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胫关节面的形态与扣锁机制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7
1
作者 单云官 王连鹏 +3 位作者 张金波 吴杰 刘未 徐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0-652,655,共4页
目的:通过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探讨股胫关节扣锁机制的解剖学基础。方法:93侧186根股骨与胫骨,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结果:①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62.0±2.8)mm,左右宽(23.9±1.7)mm,关节面周缘长(108.3±... 目的:通过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探讨股胫关节扣锁机制的解剖学基础。方法:93侧186根股骨与胫骨,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结果:①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62.0±2.8)mm,左右宽(23.9±1.7)mm,关节面周缘长(108.3±5.2)mm;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压迹呈三角形,长(15.1±3.6)mm,压迹朝前内方向角度为71.7°±6.7°。股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62.1±2.9)mm,左右宽(28.5±2.3)mm,关节面周缘长(111.7±4.5)mm;股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压迹呈一字形,压迹长(16.4±7.3)mm,压迹朝前外方角度为73.3°±7.5°。②胫骨内侧窝关节面前后方向深(3.3±0.7)mm,左右方向深(6.0±0.8)mm;胫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45.3±2.7)mm,左右宽(30.7±1.8)mm;胫骨外侧髁关节面关节窝前后方向深(1.8±0.6)mm,左右方向深(5.1±0.9)mm;胫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41.4±3.9)mm,左右宽(31.9±2.2)mm。结论:股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中部有内、外侧压迹,与胫骨近端内、外侧髁关节窝及半月板共同形成股胫关节的扣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内侧髁 股骨外侧髁 股骨内外侧压迹 胫骨内外侧髁关节窝
下载PDF
骶1腰5椎体置入螺钉固定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2
作者 单云官 徐达传 +2 位作者 钟世镇 武钢 李忠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为骶骨置入螺钉固定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8例(36侧)成尸脊柱标本上,解剖观测骶骨置入螺钉入路的安全区、置钉点、角度和深距。并在尸体上摹拟了术式。结果:骶骨背面有2个置钉安全区域,腰5骶1关节囊下安全区左... 目的:为骶骨置入螺钉固定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8例(36侧)成尸脊柱标本上,解剖观测骶骨置入螺钉入路的安全区、置钉点、角度和深距。并在尸体上摹拟了术式。结果:骶骨背面有2个置钉安全区域,腰5骶1关节囊下安全区左右径6.0±1.2mm,上下径8.6±1.4mm。外侧安全区左右径9.1±2.1mm,上下径9.7±2.3mm。螺钉向内偏斜15.1°~22.9°,向尾侧偏斜58.4°~64.4°,向头侧偏斜67.8°±9.3°。置钉深距38.2~48.0mm。结论:本文为从骶骨背面安全区域置钉至骶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第5腰椎体 应用解剖 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7
