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BT/MEBO治疗糖尿病足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岑小宁 唐乾利 +7 位作者 卓臣义 冯时 唐习强 韦骋 包崇婵 岑丽君 郭文闻 田馨如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高糖、高脂饮食所占比例的逐渐增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糖尿病足的治疗仍是当今医学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创疡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在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高糖、高脂饮食所占比例的逐渐增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糖尿病足的治疗仍是当今医学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创疡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在糖尿病足创面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为糖尿病足的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基于此,本文主要对MEBT/MEBO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进一步指导MEBT/MEBO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疡再生医疗技术 糖尿病足 溃疡创面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大黄灵仙胶囊调控小鼠胆囊运动功能预防胆囊结石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卓臣义 周洋 +3 位作者 冯时 包崇婵 姜艳 唐乾利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究大黄灵仙胶囊对小鼠胆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普食组(P组)、模型组(M组)、大黄灵仙胶囊组(ZD组)、熊去氧胆酸组(ZX组),每组各12只。P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组... 目的探究大黄灵仙胶囊对小鼠胆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普食组(P组)、模型组(M组)、大黄灵仙胶囊组(ZD组)、熊去氧胆酸组(ZX组),每组各12只。P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组均以致石性饲料喂养,各组正常饮水;ZD组及ZX组予以药物干预,造模8周后,测量各组小鼠胆囊体积,评估各组小鼠胆囊运动功能。结果ZD组、ZX组小鼠胆囊体积明显小于M组(P<0.05),ZD组与ZX组的胆囊体积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灵仙胶囊可通过调控胆囊体积改善小鼠胆囊排空功能,这可能是其预防胆囊结石形成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 胆囊运动 大黄灵仙胶囊
下载PDF
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贤建 浦涧 +5 位作者 汪建初 陆涛 韦邦宁 马日海 路远 卓臣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725-1728,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WIF-1基因启动子在76例(实验组)HCC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并随机留取伴肝硬化患者癌旁肝硬化组织标本47例(对照组),分析WIF-1基因启动子...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WIF-1基因启动子在76例(实验组)HCC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并随机留取伴肝硬化患者癌旁肝硬化组织标本47例(对照组),分析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CC的相关性。结果:与肝硬化癌旁组织比较,HCC组织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并且HCC组织中WIF-1甲基化阳性率与甲胎蛋白(AF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759,P<0.001)。结论: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CC的发生有关;在HCC中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AFP浓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基化 WIF-1基因 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经窦道造影判断螺旋CT观察胆道引流术后T管窦道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汪建初 浦涧 +5 位作者 王存川 路远 卓臣义 吴贤建 马日海 陆玉敏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 CT 对胆道引流术后 T 管窦道观察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搜集我院2011年5~12月我科行胆道手术后 T 管引流病人共120例,常规术后14 d 行螺旋 CT 检查,观察窦道是否形成。在进行 T 管造影同时通过 T 管旁另插小管进行...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 CT 对胆道引流术后 T 管窦道观察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搜集我院2011年5~12月我科行胆道手术后 T 管引流病人共120例,常规术后14 d 行螺旋 CT 检查,观察窦道是否形成。在进行 T 管造影同时通过 T 管旁另插小管进行窦道造影,观察窦道形成情况。以窦道造影无造影剂外漏为诊断窦道形成完整的金标准,观察螺旋 CT 对胆道引流术后 T 管窦道观察的准确性。结果120例病人中,CT 判断窦道形成者有90例,窦道未形成者占30例,经过窦道造影,90例 CT 证实窦道完整的病例窦道均完整,另30例窦道不完整者中,经过窦道造影,有28例发现窦道不完整,有造影剂自 T 管周围漏出,有2例窦道造影显示无造影剂漏出。CT 检查窦道完整性的灵敏度达到97.83%(90/92);特异性达100%(28/28);阳性预测值为100%(90/90);阴性预测值为93.33%(28/30)。结论螺旋CT 可以观察 T 管窦道形成情况,为拔除 T 管前检查窦道的形成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 T 管引流术 T 管窦道 窦道造影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后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中的CT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日海 陆涛 +4 位作者 黄昌辉 吴贤建 路远 卓臣义 浦涧 《微创医学》 2019年第6期760-762,775,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后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中的CT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进行治疗,分析术后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及复查肝脏CT获...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后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中的CT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进行治疗,分析术后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及复查肝脏CT获得的残余肝脏体积和残肝分数,同时对满足机体需求的患者行开腹肝脏右三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后7~14 d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AST、ALT、DBIL和TBIL水平均恢复至正常值。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后7 d、14 d复查肝脏CT获得的残余肝脏体积分别为(873.62±213.24)cm 3、(915.27±205.36)cm 3,残肝分数分别为(0.78±0.09)、(0.85±0.08)。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后,30例患者均行开腹肝脏右三叶切除术,术后7 d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AST、ALT、DBIL和TBIL水平均恢复至正常值。结论CT检测残余肝脏体积和残肝分数,是明确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后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行二期手术时机的良好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 肝脏离断术 巨大原发性肝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二步肝切除术
