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实测信息的既有规则建筑状态识别与抗震性能快速评估
1
作者 单伽锃 周子杰 +2 位作者 王律己 余桦 苏金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2-811,共10页
城市既有建筑(群)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面临高效分析、快速评估、定量判定的多重技术发展需求。考虑长期服役过程中的结构性能演化现象,既有建筑安全性评价需要结构本身和当地地震动等一系列实测数据与信息,以标定结构真实服役状态,保证结... 城市既有建筑(群)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面临高效分析、快速评估、定量判定的多重技术发展需求。考虑长期服役过程中的结构性能演化现象,既有建筑安全性评价需要结构本身和当地地震动等一系列实测数据与信息,以标定结构真实服役状态,保证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并兼顾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的时效性。本文基于等效非线性单自由度模型,结合作者近年来在数据驱动型状态评估指标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既有建筑实测模态频率和阻尼比映射结构宏观服役状态,结合当地实测地震动数据集,快速评估该目标建筑抗震安全性的方法。阐述了基于动力测试和HAZUS技术手册的既有结构等效非线性单自由度模型的建立过程,提出了两类结构状态评价指标,结合多元工程性能参数,建立了等效模型变形状态与不同抗震性能水准之间的直接联系。以四川省珙县当地一栋高层规则框架结构和2019至2022年间10次实测地震动为例,对该建筑在当地近期实际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安全性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既有建筑 动力测试 状态识别 快速评估
下载PDF
基于自感知连梁的剪力墙墙肢转角变形识别及其试验验证
2
作者 单伽锃 潮曦 +1 位作者 王律己 钱江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100,共10页
联肢剪力墙作为高层结构重要的抗侧体系,对建筑的震后功能可持续至关重要。近年来,带可更换构件的剪力墙结构体系被学术界提出,并成功应用于国内外高层建筑项目。需要注意的是,作为结构抗震第一道防线的易损高耗能连梁,其震后的快速诊... 联肢剪力墙作为高层结构重要的抗侧体系,对建筑的震后功能可持续至关重要。近年来,带可更换构件的剪力墙结构体系被学术界提出,并成功应用于国内外高层建筑项目。需要注意的是,作为结构抗震第一道防线的易损高耗能连梁,其震后的快速诊断与更换将决定建筑结构性能与功能恢复效率。该文从带可更换连梁联肢剪力墙结构变形机理出发,基于前期提出的自感知可更换连梁,提出了一种剪力墙墙肢转角变形识别方法,实现对墙肢转角及相邻墙肢转角差等状态的识别。通过大比例剪力墙模拟体的动力加载试验,并与多种试验测量技术进行对比,验证了墙肢转角识别方法的准确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更换连梁 状态识别 结构监测 自感知 剪力墙
下载PDF
Predictive maintenance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A review
3
作者 Shan Jiazeng Zhang Xi +2 位作者 Loong Cheng Ning Liu Yanzhe Hu Xinyue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4年第3期245-256,共12页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are crucial for smart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structures throughout their lifespan.Recent advancements in predictive maintenance strat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are crucial for smart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structures throughout their lifespan.Recent advancements in predictive maintenance strategies within the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ve inspired similar innovations in civil engineering,aiming to improv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damage diagnosis,and capacity prediction.This review delves into the framework of predictive maintenance and examines various existing solutions,focusing on critical areas such as data acquisition,condition monitoring,damage prognosis,and maintenance planning.Results from real-world applications of predictive maintenance in civil engineering,covering high-rise structures,deep foundation pits,and other infrastructure,are presented.The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predictive maintenance in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under current technology,such as model interpretability of data-driven methods and standards for predictive maintenance,are explored.Future research prospects within this area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dictive maintenance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machine learning