3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2 位作者 张金波 韩文岭 贺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为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综合征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成人脊柱标本7条(共175对350个椎间关节)。观察椎间关节滑膜层及纤维层的结构特点。结果:椎间关节囊外为纤维层,内为较薄的滑膜层。关节囊包绕相邻上下... 目的:为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综合征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成人脊柱标本7条(共175对350个椎间关节)。观察椎间关节滑膜层及纤维层的结构特点。结果:椎间关节囊外为纤维层,内为较薄的滑膜层。关节囊包绕相邻上下关节突,关节腔狭小。滑膜层在相对关节面周缘,并形成双层突向关节腔内的滑膜皱襞,90.6%有滑膜皱襞,依其根部连接滑膜层的部位分Ⅰ、Ⅱ、Ⅲ和Ⅳ型,依滑膜皱襞伸入关节腔内长度分Ⅰ、Ⅱ度。结论:滑膜皱襞的嵌顿是引起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综合征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关节 滑膜 滑膜嵌顿综合征 解剖学
下载PDF
桡、尺动脉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单云官 张金波 +3 位作者 张玉和 潘曦东 贺智 冯美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为手外科提供桡、尺动脉分出的肌、皮支.材料和方法:用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尸上肢69(男61,女8)侧,解剖观测桡、尺动脉分支的部位、支数及外径.主要结果:从尺、桡动脉壁两侧发出分支,大部分为不对称性分支间距不等,平均(3.0~15.0)... 目的:为手外科提供桡、尺动脉分出的肌、皮支.材料和方法:用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尸上肢69(男61,女8)侧,解剖观测桡、尺动脉分支的部位、支数及外径.主要结果:从尺、桡动脉壁两侧发出分支,大部分为不对称性分支间距不等,平均(3.0~15.0)mm.桡动脉平均分出15.8支,其中肌支10.3支,筋膜皮支5.5支.尺动脉平均分出12.4支,其中肌支7.6支,筋膜皮支4.8支.结论:桡、尺动脉分出肌、皮支,皮支为前臂筋膜瓣、皮瓣的血管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尺动脉 肌支 筋膜皮支 解剖
下载PDF
脊柱腰段外侧区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1 位作者 王亚军 张金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为腰椎间盘穿刺摘除髓核的进针部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察成人尸15具(男11、女4)脊柱腰段外侧区血管神经的配布及无血管神经区的位置与范围。结果:脊柱腰段L1~L5外侧无血管神经区的范围为正方形,长(上下距离)最小均值为25... 目的:为腰椎间盘穿刺摘除髓核的进针部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察成人尸15具(男11、女4)脊柱腰段外侧区血管神经的配布及无血管神经区的位置与范围。结果:脊柱腰段L1~L5外侧无血管神经区的范围为正方形,长(上下距离)最小均值为25.03±3.46mm,最大均值为27.52±5.56mm,宽(前后距离)最小均值为23.75±6.67mm,最大均值为32.81±4.37mm;L5~S1区为三角形,长平均为16.42±3.80mm,宽平均为13.63±3.37mm。结论:经L1~L5区外侧区的椎间盘外侧面进针行相应髓核摘除术是安全的。L5~S1外侧无血管神经区范围较小,进针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腰动脉 腰升静脉 椎间盘 髓核 解剖
下载PDF
骶管裂孔和骶后孔穿刺点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1 位作者 张金波 贺智 《武警医学》 CAS 2000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 为骶管裂孔、骶后孔穿刺点提供解剖测量数据。方法 取成人骶骨 137块 ,观测骶角、骶管裂孔和骶后孔的形态及位置。结果 左右侧骶角同高者占 70 8% ;不同高者占 2 4 8% ;扁平不显占 4 4%。骶管裂孔高 (18 3±8 6 )mm ,宽 (1... 目的 为骶管裂孔、骶后孔穿刺点提供解剖测量数据。方法 取成人骶骨 137块 ,观测骶角、骶管裂孔和骶后孔的形态及位置。结果 左右侧骶角同高者占 70 8% ;不同高者占 2 4 8% ;扁平不显占 4 4%。骶管裂孔高 (18 3±8 6 )mm ,宽 (10 5± 2 7)mm。在后正中线上 ,骶角间点至S2 后孔间点为 (5 3 0± 8 4)mm ,S2 后孔间点至S2 后孔点为(2 0 5± 2 8)mm。结论 骶管裂孔穿刺点为骶管麻醉常用进针点。对钩形骶骨、骶管中部狭窄、一侧阻滞麻醉不全、只需一侧阻滞麻醉以及经骶后孔穿刺骶管疗法 ,宜用骶后孔穿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骶管裂孔 骶后孔 麻醉 穿刺点
下载PDF
跗骨窦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1 位作者 靳彪 李日保 《武警医学》 CAS 1994年第6期311-315,共5页