下载PDF
原发性肝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特征及诊治分析(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卢冠铭 浦涧 +5 位作者 陆涛 马日海 汪建初 韦邦宁 马燕飞 卓臣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64-865,共2页
关键词 组织细胞瘤 恶性纤维 肝肿瘤
下载PDF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误夹胆总管8天后松解钛夹治愈1例报告
7
作者 汪建初 浦涧 +2 位作者 路远 卓臣义 王存川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5年第4期251-251,254,共2页
患者男,50岁,因右上腹痛5 d入院。入院检查提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图1),于入院后第3天手术,术中见胆囊呈急性坏疽性炎症改变,与大网膜粘连致密,胆囊充血水肿明显,胆囊三角充血水肿,术中分离胆囊三角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用丝线结扎1次... 患者男,50岁,因右上腹痛5 d入院。入院检查提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图1),于入院后第3天手术,术中见胆囊呈急性坏疽性炎症改变,与大网膜粘连致密,胆囊充血水肿明显,胆囊三角充血水肿,术中分离胆囊三角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用丝线结扎1次,感觉不紧,再用钛夹夹闭,第3枚钛夹夹闭胆囊管近胆囊端,用超声刀切断,顺行切除胆囊。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好,无腹痛、发热等不适;但监测血常规、生化等指标发现胆红素呈进行性升高(图2),同时患者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 钛夹夹闭 胆囊三角 大网膜粘连 充血水肿 肝内胆管扩张 坏疽性 丝线结扎 胆囊壁 超声刀
下载PDF
PTCS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60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吴贤建 路远 +4 位作者 卓臣义 李文川 许佐明 谭川 浦涧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636-638,642,共4页
目的探讨在复发性胆管结石的治疗中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和传统手术方案的治疗优势。方法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所收治的复发性胆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PTCS术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 目的探讨在复发性胆管结石的治疗中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和传统手术方案的治疗优势。方法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所收治的复发性胆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PTCS术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术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估包含术中出血量、术后结石残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手术全程耗时、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疼痛等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实验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减少(P<0.05)、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石残余率降低(P<0.05);治疗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第1天术口疼痛程度轻(P<0.05)。结论PTCS术与传统手术方案相比具有安全、可行,操作简单,取净结实率高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发现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在肝胆外科微创治疗的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推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胆管结石 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 B超定位 传统手术
下载PDF
大黄灵仙方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疗效的影响
9
作者 吕震 唐乾利 +5 位作者 卓臣义 葛斌 俞渊 王兵 冯时 许彦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5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灵仙方对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服大黄灵仙方汤剂。观察两组患者T管胆汁引... 目的:探讨大黄灵仙方对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服大黄灵仙方汤剂。观察两组患者T管胆汁引流量、术后禁食与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排石率、总有效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05%(33/34),高于对照组的81.82%(27/33)(P=0.041);术后第4天治疗组患者T管引流量为(374.20±90.80)mL,多于对照组的(326.86±68.40)mL(P=0.019);排石率治疗组为80.00%(8/10),高于对照组的33.33%(3/9)(P=0.04);复发率治疗组为3.13%(1/32),低于对照组的22.22%(6/27)(P=0.024);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治疗组分别为(55.20±18.63)U/L、(51.32±15.12)U/L、(23.34±9.73)μmol/L、(103.87±40.84)U/L、(56.82±19.38)U/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7.89±20.65)U/L(P=0.010)、(60.72±17.8)U/L(P=0.023)、(28.66±10.50)μmol/L(P=0.035)、(129.22±49.23)U/L(P=0.025)、(63.13±21.47)U/L(P=0.21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结论:大黄灵仙方具有促进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胆汁排泄、减轻胆管炎症水肿、减少胆道感染几率、改善肝细胞代谢、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治结石复发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大黄灵仙方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个体化微创治疗初探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浩航 汪建初 +6 位作者 罗宗将 高良奎 许佐明 李文川 卓臣义 路远 浦涧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17-419,共3页