下载PDF
基于目标边界视觉追踪的结构多水准变形状态识别 被引量:1
4
作者 任晨辉 单伽锃 +2 位作者 刘钰汶 吴昊 周德源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9,共9页
工程结构不同水准变形状态的监测与识别对于评估其结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大多具有接触式测量、离散布置、局部观测的特点,无法充分考虑工程结构的连续体物理特征,获得结构多水准连续型变形信息。基于视觉追踪的... 工程结构不同水准变形状态的监测与识别对于评估其结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大多具有接触式测量、离散布置、局部观测的特点,无法充分考虑工程结构的连续体物理特征,获得结构多水准连续型变形信息。基于视觉追踪的测量技术因其非接触、低成本、易布置等优点逐渐成为结构健康监测的新兴方法之一,此外,近年来计算机视觉领域也提出了多种目标检测模型可以鲁棒识别显著视觉对象。该文结合结构变形机理、视觉测量技术与显著目标检测算法,从图像中提取并追踪结构目标区域的连续边界,实现了结构多水准变形状态识别,并通过足尺钢筋混凝土梁落锤冲击试验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稳定追踪结构边缘在毫秒级别的变化状态,准确识别包括竖向位移、构件转角和截面曲率在内的结构多水准变形状态,为进一步评估结构性能提供了重要数据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监测 变形识别 显著性目标检测 梁曲率
下载PDF
基于三维点云的工程结构平面分割及表面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润泽 单伽锃 +2 位作者 李培振 杨红梅 王玉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33-2243,共11页
为了实现对工程结构各平面更加全面、快速、准确的数字化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工程结构平面自动分割及表面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无人机重建满足工程检测精度要求的高精度三维点云模型;其次,融合体素降采样方法、随机采样一... 为了实现对工程结构各平面更加全面、快速、准确的数字化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工程结构平面自动分割及表面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无人机重建满足工程检测精度要求的高精度三维点云模型;其次,融合体素降采样方法、随机采样一致性(RANSAC)方法和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BSCAN),快速、精准、自动地分割工程结构的特征平面,避免手动分割过程中存在的结果不确定及计算效率低的问题;第三,通过设计的精细分割算法有效剔除特征平面周围的噪点,准确提取结构特征平面点云,计算分析特征平面点云,数字化描述结构的表面形状;最后,通过一个在建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实例,系统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三维点云平面自动分割算法能够实现工程结构各个平面快速准确的自动分割,自动分割与手动分割结果的交并比接近90%;针对工程结构平面的表面检测算法能够实现结构表面形状的准确测量,有效映射结构物理表面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检测 点云模型 结构平面分割 表面检测
下载PDF
基于视觉和振动监测数据融合的结构动态位移识别及其试验验证 被引量:5
6
作者 修晟 张愿 单伽锃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0-98,共9页
结构变形的动态测量与精准识别对于结构健康监测和性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接触式位移监测需要在结构上布置传感器并设置相对独立稳定的位移参考系,考虑真实结构的复杂性,接触式测量和稳定参考系的做法限制了结构位移动力监测的工程... 结构变形的动态测量与精准识别对于结构健康监测和性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接触式位移监测需要在结构上布置传感器并设置相对独立稳定的位移参考系,考虑真实结构的复杂性,接触式测量和稳定参考系的做法限制了结构位移动力监测的工程应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位移监测方法具有非接触式测量、设备安装简单、成本相对低廉等优点,但现有的识别与追踪方法受限于光照条件、图像分辨率、拍摄帧率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视觉方法的工程应用。针对加速度传感器在结构监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动态采样率高的优势,该文提出在数据层面融合“接触式加速度监测、非接触式位移识别”的概念,构建了结构关键位移响应的精准估计方法。通过一个1/2比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对提出的结构位移估计方法进行了动力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单一视觉识别方法,该数据融合方法有效提高位移采样率,同时获得更丰富的结构宽频带振动响应与模态特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监测 数据融合 计算机视觉 卡尔曼滤波 比例因子
