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悲观抑或忧郁?--青年叔本华《旅行日记》的哲学发生学解读
1
作者 卓洪峰 《德国哲学》 2024年第1期105-118,269,270,共16页
对叔本华早年《旅行日记》的流行解读认为,在旅途中的苦难见闻引发了他强烈的悲观情绪,因此《旅行日记》是其悲观主义思想的源头。然而,这种“悲观情绪论”的解读值得商榷。首先,旅行是对“世界之书”的阅读,这种直观世界的经验所带来... 对叔本华早年《旅行日记》的流行解读认为,在旅途中的苦难见闻引发了他强烈的悲观情绪,因此《旅行日记》是其悲观主义思想的源头。然而,这种“悲观情绪论”的解读值得商榷。首先,旅行是对“世界之书”的阅读,这种直观世界的经验所带来的是“持续的精神愉悦”,而非悲观情绪;其次,叔本华明确反对“悲观”,并自称“忧郁”,后者是由于旅行之后的其父自杀事件(1805年),而非旅途中的苦难见闻;最后,死亡问题所引发的“忧郁”并未发展为悲观心理主义的“抑郁”。相反,在青年叔本华对山巅体验的生存论阐释中,这种“忧郁”作为一种站立于山巅把人间视为泪谷的形而上学目光,呈现为一种具有哲学反思性的、内含希望维度的“天才的忧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叔本华 《旅行日记》 天才的忧郁 形而上学需求 直观世界
下载PDF
阿奎那论形式的普遍与个别
2
作者 卓洪峰 《魅力中国》 2014年第27期202-203,共2页
《论存在者与本质》是阿奎那本质学说的集中体现,论证了不同的存在者--复合实体和单纯实体(即精神实体)--其本质的各自所是。通过质料的区分提出“特质质料”使得个别事物有其个别本质所在,而进一步以形式的区分提出个别化“实体形... 《论存在者与本质》是阿奎那本质学说的集中体现,论证了不同的存在者--复合实体和单纯实体(即精神实体)--其本质的各自所是。通过质料的区分提出“特质质料”使得个别事物有其个别本质所在,而进一步以形式的区分提出个别化“实体形式”才使复合实体获得其个别本质,如此在“潜能与现实”理论的支持下也找到的原因。而对于单纯实体,形式的在个体性体现方面其重要地位更是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类本质 特质质料 个别化原则 实体形式 单纯实体
下载PDF
青年叔本华的“更好的意识”和“否定意志”概念——与杨宗伟先生商榷
3
作者 卓洪峰 《德国哲学》 2022年第1期221-238,346,347,共20页
青年叔本华的“更好的意识”和“否定意志”概念之间的思想关联是理解叔本华意志哲学体系之发生的关键。本文针对杨宗伟先生发表在《世界哲学》上的《论青年叔本华的“优越意识”概念——从德国哲学意志论转向的视角来看》一文提出商榷... 青年叔本华的“更好的意识”和“否定意志”概念之间的思想关联是理解叔本华意志哲学体系之发生的关键。本文针对杨宗伟先生发表在《世界哲学》上的《论青年叔本华的“优越意识”概念——从德国哲学意志论转向的视角来看》一文提出商榷。杨先生围绕着“优越意识”概念提出了本质论认定、循环论证诘难、彻底放弃论和“意志反对成为生命”的观点。本文将针对杨先生的这些观点,依次提出商榷。本文第一部分论证“更好的意识”概念所承载的是一种对“经验意识”世界的解脱论哲学,而不是一种试图解答“世界之谜”的本质论哲学。第二部分澄清“认识即解脱”不是一个循环论证:纯粹认识主体在认识“理念”中获得无利害的审美愉悦,解脱了“生命意志”,而通过意志的自我认识,生命凭借“意志的知识”在“否定意志”中获得了解脱。第三部分指出,伴随着对“生命意志”的深入反思,“更好的意识”概念为“否定意志”概念所替代,其解脱论内涵也在“否定意志”中得到了功能性的再现,而非杨先生认为的“更好的意识”为“意志”概念所替代,“更好的意识”被“彻底放弃”。第四部分阐明“意志”只有在生命中才能实现自否定,而非杨先生认为的“意志”能自由地“反对成为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好的意识 理念 生命意志 否定意志 自否定
下载PDF
哲学的治疗:读海德格尔的《哲学论稿》 被引量:2
4
作者 克里斯托弗·克利帕 卓洪峰 《德国哲学》 2014年第1期272-321,共50页