解剖观察成尸21具(42侧)下肢,研究了跗骨窦的组成、形态、内容物及跗骨窦三角。跗骨窦由4壁2口组成,外口左右宽29.87mm,中部高14.95mm,前后深19.98mm,朝前外方向与足的长轴间为49.79°。还... 解剖观察成尸21具(42侧)下肢,研究了跗骨窦的组成、形态、内容物及跗骨窦三角。跗骨窦由4壁2口组成,外口左右宽29.87mm,中部高14.95mm,前后深19.98mm,朝前外方向与足的长轴间为49.79°。还观察了跗骨窦内距跟骨间韧带、脂肪和动、静脉等。拇短伸肌和趾短伸肌起点处在跗骨窦腔外口的下壁。为临床诊治跗骨窦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跗骨窦综合征 解剖
下载PDF
颈椎前外侧沟的形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2 位作者 谷彦军 于大山 杨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 :颈椎手术前方入路 ,以颈椎前外侧沟为标志 ,为避免损伤椎动脉、静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观察 12 7套干燥颈椎标本的颈椎前外侧沟。解剖颈胸段脊柱标本 15例 ,观察头颈长肌及间距。结果 :①颈椎前外侧沟位于颈椎前外侧 ,沟中点... 目的 :颈椎手术前方入路 ,以颈椎前外侧沟为标志 ,为避免损伤椎动脉、静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观察 12 7套干燥颈椎标本的颈椎前外侧沟。解剖颈胸段脊柱标本 15例 ,观察头颈长肌及间距。结果 :①颈椎前外侧沟位于颈椎前外侧 ,沟中点深为 1.6~ 4.9mm。②两侧颈椎前外侧沟间距在 19.0~42 .7mm。③左右横突孔间距为 2 5 .9~ 44.7mm。④颈椎横突孔前壁厚为 1.5~ 3 .9mm。⑤头颈长肌位颈椎前方 ,大部分位于颈椎前外侧沟内。结论 :以颈椎前外侧沟为标志 ,两沟之间为颈椎手术前方入路安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外侧沟 横突孔 头颈长肌 形态学
下载PDF
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1 位作者 王亚军 张金波 《解剖学研究》 CAS 1999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 为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第5腰椎、骶骨各390块,测量第5腰椎横突、椎间孔的上下径和前后径.结果 第5腰椎横突正常上下径为13.3±2.6mm,前后径12.4±2.5mm正常椎间孔前后、上下径.第5腰椎肥大的横突... 目的 为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第5腰椎、骶骨各390块,测量第5腰椎横突、椎间孔的上下径和前后径.结果 第5腰椎横突正常上下径为13.3±2.6mm,前后径12.4±2.5mm正常椎间孔前后、上下径.第5腰椎肥大的横突上下径为20.9±2.4mm,前后径30.9±3.3mm.第5腰椎横突肥大L5~S1椎间孔的前孔,左侧:上下径11.5±4.3mm,前后径10.5±2.7mm;右侧:上下径10.2±4.5mm,前后径9.6±3.0mm.结论 第5腰椎横突肥大,可引起L5~S1椎间孔的前孔狭窄,累及第5腰神经,为腰腿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横突肥大 椎间孔 腰神经 解剖学 腰腿痛
下载PDF
带肌或肌腱蒂腓骨上段转位代股骨、胫骨外侧髁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云官 张如明 +2 位作者 魏焕萍 武钢 邢汝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为腓骨上段转位代股骨、胫骨外侧髁缺损,重建膝关节的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54侧腓骨上段、股骨和胫骨外侧髁的形态。观测44侧股二头肌腱和比目鱼肌起点的形态及血供。2侧下肢标本腓骨上段带股二头肌腱或比目... 目的:为腓骨上段转位代股骨、胫骨外侧髁缺损,重建膝关节的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54侧腓骨上段、股骨和胫骨外侧髁的形态。观测44侧股二头肌腱和比目鱼肌起点的形态及血供。2侧下肢标本腓骨上段带股二头肌腱或比目鱼肌转位摹拟术式。结果:①腓骨关节面中部上下径22.8±7.1mm;前后径23.9±2.1mm;向内下斜61.3°±6.4°;②股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径38.0±3.3mm;左右径28.0±3.1mm;③胫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径37.1±2.7mm;左右径24.6±2.8mm。结论:带股二头肌腱腓骨上段转位插入股骨内修复股骨外侧髁缺损,带比目鱼肌蒂腓骨上段转位插入胫骨内修复胫骨外侧髁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上段 股二头肌腱 比目鱼肌 膝关节 解剖学
下载PDF
