胁迫诱导的甲基化差异片段CIDM7的分离和分析 被引量:42
10
作者 华扬 陈学峰 +2 位作者 熊建华 张义平 朱英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5-600,共6页
采用基于AFLP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的方法对5℃冷处理48h的水稻9311叶片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冷处理48h后9311基因组中一些CCGG位点发生了重新甲基化或去甲基化,并获得一些与水稻cDNA高度同源的甲基化差异片段,其中... 采用基于AFLP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的方法对5℃冷处理48h的水稻9311叶片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冷处理48h后9311基因组中一些CCGG位点发生了重新甲基化或去甲基化,并获得一些与水稻cDNA高度同源的甲基化差异片段,其中CIDM7(coldinducingdifferentialmethylation)片段在冷胁迫后去甲基化。Northern杂交证明CIDM7在冷胁迫后增强表达。通过在日本晴全长cDNA数据库中的同源搜索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该cDNA序列全长1422bp,编码425个氨基酸,经氨基酸序列分析为一个具有Fbox结构的假定蛋白。CIDM7为单拷贝,定位于日本晴10号染色体12.56~12.57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嘧啶甲基化 水稻 AFLP 冷胁迫
下载PDF
多中心超声筛查中国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结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9
11
作者 华扬 陶昀璐 +17 位作者 李梅 勇强 何文 赵晖 罗燕 张艳 彭涛 于德林 潘旭东 吴春霞 牛小媛 胡凤云 何香芹 袁建军 褚文 唐凤珍 艾红 崔进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617-623,共7页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我国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中国人群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以早期防治卒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41家基地医院首次联合对我国6个省市40个项目区715286人进行...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我国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中国人群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以早期防治卒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41家基地医院首次联合对我国6个省市40个项目区715286人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对其中6186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CDFI筛查,高危人群(暴露于≥3项危险因素)有49386例。筛查记录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情况、斑块数量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对颈动脉IMT是否增厚、有无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率0~49%与≥50%)分别与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缺乏体育锻炼是颈动脉 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 =1.17,95%CI:1.12~1.22;心房颤动,OR=1.15,95%CI:1.09~1.21;吸烟,OR=1.13,95%CI:1.08~1.17;缺乏体育锻炼,OR=1.12,95%CI:1.08~1.16)。(2)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糖尿病是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高血压:OR =1.55,95%CI:1.47~1.62;心房颤动:OR =1.13,95%CI:1.06~1.21;吸烟:OR=1.16,95%CI:1.11~1.22;糖尿病:OR=1.30,95%CI:1.24~1.37。颈动脉狭窄率≥50%,高血压:OR=1.78,95%CI:1.55~2.03;心房颤动:OR=1.59,95%CI:1.39~1.81;吸烟:OR=1.33,95%CI:1.20~1.48;糖尿病:OR=1.30,95%CI:1.17~1.45)。单纯肥胖不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OR分别为0.78、0.83,95%CI分别为0.75~0.82、0.75~0.92)。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作为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危险因素检测有价值的手段,对早期诊断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筛查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超声检测椎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华扬 李景植 +3 位作者 贾凌云 刘蓓蓓 段春 王力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569-572,共4页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残余狭窄、支架类型、降脂类药物等因素对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VAOS)后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09年1月—2011年9月,因椎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177例(192枚支架),15...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残余狭窄、支架类型、降脂类药物等因素对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VAOS)后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09年1月—2011年9月,因椎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177例(192枚支架),15例为双侧椎动脉起始段置入支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年患侧椎动脉的管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判断1年的再狭窄发生率。分析椎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①术后1周残余狭窄的检出率为22.4%(43/192)。术后1年的再狭窄发生率为42.7%(82/192)。②术后残余狭窄者再狭窄发生率为76.7%(33/43),明显高于无残余狭窄患者的32.9%(49/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裸支架(30.3%比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③服用降脂类药物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未服用者(46.7%比65.2%,P=0.047),其中高脂血症患者术后服用他汀类降脂药者VAOS的再狭窄发生率低于未服用者(41.7%比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VAOS后1年的再狭窄率较高,术后残余狭窄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药物涂层支架及术后规律性降脂类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支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前后的超声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华扬 凌晨 +2 位作者 段春 李慎茂 缪中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影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结合,评价随访颈动脉支架术疗效。 方法对5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前后血管内径、狭窄率及颅内外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 术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径为(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影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结合,评价随访颈动脉支架术疗效。 方法对5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前后血管内径、狭窄率及颅内外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 术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径为(1.644±0.817)mm,术后支架内径为(4.150±0.642)mm(P=0.000)。支架术前后血管造影和CDFI狭窄率分别为(84.24±12.17)%、(85.72±11.44)%和(26.00±8.25)%、(29.00±9.74)%(P=0.000、P=0.000)。术后MCA流速提高(20-189)%,平均(63±34)%,支架术前后MCA的血管搏动指数明显改善(0.76±0.17和1.04±0.14;P=0.000),侧支循环开放类型与患侧MCA、PCA血流变化密切相关。 