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饥饿及恢复投喂对鱼免幼鱼生长、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单乐州 闫茂仓 +2 位作者 吴洪喜 邵鑫斌 谢起浪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9期45-51,共7页
在水温(12±1)℃和盐度24.3±0.61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及恢复投喂对鱼免幼鱼生长、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设置饥饿5、10、15 d及连续饥饿4个水平,并设正常投饵对照组,各组饥饿结束后马上恢复正常投饵,整个实验历时30 d,在实... 在水温(12±1)℃和盐度24.3±0.61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及恢复投喂对鱼免幼鱼生长、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设置饥饿5、10、15 d及连续饥饿4个水平,并设正常投饵对照组,各组饥饿结束后马上恢复正常投饵,整个实验历时30 d,在实验前、饥饿结束时和实验结束时分别测定鱼免幼鱼全长、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鱼免幼鱼在饥饿状况下存活时间23 d。实验结束时,饥饿5 d和10 d处理组鱼免幼鱼全长和体重明显高于投喂对照组(P<0.05)。在饥饿期间,连续饥饿组鱼免幼鱼的耗氧率先下降又上升;排氨率前期显著升高,5 d后达峰值,然后逐步下降;鱼免幼鱼的O∶N比值先下降,10 d后达谷值,然后不断升高,20 d后迅速升高到30.347。饥饿结束时,各饥饿组与投喂对照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束时,鱼免幼鱼耗氧率除饥饿5 d和10 d组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排氨率除投喂对照组和饥饿15 d组差异不显著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饥饿结束时和实验结束时O∶N比值差异显著。可见,饥饿后恢复投喂的鱼免幼鱼具有补偿生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鱼 饥饿 投喂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棘头梅童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3 位作者 谢起浪 张维前 王铁杆 吴洪喜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266-271,共6页
从2002年至2005年在浙南瑞安市飞云江口海域进行棘头梅童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采用湿法和半干法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孵出仔鱼。采取生态式育苗方法,共育出全长3cm以上的鱼苗2654尾。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湿法 半干法 人工繁殖 育苗
下载PDF
鮸鱼胚胎发育及其仔、稚、幼鱼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单乐州 谢起浪 +1 位作者 邵鑫斌 闫茂仓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9,96,共6页
作者对(鱼免)鱼(Miichthys miiuy)的早期发育(从受精卵到45日龄幼鱼)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进行了描述。(鱼免)鱼的受精卵在水温21.4℃~22.O℃,盐度25.7条件下,经过29h30rain仔鱼孵出。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可分为卵裂期、囊... 作者对(鱼免)鱼(Miichthys miiuy)的早期发育(从受精卵到45日龄幼鱼)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进行了描述。(鱼免)鱼的受精卵在水温21.4℃~22.O℃,盐度25.7条件下,经过29h30rain仔鱼孵出。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胚体形成期等4个主要时期,然后进入胚后发育阶段。孵出后的3耳龄仔鱼已能在水体中平游,极少数个体可开口撮食轮虫。4日龄仔鱼全部开口摄食,并对光反应敏感,出现明显的集群现象。22日龄的后期仔鱼各鳍鳍条发育形成,鳞片开始出现,进入到稚鱼期。39日龄后,挽鱼全身披满细小的鳞片,全部分布于育苗池的底部,开始进入到幼鱼发育阶段。根据仔、稚、幼鱼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对(鱼免)鱼的分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免)鱼(Miichthysmiiuy) 胚胎发育 形态特征 生态习性 分类
下载PDF
香鱼生产性育苗及饵料系列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单乐州 谢起浪 +2 位作者 陈少波 仲 伟 叶岩豹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33-37,共5页
2000年10月至2001年4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清江试验场进行生产性香鱼育苗研究,共育出全长4.5cm以上的香鱼苗种48.5×104尾,其中4#、5#育苗池成活率达51.7%。同时经研究提出了几种在生产上行之有效的育苗饵料系列。
