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眼复视病例系列报道及文献回顾
1
作者 王莹莹 葛艳明 +2 位作者 华英彬 孙刚 李艳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06-213,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双眼复视为主要症状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总结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眼科的双眼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共29例患者,男16例,女13例,年龄17岁~81岁,平均(59&...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双眼复视为主要症状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总结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眼科的双眼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共29例患者,男16例,女13例,年龄17岁~81岁,平均(59±14)岁;其中血管性因素8例,包括脑血管病5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核间性眼肌麻痹1例;炎症、免疫性因素8例,包括重症肌无力4例,Tolosa-Hunt综合征2例,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炎性假瘤1例;内分泌因素9例,包括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5例,甲状腺相关眼病4例;肿瘤2例,包括动眼神经鞘瘤1例,眼眶MALT淋巴瘤1例,外伤2例。结论:双眼复视的病因复杂,临床医生应重视筛查全身疾病,参照先定位,后定性原则,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复视 病因 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华英彬 吴培培 +1 位作者 石德鹏 徐海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图像特征,探讨OCTA在CNV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图像特征,探讨OCTA在CNV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确诊的未经治疗的黄斑部Ⅰ型及Ⅱ型CNV患者的OCTA图像,观察不同类型CNV的OCTA图像特点,采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测量不同类型CNV在OCTA图像上的异常血管面积。结果31例31眼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19例、女12例;Ⅰ型CNV 17眼,血管构型较疏松,形状不规则,异常血管长、直,面积较大,为(1.565±1.400)mm 2;Ⅱ型CNV 14眼,血管分支浓密,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异常血管相对粗短,呈绒球状构型,面积较小,为(0.418±0.374)mm 2。Ⅰ型CNV和Ⅱ型CNV异常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不同类型的CNV有不同的OCTA图像特征,这些特征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所显示的特征一致。OCTA可作为CNV诊断、分型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新生血管面积
下载PDF
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角膜病变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真真 胡晓丽 +1 位作者 华英彬 周庆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9-434,共6页
目的 比较研究单次高剂量和多次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内注射诱导糖尿病小鼠角膜病变的成模情况及其病理表现的异同. 方法 正常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多次低剂量1个月组、多次低剂量3个月组(60 mg/kg... 目的 比较研究单次高剂量和多次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内注射诱导糖尿病小鼠角膜病变的成模情况及其病理表现的异同. 方法 正常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多次低剂量1个月组、多次低剂量3个月组(60 mg/kg STZ连续腹腔内注射5次)和单次高剂量1个月组(150 mg/kg STZ腹腔内注射1次),每组20只.比较各模型组小鼠成活率、糖尿病成模率、平均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各组小鼠均行角膜上皮刮除术,采用荧光素钠染色法检测角膜上皮的缺损面积百分比.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角膜上皮p-Akt、Sirt1和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Cochet-Bonnet触觉测量器检测角膜上皮刮除前、刮除后3、7、10和14 d角膜敏感度,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角膜上皮刮除前、刮除后14 d角膜神经密度.结果 多次低剂量1个月组、多次低剂量3个月组和单次低剂量1个月组小鼠糖尿病成模率分别为90%、80%和70%.各糖尿病模型组小鼠血液HbA1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糖尿病模型组间小鼠血液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上皮刮除后24 h和48 h,多次低剂量3个月组和单次高剂量1个月组小鼠角膜上皮缺损面积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次低剂量3个月组和单次高剂量1个月组小鼠角膜上皮p-Akt、Sirt1和Ki67的荧光强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刮除前和刮除后14d,多次低剂量1个月组小鼠角膜敏感度、角膜神经密度与正常小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多次低剂量3个月组和单次高剂量1个月组小鼠角膜神经敏感度、角膜神经密度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低剂量STZ注射1个月不能诱导糖尿病小鼠出现角膜病变特征,而高剂量STZ注射后1个月和低剂量STZ注射后3个月的糖尿病小鼠出现典型的角膜上皮和神经病变,可作为研究1型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C57BL/6J小鼠 糖尿病 角膜病变
下载PDF
