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卓鹰 黄泳 +4 位作者 姜雪梅 唐安戊 李东江 邵明 吴卓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头针 美多巴 脑葡萄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薄氏腹针配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卓鹰 黄泳 +5 位作者 包力 陈志婵 刘跃民 徐新玉 柴霞 张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0-141,共2页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配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998/2002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住院部中医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7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腹针组(n=32例)和药物组(n=25例),两组均接受中药与西药治疗,中药为自拟汤剂:寒湿阻...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配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998/2002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住院部中医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7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腹针组(n=32例)和药物组(n=25例),两组均接受中药与西药治疗,中药为自拟汤剂:寒湿阻络型:制川乌、桂枝、细辛各10g,虎杖根、秦艽、鸡血藤、汉防己、淫羊藿、鹿角霜、乌梢蛇各15g,青风藤、黄芪各30g,制马钱子0.6g(研末冲服);湿热阻络型中药处方在上方基础上去川乌、桂枝、淫羊藿,加白鲜皮30g,白花蛇舌草、生地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续4周。另口服双氯芬酸钠(加英太青,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H10960217)50mg,每日2次;柳氮磺吡啶(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H31020450)第1周每日3次,每次口服0.5g,从第2周起,每周每次加0.25g,每日二三次,连续4周。腹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薄氏腹针进行治疗。腹针疗法取穴:君(主穴):即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臣(次穴):中极,大横(双);佐:气穴(双)。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均双穴);寒湿阻络型加神阙灸,湿热阻络型加水分。针刺顺序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中极、气穴、滑肉门、外陵、大横。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中极、气穴深刺,滑肉门、外陵、大横浅刺。进针后不行针,每日1次,留针30min。每周一至六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沉、指地距、扩胸距和20m步行时间,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7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没有脱失。①腹针组和药物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显效:18,6例;有效13,1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7%,80%;P<0.05)。②治疗4周后,腹针组患者血沉、指地距、20m步行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1);药物组患者治疗后血沉、指地距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薄氏腹针配合药物治疗能缓解或减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症状,恢复改善脊柱及外周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中医疗法 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应用 方剂 脊柱炎 强直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特定部位针刺疗法
下载PDF
火针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卓鹰 康新 +1 位作者 陈阳 陈志婵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0期6714-6714,共1页
采用火针治疗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3例(辨证分型:寒湿阻络10例,瘀血阻络5例,湿热阻络5例,脾肾两虚3例),以关节局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华佗夹脊穴。治疗结果:近期控制:6例,显效:共9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疗后微循环积... 采用火针治疗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3例(辨证分型:寒湿阻络10例,瘀血阻络5例,湿热阻络5例,脾肾两虚3例),以关节局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华佗夹脊穴。治疗结果:近期控制:6例,显效:共9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疗后微循环积分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甲皱微循环异常状态有明显改善,提示火针治疗可改善类风湿患者的甲皱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治疗 患者 甲皱微循环 类风湿性关节炎 瘀血阻络 治疗后 寒湿 军区 总医院 提示
下载PDF
苦甘方外涂治疗儿童湿疹1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卓鹰 王惠玲 +3 位作者 张晖 衣楠玲 方军 王小琴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5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苦甘方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外搽苦甘方煎液,对照组50例外搽儿肤康搽剂,疗程15天。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苦甘方治疗异常血液质型湿疹的疗效... 目的观察苦甘方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外搽苦甘方煎液,对照组50例外搽儿肤康搽剂,疗程15天。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苦甘方治疗异常血液质型湿疹的疗效明显好于异常胆液质型湿疹(P<0.05)。结论苦甘方治疗儿童湿疹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异常血液质型湿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甘方 湿疹 儿童
下载PDF
腹针加中药治疗痛风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卓鹰 惠华强 +4 位作者 方立 岳增文 陈建武 雷权 吐苏娜依.吐拉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42-1042,共1页
关键词 痛风 酶病 中药治疗 中药疗法 腹针
下载PDF
腹针刺配合药物内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卓鹰 雷权 +1 位作者 徐新玉 惠华强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1079-1080,共2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内服治疗 单纯药物 针刺配合 疗效观察 自身免疫疾病 疑难杂症
下载PDF
大蒜膏对睡眠剥夺所致疲劳人体体温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卓鹰 黄泳 +4 位作者 雷权 石娜 李求实 王升旭 陈静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08-2509,共2页
