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基层医疗诊断编码实施现况与优化策略
1
作者 周英达 瞿怡倩 +4 位作者 李笑飞 卓书雄 杨郗 金花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935-1941,共7页
随着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愈发被重视。基层医疗诊断编码作为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基层医疗管理效率、促进基层医疗质量控制、有效收集基层医疗数据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 随着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愈发被重视。基层医疗诊断编码作为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基层医疗管理效率、促进基层医疗质量控制、有效收集基层医疗数据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长期以来沿用综合性医院使用的疾病分类作为基层医疗诊断编码使用,不仅导致基层医疗诊断不规范、无法统计的混乱状态,更可能造成基层医疗收集、记录、分析的数据出现缺失和误差。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基层医疗诊断编码发展的历史沿革,指出当前我国基层医疗诊断编码所面临的5个主要问题:各方对基层医疗诊断编码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统一的基层医疗诊断编码导致我国基层医疗功能与质量发展受限、我国基层医疗诊断编码与何种国际基层分类匹配存在分歧、基层医疗诊断编码本土化面临的诸多挑战及我国缺乏评价与优化基层医疗诊断编码的人才与工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基层医疗诊断编码的发展过程,提出我国各方应重视基层医疗诊断编码的发展,在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信息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基于目前试行的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1与基层医疗保健国际分类(ICPC)-3分类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基层医疗诊断编码标准,并通过建立健全的基层医疗诊断编码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基层医疗诊断编码的进一步实施和优化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编码 诊断编码 基层医疗 国际疾病分类法 疾病分类 信息标准化建设 卫生服务管理
下载PDF
2017—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2
作者 周珂 于茹 +1 位作者 杨郗 卓书雄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目的:了解2017—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20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390所中小学中随机抽取10所学校,对10所学校的所有学生开展... 目的:了解2017—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20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390所中小学中随机抽取10所学校,对10所学校的所有学生开展营养状况调查,获得学生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数据。调查共纳入40 043名学生,对其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40 043名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状况并存。其中2020年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超重检出率与肥胖检出率均比前3年有所升高。2017—2020年男生超重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400、25.477、50.119、 109.963, P值均<0.05);男生肥胖率检出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2.137、114.089、121.394、148.466,P值均<0.05)。2017、2018年城区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明显低于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139、24.777,P值均<0.05);2017—2020年城区学生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421、29.934、5.990、7.442,P值均<0.05)。2017—2020年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随着学段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841、39.942、26.442、8.242,P值均<0.05);肥胖检出率随着学段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4.923、81.657、52.506、7.066,P值均<0.05)。结论:浦东新区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情况不容忽视,应尽快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控制策略,降低学生肥胖与营养不良发生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营养状况 肥胖 超重 营养不良
下载PDF
社区全科未分化疾病临床路径的实施现状及构建策略研究
3
作者 周英达 卓书雄 +2 位作者 杨郗 金花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3939-3944,共6页
社区未分化疾病的诊疗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密切相关,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全科医生缺乏与该类疾病相匹配的诊疗能力。本文通过梳理临床路径引入我国全科领域的历史沿革,表明国内临床路径的应用正处在由简单病种向复杂性疾病、综... 社区未分化疾病的诊疗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密切相关,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全科医生缺乏与该类疾病相匹配的诊疗能力。本文通过梳理临床路径引入我国全科领域的历史沿革,表明国内临床路径的应用正处在由简单病种向复杂性疾病、综合性医院专科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过渡的关键时期,证实了临床路径在未分化疾病诊疗中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随后总结了我国社区全科临床路径正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为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重视认可度较低、未分化疾病病种选择困难及纸质表单或简单电子化式临床路径与高速发展的医疗信息化不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区全科未分化疾病应以全科思维为构建核心,通过突破专科思维、聚焦优势病种、规范社区诊断编码等方式,并以区域医疗协同的临床决策信息平台作为临床路径的新模式开展进一步探索。本文为今后构建社区全科未分化疾病临床路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策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全科医学 未分化疾病 临床路径 全科医生
下载PDF
上海市社区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认知度和诊疗能力的自我评价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英达 卓书雄 +1 位作者 金花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3979-3985,共7页
背景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深化,社区未分化疾病逐渐被重视,且被认为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不亚于慢性病管理,但目前国内关于全科医生对于未分化疾病诊疗情况的调查性或评价性研究相对少见。目的了解上海市社... 背景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深化,社区未分化疾病逐渐被重视,且被认为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不亚于慢性病管理,但目前国内关于全科医生对于未分化疾病诊疗情况的调查性或评价性研究相对少见。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全科医生对社区常见未分化疾病认知度和诊疗能力自我评价现况,并尝试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优化社区常见未分化疾病诊疗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城区和郊区的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20例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自制问卷了解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的认知度及诊疗能力自我评价情况。未分化疾病认知度及诊疗能力水平由被调查者依据Likert 5级量表评分自评。采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诊疗能力水平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83份,有效回收率为88.4%。158例(55.8%)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定义和概念完全不了解或仅听说过但不太了解。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概念及定义、未分化疾病国内外研究进展、未分化疾病相关书籍及指南认知度更高(P<0.05)。被调查全科医生自评的未分化疾病常规诊疗能力平均得分为(3.32±0.567)分、未分化疾病急危重症急救处理能力平均得分为(3.42±0.677)分、未分化疾病转诊能力平均得分为(3.38±0.654)分。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历、职称、工作所在区域是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常规诊疗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急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所在区域是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患者转诊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的认知度及诊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提高全科医生在未分化疾病各方面诊疗能力的影响较大。因此各方应给予社区未分化疾病更多的重视,并通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在未分化疾病诊疗中为全科医生提供更有效的临床循证依据和辅助支持,使其在未分化疾病诊疗中进一步发挥出全科诊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疾病 全科医生 认知度 临床工作能力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医联体全科团队建设下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英达 卓书雄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3336-3338,共3页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是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健康管理体系,也是我国为了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提高相关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而举行的重要措施[1]。目前来讲,我国家庭医生制度处于初级阶段,质量和疗效并不理想。同时,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效率较...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是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健康管理体系,也是我国为了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提高相关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而举行的重要措施[1]。目前来讲,我国家庭医生制度处于初级阶段,质量和疗效并不理想。同时,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效率较低。较多人群对相关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程度不高。难以有效地推进国家制定的家庭医生诊断社区医院进行连接诊治的医疗服务[2]。为此,我国颁布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各地区通过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但仍存在家庭医生数量不够,签约内容不能结合实际等常规制约因素的限制。目前常采用医联体系团队建设与居民家庭医生进行共同服务,引导居民进行分层治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解决就诊问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 团队建设 信任程度 医联体 卫生机构 医疗体制改革 社区卫生服务 医疗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