下载PDF
地铁振动的传递及对建筑物的影响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盛涛 张善莉 +1 位作者 单伽锃 施卫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9,共6页
在上海市某软土场地对地铁隧道诱发的三向环境振动进行了监测,结合连续小波变换及1/3倍频程分频振级,对隧道内与自由场地的振动频谱特性及传递规律等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邻近建筑的室内舒适度作了评估.测试结论包括如下方面:1轨道扣件上... 在上海市某软土场地对地铁隧道诱发的三向环境振动进行了监测,结合连续小波变换及1/3倍频程分频振级,对隧道内与自由场地的振动频谱特性及传递规律等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邻近建筑的室内舒适度作了评估.测试结论包括如下方面:1轨道扣件上的三向振动表现出明显的宽频和冲击振动特性,经隧道衬砌的第1层滤波效应后,传递至其中部的竖向和横向振动均相对平稳,且衰减效应明显.2传递至自由场地的三向振动,经土层的反射和折射效应后,呈现出与列车编组对应的冲击振动特性;其与衬砌上的频率成分基本相似,但振幅衰减效应不如衬砌,甚至会出现一定幅度放大.3经建筑墙体的第3层滤波效应后,竖向振动传递至楼板后其频率成分单一,对室内舒适度影响很大,其分频振级的峰值位于楼板的竖向自振频率处,是影响室内舒适度的决定性因素.4地铁引起的地面高频振动激发了建筑结构的水平向高阶振型,对部分楼层的舒适度具有潜在影响,应引起注意.上述测试结论有助于为地铁环境振动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减振及隔振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环境振动 小波分析 分频振级 舒适度
下载PDF
钢连桥人致振动及TMD减振效应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洪涛 施卫星 +1 位作者 韩建平 单伽锃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5-511,604-605,共7页
以某室外大跨轻柔钢结构人行桥为案例,介绍了该结构的设计概况及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简称TMD)减振设计,分别在结构施工完成后以及TMD装置安装后对其进行了实地动力测试,测得了该结构减振前后的模态特性以及在多种人行... 以某室外大跨轻柔钢结构人行桥为案例,介绍了该结构的设计概况及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简称TMD)减振设计,分别在结构施工完成后以及TMD装置安装后对其进行了实地动力测试,测得了该结构减振前后的模态特性以及在多种人行荷载工况下的振动响应,采用加速度峰值和均方根值为评价指标,分析了钢连桥人致振动情况及特性。结果表明:一端设计为滑动连接的钢连桥人致振动主要由第1阶竖向振型控制,扭动及水平振动响应相对较小;安装经优化设计的TMD装置后,整体连桥的频率特性没有明显变化,分布式TMD对多种频率激励工况均有良好的调谐减振作用,减振率达到35%-70%;共振激励下测得的原结构阻尼比较小,安装TMD后结构的阻尼比提高4倍,并且呈现出在自由振动衰减的前期较大,随着振动幅度变弱阻尼比降低;测试中发现TMD装置的减振效率对其阻尼比的变化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桥 人致振动 调谐质量阻尼器 均方根响应 现场测试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考试及其评价研究 被引量:100
9
作者 李培振 张波 +1 位作者 单伽锃 张伟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13期83-85,共3页
课程考试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宽口径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考试方式、方法、考试组织形式等管理的不足和弊端已经逐步显露出来。为了推进课程考试及评价体系改革,本文从OBE理念出发,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 课程考试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宽口径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考试方式、方法、考试组织形式等管理的不足和弊端已经逐步显露出来。为了推进课程考试及评价体系改革,本文从OBE理念出发,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反向设计教学和考试方案,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成绩分析机制,等等建议。将OBE的理念融入课程考试改革中,探索、建立一套更加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高等工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考试 改革 OBE
下载PDF
自调频调谐质量阻尼器及其减振性能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施卫星 王梁坤 +1 位作者 王洪涛 单伽锃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1-758,共8页
