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遗产:有了一座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综述
1
作者 华西里 《重庆与世界》 1999年第6期74-75,共2页
在1998年第五期《重庆与世界》杂志上,本记者曾推出长篇通讯《地球:只有一座大足石刻》,全面而深透地报道了自1996年以来,大足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纪事。其时,可谓万事俱备。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便是一年,便有东风伴喜讯吹来。在... 在1998年第五期《重庆与世界》杂志上,本记者曾推出长篇通讯《地球:只有一座大足石刻》,全面而深透地报道了自1996年以来,大足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纪事。其时,可谓万事俱备。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便是一年,便有东风伴喜讯吹来。在重庆市委、重庆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文物局的亲切关怀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 重庆市 申报工作 文物保护 成功 大足县 新闻发布会 加强领导
下载PDF
生活之水长清——重庆自来水公司侧记
2
作者 华西里 《重庆与世界》 1998年第3期28-29,共2页
"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口喝两江水,认钱不认人。"巴渝民谣,如若黑色幽默,冷酷而又俏皮地揭示了近代重庆人喝水难之窘状。其时,于此座两江相拥的水中之城,此种窘状并非神话亦非童话。每日有万人大军成群结伙,乃至拉帮成派,... "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口喝两江水,认钱不认人。"巴渝民谣,如若黑色幽默,冷酷而又俏皮地揭示了近代重庆人喝水难之窘状。其时,于此座两江相拥的水中之城,此种窘状并非神话亦非童话。每日有万人大军成群结伙,乃至拉帮成派,全凭肩挑背驼,从长江或嘉陵江舀水,再一挑一捅,或担或背,登坡翻坎,送往民居。用户按挑甚至按斤计费,双方常常讨价还价,翻脸耍态。水贵如油,水贵如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水公司 重庆市 黑色幽默 卫生保障 嘉陵江 讨价还价 细菌 生活 多种经营 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PDF
地球:只有一座大足石刻——大足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纪事
3
作者 华西里 《重庆与世界》 1998年第5期29-30,共2页
国之瑰宝大足石刻始凿于初唐,历经五代,盛于两宋,延至明清,上下千余载,塑象六万尊。我勤劳聪慧的巴渝先民,以刀斧浸润热汗,以锤錾抹蘸沸血,凿石攻璞,于百里平凡的岩壁,奇迹般雕刻出中国晚期石刻艺术辉煌的丰碑。大足石刻尤以北山、宝顶... 国之瑰宝大足石刻始凿于初唐,历经五代,盛于两宋,延至明清,上下千余载,塑象六万尊。我勤劳聪慧的巴渝先民,以刀斧浸润热汗,以锤錾抹蘸沸血,凿石攻璞,于百里平凡的岩壁,奇迹般雕刻出中国晚期石刻艺术辉煌的丰碑。大足石刻尤以北山、宝顶山石刻造象最为集中,内容最为丰富,艺术最为精湛,造形最为精美。北山摩岩造象紧邻县城,依岩而建,龛窟狭小,密如蜂房。造象琳琅满目,人物个性鲜明,生活气息浓郁。既乃人的化身,又具神的风韵,人称美神荟萃之地。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山石刻,造象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内容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世界文化遗产 宝顶山 申报工作 石刻艺术 内容丰富 北山 石刻造象 世界遗产 地球
下载PDF
山城第一锅——会仙火锅巡礼
4
作者 华西里 《重庆与世界》 1997年第1期16-16,共1页
火锅对我,烂熟于心;我对火锅,意切情深。然则,步入紧邻以经菏正宗川菜遐迩闻名之皇后大酒楼、开业即逢大吉的会仙火锅,却让我口爽目新。 600平米空间,简洁而明快,敞亮且宽舒。层次非常分明,功能又极齐全。临街的窗,次弟排开一溜卡座。... 火锅对我,烂熟于心;我对火锅,意切情深。然则,步入紧邻以经菏正宗川菜遐迩闻名之皇后大酒楼、开业即逢大吉的会仙火锅,却让我口爽目新。 600平米空间,简洁而明快,敞亮且宽舒。层次非常分明,功能又极齐全。临街的窗,次弟排开一溜卡座。毗邻卡座,即为大厅。大厅之下,尚有雅座。工作会餐,婚礼寿宴,不妨登豪气恢宏之大厅。挚友聚首,情侣幽会,正好入小巧玲珑之卡座。大款接头,家人团圆,可侧身华贵温馨之雅座。其间,喷泉火锅定会让你大饱口福也大享眼福。此种火锅,下为烧煮,上为烧烤,可绵可脆,可辣可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 卡座 山城 喷泉 川菜 接头 简洁 空间 烧烤 皇后
下载PDF
重庆市长蒲海清印象
5
作者 华西里 《重庆与世界》 1997年第4期10-11,共2页
在东经106°北纬29.5°的交叉点,依山傍水,高矗一座古典而又现代的重庆。因双重喜庆而得名的重庆,已然历经808年。 808年之后的这个春天,重庆又添一喜一庆:沐浴党中央国务院的雨露阳光,承受56个民族的热情熏陶,公元1997年3月14... 在东经106°北纬29.5°的交叉点,依山傍水,高矗一座古典而又现代的重庆。因双重喜庆而得名的重庆,已然历经808年。 808年之后的这个春天,重庆又添一喜一庆:沐浴党中央国务院的雨露阳光,承受56个民族的热情熏陶,公元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重庆升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继京、津、沪之后的第四座直辖市。当是时,自芙蓉城飞来一位蒲海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新重庆 市长 邓小平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务院 党中央 中华人民共和国 贫困人口 印象