经皮穿刺胸腺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1
作者 单云官 张金波 魏焕萍 《解剖学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183-184,187,共3页
目的通过穿刺胸腺组织诊断胸腺肿瘤,注入抗肿瘤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等。方法解剖观察成尸标本37具,观测胸腺的位置、形态,经皮穿刺进针点及深距。结果胸腺位于胸骨后方长(88.3±21.8)mm,宽(32.3±10.5)mm,厚(5.1±2.3)mm。... 目的通过穿刺胸腺组织诊断胸腺肿瘤,注入抗肿瘤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等。方法解剖观察成尸标本37具,观测胸腺的位置、形态,经皮穿刺进针点及深距。结果胸腺位于胸骨后方长(88.3±21.8)mm,宽(32.3±10.5)mm,厚(5.1±2.3)mm。经皮从胸骨柄上缘颈静脉切迹穿刺点穿刺至胸骨角后方深距(62.8±14.1)mm。从胸锁乳突肌内侧下段穿刺点至胸骨柄后方深距(45.0±9.2)mm,向前内进针角度为17.7°±7.9°。结论可经皮穿刺胸腺组织诊断胸腺增生或肿瘤,介入注射抗肿瘤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切迹 胸腺 胸腺肿瘤 重症肌无力 经皮穿刺 应用解剖 组织诊断 药物治疗 胸锁乳突肌 解剖观察
下载PDF
枕部皮肤的神经分布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潘曦东 《颈腰痛杂志》 1994年第3期179-180,共2页
枕部皮肤的神经分布及临床意义单云官,魏焕萍,潘曦东近年来,对头面部的疼痛及神经支配,有许多文献报道,而涉及枕部神经解剖研究的较少。掌握枕部神经来源、走行、分布是临床上对枕部疼痛诊断治疗的基础。为此,就枕部的解剖学界限... 枕部皮肤的神经分布及临床意义单云官,魏焕萍,潘曦东近年来,对头面部的疼痛及神经支配,有许多文献报道,而涉及枕部神经解剖研究的较少。掌握枕部神经来源、走行、分布是临床上对枕部疼痛诊断治疗的基础。为此,就枕部的解剖学界限,各枕神经的分布概况及其临床意义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部 皮肤 神经 解剖
下载PDF
四边孔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4
13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2 位作者 张玉和 张金波 孟庆勇 《解剖与临床》 2004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为四边孔综合征的病因和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成尸胸上肢标本36(男30、女6)侧四边孔的组成、内容及毗邻关系,并摹拟观察四边孔综合征的成因。结果:①四边孔上下径(18.4±1.9)mm,左右径(18.6±4.3)mm;②腋神... 目的:为四边孔综合征的病因和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成尸胸上肢标本36(男30、女6)侧四边孔的组成、内容及毗邻关系,并摹拟观察四边孔综合征的成因。结果:①四边孔上下径(18.4±1.9)mm,左右径(18.6±4.3)mm;②腋神经外径为(4.3±1.2)mm,腋动脉外径为(3.0±0.9)mm,腋静脉外径为(2.1±0.9)mm;③腋神经位于四边孔内上壁处,肩关节外展90°或过度活动时,腋神经被绷紧在肩胛下肌腱、肱骨外科颈和肩关节囊之间。结论:肩关节持续的过度屈、伸、展及四边孔长期受压和周围骨骼肌病变,是挤压腋神经引发四边孔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边孔综合征 解剖学基础 腋神经 肩关节 腋静脉 骨外科 腋动脉 肌腱 肌病 肱骨
下载PDF
骶管裂孔和骶后孔穿刺点的选择及其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5
14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2 位作者 张金波 贺智 宋立新 《解剖与临床》 1999年第4期207-208,共2页
目的:为骶管裂孔、骶后孔穿刺术提供解剖学测量数据。方法:取成人骶骨137块,观测骶角、骶管裂孔和骶后孔的形态及位置。结果:左右侧骶角同高者占70.8%,不同高者占24.8%,骶角不显者占4. 4%。骶管裂孔高18.3±8.6mm,宽10.5±2.... 目的:为骶管裂孔、骶后孔穿刺术提供解剖学测量数据。方法:取成人骶骨137块,观测骶角、骶管裂孔和骶后孔的形态及位置。结果:左右侧骶角同高者占70.8%,不同高者占24.8%,骶角不显者占4. 4%。骶管裂孔高18.3±8.6mm,宽10.5±2.7mm。在后正中线上,骶角间点至骶2后孔间点为53.0±8.4mm,骶2后孔间点至骶2后孔点为20.5±2.8mm。结论:骶管裂孔穿刺为骶管麻醉常用进针点。对钩形骶管,骶管中部狭窄,骶管麻醉一侧阻滞不全,或只需一侧阻滞麻醉者,以及骶后孔穿刺骶管疗法,均可经骶后孔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裂孔 骶后孔穿刺点 解剖学 穿刺术 手术