马丁·海德格尔的《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通常被视为他的第二本奠基性著作,作为其后期思想的指导原则这本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敏感而富有判断力的关注。然而,常被忽视的是,海德格尔对教学问题上的一种不可教的教义的根本的... 马丁·海德格尔的《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通常被视为他的第二本奠基性著作,作为其后期思想的指导原则这本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敏感而富有判断力的关注。然而,常被忽视的是,海德格尔对教学问题上的一种不可教的教义的根本的强调。本文以《哲学论稿》中所呈现的教学问题作为切入点,旨在批判性地考察海德格尔思想的根基。笔者将论证,海德格尔的成问题的Paideia[教化、潘迪亚]方式,与奥维德式的通过修辞手法彻底改变我们在世界中的爱欲取向的做法最为相像。由于我们对存在者的爱需要被净化并导向存在,一系列相关于能动性和真理的难题便随之而出,而海德格尔所贡献的那种转化的实践可行性和可欲性也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最后,笔者探究了《哲学论稿》在政治上的结果,揭示了海德格尔对现代性和古典传统,以及对日常的在世存在本身的挑战的激进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Ereignis[成己、本有] 科耶夫 柏拉图 Paideia[教化、潘迪亚] 存在 谋制 世界和大地 技术 形而上学
下载PDF
活的身体或手推磨——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图型法和象征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君特·策勒 卓洪峰 李晓东 《德国哲学》 2013年第1期100-117,共18页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以隐喻的方式提出了两种国家政治模式,即机械模式和有机体模式,这种隐喻并非单纯着眼于修辞学上的效果,而是着眼于其哲学上的造型功能,甚至是哲学思考和言说的本质。后世哲学中的"概念隐喻"在康德这里得到了广...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以隐喻的方式提出了两种国家政治模式,即机械模式和有机体模式,这种隐喻并非单纯着眼于修辞学上的效果,而是着眼于其哲学上的造型功能,甚至是哲学思考和言说的本质。后世哲学中的"概念隐喻"在康德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帮助建构他自己全新的哲学思考。类比思维不只是达到语言效果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且是正规的哲学思维方式,它表达的是无法用逻辑规则来限定的哲学思想。图型法和象征论在康德那里是把概念和直观联结起来的两种不同的方式,虽然后者被当作前者的补充,为的是在涉及理性概念(理念)时补知性范畴(概念)的图型之不足,但它本身也成为建构一个超越于认识论之上的哲学领域(实践哲学和美学及目的论)所必不可少的枢纽,它在理知世界的原则无法使自己显现为直观的情况下,以现象上可了解的方式得到了描述。类比法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已被采用了;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则以类比的"模型"代替了"图型"的作用;而在《判断力批判》中,有机体和自组织的概念为政治哲学中的那些理念提供了实在性的证据和理论的支持。康德在自然机械产物、人工制品(艺术品)和有机体之间所做的区别使政治实体在等级上凌驾于自然物之上,并通过将有机生命的合目的性原理转用于政治体制方面,而论证了民主共和体制对于专制独裁体制的优越性,而这种优越性并不在于那种外在表面的政治形式,而在于内在的精神实质。康德的身体政治学也不同于古代由一部分(头脑或心灵)支配其他部分(肢体)的身体政治学,而是主张每个平等的成员都先于国家,而国家同时也先于每个成员,它既不是回归古代的整体主义,也不是后现代的极端自由主义和个体主义,而是指向现代共和主义的进步方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型法 象征论 隐喻 有机体 国家 政治体制
下载PDF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开题论证会
6
作者 王亚娟 卓洪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2013年01月19日上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举行。该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邓晓芒教授承担。
关键词 德国古典哲学 文化深度 重大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 论证会 德意志 开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