关键词 香鱼 生产性育苗 饵料系列 成活率 培育密度 水温 日照
下载PDF
棘头梅童鱼幼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闫茂仓 《水产养殖》 CAS 2007年第6期4-5,共2页
对棘头梅童鱼幼鱼进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幼鱼的适宜生活盐度范围为5‰~29‰,极限生存盐度范围为2‰~42‰。对盐度的突变适应能力很强。在试验条件下,水温上下限分别为35.0℃和7.8℃。棘头梅童鱼幼鱼对... 对棘头梅童鱼幼鱼进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幼鱼的适宜生活盐度范围为5‰~29‰,极限生存盐度范围为2‰~42‰。对盐度的突变适应能力很强。在试验条件下,水温上下限分别为35.0℃和7.8℃。棘头梅童鱼幼鱼对淡水的耐受在20min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人工苗种 幼鱼 生物学特性 盐度 水温
下载PDF
鮸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单乐州 林志华 邵鑫斌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选用不同来源的鮸鱼亲鱼,经人工培育、促熟后直接在网箱内催产,用LHRH-A2作催产剂,体腔注射,采用轮虫-丰年虫幼体-鲜活桡足类-冰鲜桡足类饵料系列培育鱼苗,3年共育出全长3cm以上的鮸鱼苗70余万尾,基本上掌握了鮸鱼的人工繁育技术。
关键词 鮸鱼 人工 繁殖 育苗
下载PDF
小丑鱼室内循环水养殖设施与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曹醒戈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0,共4页
为了实现规模化人工养殖小丑鱼(Amphiprioninae),研发了小丑鱼室内循环水养殖设施和技术。1组循环水养殖系统由10个玻璃钢养殖桶和1个水处理玻璃缸及管道系统组成,采用物理过滤、生化过滤、藻板过滤进行循环水处理。1组循环水养殖系统每... 为了实现规模化人工养殖小丑鱼(Amphiprioninae),研发了小丑鱼室内循环水养殖设施和技术。1组循环水养殖系统由10个玻璃钢养殖桶和1个水处理玻璃缸及管道系统组成,采用物理过滤、生化过滤、藻板过滤进行循环水处理。1组循环水养殖系统每3个月可养殖产出全长约3.5 cm的商品小丑鱼5 000尾,养殖存活率达80%以上。从2014年至2015年,利用该设施养殖生产出商品小丑鱼10余万尾。和常规的食用海水鱼循环水养殖设施相比,小丑鱼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减少了蛋白分离器、气浮机、微滤机等设备,增加了藻板过滤设施。研究表明,小丑鱼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建造成本低、运行能耗低、管理维护简单、水质稳定,可基本实现全封闭循环水养殖,适合进行小丑鱼等海水珊瑚礁观赏鱼类的规模化养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丑鱼 循环水养殖设施 藻板过滤
下载PDF
双棘黄姑鱼鱼苗培育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1 位作者 林志华 李小勇 《渔业现代化》 2005年第5期21-23,共3页
采用牡蛎受精卵—轮虫—丰年虫幼体—桡足类—鱼肉糜育苗饵料系列,双棘黄姑鱼的育苗水温为23.5℃以上,2003年出苗全长4.11 cm鱼苗12万尾;2004年出苗全长2.7 cm鱼苗8万尾;2005年出苗全长3.41 cm鱼苗33.7万尾,2005年育苗单位水体出苗率为3... 采用牡蛎受精卵—轮虫—丰年虫幼体—桡足类—鱼肉糜育苗饵料系列,双棘黄姑鱼的育苗水温为23.5℃以上,2003年出苗全长4.11 cm鱼苗12万尾;2004年出苗全长2.7 cm鱼苗8万尾;2005年出苗全长3.41 cm鱼苗33.7万尾,2005年育苗单位水体出苗率为3 510尾/m3,育苗成活率为41.6%。双棘黄姑鱼苗的特点为前期生长很慢而15日龄后生长极快,全长1.0 cm开始出现严重的自相残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棘黄姑鱼 鱼苗培育 技术 鱼苗培育技术 双棘黄姑鱼 自相残杀现象 前期生长 出苗率 饵料系列 育苗 桡足类 丰年虫
下载PDF
斑鰶人工增殖放流操作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单乐州 张立宁 +2 位作者 邵鑫斌 马建忠 柯爱英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11期56-57,共2页
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分布于我国沿海,为典型的东海海域近岸港湾鱼类,其食物营养级低,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也摄食有机碎屑和底栖硅藻,属以浮游动植物为主的滤食性鱼类,被称之为海水中的"花白鲢"。国内海水人... 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分布于我国沿海,为典型的东海海域近岸港湾鱼类,其食物营养级低,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也摄食有机碎屑和底栖硅藻,属以浮游动植物为主的滤食性鱼类,被称之为海水中的"花白鲢"。国内海水人工放流的鱼类品种多为高营养级的肉食性品种,缺乏低营养级的植食性和滤食性的鱼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品种 滤食性鱼类 人工放流 花白鲢 底栖硅藻 有机碎屑 营养级 食物营养
下载PDF
黄姑鱼室内水泥池规模化生态育苗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单乐州 黄贤克 +2 位作者 闫茂仓 邵鑫斌 张立宁 《水产养殖》 CAS 2019年第6期17-19,共3页