下载PDF
收肌管压迫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单云官 王辉 +4 位作者 张玉和 魏焕萍 陈明禄 唐存贵 贝俊杰 《解剖与临床》 2004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 :为收肌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相关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使用游标卡尺 ,对 6 0侧福尔马林固定下肢标本的收肌管及其血管鞘的相关形态结构进行观测。结果 :收肌管长为 (6 7.2 9± 9.33)mm ,收肌管大收肌腱板厚... 目的 :为收肌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相关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使用游标卡尺 ,对 6 0侧福尔马林固定下肢标本的收肌管及其血管鞘的相关形态结构进行观测。结果 :收肌管长为 (6 7.2 9± 9.33)mm ,收肌管大收肌腱板厚、长和上口处宽径分别为 (1.2 3± 0 .4 5 )mm、(5 7.6 1± 7.0 1)mm、(13.11± 2 .6 6 )mm ,血管鞘在收肌管上口处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分别为 (13.5 5± 3.4 5 )mm、(9.84± 2 .70 )mm ,下口处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分别为 (8.4 6±2 .36 )mm、(18.17± 5 .4 0 )mm ;收肌管上口的横断面为三角形 ,可分为前壁、后壁和外侧壁 ,三者宽度分别为 (16 .15±2 .4 9)mm、(17.11± 3.16 )mm、(17.33± 3.5 9)mm ;下口 (收肌腱裂孔 )的横断面为近椭圆形 ,左右径和前后径分别为(30 .10± 5 .77)mm、(11.73± 2 .19)mm。结论 :收肌管相关结构测量结果可为收肌管压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压迫综合征 解剖学 诊断 手术治疗 血管鞘
下载PDF
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4
16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1 位作者 王亚军 张金波 《解剖与临床》 1999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为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第5腰椎、骶骨各390块,测量第5腰椎横突、椎间孔的上下径和前后径。结果:第5腰椎横突正常上下径为13.3±2.6mm,前后径12.4±2.5mm。第5腰椎肥大的横突上下径为20.9±2.... 目的:为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第5腰椎、骶骨各390块,测量第5腰椎横突、椎间孔的上下径和前后径。结果:第5腰椎横突正常上下径为13.3±2.6mm,前后径12.4±2.5mm。第5腰椎肥大的横突上下径为20.9±2.4mm,前后径30.9±3.3mm。第5腰椎横突肥大L5~S1椎间孔的前孔,左侧:上下径11.5±4.3mm,前后径10.5±2.7mm;右侧:上下径10.2±4.5mm,前后径9.6±3.0mm。结论:第5腰椎横突肥大,可引起L5~S1椎间孔的前孔狭窄,累及第5腰神经为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当影响下肢运动时可行横突的肥大部分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 解剖学 手术 椎间孔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
17
作者 单云官 贝俊杰 +3 位作者 张玉和 李又勇 王辉 唐存贵 《解剖与临床》 2004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 :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 :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尸头颈部正中矢状切面 (30例 ) 6 0侧咽标本 ,用游标卡尺测量咽腔相关解剖结构。结果 :腭帆后缘中点的厚度为 (1.2± 0 .... 目的 :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 :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尸头颈部正中矢状切面 (30例 ) 6 0侧咽标本 ,用游标卡尺测量咽腔相关解剖结构。结果 :腭帆后缘中点的厚度为 (1.2± 0 .6 )mm ,下鼻道底至腭垂尖的高度为 (31.7± 5 .9)mm ,腭垂根部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分别为(6 .1± 1.5 )mm、(5 .2± 2 .2 )mm、(7.5± 2 .0 )mm ,腭垂两侧腭帆根部的厚度为 (11.3± 1.8)mm ,舌根、腭垂尖、会厌尖分别至咽后壁之间的直线距离分别为 (16 .7± 4 .8)mm、(10 .6± 4 .9)mm、(12 .7± 4 .2 )mm。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解剖学 咽腔 腭帆 腭垂
