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施钾钙硅制剂改善高温胁迫水稻叶片光合性能提高产量 被引量:14
1
作者 江晓东 华梦飞 +3 位作者 杨沈斌 杨晓亚 郭建茂 姜琳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6-133,共8页
为探明喷施钾、钙和硅制剂对高温热害下水稻光合作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水稻品种陵两优268为研究对象,持续3 d对叶片分别喷施22.04 mmol/L KH2PO4溶液(T1)、20.0 mmol/L CaCl2溶液(T2)和2.5 mmol/L Na2Si O3·9H 2O溶液(T3),以喷... 为探明喷施钾、钙和硅制剂对高温热害下水稻光合作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水稻品种陵两优268为研究对象,持续3 d对叶片分别喷施22.04 mmol/L KH2PO4溶液(T1)、20.0 mmol/L CaCl2溶液(T2)和2.5 mmol/L Na2Si O3·9H 2O溶液(T3),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CK),测定了3种制剂预处理后对高温胁迫(日均气温35℃)下水稻剑叶光合、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钾、钙和硅制剂处理的水稻剑叶光合作用抗高温能力。结果表明:喷施钾、钙、硅制剂均能提高高温胁迫下水稻的产量,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42.67%、29.70%和20.01%(P<0.05)。与CK相比,在高温胁迫处理第5 d和高温结束后的第5 d,喷施钾、钙、硅制剂皆可提高水稻剑叶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P<0.05)、光适应下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0.05)、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NPQ)(P<0.05),叶片光合活性高;钾、钙、硅制剂对提高水稻剑叶光合性能抗高温的能力大小依次为T1>T2>T3,以喷施22.04mmol/LKH2PO4溶液效果最好,喷施20.0 mmol/L CaCl2溶液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耐热性 试验 水稻 高温胁迫 钾钙硅制剂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特性
下载PDF
江浙沪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污染调查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新艳 李恒鹏 +7 位作者 杨桂山 贺斌 华梦飞 王亮 纪丞 于诗赟 庞业 陈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3-932,共10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用水量、污水产生量、空间分布及生活污水去向,为准确核算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负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农户人均日用水量与农户收入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上海平原区农户人均日用水量...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用水量、污水产生量、空间分布及生活污水去向,为准确核算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负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农户人均日用水量与农户收入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上海平原区农户人均日用水量最高.受生活水源和水价约束等因素的影响,江苏和浙江丘陵区农户平均日用水量高于平原区.各乡镇年用水量与生活污水污染物的空间差异主要与所处地形区、常住人口数量、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关.虽然化粪池在太湖流域农村地区得到了普及使用,但是只有厕所污水和一部分浴室、厨房污水被收集起来进入化粪池进行初步处理,30%-50%的厕所污水经初步处理以后排人河流,对地表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并不能有效减轻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量 农村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设施
下载PDF
不同水源灌溉对水稻高温热害影响的微气象学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江晓东 华梦飞 +4 位作者 胡凝 申双和 杨晓亚 杨沈斌 郭建茂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0-268,共9页
高温热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井水和池塘水灌溉是水稻高温热害过程中常用的农业措施。为研究高温热害下不同灌溉水源对稻田微气象的影响,以两优培九为研究对象,在高温热害期间(2016年8月12-18日)开展田间试验。试验... 高温热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井水和池塘水灌溉是水稻高温热害过程中常用的农业措施。为研究高温热害下不同灌溉水源对稻田微气象的影响,以两优培九为研究对象,在高温热害期间(2016年8月12-18日)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分3个处理,T1:用池塘水每日8:00灌溉,田间水层达10cm后停止,18:00排干,灌溉水温平均30.5℃;T2:用井水每日8:00灌溉,田间水层达10cm后停止,18:00排干,灌溉水温平均18.2℃;CK:试验开始当天用池塘水灌溉至田间水深达10cm后停止,夜晚不排放,当田间水深低于5cm时补充灌溉至10cm,试验期间每日8:00田间平均水温27.2℃。