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以hTERT、Cox-2启动子调控的肿瘤特异增殖腺病毒 被引量:1
1
作者 华汉巨 毛晨宇 滕理送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应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以hTERT和Cox-2启动子调控增殖的肿瘤特异性增殖腺病毒。方法将hTERT和Cox-2启动子从人类白细胞基因组中亚克隆出来,并将启动子分别插入到腺病毒穿梭载体pd306上的E 1A和E 1B基因前,使hTERT和Cox-2启动子分... 目的应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以hTERT和Cox-2启动子调控增殖的肿瘤特异性增殖腺病毒。方法将hTERT和Cox-2启动子从人类白细胞基因组中亚克隆出来,并将启动子分别插入到腺病毒穿梭载体pd306上的E 1A和E 1B基因前,使hTERT和Cox-2启动子分别调控腺病毒必须基因E 1A和E 1B的表达,再将构建后的pd306和腺病毒的骨架质粒BHGE 3在A d293细胞内进行同源重组,并用重组后的病毒感染H e la细胞检测病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结果成功构建了hTERT和Cox-2启动子,并将两个启动子连接入腺病毒载体,产生了具有感染力的可增殖腺病毒。结论经hTERT和Cox-2启动子调控增殖的肿瘤特异性增殖腺病毒对H e la细胞具有杀伤力,为进一步研究病毒在体内、外对各种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力、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腺病毒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启动区(遗传学) 端粒 基因
下载PDF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临床应用81例分析
2
作者 华汉巨 林建江 叶锋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743-745,共3页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临床应用 直肠黏膜脱垂 发病机制研究 肛垫下移 肛门疾病 肛乳头肥大 外剥内扎术
下载PDF
肿瘤特异增殖病毒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华汉巨 滕理送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经转录调节修饰的肿瘤特异增殖病毒可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 ,具有临床治疗肿瘤的潜在价值 ,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 ,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
关键词 肿瘤特异增殖病毒 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 抗肿瘤腺病毒 肿瘤细胞
下载PDF
直针手缝痔固定术初步研究(附140例报告)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加鹤 金夏兰 +5 位作者 单丽霞 林才照 李炎东 王金海 周喜乐 华汉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83-985,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Ⅲ~Ⅳ度痔的新技术——直针手缝痔固定术,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9月—2007年10月采用直针手缝痔固定术治疗Ⅲ~Ⅳ度痔患者140例,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Ⅲ度痔66例,Ⅳ度痔74例。症状以出血为主10例(7.1%),...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Ⅲ~Ⅳ度痔的新技术——直针手缝痔固定术,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9月—2007年10月采用直针手缝痔固定术治疗Ⅲ~Ⅳ度痔患者140例,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Ⅲ度痔66例,Ⅳ度痔74例。症状以出血为主10例(7.1%),脱垂为主21例(15.0%),出血脱垂兼有109例(77.8%)。术后疼痛用视比尺(0~10)记分,手术当天平均记分仅(1.83±1.76)分。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5.5±2.4)d,平均住院费用(3168±1499)元。随访时间(1~25)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出血症状痊愈+好转的比率为100%,脱垂症状痊愈+好转率的比率为91.8%。恢复术前正常活动的时间为(0~30)d,中位时间9d。患者对手术非常满意和还满意的比率为94.5%。结论多中心非随机对比试验的初步结果显示,直针手缝痔固定术是安全、有效、痛苦小、经济、恢复快、满意度高的治疗Ⅲ~Ⅳ度痔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痔上黏膜环切术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治疗 被引量:6
5
作者 徐尔侃 华汉巨 +2 位作者 李念 黄雄 皮健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1年第4期167-170,179,共5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7cm者(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吻合口瘘发生于术后2天~10天,发生吻合口瘘者7例经保守治疗而愈,5例行回肠或横结肠造口术后治愈。结论: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经积极治疗多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 吻合口瘘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尔侃 华汉巨 +2 位作者 李念 黄雄 皮健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835-838,共4页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7cm(2.6...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7cm(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有无合并心血管肺疾患、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短、单双吻合技术、肿瘤侵犯肠管周径、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距下切缘距离、肿瘤是否侵出浆膜、肿瘤大体或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肿瘤分期的吻合口瘘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 吻合口瘘
下载PDF
回肠插管造口术后套囊压力监测频次优化方案的临床实践
7
