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关诗词外译的若干探讨——卓振英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芳 卓振英 《中国外语研究》 2019年第1期128-131,142,共5页
本文是对著名翻译家卓振英教授的访谈。在访谈中,卓教授结合其长期的典籍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就诗词外译的意义、历史和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介绍了有关课程的教学实践。访谈对于诗词外译以及该领域的人才培养都具有... 本文是对著名翻译家卓振英教授的访谈。在访谈中,卓教授结合其长期的典籍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就诗词外译的意义、历史和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介绍了有关课程的教学实践。访谈对于诗词外译以及该领域的人才培养都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外译 理论研究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壮族典籍英译的新纪元--试论壮族《麽经布洛陀》英译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卓振英 李贵苍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6-168,共3页
本文阐述了"壮族史诗《麽经布洛陀》英译与研究"(2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大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并就其翻译的策略提出若干建议。文章指出,中国典籍英译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活力,是中国... 本文阐述了"壮族史诗《麽经布洛陀》英译与研究"(2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大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并就其翻译的策略提出若干建议。文章指出,中国典籍英译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活力,是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麽经布洛陀》(又称《布洛陀经诗》)等壮族典籍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英译是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壮举。它翻开了壮族典籍以至中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典籍英译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将摸索出壮族典籍英译的规律,以指导壮族典籍的整理和翻译活动。基于对史诗的审度,文章还对经诗的翻译提出了"以诗译诗,打造精品"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陀史诗 英译 意义 策略
下载PDF
汉诗英译的总体审度与诗化 被引量:22
3
作者 卓振英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44,共3页
汉诗英译的总体审度与诗化汕头大学副教授卓振英前言中国是诗的国度,汉诗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和翻译研究等方面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逐字对译(Mataphrase)和散文化意译(ProseParaphrase)都曾起过积极... 汉诗英译的总体审度与诗化汕头大学副教授卓振英前言中国是诗的国度,汉诗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和翻译研究等方面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逐字对译(Mataphrase)和散文化意译(ProseParaphrase)都曾起过积极的作用,然而,它们都难以使原诗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 汉诗 翻译理论与技巧 信息转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诗歌 诗歌翻译 句型转换 美学价值 节奏
下载PDF
汉诗英译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卓振英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2-36,共5页
汉诗英译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本文借助基于原作美学价值的评价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诗学、翻译学、文艺美学和模糊数学等视角观照<登鹳鹊楼>的几种英译.通过比较研究,显现有关方法的利弊得失.
关键词 汉诗英译 评价体系 方法 比较研究 利弊得失
下载PDF
汉诗英译中的移情 被引量:19
5
作者 卓振英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5,共3页
本文把'移情'这一美学-心理学概念推衍至译学研究,将其作为汉诗英译的方法论问题加以探讨.引言对移情作了界定;'移情法的理论依据'列举事实,并引用古典文论、美学-心理学理论,论证了在汉诗英译中运用移情法的可行性、... 本文把'移情'这一美学-心理学概念推衍至译学研究,将其作为汉诗英译的方法论问题加以探讨.引言对移情作了界定;'移情法的理论依据'列举事实,并引用古典文论、美学-心理学理论,论证了在汉诗英译中运用移情法的可行性、科学性和重要性;'移情法的实践依据'通过汉诗英译典型个例的比较分析,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移情法 可行性 科学性 重要性
下载PDF
汉诗英译中的“炼词” 被引量:7
6
作者 卓振英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8-30,共3页