下载PDF
中国之园
6
作者 华西里 《重庆与世界》 1997年第6期61-61,共1页
重庆。西雅图。姊妹之城。公元1984,由重庆与西雅图合作于南西雅图社区学院植物园建造中国之园——巴秀园的条款,庄重地载入了《重庆与西雅图姊妹及友好城市协议》。当世界由对抗转入对话,支援与友谊就化为人们崇高的追求,大洋此岸与彼... 重庆。西雅图。姊妹之城。公元1984,由重庆与西雅图合作于南西雅图社区学院植物园建造中国之园——巴秀园的条款,庄重地载入了《重庆与西雅图姊妹及友好城市协议》。当世界由对抗转入对话,支援与友谊就化为人们崇高的追求,大洋此岸与彼岸由此正构筑着一条坦荡通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园林管理局副局长吴月华为首的重庆市园林代表团同以美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雅图 重庆市 社区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 植物园 友好城市 园林管理 代表团 规划模型 公园
下载PDF
四十不惑,凤凰涅槃——重庆市凤鸣山中学纪略
7
作者 华西里 《重庆与世界》 1997年第4期46-47,共2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36号。公元1997。时令已近初秋。在毕业离校31年之后,我以校友与记者的双重身份,重归自某种意义上堪称再造了我人生的母校——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步入校门,那一幢气势恢宏的教学大楼便赫然映入眼帘。灿灿阳光之中... 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36号。公元1997。时令已近初秋。在毕业离校31年之后,我以校友与记者的双重身份,重归自某种意义上堪称再造了我人生的母校——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步入校门,那一幢气势恢宏的教学大楼便赫然映入眼帘。灿灿阳光之中、那白色墙体如若雪在燃烧,蓝色窗玻璃好似海正沸腾。楼前,一方检阅台上,高矗一根银亮的国旗之杆。台下,300米环形跑道环绕的田径场坦坦荡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沙坪坝区 教学大楼 中学 映入眼帘 检阅台 双重身份 凤凰 田径场 窗玻璃
下载PDF
重庆第一剪——董浩然印象
8
作者 华西里 《重庆与世界》 1996年第3期41-42,共2页
镜头渐显。东方既白。有一位老人走出鲁祖庙。老人双鬓凝霜,须发似雪,一对长寿眉银辉四射,秃谢的脑顶下,鲜活而睿智的目光忽闪忽闪。他身躯短小却显精干,碎步如风亦如剪。谁能置信,老人已近八旬。老人走向重庆青年路10号,走进"九龙... 镜头渐显。东方既白。有一位老人走出鲁祖庙。老人双鬓凝霜,须发似雪,一对长寿眉银辉四射,秃谢的脑顶下,鲜活而睿智的目光忽闪忽闪。他身躯短小却显精干,碎步如风亦如剪。谁能置信,老人已近八旬。老人走向重庆青年路10号,走进"九龙王"实业发展公司出国服装经营部。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早已恭候在此的男女顾客欢声大作:"董老师来了!"旋即依次上前,董老师挨个为其量体,裁衣,利剪开合,如风亦如步。顾客作证。历史作证。董浩然,半个世纪之重庆第一剪。镜头闪回。时光倒流,老人返老还童,时值1934年。也是东方既白。场景却摇向了雪窦山下之奉化,摇向中国第一套国产西服、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诞生地之奉化,摇向中国现代服装发祥地、中国红帮裁缝故乡之奉化。15岁的少年董浩然。身披瑰丽的晨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重庆 老人 顾客 西服 服装店 工人阶级先锋队 诞生地 现代服装 邓小平 服装业
下载PDF
勤奮成功的李嘉誠
9
作者 华西里 《重庆与世界》 1996年第1期6-9,共4页
對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國人多會自謙那是幸運,绝少有人說那是由勤奮及有計劃工作得來。我覺得成功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完全靠勤力工作,不斷奮斗而得成果;第二個階段,雖然有少許幸運存在,但也不會很多;現在呢?當然也要靠運氣,但如果没有... 對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國人多會自謙那是幸運,绝少有人說那是由勤奮及有計劃工作得來。我覺得成功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完全靠勤力工作,不斷奮斗而得成果;第二個階段,雖然有少許幸運存在,但也不會很多;現在呢?當然也要靠運氣,但如果没有個人條件,運氣來了也會跑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有限公司 港元 成功 董事局 潮州 意大利 五十年代 港澳同胞 加拿大
下载PDF
无痛上班
10
作者 胡晨曦 华西里 +4 位作者 李漾 何雅涵 金一元 李彼 小瑞 《时代邮刊》 2024年第18期10-19,共10页
网络上的00后在"整顿职场",而现实中的00后在努力工作。中青校媒的一项调研显示,七成00后表示自己只是嘴上躺平,其实在偷偷努力;超九成大学生表示自己躺平只是过嘴瘾,不能当真。在社交媒体上,流行起一股“无痛工作”的风潮,... 网络上的00后在"整顿职场",而现实中的00后在努力工作。中青校媒的一项调研显示,七成00后表示自己只是嘴上躺平,其实在偷偷努力;超九成大学生表示自己躺平只是过嘴瘾,不能当真。在社交媒体上,流行起一股“无痛工作”的风潮,他们对于工作的态度,看似与当下舆论环境格格不入,但仔细翻看他们的言论,就能发现他们真正一语道破人们需要工作的本质——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大学生 校媒 舆论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