作者 王飞霞 王群敏 +4 位作者 李卫珍 潘喆 李霞 华汉巨 王华芬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回肠插管造口术后套囊压力监测频次优化方案的应用效果,为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在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直肠癌低位/超低位前切除+自闭保护性回肠插管造口术201例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回肠插管造口术后套囊压力监测频次优化方案的应用效果,为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在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直肠癌低位/超低位前切除+自闭保护性回肠插管造口术20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114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8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压力管理方案,观察组实施监测频次优化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粪便转流情况及并发症、插管拔除时间、插管期间专科护理门诊随访次数、压力监测和调节次数。结果两组患者插管造口粪便转流、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插管拔除时间、插管期间患者专科护理门诊随访次数、术后插管期间压力监测和调节总次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回肠插管造口术后套囊压力监测频次优化方案可减少专科护士工作量,减轻患者医院就诊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插管造口 套囊 压力 监测频次
下载PDF
大肠癌中Neuropilin-1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巧英 华汉巨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5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1(NRP-1)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血管生成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大肠癌组织NR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N表达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大肠癌...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1(NRP-1)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血管生成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大肠癌组织NR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N表达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大肠癌组织NRP-1的表达及MVD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且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密切相关。NRP-1表达阳性组的MVD高于阴性组。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NRP-1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浸润与转移;NRP-1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有关;NRP-1作为肿瘤抗血管治疗的靶点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神经纤毛蛋白-1 血管生成 免疫组化
下载PDF
Ⅰ~Ⅲ期MSS型结直肠癌患者RAS/BRAF基因不同密码子突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转移部位及临床预后比较
9
作者 张翔 蒋微琴 +3 位作者 华汉巨 刘硕 廖天一 蔡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82-689,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RAS/BRAF突变位点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转移部位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期间在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以及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根治术的415例Ⅰ~Ⅲ期微卫星稳定... 目的探讨不同RAS/BRAF突变位点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转移部位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期间在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以及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根治术的415例Ⅰ~Ⅲ期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型结直肠癌且有第二代测序数据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RAS/BRAF有无突变及突变位点的不同分为5组:RAS/BRAF野生组、KRAS G12密码子突变组、KRAS G13密码子突变组、BRAFV600E突变组和其他RAS密码子突变组。分别比较4组RAS/BRAF突变结直肠癌患者与RAS/BRAF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和临床预后差异。结果在Ⅰ~Ⅲ期MSS型结直肠癌患者中,RAS/BRAF未发生突变即野生型166例(40.0%),KRAS G12突变124例(29.9%),KRAS G13突变55例(13.3%),BRAFV600E突变23例(5.5%),其他RAS密码子突变47例(11.3%)。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BRAFV600E突变与黏液腺癌相关(P=0.033)。与野生组相比,KRAS G12突变可增加异时性肺转移发生的概率(P=0.003),降低异时性肝转移发生的概率(P=0.013);KRAS G13突变和其他RAS突变可增加异时性肺转移发生的概率(P=0.004,P=0.006)。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RAS/BRAF密码子突变中,只有KRAS G13突变是Ⅰ~Ⅲ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不同的RAS/BRAF基因密码子突变伴随着不同的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器官转移部位,KRAS G13密码子突变是Ⅰ~Ⅲ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建议临床上对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应常规检测RAS/BRAF基因位点突变情况,以指导结直肠癌患者的随访管理,帮助临床医生在肿瘤复发后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RAS/BRAF突变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分析
原文传递