0.0导言汉诗有“诗眼”一说。所谓“诗眼”,指的是一首诗中最为关键和精采的词句。它或能表现客观事物的精微,或能勾画人物的韵致;或能创造鲜明的意象,或能蕴含深刻的哲理。一首好诗往往工在一字、一句。为了追求这种词句,诗人... 0.0导言汉诗有“诗眼”一说。所谓“诗眼”,指的是一首诗中最为关键和精采的词句。它或能表现客观事物的精微,或能勾画人物的韵致;或能创造鲜明的意象,或能蕴含深刻的哲理。一首好诗往往工在一字、一句。为了追求这种词句,诗人便对众多的词汇和语句加以反复琢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中 炼词 汉诗 引文出处 外语教学 诗歌美学 比喻形象 《现代英语词汇学》 诗的意象 许渊冲
下载PDF
楚辞英译若干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3
7
作者 卓振英 来伟婷 江庆 《云梦学刊》 2011年第5期139-141,共3页
在《楚辞传播学与英语语境问题研究》一书中,杨成虎、周洁两位先生对中国译者的各种楚辞英译本进行了评论。该书有关楚辞英译的不少见解甚为偏颇,且违背了学术批评的规范,有必要与作者进行探讨与商榷,以明是非、正视听。就不同见解和做... 在《楚辞传播学与英语语境问题研究》一书中,杨成虎、周洁两位先生对中国译者的各种楚辞英译本进行了评论。该书有关楚辞英译的不少见解甚为偏颇,且违背了学术批评的规范,有必要与作者进行探讨与商榷,以明是非、正视听。就不同见解和做法所进行的探讨包括《涉江》、《离骚》等篇篇名的翻译,某些诗句、诗节的解读,若干翻译的理念,以及翻译批评所应采取的态度和遵循的原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英译 学术批评 规范 商榷
下载PDF
汉诗英译中的风格变通 被引量:13
8
作者 卓振英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1-36,共6页
本文从文化翻译观的视角出发,探讨汉诗英译中风格变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风格再现是重要的;在多数情况下,原诗的风格是可译的.然而,由于文化变迁、诗歌意义增殖、读者价值观因时而异等原因,翻译中的风格交通有时也是必要的.这种变通既体... 本文从文化翻译观的视角出发,探讨汉诗英译中风格变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风格再现是重要的;在多数情况下,原诗的风格是可译的.然而,由于文化变迁、诗歌意义增殖、读者价值观因时而异等原因,翻译中的风格交通有时也是必要的.这种变通既体现了译者的创造性和文化意识,又反映了时代的文化需求.本章运用相关理论与知识,探讨了汉诗英译中风格变通的理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风格 变通 方法
下载PDF
典籍英译: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4
9
作者 卓振英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3-26,共4页
典籍英译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大意义。但是 ,目前我国典籍英译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如缺乏计划性和组织性、人才缺乏、分散且后继乏人等 ,解决这些问题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 ,如建立典籍英译研究会、建立博士点、设立研究基金、设立奖项、扶... 典籍英译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大意义。但是 ,目前我国典籍英译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如缺乏计划性和组织性、人才缺乏、分散且后继乏人等 ,解决这些问题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 ,如建立典籍英译研究会、建立博士点、设立研究基金、设立奖项、扶持有关图书出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楚辞》疑难新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卓振英 《云梦学刊》 2005年第5期34-37,共4页
在《大中华文库·楚辞》英译的过程中,笔者运用训诂、移情推理、考据、文化历史观照、文本内证、文本外证以及诗人与文本的互证等方法有对楚辞若干疑难问题进行考辩,以辩明是非,寻求新的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楚辞》 疑难 新考
下载PDF
典籍英译中的形制研究——以《九歌》为例
11
作者 卓振英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2-68,共7页
文章采用描述、个案研究、文献研究、互文参照等方法,对《九歌》的篇数等颇有争议的形制问题进行辨析,阐明《九歌》有九篇而并非十一篇,进而论证形制研究在典籍英译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典籍英译 《九歌》篇数辨析 形制研究
下载PDF
试论美国幽默的社会功能
12
作者 卓振英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61-66,共6页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美国幽默的社会功能:1.美国幽默在独立战争时期所发挥的作用;2.美国幽默所表现的爱与憎;3.美国幽默的政治倾向;4.美国幽默的反帝性质。
关键词 美国 幽默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庄周梦蝶”英译文中读者期待视野的体现
13
作者 吴瑜 卓振英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7-120,共4页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翻译《庄子.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一段时,需要将自身对这个故事的解读和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所具有的期待视野融合在一起,采取创造性的翻译策略,充分体现了译者从原文至上到读者...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翻译《庄子.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一段时,需要将自身对这个故事的解读和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所具有的期待视野融合在一起,采取创造性的翻译策略,充分体现了译者从原文至上到读者至上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庄周梦蝶 期待视野