目的观察神阙穴外贴大蒜膏对抗睡眠剥夺所致昼夜节律紊乱的整复作用,初步探讨大蒜膏的抗昼夜节律作用。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20名健康成年男性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睡眠剥夺组(B)、睡眠剥夺并贴药组(C),对B和C组同时进行48h睡眠剥... 目的观察神阙穴外贴大蒜膏对抗睡眠剥夺所致昼夜节律紊乱的整复作用,初步探讨大蒜膏的抗昼夜节律作用。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20名健康成年男性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睡眠剥夺组(B)、睡眠剥夺并贴药组(C),对B和C组同时进行48h睡眠剥夺,A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A组及睡眠剥夺后B和C组的体温昼夜变化。结果 3组的体温都有昼夜节律性,A组峰值为280.620,大约出现在19:11;B组峰值305.538,出现在20:37左右;C组峰值278.130,出现在18:54左右。B组经睡眠剥夺后虽然仍保持着节律性,但是其峰值、振幅及峰相位均与A组相差较大,而C组的各项指标则更接近于A组,但A组和B组、B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膏穴位贴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节律的稳定性,促进节律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膏 穴位贴敷 睡眠剥夺 昼夜节律
下载PDF
大蒜膏外贴神阙穴对睡眠剥夺疲劳者尿液淀粉酶变化的影响
8
作者 卓鹰 石娜 +4 位作者 黄泳 包力 雷权 刘跃民 刘爱忠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74-2974,共1页
目的观察48h睡眠剥夺后,健康青年志愿者尿液淀粉酶的变化,并观察神阙穴外贴大蒜膏对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将20名健康成年男性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睡眠剥夺组(B)、睡眠剥夺并贴药组(C),对B和C组同时进行48h睡眠剥夺,A组不做任何处... 目的观察48h睡眠剥夺后,健康青年志愿者尿液淀粉酶的变化,并观察神阙穴外贴大蒜膏对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将20名健康成年男性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睡眠剥夺组(B)、睡眠剥夺并贴药组(C),对B和C组同时进行48h睡眠剥夺,A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并比较各组尿液淀粉酶的水平。结果48 h睡眠剥夺后,B和C组的尿液淀粉酶值不同程度的小于A组,但是C组比B组高,A和B组的淀粉酶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8h睡眠剥夺后,健康青年志愿者尿液淀粉酶水平显著降低,大蒜膏穴位贴敷能够显著提高降低的尿液淀粉酶,表明大蒜膏有促进疲劳机体消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膏 穴位贴敷 睡眠剥夺 淀粉酶
下载PDF
维医验方苦甘方治疗异常血液质性湿疹11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卓鹰 王惠玲 +3 位作者 张晖 衣楠玲 方军 王小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6期152-152,共1页
目的:观察苦甘方治疗异常血液质型湿疹的疗效。方法:11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外搽苦甘方水煎剂;对照组28例,外搽儿肤康搽剂。用药15天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维医验方... 目的:观察苦甘方治疗异常血液质型湿疹的疗效。方法:11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外搽苦甘方水煎剂;对照组28例,外搽儿肤康搽剂。用药15天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维医验方苦甘方治疗湿疹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尤其对异常血液质型湿疹疗效更佳,特别适合婴幼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甘方 湿疹
下载PDF
头电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区DAT显像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姜雪梅 黄泳 +6 位作者 李东江 唐安戊 王升旭 卓鹰 李求实 陈静 高彦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运用SPECT技术探讨头电针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机理。方法:5例PD患者均接受顶颞前斜线(MS6),额旁3线(MS4),顶旁1线(MS8),顶旁2线(MS9),枕下旁线(MS14)的电针治疗,单侧病变针对侧,双侧病变针双侧。治疗前后分别行99mTc-TRODAT-1SPECT... 目的:运用SPECT技术探讨头电针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机理。方法:5例PD患者均接受顶颞前斜线(MS6),额旁3线(MS4),顶旁1线(MS8),顶旁2线(MS9),枕下旁线(MS14)的电针治疗,单侧病变针对侧,双侧病变针双侧。治疗前后分别行99mTc-TRODAT-1SPECT显像,利用感兴趣区(ROI)测定纹状体/枕叶(ST/OC)的比值,分析纹状体区的多巴胺转运体(DAT)活性。结果:治疗前后发病同侧ST/OC分别是1·19±0·15和1·24±0·31,而对侧分别是0·90±0·12和0·95±0·25,治疗后均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电针可以减少PD患者纹状体区DAT的丢失,改善纹状体区DAT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针灸疗法 头针 电针 受体 多巴胺/针灸效应 纹状体/针灸效应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下载PDF
头部电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泳 姜雪梅 +6 位作者 李东江 唐安戊 卓鹰 陈静 李求实 高彦平 王升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运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观察头部电针对帕金森病(PD)患者基底节区多巴胺转运体(DAT)的影响。方法10例原发性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例接受顶颞前斜线(MS6),额旁3线(MS4),顶旁1线(MS8),顶旁2线(MS9)... 目的运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观察头部电针对帕金森病(PD)患者基底节区多巴胺转运体(DAT)的影响。方法10例原发性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例接受顶颞前斜线(MS6),额旁3线(MS4),顶旁1线(MS8),顶旁2线(MS9),枕下旁线(MS14)的电针治疗,单侧病变针刺对侧,双侧病变针刺双侧,深度达到帽状腱膜,每日1次,每周5次;对照组5例口服美多巴,轻度患者:125mg每日3次;中度患者:250mg每日3次;重度患者:250mg每日4次口服;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行99mTcTRODAT1SPECT脑断层显像,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测定基底节区/枕叶(BG/OC)的比值,分析基底节区的DAT活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99mTcTRODAT1摄取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治疗组发病肢体同侧治疗前后BG/OC分别为1.1883±0.1471和1.2416±0.3146,对侧分别为0.9019±0.1210和0.9496±0.2522;对照组发病肢体同侧治疗前后BG/OC分别为1.1597±0.0568和1.2053±0.1153,对侧分别为1.0436±0.1393和1.2972±0.2612。对照组发病肢体对侧BG/OC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脑区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对于DAT的改善效应无差异。结论头部电针可以减少PD患者基底节区DAT的丢失,改善基底节区DAT的活性,达到对于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从而延缓PD患者的病程并且减轻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头部电针 多巴胺转运体 关多巴 功能显像