黄姑鱼(Niben albiftora Richardson),系石首鱼科,黄姑鱼属。近年来由于资源的日渐枯竭,野生黄姑鱼变得稀有,价格有了大幅的提高,而且黄姑鱼具有适应能力强、抗病力高、生长快等特点,能够满足网箱、鱼塘等多种形式的养殖需要,很受养殖... 黄姑鱼(Niben albiftora Richardson),系石首鱼科,黄姑鱼属。近年来由于资源的日渐枯竭,野生黄姑鱼变得稀有,价格有了大幅的提高,而且黄姑鱼具有适应能力强、抗病力高、生长快等特点,能够满足网箱、鱼塘等多种形式的养殖需要,很受养殖户的喜爱,为调整和优化养殖品种结构的优质鱼种。国内对黄姑鱼人工繁育技术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育苗模式有类似大黄鱼的室内水泥池育苗模式和室外土池育苗模式。2017年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鱼类项目组在洞头基地根据生态育苗的水质调控理念,采用室内水泥池培育海水自然藻的生态育苗技术进行育苗,成功育出平均全长4.35 cm的鱼苗31.58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水泥池 育苗试验 生态育苗 黄姑鱼 RICHARDSON 规模化 养殖品种结构 人工繁育技术
下载PDF
ATS在海水工厂化循环水生态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吴洪喜 《水产养殖》 CAS 2014年第9期4-6,共3页
潮间带藻类过滤法(Algal turf scrubber)简称ATS,是1993年由Smithsonian海水系统实验室的Walter Adey博士提出的应用于海水观赏水族缸养殖的一种水处理方法,ATS其实就是用植物去吸收水中营养,藻板是ATS最基本的设备,藻板很简单,用磨... 潮间带藻类过滤法(Algal turf scrubber)简称ATS,是1993年由Smithsonian海水系统实验室的Walter Adey博士提出的应用于海水观赏水族缸养殖的一种水处理方法,ATS其实就是用植物去吸收水中营养,藻板是ATS最基本的设备,藻板很简单,用磨沙玻璃、有机玻璃或无规共聚聚丙烯(PPR)材料等,使材料表面粗糙有利于藻类附着即可,藻板垂直或倾斜,水流从上而下流过整块藻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系统 生态养殖 ATS 应用 循环水 工厂化 无规共聚聚丙烯 WALTER
下载PDF
浙南浅海鱼类养殖概况及渔业统计的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单乐州 张维前 方军 《水产养殖》 CAS 2016年第3期11-13,共3页
浅海鱼类养殖不但是海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于浅海鱼类养殖的开放性,其对海洋环境和资源也有重要的影响。按渔业统计要求,普通网箱养殖面积以平方米计,深水网箱养殖面积以立方米计,由于统计人员对普通网箱和深水网箱区分界限模糊... 浅海鱼类养殖不但是海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于浅海鱼类养殖的开放性,其对海洋环境和资源也有重要的影响。按渔业统计要求,普通网箱养殖面积以平方米计,深水网箱养殖面积以立方米计,由于统计人员对普通网箱和深水网箱区分界限模糊,统计数据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不能很好地为养殖生产指导和决策提供真实依据。为了摸清浙江南部温州海水鱼类浅海养殖的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统计 鱼类养殖 深水网箱养殖 海洋水产养殖 海水养殖 浙江南部 统计数据 浅海养殖 海洋环境 养殖面积
下载PDF
透红小丑鱼的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1 位作者 闫茂仓 曹醒戈 《水产科技情报》 2015年第1期25-29,35,共6页
为了补充确定透红小丑鱼的分类地位,对透红小丑鱼的繁殖习性及胚胎发育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透红小丑鱼的产卵时间持续近1h 20min,产卵量多达1400粒;受精卵长径1.5—1.7mm,短径0.63~0.67mm;胚胎发育过程包括胚盘期、卵裂... 为了补充确定透红小丑鱼的分类地位,对透红小丑鱼的繁殖习性及胚胎发育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透红小丑鱼的产卵时间持续近1h 20min,产卵量多达1400粒;受精卵长径1.5—1.7mm,短径0.63~0.67mm;胚胎发育过程包括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共7个时期;在水温(26.5±0.5)℃时,受精卵约需198h15ra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3.0~3.6mm,18d进入稚鱼期,45d进入幼鱼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红小丑鱼 繁殖 受精卵 胚胎发育
下载PDF
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 Temmincket Schlegel)海水养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单乐州 陈少波 邵鑫斌 《现代渔业信息》 2007年第12期15-16,共2页
在水泥池中进行香鱼海水养殖试验,试验香鱼在海水中养殖80d,香鱼的平均体重在试验开始时为7.14g,结束时平均体重35.52g,养殖成活率68.9%,饲料系数2.36。海水水温超过25℃则香鱼出现严重的病害并大量死亡。
关键词 香鱼 海水 养殖 水泥池
下载PDF