为了改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对频率调谐敏感和使用过程中TMD的频率难以调节的缺陷,利用可调节质量的箱体代替TMD的质量块,并附加上伺服控制系统和驱动装置,即为自调频TMD.在特定的外界激励作用下,伺服控制系统能够自发地启动驱动装置改... 为了改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对频率调谐敏感和使用过程中TMD的频率难以调节的缺陷,利用可调节质量的箱体代替TMD的质量块,并附加上伺服控制系统和驱动装置,即为自调频TMD.在特定的外界激励作用下,伺服控制系统能够自发地启动驱动装置改变TMD的质量,调节TMD频率至控制结构频率附近.通过对比自振频率偏离TMD频率的单自由度简支桥梁模型,在TMD启动变频率调节前、后两种情况下的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以等效阻尼比、加速度峰值和均方根值等作为评价指标,测试了该自调频TMD对原TMD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变频率调节有较好的收敛性,且相比启动变频率调节前,启动后能提高模型结构的等效阻尼比;多种人行荷载工况下,相比启动变频率调节前,启动后均能提高减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调频调谐质量阻尼器 被动控制 自由衰减试验 受迫振动试验 响应评估
下载PDF
面向个性化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探索与信息化实践 被引量:8
11
作者 单伽锃 吴炜超 张伟平 《高等建筑教育》 2019年第4期34-39,共6页
“本科生导师制”已成为国内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在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实行中潜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办法,提出创新健全的管理机制、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规范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 “本科生导师制”已成为国内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在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实行中潜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办法,提出创新健全的管理机制、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规范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以保证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并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管理制度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成像的烟囱表面缺陷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贤军 郭玲 +1 位作者 单伽锃 秦海洋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77-83,共7页
推进城市烟囱损伤检测技术发展对结构修缮和城市风貌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烟囱缺陷检测与损伤识别技术的发展,依托上海某火电厂的烟囱表面缺陷检测项目,采用无人机成像技术分4步分别完成了烟囱结构的图像获取与... 推进城市烟囱损伤检测技术发展对结构修缮和城市风貌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烟囱缺陷检测与损伤识别技术的发展,依托上海某火电厂的烟囱表面缺陷检测项目,采用无人机成像技术分4步分别完成了烟囱结构的图像获取与图像处理、模型建构与缺陷识别过程。结果显示,基于无人机成像技术获取的三维重构模型可以全面记录烟囱表面的特征信息,避免损伤识别中出现重复与遗漏的问题,从而方便推进烟囱表面损伤缺陷检测工作自动化与精细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成像 烟囱 表面缺陷 损伤识别
下载PDF
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地震损伤追踪与量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单伽锃 张寒青 宫楠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基于延性的工程抗震设计允许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进入非线性,即允许结构产生地震损伤。从物理和力学的角度,抗震行为模拟与性态评估一般考虑地震损伤的峰值效应和累积效应。但是,由于先验性知识(如滞回耗能、承载力与变形能力)的限制,抗... 基于延性的工程抗震设计允许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进入非线性,即允许结构产生地震损伤。从物理和力学的角度,抗震行为模拟与性态评估一般考虑地震损伤的峰值效应和累积效应。但是,由于先验性知识(如滞回耗能、承载力与变形能力)的限制,抗震研究中广泛应用的Park-Ang损伤模型较难直接用于大型在役结构的地震损伤评价。受到控制领域模型参考思想的启发,该文提出一类基于数据驱动的损伤评估模型,能自适应于不同的受力状态与破坏模式,实现综合评估震损结构峰值和累积损伤效应。利用美国NEES计划公开的足尺钢筋混凝土(RC)柱动力试验数据,研究了所提出数据驱动损伤指标与RC柱地震损伤发展的相关性与时域追踪效果,验证了评估指标能有效区分RC柱水平侧移与弯曲变形相应损伤的发展与累积差异。此类基于模型参考思想的新型损伤评估指标,不需要提前获知结构非线性特征和计算滞回耗能,可应用于基于强震观测的工程结构抗震性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数据驱动 震损结构 损伤评估 抗震性态
下载PDF
结构强震观测与评估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4
