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内植物修复单侧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有限元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成 张麟麒 +5 位作者 王冠 李文 段可 李忠 鲁晓波 卓乃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6-1341,共6页
背景:骨盆稳定性主要由骨盆后环决定及骶髂关节决定,车祸等高能量冲击带来的骨盆后环损伤及骶髂关节脱位病例逐年递增。手术治疗是最优方法,临床中存在多种内植物修复方式,但哪种治疗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最优仍有一定争议。目的:对比前... 背景:骨盆稳定性主要由骨盆后环决定及骶髂关节决定,车祸等高能量冲击带来的骨盆后环损伤及骶髂关节脱位病例逐年递增。手术治疗是最优方法,临床中存在多种内植物修复方式,但哪种治疗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最优仍有一定争议。目的:对比前路双钢板、后路桥接钢板、拉力钉3种内植物修复单侧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其临床治疗及骨盆新型拉力钉研发提供参考。方法:①有限元仿真:利用Mimics、Wrap和SolidWorks分别建立正常骨盆、单侧后环损伤骨盆及其前路双钢板、后路桥接钢板、拉力钉修复模型,利用Ansys分析模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②生物力学实验:用15个完整骨盆标本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骨盆、单侧后环损伤骨盆及其前路双钢板、后路桥接钢板、拉力钉修复组,并用Instron E10000力学试验机进行力学测试。结果与结论:①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正常骨盆模型骶骨平均位移为0.174 mm,骶髂骨最大应力为10.51 MPa,应力分布均匀;单侧不稳定损伤骨盆模型骶骨平均位移最大,为0.267 mm,模型应力集中明显;3种修复模型骶骨平均位移都接近正常骨盆模型,拉力钉修复模型骶髂骨应力分布均匀;②力学实验结果显示,正常骨盆模型整体刚度为(226.38±4.18)N/mm,单侧不稳定损伤骨盆模型整体刚度最小为(130.02±2.19)N/mm,3种修复方式整体刚度和正常骨盆偏差都在±10%以内,修复效果明显;③仿真结果和力学实验结果相符;④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拉力钉修复模型的生物力学状态与正常骨盆最接近,该种方式最佳;前路双钢板修复刚度过大,应力遮挡效果更显著;后路桥接钢板修复不能解决正常侧软组织的代偿效果,存在缺陷;该研究可为临床手术提供优选依据;⑤骨盆新型拉力钉应从拉力钉的角度进行改良,保留拉力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同时附加其他优势性能,例如可用于骨质疏松骨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 内植物 拉力钉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倒三角空心螺钉辅助横形拉力螺钉与股骨颈系统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
2
作者 沈师 许玉林 +4 位作者 李宇洁 徐学鹏 向飞帆 叶俊武 卓乃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51-5356,共6页
背景: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具有较高的垂直剪切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征,是一种典型的不稳定骨折。目前治疗PauwelsⅢ型骨折固定方式较多,何种内固定为青壮年PauwelsⅢ股骨颈骨折的最佳固定方式,尚无明确结论。目的:比较3枚倒三... 背景: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具有较高的垂直剪切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征,是一种典型的不稳定骨折。目前治疗PauwelsⅢ型骨折固定方式较多,何种内固定为青壮年PauwelsⅢ股骨颈骨折的最佳固定方式,尚无明确结论。目的:比较3枚倒三角空心螺钉辅助横形拉力螺钉、股骨颈系统固定PauwelsⅢ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采用3枚倒三角空心螺钉辅助横形拉力螺钉与股骨颈系统治疗的PauwelsⅢ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其中9例采用3枚倒三角形空心螺钉+1枚垂直骨折线的横行拉力螺钉治疗(3+1空心螺钉组),12例患者采用股骨颈系统固定治疗(股骨颈系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肢体功能等方面对两种固定方式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1空心螺钉组患者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7.44±4.30)个月;股骨颈系统组患者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58±4.68)个月。②在术中透视次数、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方面,股骨颈系统组优于3+1枚空心螺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1枚空心螺钉组的术中失血量、切口总长度、股骨颈短缩距离优于股骨颈系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提示3枚倒三角空心螺钉辅助横形拉力螺钉与股骨颈系统治疗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股骨颈系统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早期整体稳定性更好,而3+1枚空心螺钉固定更微创、操作更便捷。两种固定方式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PauwelsⅢ型 股骨颈系统 倒三角空心螺钉 横形拉力螺钉
下载PDF
新型骶髂拉力钉力学性能评价
3
作者 梁成 卓川川 +5 位作者 王冠 李文 段可 李忠 鲁晓波 卓乃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1,共7页
目的研究一种具有螺旋刀片结构新型骶髂拉力钉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用临床中常用的骶髂经皮拉力钉作为对照。使用聚氨酯材料模拟松质骨,利用Instron力学试验机测试对比抗拔出性能。然后使用骨盆标本,以正常骨盆、单侧骶髂关节损伤骨盆... 目的研究一种具有螺旋刀片结构新型骶髂拉力钉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用临床中常用的骶髂经皮拉力钉作为对照。使用聚氨酯材料模拟松质骨,利用Instron力学试验机测试对比抗拔出性能。然后使用骨盆标本,以正常骨盆、单侧骶髂关节损伤骨盆、骶髂经皮拉力钉-单钉修复、骶髂经皮拉力钉-双钉修复骶髂关节损伤为对照,分析新型骶髂拉力钉修复正常站立姿态骶髂关节损伤的静态刚度和动态稳定性。结果新型骶髂拉力钉组拉力钉拔出后的聚氨酯材料破坏更小。新型骶髂拉力钉抗拔出的有效把持位移显著大于骶髂经皮拉力钉(P<0.05)。但骶髂经皮拉力的最大抗拔出力显著大于新型骶髂拉力钉(P<0.05)。骶髂关节损伤修复后,采用1枚骶髂新型骶髂拉力钉刚度显著高于骶髂经皮拉力钉-双钉修复组(P<0.05)。骶髂关节损伤组的位移振幅最大,其次为正常组;其余组别的位移振幅较为接近,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骶髂拉力钉修复的动态稳定性最优,略优于骶髂经皮拉力钉-双钉修复组,骶髂关节损伤组的稳定性最差。新型骶髂拉力钉能有效修复骶髂关节损伤。结论骶髂新型骶髂拉力钉能更有效地把持松质骨,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经皮拉力钉 松质骨 骶髂关节损伤