下载PDF
头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2
作者 姜雪梅 黄泳 +1 位作者 卓鹰 高彦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目的观察头电针对于Hoehn-Yahr分级1.5-3.0级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在接受美多巴等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利用头电针针刺患肢对侧顶颞前斜线(MS6)、额旁3线(MS4),顶旁1 线(MS8)、顶旁2线(MS9)、... 目的观察头电针对于Hoehn-Yahr分级1.5-3.0级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在接受美多巴等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利用头电针针刺患肢对侧顶颞前斜线(MS6)、额旁3线(MS4),顶旁1 线(MS8)、顶旁2线(MS9)、枕下旁线(MS14),双侧病变针双侧,深度达到帽状腱膜;对照组15例,口服美多巴,按照病人常规剂量服药分级。利用Webster量表和UPDRS运动部分对疗效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震颤、强直、运动障碍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Webster评分示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于运动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肯定,尤其在运动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无副作用,为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电针 帕金森病 美多巴
下载PDF
自拟芍药木瓜汤治疗膝骨关节炎60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新玉 包力 +2 位作者 吐苏娜依 柴霞 卓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70-71,共2页
骨性关节炎(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和增生性关节炎,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进行性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丧失,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边缘骨赘形成。发病多见于负重和易磨损关节,膝关节受累最多见,称为膝关节骨性... 骨性关节炎(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和增生性关节炎,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进行性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丧失,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边缘骨赘形成。发病多见于负重和易磨损关节,膝关节受累最多见,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肿大、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芍药木瓜汤 中医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包力 陈志婵 +5 位作者 张祥德 刘跃民 王冬云 卓鹰 孔令新 徐新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15-416,共2页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6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新玉 包力 +2 位作者 吐苏娜依 柴霞 卓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5-65,共1页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以疼痛、肢体肿胀、静脉曲张、皮下可扪及条索状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运用肝素钠配合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血栓性静脉炎61例,并与单纯采用肝素钠治疗者对照,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桃红四物汤 肝素钠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雪莲注射液治疗风寒湿性关节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包力 卓鹰 +2 位作者 陈志婵 徐新玉 李雪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风寒湿性关节痛 雪莲注射液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包力 陈志婵 +3 位作者 孔令新 刘跃民 卓鹰 徐新玉 《中医药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药疗法 疗效 综合疗法
下载PDF
火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康新 卓鹰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491-492,共2页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例46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结果治疗一疗程(10次)后,微循环有显著改善,管袢数目增多,血流速度加快,血管管袢形态、血液流态、...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例46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结果治疗一疗程(10次)后,微循环有显著改善,管袢数目增多,血流速度加快,血管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与治疗前比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总有效率为96%。提示火针治疗可改善类风湿患者的甲襞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火针 微循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幼年强直性脊柱炎22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包力 徐新玉 +1 位作者 卓鹰 刘跃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61-61,共1页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有一定的致残率。其发病高峰年龄为20-30岁,16岁以前发病的病例称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AS)。JAS的临床表现与AS相比有不同的特点,临床易致误诊与漏诊。本...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有一定的致残率。其发病高峰年龄为20-30岁,16岁以前发病的病例称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AS)。JAS的临床表现与AS相比有不同的特点,临床易致误诊与漏诊。本院近年来收治JAS2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强直性脊柱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甲皱微循环改变及中医药治疗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包力 康新 +4 位作者 陈志婵 徐新玉 刘跃民 卓鹰 柴霞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5年第6期408-408,共1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甲皱微循环 中医药疗法 温痹散 活血通络 温散寒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