作者 单伽锃 王律己 +1 位作者 余桦 苏金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2,共12页
结构强震观测系统是揭示工程系统抗震行为、评估结构灾后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介绍该观测系统的组成及历史发展,统计国内外典型建筑结构强震观测实例,并分析现有结构强震观测系统的局限性。阐... 结构强震观测系统是揭示工程系统抗震行为、评估结构灾后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介绍该观测系统的组成及历史发展,统计国内外典型建筑结构强震观测实例,并分析现有结构强震观测系统的局限性。阐述了强震观测到安全评估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对Van Nuys酒店长期服役状态与性能评估中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深入分析了当前数据研究与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未来工程结构强震观测数据的分析挖掘与安全评估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观测 结构抗震 综述 系统识别 抗震性态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房屋裂缝智能检测技术 被引量:9
15
作者 单伽锃 郭嘉 +4 位作者 田坤 刘辉 龚治国 郑士举 李勇生 《施工技术》 CAS 2020年第15期80-82,95,共4页
基于计算机视觉,提出通过无人机两点激光测距自动提取裂缝几何参数的方法,构建基于坐标变换的图像像素解析度计算方法,建立图像处理驱动的裂缝长度、宽度、走向等自动提取方法。对在役建筑物外立面裂缝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摄... 基于计算机视觉,提出通过无人机两点激光测距自动提取裂缝几何参数的方法,构建基于坐标变换的图像像素解析度计算方法,建立图像处理驱动的裂缝长度、宽度、走向等自动提取方法。对在役建筑物外立面裂缝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裂缝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及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摄影测量 像素解析度 图像处理 裂缝 检测
下载PDF
基于生物启发的新型隔震系统设计与可应用性研究
16
作者 施志国 单伽锃 +1 位作者 张全伍 施卫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201,共9页
目的对典型框架结构进行隔震设计,验证基于生物启发的新型被动基础(BIO)隔震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基于ETABS数值模型,利用ETABS软件中自带的Multi-Linear Elastic单元和Plastic(Wen)单元组合形成新型BIO模拟单元.并与传统线性隔震进... 目的对典型框架结构进行隔震设计,验证基于生物启发的新型被动基础(BIO)隔震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基于ETABS数值模型,利用ETABS软件中自带的Multi-Linear Elastic单元和Plastic(Wen)单元组合形成新型BIO模拟单元.并与传统线性隔震进行对比.结果组合BIO单元能够较好地模拟BIO元件的力学行为和耗能特征.隔震结构的周期延长为未隔震结构的3.7倍左右,水平减震系数可达到0.29.BIO隔震系统在罕遇地震下支座最大位移为219 mm,小于支座位移限值350mm.对于基底剪力的改善比例在10%~25%,对于隔震层位移的改善比例在10%~25%.BIO隔震系统能够较好地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结论 BIO隔震系统与传统线性隔震系统相比,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能够有效地降低基底剪力,同时减小隔震层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启发 隔震结构 时程分析 ETABS软件
下载PDF
带可更换连梁的剪力墙结构主余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宫楠 李培振 单伽锃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第7期11-15,共5页
联肢剪力墙结构是抗侧力结构体系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按照当前抗震规范要求设计的联肢剪力墙(CSW)结构在遭受主震作用后,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发生的余震中可能会受到严重破坏或倒塌,即使主体结构在主震中的累积损伤很小.随着越来... 联肢剪力墙结构是抗侧力结构体系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按照当前抗震规范要求设计的联肢剪力墙(CSW)结构在遭受主震作用后,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发生的余震中可能会受到严重破坏或倒塌,即使主体结构在主震中的累积损伤很小.随着越来越多主震损伤结构在破坏性余震中彻底破坏情况的发生,可恢复功能结构的抗震概念已成为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可更换连梁(RCB)代替传统的RC连梁可以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在地震作用中RCB首先屈服耗能从而保护剪力墙墙肢底部不受损坏.然而,尚未对带有RCB的CSW结构在余震中的性能进行全面研究.本文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的方法对一座12层带有金属可更换连梁的联肢剪力墙结构进行了余震易损性分析.首先利用主震IDA分析使CSW结构达到FEMA356中规定的以层间位移角为指标的两类性能级别,即“立即使用”与“生命安全”,然后对两类主震损伤结构以及未遭受主震的完好结构分别进行余震IDA计算.研究表明,包含RCB的CSW结构在主震中发生损伤后,在余震中的达到FEMA356中规定的防止倒塌的失效概率明显增加,强调了可恢复功能结构在抗震设计中考虑余震影响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更换连梁 剪力墙结构 余震易损性 增量动力分析