下载PDF
内固定与外支架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卓乃强 李正疆 +1 位作者 葛建华 鲁晓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52-955,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02年7月-2006年8月,收治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66例,分成内固定组和外固定支架组。内固定组39例,其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18~79岁,平均45.4岁。按... 目的比较单纯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02年7月-2006年8月,收治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66例,分成内固定组和外固定支架组。内固定组39例,其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18~79岁,平均45.4岁。按照Schatzker分型,Ⅳ型18例,Ⅴ型7例,Ⅵ型14例。外支架固定组27例,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8~64岁,平均44.2岁。按照Schatzker分型,Ⅳ型13例,Ⅴ型6例,Ⅵ型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内固定原则分别采用螺钉、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无骨不连发生。内固定组2例出现局部皮肤感染、坏死,经换药、皮瓣移位后治愈;骨折愈合时间6~14个月,平均7.3个月;内固定取出时间6~15个月,平均8.3个月。外固定支架组11例于术后7d~3个月出现针道流液,局部皮肤发红,3例出现皮肤坏死,3例在随访中发现螺栓松动,经清创、换药、植皮等处理创面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11个月,平均5.1个月;拆除外支架时间为5~11个月,平均6.4个月。术后8~14个月,参照Merchant等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内固定组优29例,良4例,中5例,差1例;外固定支架组优20例,良3例,中2例,差2例;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相当,对于Schatzker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应根据患者受伤情况、骨质条件选择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锁定钢板和普通钢板置入老年复杂肱骨髁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22
5
作者 卓乃强 万永鲜 鲁晓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18-621,共4页
背景:伴有骨质疏松的肱骨髁间骨折采用普通钢板螺钉固定容易松动,而锁定钢板有良好的把持力及角稳定功能。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锁定钢板和普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髁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用5具防腐老年尸体肱骨标本分为... 背景:伴有骨质疏松的肱骨髁间骨折采用普通钢板螺钉固定容易松动,而锁定钢板有良好的把持力及角稳定功能。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锁定钢板和普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髁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用5具防腐老年尸体肱骨标本分为两组对干骺端进行骨密度测定。用电动摆锯从肱骨内外髁向鹰嘴窝成直角截割,制作C3型复杂肱骨髁间骨折模型,复位后分别用锁定钢板和普通钢板固定。两组在万能生物力学测力器上以600,800,1000N负荷进行轴向压力测试,2N·m力矩进行扭转测试。结果与结论:两组标本干骺端平均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在600,800,1000N的负荷下出现的纵向压缩位移明显小于普通钢板组(P<0.05)。以3mm为垂直位移系统失效标准,锁定钢板组的平均载荷显著大于普通钢板组(P<0.05),锁定钢板组组旋转角度明显小于普通钢板组(P<0.05)。提示对于老年人复杂肱骨髁间骨折,锁定钢板比普通钢板有更强的抗折弯和抗扭转的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普通钢板 复杂肱骨髁间骨折 骨质疏松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LISS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初步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卓乃强 葛建华 +2 位作者 鲁晓波 徐瑞生 雷玉凯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67-216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外科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从2003年10月~2007年2月,用LISS-DP治疗12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闭合伤8例,开放伤4例,采用间接复位(关节内骨折除外),微创切口,经骨膜外和肌肉之问插入...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外科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从2003年10月~2007年2月,用LISS-DP治疗12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闭合伤8例,开放伤4例,采用间接复位(关节内骨折除外),微创切口,经骨膜外和肌肉之问插入LISS-DP,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人随访8~19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优8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LISS-DP生物学接骨特性为股骨远端骨折提供崭新的治疗理念,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系统 股骨远端 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带蒂豌豆骨移植并腕骨局限融合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1
7
作者 卓乃强 鲁晓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4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索治疗月骨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11例病人,月骨坏死在Ⅲ-Ⅳ期,采用带蒂豌豆骨联合局限腕骨融合术。结果:随访12~18个月,10例结果为优,1例为良。结论:带蒂豌豆骨联合局限腕骨融合术治疗月骨坏死是可行和可靠的。
关键词 月骨缺血坏死 手术治疗 带蒂豌豆骨移植 腕骨局限融合术
下载PDF
手舟骨骨折的诊治 被引量:1
8
作者 卓乃强 郝建伟 张继夏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30-531,共2页
关键词 舟骨 骨折 治疗
下载PDF
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
9
作者 卓乃强 鲁晓波 葛建华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1266-1267,共2页