目的根据胆道结石的特征及局部情况特征选择个体化的微创治疗方案,以提高胆道结石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以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对胆道结石采用个体化微创治疗方案,即根据胆道结石的特征如大小、位置、数量等及... 目的根据胆道结石的特征及局部情况特征选择个体化的微创治疗方案,以提高胆道结石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以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对胆道结石采用个体化微创治疗方案,即根据胆道结石的特征如大小、位置、数量等及患者的局部情况如胆总管粗细及炎症的严重程度等特征选用硫酸镁+LC、LC+LCBDE、EST+LC三种治疗方案,共181例接受个体化方案治疗。结果三种治疗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住院平均花费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硫酸镁+LC治疗者18例,9例获成功;9例中转行EST+LC,其中1例行EST失败再次中转行LCBDE+一期缝合术。接受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者148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LCBDE+T管引流49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胆漏等并发症发生;LCBDE+一期缝合88例,术后有3例出现胆漏,1例行非计划再次手术,其他2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行经胆囊管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12例,手术均获成功。接受EST+LC者15例,其中有9例来自药物治疗无效后中转,除1例因EST失败转行LCBDE+一期缝合术,其余均成功施行EST+LC,无近期并发症,部分出现胆道积气。三种治疗方案结石清除率均在90%以上,无胆总管狭窄、出血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硫酸镁+LC、LC+LCBDE、EST+LC三种治疗方案各有其优势,应该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实现最优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胆道结石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浩航 汪建初 +7 位作者 罗宗将 高良奎 李文川 许佐明 卓臣义 路远 吴贤建 浦涧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816-820,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学习曲线,以指导人才培养、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8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运用累...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学习曲线,以指导人才培养、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8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运用累计求和分析法得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学习曲线。结果:4例(5%)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6~147 min,平均(114.15±9.66)min;术后住院2~10 d,平均(4.81±1.52)d。术后发生胆漏4例(5%)。23例手术后,累计求和分析法学习曲线k值为负。结论:通过累积求和分析法得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学习曲线特征,23例后可跨越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术 腹腔镜检查 学习曲线
下载PDF
大黄灵仙方对胆汁IL-6及TNF-α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贤建 唐乾利 +4 位作者 路远 卓臣义 李文川 许佐明 浦涧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01-704,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灵仙方对胆石症患者胆汁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外流术”的胆石症患者90例,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术后...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灵仙方对胆石症患者胆汁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外流术”的胆石症患者90例,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术后1周左右出院并嘱正常饮食并适当休息,观察组在术后第7 d时开始服用大黄灵仙方1个疗程(14 d)。两组T型管留置21 d后经造影检查确认无结石残留后拔除,若有残留者留置T管待术后第8周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并钬激光碎石及取石治疗。两组均在无菌操作下分别采集患者术后第1 d、7 d、14 d、21 d清晨的空腹新鲜胆汁样本5 ml,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两组胆汁标本中IL-6、TNF-α的蛋白浓度。结果术后第1 d、7 d、14 d、21 d IL-6观察组分别为(155.81±10.80)pg/ml、(122.27±6.64)pg/ml、(73.36±5.71)pg/ml、(18.15±3.27)pg/ml,对照组分别为(157.42±13.16)pg/ml、(121.52±6.21)pg/ml、(106.10±7.96)pg/ml、(38.40±3.71)pg/ml,第1 d、7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 d、2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7 d、14 d、21 d TNF-α,观察组分别为(81.45±4.67)pg/ml、(63.25±5.08)pg/ml、(40.71±2.52)pg/ml、(8.07±0.51)pg/ml,对照组分别为(80.28±4.12)pg/ml、(61.19±5.45)pg/ml、(52.50±5.07)pg/ml、(19.93±2.00)pg/ml,第1 d、7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 d、2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灵仙方降低胆石症患者胆汁IL-6、TNF-α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胆汁 大黄灵仙方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子因子α
下载PDF
MEBT/MEBO对慢性创面组织STAT6和SOCS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岑小宁 唐乾利 +6 位作者 黄许森 兰海生 卓臣义 冯时 唐习强 韦骋 包崇婵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对慢性创面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6(STAT6)、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OCS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美宝组、贝复新组和模型组,每组18只。构建慢性难...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对慢性创面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6(STAT6)、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OCS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美宝组、贝复新组和模型组,每组18只。构建慢性难愈合创面大鼠模型,分别使用美宝、贝复新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记录3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不同时点的创面愈合率,建模后第3、7、14天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创面组织STAT6、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美宝组和贝复新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模型组(均P<0.05)。建模后第7天、第14天,美宝组和贝复新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建模后第7天、第14天,Masson染色显示美宝组和贝复新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模型组。免疫印迹及实时定量PCR显示,建模后第3天、第7天,美宝组和贝复新组STAT6 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建模后第14天,美宝组和贝复新组STAT6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5),STAT6 mRNA、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EBT/MEBO可能通过调控STAT6、SOCS1表达而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 慢性难愈合创面 STAT6 SOCS1
