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者当相重
1
作者 单会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9年第6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单会府 医话
下载PDF
脾包括胰之管见 被引量:5
2
作者 单会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0-10,共1页
脾包括胰之管见单会府(江苏省赣榆县中医院,赣榆222100)关键词胰脾(中医)脏腑关系中图号R223.1祖国医学畅言脾而未言胰,现代医学则认为脾属造血器官之一,即使摘除亦无大碍,而畅言胰之重要,今笔者略述二者之关系。... 脾包括胰之管见单会府(江苏省赣榆县中医院,赣榆222100)关键词胰脾(中医)脏腑关系中图号R223.1祖国医学畅言脾而未言胰,现代医学则认为脾属造血器官之一,即使摘除亦无大碍,而畅言胰之重要,今笔者略述二者之关系。1胰乃散膏《素问·太阴阳明篇》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关系 中医生理学
下载PDF
慢性结肠炎诊治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单会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6-47,62,共3页
慢性结肠炎诊治体会单会府(江苏省赣榆县中医院222100)关键词慢性结肠炎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慢性结肠炎属祖国医学“肠”、“滞下”、“下利”范畴,病程长而易致正损肉削,临床治疗当谨守病机。兹将几点临床经验整理面世,以... 慢性结肠炎诊治体会单会府(江苏省赣榆县中医院222100)关键词慢性结肠炎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慢性结肠炎属祖国医学“肠”、“滞下”、“下利”范畴,病程长而易致正损肉削,临床治疗当谨守病机。兹将几点临床经验整理面世,以飨同道。1寒热审度势慢性结肠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结肠炎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略论《伤寒论》误下 被引量:1
4
作者 单会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0年第4期11-12,共2页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为(泻)下法提出了理论原则。《伤寒论》以阐发运用,疗效卓著。然其论误下亦有82条,约占《伤寒论》全部条文的21%,故当探求,依六经辨证原则,将误下病因、病机、证治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为(泻)下法提出了理论原则。《伤寒论》以阐发运用,疗效卓著。然其论误下亦有82条,约占《伤寒论》全部条文的21%,故当探求,依六经辨证原则,将误下病因、病机、证治作一略论。〔太阳误下〕太阳主表,当汗禁下。若“下之”(宋本原文第49条,简称49,下同。69、77、28、140)、“更下”(23)、“复下之”(45、137、151、153)、“反下之”(131、139、158)、“医下之”(34、91、158)、“医以丸药大下之”(80)等,则“为逆”(102)。可致下列七种情况: 1.痞证:表邪未解,误下入里,邪热阻隔气分,心下痞满闭塞,“按之自濡”(151),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清热泻痞;“恶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痞满/中医药疗法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应用
下载PDF
脾包括胰之管见 被引量:10
5
作者 单会府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21-21,共1页
脾包括胰之管见单会府(江苏省赣榆县中医院赣榆222100)关键词脾胰生理关系中医学畅言脾而未言胰,现代医学则认为脾属造血器官之一,即使摘除亦无大碍,而畅言胰腺之重要,今笔者略述两者之关系。1胰乃散膏《素问·太阴阳... 脾包括胰之管见单会府(江苏省赣榆县中医院赣榆222100)关键词脾胰生理关系中医学畅言脾而未言胰,现代医学则认为脾属造血器官之一,即使摘除亦无大碍,而畅言胰腺之重要,今笔者略述两者之关系。1胰乃散膏《素问·太阴阳明篇》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而能为胃行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关系 中医生理
下载PDF
白虎汤加减治验3则
6
作者 单会府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9-29,共1页
白虎汤加减治验3则单会府(赣榆县中医院222100)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源于《伤寒论》,用于表里俱热证,临床应用甚广.笔者用白虎汤加减治疗咳嗽、紫斑、消渴、鼻渊、湿疮毒等疾病,收获亦佳,今举案例三则,以飨... 白虎汤加减治验3则单会府(赣榆县中医院222100)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源于《伤寒论》,用于表里俱热证,临床应用甚广.笔者用白虎汤加减治疗咳嗽、紫斑、消渴、鼻渊、湿疮毒等疾病,收获亦佳,今举案例三则,以飨同道.1紫斑伏某,女,34岁.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汤 加减 紫斑 消渴 鼻渊
下载PDF
墨苔治验
7
作者 单会府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8-8,共1页