保护性肠造口自闭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加鹤 周喜乐 +5 位作者 王金海 华汉巨 林才照 刘凡隆 李炎冬 陈文斌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探索保护性肠造口自行闭合的可能性。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对128例结直肠手术病人用末端回肠插管造口加远端回肠单排钉闭合器钉闭肠腔阻断粪流,观察保护性造口自闭回纳及吻合口漏的发生情... 目的探索保护性肠造口自行闭合的可能性。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对128例结直肠手术病人用末端回肠插管造口加远端回肠单排钉闭合器钉闭肠腔阻断粪流,观察保护性造口自闭回纳及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结果钉闭肠腔自动开放(肛门恢复排便)的成功率为100%。肛门恢复排便的时间,即吻合口的保护期平均为29.3(12~75)d。造口导管拔除后造口自动闭合(愈合)的成功率为100%。拔管后造口自动闭合时间平均为12.4(7~30)d。术后化疗期间发生与插管部位有关的腹壁感染1例。未发现与肠腔钉闭有关并发症,也未发现与吻合口漏有关并发症。结论自闭性保护性造口手术方式为先在末端回肠用单排钉闭合器钉闭肠腔,然后在近端回肠做一插管造口(末端回肠插管造口加远端单排钉肠腔闭合法)。其对远端吻合口的保护期限平均为4周,在这期间绝大多数吻合口漏如果存在应已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保护性造口 吻合口漏 造口回纳
原文传递
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111例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盛勤松 刘凡隆 +4 位作者 陈文斌 王金海 华汉巨 林才照 林建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8-289,共2页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腹率2.7%(3/111);手术时间(155±45)min,术中出血量(129...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腹率2.7%(3/111);手术时间(155±45)min,术中出血量(129±80)ml;淋巴结清扫(12.6±5.8)枚;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65.4±10.1)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111);术后住院时间(9.6±2.2)d;随访时间(11.8±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 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保留微创优势的同时降低了手术难度,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助腹腔镜手术 结直肠肿瘤 治疗
原文传递
直针手缝痔固定术与直肠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Ⅲ、Ⅳ度痔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才照 唐长菱 +3 位作者 华汉巨 周喜乐 林建江 徐加鹤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20-822,共3页
目的比较直针手缝痔固定术(straight—needlehand-sewingheamorroidpexy,HHP)和直肠黏膜环切术(procedureforprolapseandheamorroids,PPH)治疗Ⅲ~Ⅳ度痔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按完全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将800例Ⅲ~Ⅳ度痔分为... 目的比较直针手缝痔固定术(straight—needlehand-sewingheamorroidpexy,HHP)和直肠黏膜环切术(procedureforprolapseandheamorroids,PPH)治疗Ⅲ~Ⅳ度痔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按完全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将800例Ⅲ~Ⅳ度痔分为HHP术组(385例)和PPH术组(41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数据采用t检验及X2检验。结果手术时间HHP组(35.1±6.2)min,PPH组(20.7±5.1)min;住院时间HHP组(4.8±2.2)d,PPH组(5.5±2.1)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5分为重度疼痛),t〉5分者HHP组45例(占12.1%);PPH组128例(占31.8%);术后平均恢复工作生活时间,HHP组(5.2±2.3)d,PPH组(10.2±2.4)d;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痔核突出及吻合口狭窄等需要再次手术者),HHP组5例(0.01%),PPH组17例(0.51%);住院总费用HHP组平均为3520.2元,PPH组平均为8925.2元;患者满意度,HHP组93.9%,PPH组83.1%。统计学分析在近期疗效各指标中,HHP组均明显优于PPH组。术后随访2~5年,HHP组随访278例,PPH组随访292例。术后需要再次手术者中,便血HHP组17例(6.1%),PPH组44例(15.1%);痔核脱出HHP组12例(4.3%),PPH组52例(17.8%),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在排便功能方面(如排便感觉异常、便秘、便急或大便失禁等)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与PPH术相比,HHP术具有安全、痛苦小、费用低、并发症少及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镜检查 外科缝合器缝合 治疗效果 痔固定术
原文传递
手辅助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凡隆 盛勤松 +3 位作者 陈文斌 王金海 华汉巨 林建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8月至2011年4月实施的156例手辅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56例患者...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8月至2011年4月实施的156例手辅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腹率0.6%(1/156)。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5±35)min;术中出血量(118±6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60±8)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2.2)d;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14±5)个。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3.2%)。术后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及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手辅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保留微创优势的同时降低了手术难度,安全可靠,快速微创,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