下载PDF
双介入栓塞治疗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开艺 卓臣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79-380,共2页
目的 总结分析双介入栓塞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介入栓塞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随访观察患者食管胃底静... 目的 总结分析双介入栓塞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介入栓塞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随访观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变化程度及再出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静脉压从(3.68±0.12)kPa上升为(4.28±0.25)kPa,脾冠脉栓塞后静脉压快速降低为(3.19±0.21)kP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7例脾功能亢进症状好转,另外3例症状无变化;术后1周发现25例患者静脉曲张消失、8例患者有少量腹水存在,1例患者在术后2周出现少量出血情况。术后1周及术后1年时复查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介入栓塞治疗能有效改善门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功能亢进,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介入栓塞治疗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胆囊结石形成机制及诊疗现状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洋 卓臣义 唐乾利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03-206,共4页
胆囊结石是常见、多发的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其成因繁杂,涉及多种因素、多个环节,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等多角度、多方面对胆囊结石成因及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 胆囊结石是常见、多发的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其成因繁杂,涉及多种因素、多个环节,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等多角度、多方面对胆囊结石成因及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因此,总结目前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文从胆囊结石形成的诱发因素、临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探究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及临床防治提供一定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形成机制 诱发因素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大黄灵仙胶囊调控小鼠胆囊结石形成机制中BSEP、NTCP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洋 卓臣义 +5 位作者 唐乾利 冯时 岑小宁 包崇婵 黄丽芳 许彦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灵仙胶囊调控小鼠肝胆管侧膜细胞上胆盐输出泵(BSEP)、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干预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P组)、致石组(Z组)、致石+灌水组... 目的研究大黄灵仙胶囊调控小鼠肝胆管侧膜细胞上胆盐输出泵(BSEP)、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干预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P组)、致石组(Z组)、致石+灌水组(Z+S组)、致石+大黄灵仙胶囊组(Z+D组)、致石+熊去氧胆酸组(Z+X组),每组各12只,喂养8周,1天/次。采取小鼠胆囊组织观察造模情况,运用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技术对肝脏组织中BSEP、NTCP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并对比其差异。结果Z组结石形成数多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lotting:Z+D组和Z+X组BSEP、NTCP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Z+D组高于Z+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Z+S组、Z+D组与Z+X组BSEP、NTCP mRNA的转录水平存在差异,Z+S组<Z+D组、Z+S组<Z+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致石性饲料喂养可致小鼠胆囊结石形成,大黄灵仙胶囊可以增强小鼠肝胆管侧膜细胞上BSEP、NTCP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干预胆囊结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大黄灵仙胶囊 BSEP NTCP
下载PDF
MEBT/MEBO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CK10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舒清峰 陈端凯 +5 位作者 唐乾利 单云龙 唐强 岑小宁 卓臣义 冯时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9年第2期77-86,共10页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PF级Wistar大鼠...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8只)、急创组(18只)、慢创组(18只)、rb-bFGF组(18只)及MEBO组(18只),其中空白组大鼠仅做备皮处理,急创组大鼠建立急性创面模型,慢创组、 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建立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且空白组大鼠局部皮肤予以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急创组及慢创组大鼠创面予以生理盐水治疗, rb-bFGF组大鼠创面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b-bFGF)凝胶治疗, MEBO组大鼠创面予以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O)治疗,分别于治疗第3、 7、 14天对比观察5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及CK10的表达水平。结果 (1)治疗第3天,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形态与正常皮肤组织形态无明显差异,其他各组大鼠创面组织水肿明显,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少量成纤维细胞与新生毛细血管分布;治疗第14天,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形态与正常皮肤组织形态无明显差异,慢创组大鼠创面组织内仍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且有大量排列不规则的成纤维细胞分布,而急创组、 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可见排列整齐的新生毛细血管及完整的毛囊和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组织结构接近于正常皮肤组织。(2)治疗第3、 7、 14天,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急创组、慢创组、 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第7、 14天,急创组、rb-bFGF组和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慢创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 7、 14天, rb-bFGF组和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疗效不亚于rb-bFGF凝胶,且改变表皮干细胞的外界生存环境,促进表皮干细胞向正常表皮细胞增殖、分化,可能是其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创面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细胞角蛋白10 表皮干细胞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对脂多糖致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姜艳 巩奇明 +3 位作者 韦骋 陆飞燕 卓臣义 唐乾利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2-708,共7页