下载PDF
多元特征驱动的超高层建筑变形状态智能学习与预测
18
作者 单伽锃 张茜 +1 位作者 吕西林 张其林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为实现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未来状态可预测,提出了一种多元特征驱动的超高层建筑变形状态智能学习与预测方法。通过信号自适应分解、响应多维特征分析与子信号相关性分析,实现结构响应数据重构与组合,并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进行多... 为实现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未来状态可预测,提出了一种多元特征驱动的超高层建筑变形状态智能学习与预测方法。通过信号自适应分解、响应多维特征分析与子信号相关性分析,实现结构响应数据重构与组合,并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进行多通道学习与多步预测。利用上海中心大厦在台风“梅花”作用下的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响应实测数据,揭示位移响应数据具有超低频准静态变形与一阶模态控制振动响应的叠加特征以及时域非平稳特性。通过响应数据重构,形成三组具有不同时间尺度、振动幅值和平稳特性的子信号组合。通过3个独立LSTM模型,实现基于300个时间步数据预测未来1~60个时间步的位移响应。结果表明,在控制未来预测时间步长(60个时间步内)的条件下,所提出的数据驱动的学习预测模型能充分学习与预测已知的位移响应数据特征与物理状态,具备较高的预测精度,归一化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能实现对超高层建筑变形状态的准确实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结构健康监测 变形状态 LSTM模型 时序数据
原文传递
改进的自调频单摆式TMD的减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施卫星 王梁坤 +1 位作者 严俊 单伽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5,共6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自调频单摆式TMD系统,该系统由伺服控制系统、摆绳和质量块组成,其中伺服控制系统由加速度传感器、单片机电路板和步进电机组成.摆绳悬吊在步进电机上,在特定的外界激励作用下,单片机电路板自发地启动步进电机有规律地改... 提出一种改进的自调频单摆式TMD系统,该系统由伺服控制系统、摆绳和质量块组成,其中伺服控制系统由加速度传感器、单片机电路板和步进电机组成.摆绳悬吊在步进电机上,在特定的外界激励作用下,单片机电路板自发地启动步进电机有规律地改变摆绳的长度以调节其频率至控制结构频率附近.建立单自由度体系在PTMD控制下的动力学方程,模拟其频率的调节过程及在脉冲激励、不同频率的正弦激励和白噪声激励作用下的结构响应.通过对比单自由度门式框架在启动和不启动变频率调节两种情况下的自由振动,验证了改进的自调频单摆式TMD对原PTMD的改进效果.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自调频单摆式TMD在PTMD频率偏离结构自振频率时能自发地调节其频率至控制结构频率附近,降低结构加速度响应峰值,提高结构阻尼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调频单摆式TMD 数值模拟 伺服控制 模型试验 减振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多元特征驱动的既有建筑地震损伤机器学习预测方法
20
作者 王律己 黄晨宇 +2 位作者 单伽锃 余桦 苏金蓉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共12页
城镇既有建筑地震损伤快速预测对城市震后应急响应与快速救援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既有建筑震损状态的快速量化评价,基于多元特征和机器学习模型驱动,提出了既有建筑地震损伤快速评估与预测方法。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实测结构... 城镇既有建筑地震损伤快速预测对城市震后应急响应与快速救援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既有建筑震损状态的快速量化评价,基于多元特征和机器学习模型驱动,提出了既有建筑地震损伤快速评估与预测方法。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实测结构动力特性和HAZUS技术手册中非线性性能参数,建立真实在役建筑的等效数值分析模型;利用ATC-63地震动库和一类数据驱动型非线性损伤评估指标,生成结构地震损伤状态大样本数据集;通过特征工程研究,揭示不同类型特征间的相关性;利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模型,实现了基于初始设计特征、实测结构特征、实测地震动特征映射结构地震损伤状态,且测试集决定系数为0.99,相对误差在±20%以内的样本数占比达99.23%;通过模型可解释性分析,揭示了模型输入特征对预测结果的重要性,其中结构模态周期是保障预测结果可靠的重要特征之一;并利用已有地震台站实测记录,成功预测了目标建筑群在该地震动下的损伤状态。所提出的基于多元特征驱动的既有建筑结构地震损伤快速评估方法,具备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多龄期建筑 多元特征 机器学习 快速评估 损伤评估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