李××,男,53岁,工人。1987年9月9日初诊。门诊号:4092。患者咽痛,舌苔墨黑五六天,伴胸闷痞塞,进食后脘部嘈杂,似有火灼感,口淡无味,泛恶欲吐,食欲不振,纳谷不馨,周身困乏无力,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舌苔黑而亮滑如墨,... 李××,男,53岁,工人。1987年9月9日初诊。门诊号:4092。患者咽痛,舌苔墨黑五六天,伴胸闷痞塞,进食后脘部嘈杂,似有火灼感,口淡无味,泛恶欲吐,食欲不振,纳谷不馨,周身困乏无力,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舌苔黑而亮滑如墨,脉濡缓。体温37℃,血压120/80。咽部充血,悬壅垂略肿大,咽峡部有三个小白点。心律齐,心率76次,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粗糙,肝脾未扪及,四肢无浮肿。血色素12.5克,红细胞510万,白细胞4300,中性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苔 中医药治疗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如何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8
作者 单会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89年第6期5-5,共1页
中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为《中基》)就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学科,中医学若是“高楼大厦”,《中基》则是“楼基”,只有基础扎实,楼房才能坚固。下面谈一点如何学好《中基》方法,供... 中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为《中基》)就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学科,中医学若是“高楼大厦”,《中基》则是“楼基”,只有基础扎实,楼房才能坚固。下面谈一点如何学好《中基》方法,供同道参考。一、熟悉内容掌握重点祖国医学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涉及面广,《中基》内容博丰,在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结合长期临床实践,通过思维、推理、假说等,再经过实践检验,形成了以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六经三焦、卫气营血学说等为具体理论;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学/教育
下载PDF
心痛析
9
作者 单会府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7-39,共3页
心痛,《内经》分卒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数种,仲景称“胸痹”,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笔者剖析心痛之“痛”乃是心脏本身淫其邪气,而见“动作痛其心”的痛证,其部位以左乳头平行联线于胸骨,中点为园心,长度为半径而作园,大致相当于左胸和... 心痛,《内经》分卒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数种,仲景称“胸痹”,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笔者剖析心痛之“痛”乃是心脏本身淫其邪气,而见“动作痛其心”的痛证,其部位以左乳头平行联线于胸骨,中点为园心,长度为半径而作园,大致相当于左胸和膻中部位。痛势有久、暂、缓、急;痛性分寒、热、虚、实;痛位当言上、下、左、右;痛度不离轻、中、重、危。临床应谨守病机、随证治之。一、辨痛势:心痛久作,屡见频发者重;偶而心痛,瞬时即逝者轻;缓缓而痛者轻;急骤苦堪者重。久痛:《诸病源候论》谓:“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为风邪冷热所乖痛也,故成疹,不死,发作有时,经久不瘥也”。临床较为常见。一般表现为膻中或左胸、乳部隐隐作痛,伴胸闷、憋气,善太息,不耐劳作,稍劳累则出汗、心慌、头晕,舌质淡红或兼紫气,苔薄白或微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痛 辨证施治
下载PDF
调气法的临证应用(一)
10
作者 单会府 《中医函授通讯》 1992年第2期18-19,共2页
一、调气法的主要功用 1.行滞止痛疼痛一证,原因颇多,气滞亦为其中之一。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气滞疼痛的特点为胀痛,发作时轻时重,部位常不固定,且每在嗳气或矢气后减轻,常与精神因素有关,应以行气为主予以治疗。 2.消食... 一、调气法的主要功用 1.行滞止痛疼痛一证,原因颇多,气滞亦为其中之一。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气滞疼痛的特点为胀痛,发作时轻时重,部位常不固定,且每在嗳气或矢气后减轻,常与精神因素有关,应以行气为主予以治疗。 2.消食助运胃主纳,脾主运,脾胃气滞,可导致纳运功能减低,“思则气结”。气结可导致脾运失职,运化功能不健。致病特点为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嗳气呃逆,苔厚脉弦等。应以行气健脾和胃法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调气法 临床
下载PDF
调气法的临证应用(二)
11
作者 单会府 《中医函授通讯》 1992年第3期32-33,共2页
6.顺气降逆法:用于肝胃气逆或肺痰上壅等证。肝脉挟胃贯膈,布胸胁,经喉咙环口唇系鼻腔,注于目中而上交巅顶。胃以和为善,以降为顺。若七情所伤,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脾)而致胃气不降,上逆为病。证见,胁胀呃逆、胸闷嗳气、纳减、善怒、肠... 6.顺气降逆法:用于肝胃气逆或肺痰上壅等证。肝脉挟胃贯膈,布胸胁,经喉咙环口唇系鼻腔,注于目中而上交巅顶。胃以和为善,以降为顺。若七情所伤,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脾)而致胃气不降,上逆为病。证见,胁胀呃逆、胸闷嗳气、纳减、善怒、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等。当疏肝理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气法 临证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