贝伐单抗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形态、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盼盼 董琪 +1 位作者 华英彬 徐海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形态、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终浓度为0.25g·L^(-1)贝伐单抗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根据培养时间的不同分为1周加药组、2周加药组,同时设...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形态、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终浓度为0.25g·L^(-1)贝伐单抗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根据培养时间的不同分为1周加药组、2周加药组,同时设立1周对照组和2周对照组;用光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促进基因P53、TP53INP1、Bax以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mRNA和相应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观察发现1周对照组和2周对照组的细胞呈典型上皮细胞形态,细胞形态呈铺路石样,单层贴壁样生长。贝伐单抗处理不同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1周加药组和2周加药组的部分细胞形态略有改变,出现变圆的细胞,胞体拉长,边界欠清。1周对照组、1周加药组、2周对照组、2周加药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57±1.46)%、(6.39±1.25)%、(6.88±1.10)%、(13.34±1.94)%,1周加药组、1周对照组和2周对照组间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周加药组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1周对照组、2周对照组和1周加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1周对照组相比,1周加药组的凋亡促进因子P53、TP53INP1、Bax mRNA的表达均升高,而凋亡抑制因子Bcl-2 mRNA的表达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周加药组P53、TP53INP1、Bax mRNA的表达均高于2周对照组和1周加药组,而Bcl-2 mRNA的表达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周对照组和2周对照组相比,各因子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与mRNA类似。结论贝伐单抗能改变ARPE49细胞的形态,上调ARPE-19细胞的凋亡率和凋亡促进因子的表达,下调凋亡抑制因子的表达,可能是抗VEGF治疗后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缺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贝伐单抗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率 凋亡因子
下载PDF
反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黄斑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董琪 华英彬 徐海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 观察反复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玻璃体黄斑界面(VM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渗出型AMD并接受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治疗的3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6例,女性8... 目的 观察反复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玻璃体黄斑界面(VM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渗出型AMD并接受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治疗的3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2.8±8.35)岁.取其1年随访期间最少抗VEGF药物治疗6次的眼为研究眼,未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的对侧眼为对照眼.治疗前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双眼VMI状态.将存在玻璃体黄斑粘连(VMA)、黄斑前膜(MEM)、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C-PVD)定义为VMI异常.根据OCT图像上玻璃体与黄斑部粘附的直径大小将VMA分为局灶型(≤1500 μm)和广泛型(>1500 μm).治疗前研究眼中存在VMI异常12只眼,包括广泛型VMA 8只眼、局灶型VMA 3只眼、MEM 1只眼;对照眼中存在VMI异常12只眼,包括广泛型VMA 7只眼、局灶型VMA 2只眼、C-PVD 2只眼、MEM1只眼.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16.4个月.随访期间每月用随访模式进行双眼OCT检查.对比分析患者双眼治疗前后VMI的变化情况.使用x2检验比较研究眼及对照眼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VMI的差异,由于样本数<40,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末次随访时,研究眼中VMI异常12只眼,包括广泛型VMA 5只眼、局灶型VMA 2只眼、C-PVD 3只眼、MEM2只眼;与治疗前比较,共有6只眼VMI发生变化.对照眼中VMI异常13只眼,包括广泛型VMA 5只眼、C-PVD 7只眼、MEM1只眼.与治疗前比较,共有6只眼VMI发生变化.末次随访时,研究眼及其相应对照眼VMI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研究眼及对照眼中共有4只眼在末次随访时由局灶型VMA变为C-PVD,占总局灶型VMA的80.0%;共有3只眼由广泛型VMA变为C-PVD,占总广泛型VMA的21.4%.结论 反复抗VEGF药物治疗对渗出型AMD患者VMI无明显影响.无论是否反复抗VEGF药物治疗,局灶型VMA较广泛型VMA更容易发生C-P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剂/副作用 湿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黄斑界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