对稻田不同层次的土温和水温、水稻冠层不同层次温湿度、冠层顶部(120cm)叶温、冠层上方太阳辐射等指标进行测定,用Penman-Monteith分层模式计算稻田能量平衡各分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白天(8:00-18:00),所有处理各层次冠层内气温和地温均为T1>CK>T2,随着冠层高度增加,处理间气温差异逐渐减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各处理间地温差异逐渐减小。夜间(18:00-次日8:00),各处理间5cm地温差异最大,其次为冠层40cm处。不同灌溉水温改变了各处理的能量平衡分量,水体含热量的变化(Q)表现为T2>CK>T1,土壤热通量(G)、显热通量(H)和潜热通量(LE)均表现为T1>CK>T2。说明较高温度的池塘水灌溉加重了水稻的高温热害,而较低温度的井水灌溉对抵御高温热害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热害 灌溉水源 温度 能量平衡
下载PDF
喷施不同化学制剂对水稻叶片抗高温胁迫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江晓东 姜琳琳 +4 位作者 华梦飞 陈惠玲 吕润 胡凝 杨晓亚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2-99,共8页
以杂交早籼稻陵两优268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在水稻拔节期连续3d对叶片喷施4种不同浓度的抗高温化学制剂,分别为1.5mmol·L^(-1)和2.5mmol·L^(-1)的次硅酸钠(Na2Si O3·9H2O溶液),0.5mmol·L^(-1)和1.5mmol·L... 以杂交早籼稻陵两优268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在水稻拔节期连续3d对叶片喷施4种不同浓度的抗高温化学制剂,分别为1.5mmol·L^(-1)和2.5mmol·L^(-1)的次硅酸钠(Na2Si O3·9H2O溶液),0.5mmol·L^(-1)和1.5mmol·L^(-1)水杨酸(SA)溶液,10.0mmol·L^(-1)和20.0mmol·L^(-1)的氯化钙溶液(Ca Cl2·5H2O)溶液和22.04mmol·L^(-1)和36.74mmol·L^(-1)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以叶面喷施蒸馏水为对照(CK)。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5d高温处理(6:00-18:00,40±0.5℃;18:00-次日6:00,30±0.5℃,日平均气温为35℃),在高温处理72h、120h和高温处理结束后自然条件下室外恢复120h,分别测定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研究不同化学制剂对水稻高温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条件下,与CK相比,喷施4种化学制剂皆可显著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MDA含量;其中以喷施20.0mmol·L^(-1)Ca Cl2·5H2O溶液和22.04mmol·L^(-1)KH2PO4溶液作用效果最显著,喷施KH2PO4溶液在整个高温处理过程及高温结束后恢复120h、喷施Ca Cl2·5H2O溶液在高温处理120h和高温结束后恢复120h水稻叶片的抗衰老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化学制剂 水稻 叶片衰老特性
下载PDF
抽穗期灌溉缓解水稻高温热害的微气象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江晓东 华梦飞 +2 位作者 胡凝 杨沈斌 郭建茂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为研究灌溉对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效果,在南京以“两优培九”为研究对象,在抽穗期高温热害发生期间采用2种灌溉处理(T1,田间无水层覆盖;T2,田间保持10 cm水层)进行了田间试验,测定了稻田土壤和冠层温度,计算了稻田能量平衡各分量日变化... 为研究灌溉对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效果,在南京以“两优培九”为研究对象,在抽穗期高温热害发生期间采用2种灌溉处理(T1,田间无水层覆盖;T2,田间保持10 cm水层)进行了田间试验,测定了稻田土壤和冠层温度,计算了稻田能量平衡各分量日变化。结果表明:在白天,T2处理可以降低水稻冠层的日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稻田土壤温度,延后土温最大值出现时间1 h。灌溉主要影响了稻田的显热通量(H)和潜热通量(LE)交换,从而使冠层气温出现差异。T2处理 LE/Rn 比T1高9.71%, H/Rn 比T1低31.87%,表明水层覆盖下稻田潜热交换增加,显热交换降低,有利于田间蒸散散热,使冠层气温和土壤温度上升较T1缓慢。田间水层覆盖缓解了水稻抽穗期高温热害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热害 灌溉 温度 能量平衡
下载PDF
弱光条件下散射辐射比例增加对冬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江晓东 陈惠玲 +4 位作者 姜琳琳 杨晓亚 吕润 华梦飞 吴可人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53-760,共8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太阳辐射呈现总辐射降低并伴随散射辐射比例升高的特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及其成分变化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为阐明太阳总辐射减弱条件下散射辐射比例增加对冬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于冬小麦三叶期-成熟期在... 