目的:研究湿润烧伤膏对脂多糖致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5μg/mL)、康复新液组(阳性对照,5μg/mL脂多糖+1.25%康复新液)和湿润烧伤膏组(5μg/mL脂多糖+0.6 mg/mL湿... 目的:研究湿润烧伤膏对脂多糖致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5μg/mL)、康复新液组(阳性对照,5μg/mL脂多糖+1.25%康复新液)和湿润烧伤膏组(5μg/mL脂多糖+0.6 mg/mL湿润烧伤膏),每组设置6个复孔。以脂多糖诱导建立炎性损伤细胞模型(对照组除外)。培养一定时间后,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迁移率,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检测细胞内IL-6蛋白定位和荧光强度,检测细胞中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磷酸化p65(p-p65)、TNF-α、IL-6、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迁移率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含量和PTEN、p-p65、TNF-α、IL-6和PI3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IL-6蛋白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且荧光强度增强。与脂多糖组比较,康复新液组和湿润烧伤膏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迁移率均显著升高;TNF-α、IL-6含量和PTEN、p-p65、TNF-α、IL-6(除康复新液组外)、PI3K、Akt(除康复新液组外)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L-6蛋白荧光强度减弱,且湿润烧伤膏组细胞中TNF-α、IL-6、PI3K、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康复新液组(P<0.05或P<0.01)。结论:湿润烧伤膏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炎症反应强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TEN/核因子κB、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皮肤成纤维细胞 炎症反应 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核因子κB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下载PDF
MEBT/MEBO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CK15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单云龙 岑小宁 +6 位作者 包崇婵 卓臣义 唐习强 韦骋 王雪玲 左远娟 唐乾利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年第2期77-84,共8页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15的动态表达水平,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15的动态表达水平,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适应性喂养7 d后,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MEBO组与rb-bFGF组,每组18只,其中空白组大鼠只做背部备皮处理,对照组大鼠于背部建立急性创面模型,模型组、MEBO组和rb-bFGF组大鼠于背部建立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模型建立后,空白组大鼠备皮处皮肤及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创面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纱布湿敷,MEBO组大鼠创面予以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药纱换药治疗,rb-bFGF组大鼠创面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药纱换药治疗。分别于治疗第3、7、14天,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中CK15蛋白及CK15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中CK15蛋白及CK15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F=0.054、1.333,P=0.948、0.293),其他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K15蛋白及CK15 mRNA表达水平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K15蛋白:F=192.766、58.065、126.888、118.244,P均=0.000;CK15 mRNA:F=580.869、272.569、569.254、736.054,P均=0.000)。治疗第3、7天,对照组、MEBO组、rb-bFGF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K15蛋白及CK1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而治疗第14天对照组、MEBO组、rb-bFGF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K15蛋白及CK1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治疗第3、7、14天,MEBO组与rb-bFGF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K15蛋白及CK15 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通过调控创面组织中CK15的表达水平促进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可能是MEBT/MEBO加快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部分作用机制,且其治疗效果与rb-bFGF相当,作用机制与rb-bFGF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创面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角蛋白15 表皮干细胞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在创面修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艳 卓臣义 +4 位作者 岑小宁 唐强 唐习强 韦骋 唐乾利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年第5期317-319,共3页
创面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涉及多种特定细胞行为、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生物学变化过程,寻求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对深入探究创面修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不仅能够研究创面修复过程中表皮细胞... 创面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涉及多种特定细胞行为、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生物学变化过程,寻求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对深入探究创面修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不仅能够研究创面修复过程中表皮细胞增殖、分化等的生物学行为,而且还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及其交互作用研究某种药物或技术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为部分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在创面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实验方法 创面修复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