目的 研究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应用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8例,采用手法复位,必要时小切口切开复位,骨片钉固定大骨块,C型臂X线机透视,满意后安装支架。结果 本组8例均获随访6~21... 目的 研究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应用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8例,采用手法复位,必要时小切口切开复位,骨片钉固定大骨块,C型臂X线机透视,满意后安装支架。结果 本组8例均获随访6~21个月,采用Teeny评分:优5例,良2例,一般1例,优良率87.5%。结论 运用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Ruedi-AllgowerⅡ型和Ⅲ型可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Hybrid外固定支架 复位
下载PDF
LISS钢板治疗骨质疏松骨折
10
作者 卓乃强 王远辉 葛建华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LISS钢板在骨质疏松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LISS钢板治疗粉碎性骨折11例,男性4例,女性7例;其中股骨近端骨折5例,股骨远端骨折4例,胫骨近端骨折2例。结果:术后随访除1例病人(术后因跌倒致钢板松动)外,其余10例均没有出... 目的:探讨LISS钢板在骨质疏松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LISS钢板治疗粉碎性骨折11例,男性4例,女性7例;其中股骨近端骨折5例,股骨远端骨折4例,胫骨近端骨折2例。结果:术后随访除1例病人(术后因跌倒致钢板松动)外,其余10例均没有出现内固定松动的现象。结论:用LISS钢板治疗骨质疏松骨折可兼顾老年人多器官病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失血少,感染少,减轻病人疼痛,便于早期功能锻炼。LISS钢板在临床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S 骨质疏松 骨折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喜海 卓乃强 +2 位作者 唐炼 叶俊武 鲁晓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12月一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内侧柱支撑重建联... 目的分析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12月一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39例,接受单纯常规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39例,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MS评分、Neer评分和Broberg—Morr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肱骨颈干角、肱骨头内翻角度小于对照组。肩关节前屈上举、外拳和外旋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加速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骨折端愈合,提升治疗后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支撑重建 肢体功能
下载PDF
游离组织瓣联合游离植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肢体严重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46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喜海 卓乃强 鲁晓波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析游离植皮VSD技术联合游离组织瓣修复对严重创伤后患者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46例严重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行游离植皮VSD技术联合游离组织瓣修复治疗者为治疗组,并抽取2006年4月至200... 目的探析游离植皮VSD技术联合游离组织瓣修复对严重创伤后患者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46例严重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行游离植皮VSD技术联合游离组织瓣修复治疗者为治疗组,并抽取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46例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组织缺损行单纯游离组织瓣修复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愈合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等。结果治疗组游离组织瓣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7%vs.82.6%,P<0.05),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3.4±2.7)vs.(38.4±5.6d,P<0.05],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7%vs.78.3%,P<0.05)。结论游离植皮VSD技术联合游离组织瓣修复对严重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软组织缺损 组织瓣 创伤
下载PDF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椎炎髋部病变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万永鲜 卓乃强 +2 位作者 鲁晓波 张忠杰 谭美云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435,共2页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23髋)AS髋关节病变的患者行非骨水泥型THA,并进行了12~36个月,平均18.3个月的随访,通过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及患者整体功能...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23髋)AS髋关节病变的患者行非骨水泥型THA,并进行了12~36个月,平均18.3个月的随访,通过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及患者整体功能改善情况的观察,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患者髋关节屈伸、收展、内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30.4°(0°~98°)提高到术后平均182.8°(55°~210°),术后无感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术前平均25.5(2~58)分,术后平均78.8(59~92)分,其中优9髋,良11髋,可3髋,优良率87.0%。X线片分析未见假体松动,4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7.4%。结论非骨水泥型THA治疗AS合并髋关节病变,可以明显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关节成形术 全髋关节置换 疗效
下载PDF