下载PDF
全国英汉比译与英语教改研讨会暨英汉比译学会成立十五周年庆祝大会会议纪要
14
作者 卓振英 刘文彬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英汉语 学会 庆祝大会 会议 四川外语学院 纪要 教改 英语 副会长
下载PDF
论文学翻译中的总体审度
15
作者 卓振英 刘少华 《韩山师专学报》 1993年第2期73-81,67,共10页
本文结合对汉译本《嘉莉妹妹》一书错译的评述,提出文学翻译应重视和把握好翻译的总体审度。为此,全文分六个部分进行论述:(一)提出文学翻译的总体要求——信、达、雅。强调要忠于原作,不同人物个性应用不同言语加以表现。(二)文学翻译... 本文结合对汉译本《嘉莉妹妹》一书错译的评述,提出文学翻译应重视和把握好翻译的总体审度。为此,全文分六个部分进行论述:(一)提出文学翻译的总体要求——信、达、雅。强调要忠于原作,不同人物个性应用不同言语加以表现。(二)文学翻译必须把握原作的特点,人物个性和不同境遇中产生的心理变化应能融汇贯通地体现出来。(三)文学翻译必须尊重原作的结构,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与其生活环境应有合理内在联系。(四)文学翻译必须体会原作使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五)(六)都从言语方面,强调翻译必须深刻领会原文言语的深层结构,掌握它的总体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审度 心理变化 人物个性 生活环境 修辞手法 言语深层结构 规范化
下载PDF
典籍英译中的逻辑调适 被引量:9
16
作者 卓振英 李贵苍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50,共4页
典籍英译文本必须具有可读性以及对于目的语读者的逻辑可接受性。然而,中西方思维方式是存在差异的,作为华夏文化载体的典籍所体现的必然是中国的思维特征,由于原文有的部分不属于某一特定逻辑范畴,因此,在典籍英译的过程中,译者有必要... 典籍英译文本必须具有可读性以及对于目的语读者的逻辑可接受性。然而,中西方思维方式是存在差异的,作为华夏文化载体的典籍所体现的必然是中国的思维特征,由于原文有的部分不属于某一特定逻辑范畴,因此,在典籍英译的过程中,译者有必要对原文逻辑的结构进行观照,并在必要时介入和加以调适。本文根据实践经验,从三个层面总结典籍英译中可能遇到的涉及译者介入与调适的若干问题,即"基于东西方思维差异而进行的介入与调适"、"基于原版本某些因素而进行的介入与调适"、"基于目的语文本要求而进行的介入与调适",并通过个案的分析研究,阐述这些问题的八种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逻辑介入 理据 方法
原文传递
典籍英译中的疑难考辨——以《楚辞》为例 被引量:19
17
作者 卓振英 杨秋菊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70,共5页
考辨是典籍英译中的首要环节。本文以《楚辞》英译为例,说明只有通过考辨,才能做到有所鉴别、有所发现, 为英译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并总结了典籍英译中考辨的主要方法,如训话、考据、移情、文化历史观照、文本内证及外证、互文观照以及... 考辨是典籍英译中的首要环节。本文以《楚辞》英译为例,说明只有通过考辨,才能做到有所鉴别、有所发现, 为英译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并总结了典籍英译中考辨的主要方法,如训话、考据、移情、文化历史观照、文本内证及外证、互文观照以及作者与文本的互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考辩 方法
原文传递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对仗英译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卓振英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99,共3页
"对仗"是个诗律术语,指诗、赋、词、曲、楹联中所要求的对偶。英诗并没有对仗这一格律因素,在汉诗英译中,对仗应当如何处理?本文通过个案研究与分析.梳理并归纳出"音韵补偿法"、"平行结构法"、"节... "对仗"是个诗律术语,指诗、赋、词、曲、楹联中所要求的对偶。英诗并没有对仗这一格律因素,在汉诗英译中,对仗应当如何处理?本文通过个案研究与分析.梳理并归纳出"音韵补偿法"、"平行结构法"、"节奏补偿法"、"首尾呼应法"和"修辞补偿法"等,并指出,补偿方法往往必须综合运用,方能产生"群体效应",建构起与对仗相接近的审美价值;同时,在重构对仗这一形式美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原作的内容,切不可"得形忘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仗 诗歌英译 方法研究
原文传递
汉诗英译中的“借形传神”及变通 被引量:11
19
作者 卓振英 《福建外语》 2002年第1期54-59,共6页
本文所探讨的是汉诗英译的方法论问题。通过引证和个例分析,从诗学、文艺美学、符号学和系统论等角度阐明了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密切关系,并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借形传神”及变通──即灵活地借用英诗的形式翻译汉诗──的可行性... 本文所探讨的是汉诗英译的方法论问题。通过引证和个例分析,从诗学、文艺美学、符号学和系统论等角度阐明了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密切关系,并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借形传神”及变通──即灵活地借用英诗的形式翻译汉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借形传神” 变通方法 翻译技巧
原文传递
典籍英译中的形制研究——以《九歌》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卓振英 《翻译论坛》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文章采用描述、个案研究、文献研究、互文参照等方法,对《九歌》的篇数等颇有争议的形制问题进行辨析,阐明《九歌》有九篇而并非十一篇,进而论证形制研究在典籍英译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典籍英译 九歌篇数辨析 形制研究 重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