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活中来 去互动中创新——以“三角形的起始课”的教学为例
1
作者 华雷鸣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7年第10期27-28,共2页
在接触一个数学概念之始,课本上就给出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其目的就是从生活情境中将新的概念形象化,这些生活实例在教材中都已经形成一种定式,有的也会随着地域的不同与一些学生离得很远,难以引发共鸣,这样就不可能让学生形象地去认识新... 在接触一个数学概念之始,课本上就给出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其目的就是从生活情境中将新的概念形象化,这些生活实例在教材中都已经形成一种定式,有的也会随着地域的不同与一些学生离得很远,难以引发共鸣,这样就不可能让学生形象地去认识新的数学概念的内涵.所以,依纲扣本并非一种万全之策,而过分采用生活案例,有时也会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 生活情境 教学效果 生活实例 起始课 会使得 课堂练习 线段 平面图形 课堂气氛
下载PDF
对一个对称性问题的解法探究
2
作者 华雷鸣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21年第4期60-61,共2页
2020年的中考结束后,为了探究2020年之后中考数学命题的考向,笔者迫不及待地上网搜索了2020年江苏省各地市的中考数学试卷,下载存盘,打印装订.从这些试卷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试题精彩之处,让人拍案称奇,于是,兴奋之余就选取了2020年江苏... 2020年的中考结束后,为了探究2020年之后中考数学命题的考向,笔者迫不及待地上网搜索了2020年江苏省各地市的中考数学试卷,下载存盘,打印装订.从这些试卷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试题精彩之处,让人拍案称奇,于是,兴奋之余就选取了2020年江苏镇江中考数学卷中的第25题,对其第(2)问的对称性问题一探解法,并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寻找应对的方法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问题 中考数学 江苏镇江 解法探究 拍案称奇 课堂教学 方法与策略 精彩之处
下载PDF
归纳猜想型问题解法探讨
3
作者 华雷鸣 《基础教育论坛》 2015年第12期45-48,共4页
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重视。这类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 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重视。这类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纳猜想 问题解法 共同特征 实际意义 命题者 中考 学生
下载PDF
以数学活动为导引,设计深度学习思维课堂
4
作者 华雷鸣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第16期107-109,共3页
传统单向输出的教学活动所暴露的诸如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课堂气氛沉闷等弊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因此,急需“深度学习”教育理念的融入.“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相对应,是在课堂上进行思维拓展和创新的一大亮点.... 传统单向输出的教学活动所暴露的诸如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课堂气氛沉闷等弊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因此,急需“深度学习”教育理念的融入.“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相对应,是在课堂上进行思维拓展和创新的一大亮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限于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以及中学生自身性格活泼、缺乏自律意识等,学生的数学思维大多只能停留在表面,而无法达到深层领域.我们在参考大量的教学文献、分析以往的教学活动后发现,课堂上组织一些实践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以此作为导引,可以有效带领学生进入深层的数学探究领域,从而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深层教学.本文将针对如何实施教学活动、怎样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深度思维展开分析,希望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数学活动 深度学习思维课堂
下载PDF
我是这样把班级带到优秀
5
作者 华雷鸣 《中华少年》 2019年第12期93-94,共2页
本文以所带班级为例,阐述如何把班级带到优秀的一些具体举措,如:教师温柔坚定智慧的陪伴是点亮班级希望最明媚的阳光;'班级本土文化建设'是促进班级生长最富饶的土壤;'私人订制德育活动'是引领班级腾飞的催化剂;家庭、... 本文以所带班级为例,阐述如何把班级带到优秀的一些具体举措,如:教师温柔坚定智慧的陪伴是点亮班级希望最明媚的阳光;'班级本土文化建设'是促进班级生长最富饶的土壤;'私人订制德育活动'是引领班级腾飞的催化剂;家庭、社会的有利资源是助力班级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班集体 教师全情陪伴 本土文化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