乐清湾斑鱼祭鰶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单乐州 马建忠 +4 位作者 邵鑫斌 张立宁 闫茂仓 方军 张炯明 《水产科技情报》 2020年第3期130-134,共5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乐清湾斑鰶的繁殖习性,实现斑鰶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于2018年在浙南乐清湾斑鰶繁殖季节捕捞产卵亲鱼,采用湿法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在室内水泥池进行了育苗试验。人工繁育时海水水温16.3~20.1℃,比重1.017~1.019。育苗饵... 为了进一步了解乐清湾斑鰶的繁殖习性,实现斑鰶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于2018年在浙南乐清湾斑鰶繁殖季节捕捞产卵亲鱼,采用湿法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在室内水泥池进行了育苗试验。人工繁育时海水水温16.3~20.1℃,比重1.017~1.019。育苗饵料系列为轮虫-丰年虫幼体-配合饲料。海上人工授精共获得发育出现胚体的斑鰶受精卵1 998 g,每千克受精卵约53.7万粒。人工授精单日的次日浮卵率最高为13.4%,单日的每千克鱼次日浮卵量最高为15.2 g。2018年共育出平均全长为4.97 cm的斑鰶苗28.16万尾,育苗成活率约为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鰶 繁殖 育苗 次日浮卵率 次日浮卵量
下载PDF
花尾胡椒鲷人工育苗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1期29-30,32,共3页
对花尾胡椒鲷进行人工育苗试验,幼体培育饵料系列采用牡蛎受精卵、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海水桡足类或淡水枝角类,历时34 d,育苗成活率30%;探讨了鱼苗的生长、生活习性和饵料系列。
关键词 花尾胡椒鲷 人工育苗 饵料系列 生长 生活习性
下载PDF
鮸鱼鱼苗越冬技术和鱼种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闫茂仓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67,共3页
2003~2006年,采用室外土池网箱、室内水泥池及海区网箱3种方式进行鮸鱼鱼苗越冬和鱼种培育试验,鮸鱼鱼苗越冬成活率可达60%以上,从越冬后的鱼苗培育至体重50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在90%以上。从越冬培育至体重50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可达54... 2003~2006年,采用室外土池网箱、室内水泥池及海区网箱3种方式进行鮸鱼鱼苗越冬和鱼种培育试验,鮸鱼鱼苗越冬成活率可达60%以上,从越冬后的鱼苗培育至体重50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在90%以上。从越冬培育至体重50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可达54%以上。总结了3种方式的养殖管理方法、特点及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鮸鱼 鱼苗 越冬 鱼种培育
下载PDF
香鱼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总结 被引量:2
18
作者 单乐州 陈少波 +2 位作者 仇建标 谢起浪 仲伟 《科学养鱼》 2003年第8期14-15,共2页
香鱼养殖要求水质清净无污染且水温较低。一些水质清瘦、基础生产力低下的山地湖泊、河流、水库及山涧溪流,均可进行香鱼养殖。人工条件下,幼香鱼(5~6厘米)经过5~7个月的饲养,一般体重可达100克以上。近几年来香鱼市场价格很高。
关键词 香鱼 人工育苗 养殖技术 设施养殖 亲鱼培育 人工催产 孵化
下载PDF
红螯螯虾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单乐州 陈少波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1,共2页
2 0 0 0年育出全长 2cm以上虾苗百余万尾 ,每只抱卵虾每次能出苗 10 0~ 30 0尾。介绍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
关键词 红螯螯是 亲虾培育 孵幼 幼体培育 育苗
下载PDF
淡水池养梭鱼海水网箱接力养殖试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1 位作者 张立宁 张维前 《科学养鱼》 2018年第11期47-48,共2页
梭鱼为广温广盐性鱼类,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浙南温州,梭鱼俗称“黄眼鲻”,消费市场很大,但未有梭鱼人工养殖产业发展。2017年项目组从江苏大丰保活运输淡水养殖的大规格梭鱼至浙南乐清湾的海水网箱进行人工养殖试验,在海水网... 梭鱼为广温广盐性鱼类,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浙南温州,梭鱼俗称“黄眼鲻”,消费市场很大,但未有梭鱼人工养殖产业发展。2017年项目组从江苏大丰保活运输淡水养殖的大规格梭鱼至浙南乐清湾的海水网箱进行人工养殖试验,在海水网箱养殖半年后,梭鱼不仅生长增重,尤其是鱼肉的口感明显改善,市场售价大幅提高且销量大。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为开辟梭鱼养殖新模式,促进梭鱼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养殖试验 海水网箱养殖 淡水养殖 梭鱼 接力 池养 经济鱼类 养殖产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