下载PDF
桡腕关节的解剖与脱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4年第12期41-42,共2页
桡腕关节的解剖在一般文献已有记载,大部分的解剖学形态结构已经清楚,但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还未见到详细的资料,故作者将此整理综述如下。 1 桡腕关节的概念 桡腕关节的概念目前有两种观点,郑思竞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认为桡腕关节,... 桡腕关节的解剖在一般文献已有记载,大部分的解剖学形态结构已经清楚,但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还未见到详细的资料,故作者将此整理综述如下。 1 桡腕关节的概念 桡腕关节的概念目前有两种观点,郑思竞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认为桡腕关节,义称为腕关节。由桡骨下端的远侧面、三角形关节盘与手舟骨、月骨、三角骨构成。陆裕朴主编的实用骨科学认为腕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骨中间关节和下尺桡关节,三个关节的总称为腕关节。是人体结构中最复杂的关系,桡腕关节由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桡骨远端的关节面构成。腕中间关节由近侧一排块腕骨(舟、月、三角、豌)与远侧一排4块腕骨(大、小、头状、钩),两排之间的关节称为腕中间关节。下尺桡关节由桡骨远端“C”形的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腕关节 解剖 关节脱位
下载PDF
脊柱腰段外侧区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单云官 韩文岭 《解剖与临床》 1997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目的:为腰椎间盘穿刺摘除髓核的进针部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察成人尸15具(男11、女4)脊柱腰段外侧区血管神经的配布及无血管神经区的位置与范围。结果:脊柱腰段外侧无血管神经区的范围L_1~L_5为正方形,长(上下距离)最小均值为... 目的:为腰椎间盘穿刺摘除髓核的进针部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察成人尸15具(男11、女4)脊柱腰段外侧区血管神经的配布及无血管神经区的位置与范围。结果:脊柱腰段外侧无血管神经区的范围L_1~L_5为正方形,长(上下距离)最小均值为25.03±3.46mm,最大均值为27.52±5.56mm;宽(前后距离)最小均值为23.75±6.67mm,最大均值为32.81±4.37mm;L_5~S_1区为三角形,长平均为16.42±3.80mm,宽平均为13.63±3.37mm。结论:经L_1~L_5外侧区的椎间盘外侧面进针行相应髓核摘除术是安全的。L_5~S_1外侧无血管神经区范围较小,进针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段 脊柱 血管神经 进针部位 临床意义 解剖 穿刺 髓核 腰椎间盘 摘除术
下载PDF
足骨血管孔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1 位作者 王鹏 单娜娜 《解剖与临床》 2002年第3期87-88,共2页
目的 :了解足骨血管孔的分布情况 ,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观测跗骨、跖骨和趾骨血管孔的数目及部位。结果 :①跗骨中的第二楔骨血管孔最少 ,平均为 6 .2 3± 2 .31个 ,滋养孔 2 .4 6± 1.0 4个 ;跟骨血管孔最多 ,平均为 38... 目的 :了解足骨血管孔的分布情况 ,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观测跗骨、跖骨和趾骨血管孔的数目及部位。结果 :①跗骨中的第二楔骨血管孔最少 ,平均为 6 .2 3± 2 .31个 ,滋养孔 2 .4 6± 1.0 4个 ;跟骨血管孔最多 ,平均为 38.8± 5 .12个 ,滋养孔 8.5 5± 3.10个。②跖骨中段滋养孔 ,1孔者最多占 85 .2 3%。③跖骨近、中、远节均有血管孔 ,其中滋养孔数目不恒定 ,趾骨中段滋养孔出现率为 4 2 .0 %。结论 :足骨均有血管孔 ,多数分布在足骨底面、内侧面和背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骨血管孔 解剖学 观测 足外科 形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