长江中下游地区太阳辐射呈现总辐射降低并伴随散射辐射比例升高的特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及其成分变化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为阐明太阳总辐射减弱条件下散射辐射比例增加对冬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于冬小麦三叶期-成熟期在田间设置相同遮光率下散射辐射比例不同的2个处理,T1:遮光率14.10%,遮阴环境中散射辐射占总辐射比例31.09%;T2:遮光率14.42%,遮阴环境中散射辐射占总辐射比例39.98%,以不遮光为对照(CK)。小麦开花后每隔7d采样一次,至收获期共采样5次,测量其千粒重,并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分析粒重增长动态和灌浆参数。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变化对籽粒灌浆时间无显著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小麦籽粒的灌浆速率从而影响千粒重。弱光下(T1处理)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均减小,千粒重降低。弱光条件下散射辐射比例增加(T2处理),提高了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促进籽粒粒重增加。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散射辐射比例增加能部分抵消太阳总辐射降低对籽粒粒重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辐射 冬小麦 Logistic模型 灌浆参数 千粒重
下载PDF
喷施不同化学制剂对高温胁迫水稻干物质积累与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江晓东 华梦飞 +3 位作者 费日超 姜琳琳 杨沈斌 郭建茂 《中国稻米》 2019年第2期4-9,共6页
以陵两优268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在水稻拔节末期连续3 d对叶片分别喷施22.04 mmol/L磷酸二氢钾(KH_2PO_4)溶液和20.0 mmol/L的氯化钙(CaCl_2)溶液,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然后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5 d高温处理(6∶00—18∶00,40℃±... 以陵两优268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在水稻拔节末期连续3 d对叶片分别喷施22.04 mmol/L磷酸二氢钾(KH_2PO_4)溶液和20.0 mmol/L的氯化钙(CaCl_2)溶液,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然后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5 d高温处理(6∶00—18∶00,40℃±0.5℃/18∶00—次日6∶00,30℃±0.5℃,日平均气温为35℃),在高温处理5 d期间和高温处理结束5 d后分别测定水稻剑叶光合速率、叶片和茎秆的干物质量、含氮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成熟时测定产量,以探讨不同化学制剂对高温胁迫水稻干物质积累与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和高温结束后的恢复过程,喷施2种化学制剂皆可提高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提高水稻叶片和茎秆的干物质量、含氮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喷施2种化学制剂均能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结实率,每穗粒数分别比对照多21.00粒和18.66粒,结实率分别高10.83%和5.90%,穗粒重分别高0.44 g和0.36 g。喷施22.04 mmol/L KH_2PO_4溶液的处理提高水稻抗高温胁迫能力效果要好于喷施20.0 mmol/L CaCl_2溶液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化学制剂 干物质积累 碳氮代谢
下载PDF
安徽省气候舒适度评价及旅游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曼义 丁国香 +2 位作者 华梦飞 罗艳 樊凡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96,共8页
选取1981—2010年安徽省80个县市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建立了气候舒适度模型,对安徽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评价,并结合旅游资源吸引力对旅游资源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安徽省气候舒适期为6—9个月,整体气... 选取1981—2010年安徽省80个县市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建立了气候舒适度模型,对安徽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评价,并结合旅游资源吸引力对旅游资源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安徽省气候舒适期为6—9个月,整体气候舒适,大部分地区处于中舒适期等级,大别山区、皖南山区部分地区处于长舒适期等级。(2)全省旅游气候整体属于春秋、初夏舒适型气候,全省最佳旅游时段为3—6月和9—11月,其中4—5月和9—10月气候最为舒适。盛夏季节(7—8月)黄山、大别山区等地气候较舒适,适宜避暑旅游;2月黄山、池州部分地区气候相对舒适度,较宜开展避寒旅游活动。(3)选取接待客流量作为评价旅游资源潜力的指标,接待客流量与气候舒适度指数、旅游资源吸引力呈正相关关系,气候舒适度指数是影响接待客流量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为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活动开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舒适期 气候舒适度 旅游资源吸引力 旅游资源潜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