Gamma钉、PFN及PFNAR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尚庆 阳运康 +2 位作者 卓乃强 刘宗超 鲁晓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9期726-728,共3页
目的观察探讨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R)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将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成三组,分别行Gamma钉、PFN、PFNAR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17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Ga... 目的观察探讨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R)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将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成三组,分别行Gamma钉、PFN、PFNAR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17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Gamma钉组平均手术时间(90±1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61.0±0.9)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3周,Merled’Aubigne评分:优17例,占71,良5例,占21,差2例。PFN组平均手术时间(75±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2.0±1.2)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3周,Merled’Aubigne评分:优36例,占72,良11例,占22,差3例。PFNAR组平均手术时间(50±1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0±0.8)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5周,Merled’Aubigne评分:优9例,占75,良2例,占16,差1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骨折愈合时间,Merled’Aubigne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各种固定有其自身特点,PFNAR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最牢固的髓内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不稳定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 骨折
下载PDF
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喜海 徐丽丽 +1 位作者 卓乃强 鲁晓波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180-218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12例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治疗史、血液指标、血生化指标、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和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并且... 目的探讨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12例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治疗史、血液指标、血生化指标、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和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并且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对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21例,无发生感染39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体质指数、长期使用激素情况、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清总蛋白、C反应蛋白、骨折类型、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JohnerWruhs分类和引流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长期使用激素、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降低、血清总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开放性骨折、手术持续时间延长、C型骨折和引流时间延长是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对于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干预
下载PDF
四肢难治性骨不连的三种治疗策略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葛建华 卓乃强 +2 位作者 鲁晓波 张忠杰 陈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685-1688,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3种方法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4月-2008年2月,共收治四肢难治性骨不连36例39肢,男22例,女14例;年龄15~71岁,平均51.5岁;胫骨19肢,肱骨9肢,股骨7肢,尺、桡骨4肢;治疗骨不连手术次数1~4次,平均2.5... [目的]比较分析3种方法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4月-2008年2月,共收治四肢难治性骨不连36例39肢,男22例,女14例;年龄15~71岁,平均51.5岁;胫骨19肢,肱骨9肢,股骨7肢,尺、桡骨4肢;治疗骨不连手术次数1~4次,平均2.5次;术前X线片骨不连骨断端距离:4.5~36mm,平均16.5mm;下肢短缩距离:5~40mm,平均21mm。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19肢(联合组),自体骨髓移植联合人工骨9肢(骨髓组),自体髂骨移植治疗11肢(髂骨组)。[结果]39肢最终均达骨性愈合,均获随访12~28个月,平均18.5个月。骨愈合时间、固定物取出1个月患肢功能评分和术后X线片评分,联合组疗效优越(P<0.05)。联合组骨愈合时间(5.5±1.5)个月,骨髓组骨愈合时间(6.6±1.8)个月,髂骨组骨愈合时间(7.4±2.1)个月。[结论]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临床疗效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骨不连 骨髓 人工骨 骨膜移植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喜海 叶俊武 卓乃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2期1886-1889,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及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收治得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胫骨骨折患者119例,收集其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到Logistic多...