结论 CDFI和TCD结果均能提示血管内支架治疗效果的客观血流变化依据,二者结合是准确评价和随访颈动脉支架术疗效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 治疗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诊断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应用超声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华扬 焦志欣 +2 位作者 贾凌云 段春 凌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583-587,共5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进程的影响。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首诊为一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中度(狭窄率50%~69%)狭...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进程的影响。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首诊为一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中度(狭窄率50%~69%)狭窄者52例。所有患者每6个月检测1次,至少连续观察2.5年。根据是否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将患者分为规律服药组(A组,21例)和非规律服药组(B组,31例),分别于0.5、1.0、1.5、2.0、2.5年比较两组颈总动脉内一中膜厚度(CCA-IMT)、狭窄处责任斑块厚度(RPT)变化的差异。结果①与初检时比较,两组IMT均有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厚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2.5年IMT平均增长0.062inln,B组平均增长0.113mm。与前一阶段比较,A组IMT增厚值在2年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组无下降趋势。2.5年时两组IM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RPT值均有逐渐增厚的趋势。与初检时比较,A组各阶段RPT增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各阶段RPT增厚值除与初检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与前一阶段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0与1.5年,1.5与2.0年阶段除外),P〈0.05或P〈0.01。2.5年A组RPT共平均增厚0.560mm。B组平均增厚0.955mm。③以CCA-IMT变化〉0.1mm,RPT变化〉0.3mm定义CCA-IMT及RPT为增厚。2.5年时B组患者RPT增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87.1%(27/31)与57.1%(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可以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CCA-IMT、RPT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应用超声评估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残余狭窄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华扬 唐旸烁 +3 位作者 段春 刘蓓蓓 贾凌云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573-576,589,共5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AS的患者423例(434枚支架)。术后1周内行CDFI检查。根据术后DSA影像及C...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AS的患者423例(434枚支架)。术后1周内行CDFI检查。根据术后DSA影像及CDFI的结果判定残余狭窄率。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声波特征、形态学的变化及支架的类型(开环式和闭环式)对CAS术后残余狭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①术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31.1%(135/434),其中98.5%(133/135)的残余狭窄率﹤50%,1.5%(2/135)残余狭窄率≥50%。②不均质回声斑块患者的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34.1%,高于均质回声斑块的24.8%,P<0.05。在均质回声斑块患者中,强回声斑块者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48.6%,高于等回声和低回声斑块组的17.9%、14.6%,P=0.002、P=0.001;不均质回声斑块患者中,斑块基底部钙化者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51.3%,高于无基底部斑块钙化者的28.1%,P=0.000。不规则形态斑块的患者,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35.7%,高于规则形态斑块者的26.1%,P=0.031。③置入开环式支架和闭环式支架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30.6%(110/360)、33.8%(25/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底部钙化斑块(OR=2.658,95%CI:1.598~4.560)、强回声斑块(OR=4.609,95%CI:1.994~10.657)是影响残余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部钙化的不均质回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单纯强回声斑块是造成CAS术后残余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残余狭窄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影像学的比较 被引量:17
16
作者 华扬 孟秀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471-476,共6页
关键词 起始部 椎动脉 狭窄性 影像学 缺血性卒中 颈内动脉系统 致死性疾病 后循环
下载PDF
心脏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华扬 杨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281-285,共5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卵圆孔未闭 心脏 胎儿血液循环 PFO 介入封堵术 临床相关性 静脉血液
下载PDF
如何提高超声技术对颈动脉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测的准确性 被引量:29
18
作者 华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483-487,共5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硬化性 超声技术 准确 检测 ICVD 脑血管疾病 血流动力学 卒中患者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检测与应用 被引量:25
19
作者 华扬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46-352,共7页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工作节奏的不断改变,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造成人类死亡和病残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居国内死因调查中的...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工作节奏的不断改变,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造成人类死亡和病残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居国内死因调查中的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 超声检测 CEREBRAL DISEASE 脑血管疾病 生活水平 工作节奏
下载PDF
双功能、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支架疗效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华扬 凌晨 段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65-767,共3页
目的 对颈动脉支架治疗硬化性颈动脉血管狭窄疗效的评价。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相结合,对3 例实施颈动脉支架治疗的病人术前、术后颅内外血液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 3 例病人颈内动脉狭窄率分别为60% ~... 目的 对颈动脉支架治疗硬化性颈动脉血管狭窄疗效的评价。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相结合,对3 例实施颈动脉支架治疗的病人术前、术后颅内外血液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 3 例病人颈内动脉狭窄率分别为60% ~70% 、70% ~80% 、80% ~90% ,颅内侧支循环开放。支架术后狭窄血管扩张,颅内血流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2 种无创性超声技术结合,对颈动脉支架疗效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 双功能 硬化性 颈动脉狭窄 彩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