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及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收治得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胫骨骨折患者119例,收集其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到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当中,探讨可能影响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总结内固定失败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骨骼类型、骨骼质量、骨折原因、内固定位置、复位程度和后内侧骨皮质距离均是影响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骨折类型、骨骼质量、骨质复位程度是影响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中,骨折类型是最大的影响因素(OR=5.331)。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显示,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Harris评分、疼痛评分、行走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评分均明显的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类型、骨骼质量、骨质复位程度是影响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其中,骨折类型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患者内固定失败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再治疗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修复四肢难治性骨不连:与单纯骨膜移植及骨髓联合人工骨移植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葛建华 卓乃强 +2 位作者 鲁晓波 张忠杰 陈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412-3416,共5页
背景:自体骨髓富含诱导性和确定性骨祖细胞的惟一组织,是治疗骨不连的首选移植材料;保留一定成骨诱导活性的人工骨可为成骨细胞的长入提供支撑和支架作用;髂骨膜最厚、血循环丰富、取材容易,移植可改善局部动脉血供,对骨愈合具有促进作... 背景:自体骨髓富含诱导性和确定性骨祖细胞的惟一组织,是治疗骨不连的首选移植材料;保留一定成骨诱导活性的人工骨可为成骨细胞的长入提供支撑和支架作用;髂骨膜最厚、血循环丰富、取材容易,移植可改善局部动脉血供,对骨愈合具有促进作用。目的:利用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并同单纯髂骨植骨等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四肢难治性骨不连患者36例39肢,根据治疗方案分为3组,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联合组)19肢,自体骨髓移植联合人工骨(骨髓组)9肢,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髂骨组)11肢。观察骨愈合时间、固定物取出1个月患肢功能评分和移植后X射线评分。结果与结论:39肢最终均达骨性愈合,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在骨愈合时间、固定物取出1个月患肢功能评分和移植后X射线评分方面,联合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提示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临床疗效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骨不连 骨髓 人工骨 骨折愈合 骨膜移植
下载PDF
垂直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葛建华 徐瑞生 +2 位作者 雷玉凯 鲁晓波 卓乃强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1期821-823,共3页
目的:探讨垂直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联合入路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13~56岁,平均36岁。按Young-Burgess分类:APCⅢ型损伤9例,LCⅢ型损伤14例,VS损伤11例。入院骨盆外支架固定、抗... 目的:探讨垂直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联合入路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13~56岁,平均36岁。按Young-Burgess分类:APCⅢ型损伤9例,LCⅢ型损伤14例,VS损伤11例。入院骨盆外支架固定、抗休克处理,全身情况稳定后,均通过前联合人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同定。结果:34例术后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1个月,术口愈合良好,骨折均3~6个月愈合。按Ma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21例,良10例,中3例。无畸形愈合,遗留跛行3例,腰骶痛4例,双小腿、足麻木3例。结论:前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稳定性,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应力条件下微小骨折块的愈合 被引量:2
20
作者 万永鲜 徐丽丽 +1 位作者 卓乃强 鲁晓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83-687,共5页
背景:应力刺激可以促进四肢长骨干骨折愈合。目的:观察应力因素对微小骨折块愈合的影响。方法:制作兔双侧股骨大转子劈裂撕脱微小骨折模型,一侧采用克氏针固定(对照组),另一侧采用拉力螺钉置入固定(实验组)。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表现:实... 背景:应力刺激可以促进四肢长骨干骨折愈合。目的:观察应力因素对微小骨折块愈合的影响。方法:制作兔双侧股骨大转子劈裂撕脱微小骨折模型,一侧采用克氏针固定(对照组),另一侧采用拉力螺钉置入固定(实验组)。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表现:实验组骨痂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快,外骨痂量多,灰度高,骨痂塑型时间短。②CT表现:实验组内外骨痂生长速度比对照组要快,骨折处塑形较对照组好。③骨痂组织切片光镜观察发现,两组骨折愈合都表现为软骨内成骨方式,实验组血肿消失、机化较快,修复性纤维组织较早被软骨性骨痂取代,骨痂生长旺盛,断端骨痂愈合早且快,而且软骨性骨痂骨化、骨样小梁转化为编织骨均较对照组早,骨改建塑型亦较对照组好。④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间隙内骨痂钙、磷元素的含量术后均逐渐升高至6周后开始下降,4周时实验组钙磷含量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微小骨折块的愈合方式表现为软骨内成骨,适宜的加压固定较不加压固定骨折块周围组织水肿消退快,炎性反应小,骨痂中钙磷沉积早,含量大,骨折愈合时间短,骨痂质量好塑型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微小骨折 骨折愈合 拉力螺钉 克氏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