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显微镜在脊柱外科手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宋方龙 戴俊 +3 位作者 武昊伟 单冰晨 周震涛 周晓中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2期198-200,114,共4页
目的探讨3D显微镜在脊柱外科手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轮转的120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D显微镜组(n=60)和对照组(包括直视,头戴式放大镜辅助,n=60),所有学员在... 目的探讨3D显微镜在脊柱外科手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轮转的120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D显微镜组(n=60)和对照组(包括直视,头戴式放大镜辅助,n=60),所有学员在首次参与相应方式下的脊柱减压手术后即对其行问卷调查,对比两组学员对解剖结构、手术操作步骤以及器械用途等问题的了解情况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对于问卷中的10个问题,3D组学员对其中7个问题的满意率100%,对于手术步骤、进展情况以及器械用途3个问题满意率分别为96.7%,91.7%和96.7%,3D组各问题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D组学员对教学的总体满意度(98.1%)明显优于对照组(37.7%,P<0.05)。结论3D显微镜可以明显提高学员对脊柱外科手术教学的满意程度,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显微镜 脊柱减压 教学
下载PDF
过屈过伸位摄片辅助架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椎稳定性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凡国 赵春阳 +3 位作者 单冰晨 周震涛 周志强 周晓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95-900,共6页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的过屈过伸位摄片辅助架(flexion-extension radiograph bracket,FERB)在评估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椎稳定性中的价值.方法:2021年5月~202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63例L4/5退行性疾病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男性35例,女性28例;...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的过屈过伸位摄片辅助架(flexion-extension radiograph bracket,FERB)在评估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椎稳定性中的价值.方法:2021年5月~202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63例L4/5退行性疾病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男性35例,女性28例;年龄33~84岁(56.7±14.6岁).患者入院后拍摄常规站立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同时在过屈过伸位摄片辅助架辅助下拍摄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比较两种方法拍摄的X线片上矢状位平移距离(sagittal translation,ST)、椎体间节段成角(segmental angulation,SA)、椎体间后开口角度(posterior opening,PO)和腰椎前凸角度变化(changes of lumbar lordosis,CLL),ST≥3mm或SA≥15°或过屈位片PO≥5.定义为腰椎不稳(lumbar instability,LI),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对LI的检出率.结果:63例患者均完成两种方法摄片.61例患者感觉使用过屈过伸位摄片辅助架更舒适,2例腰部严重疼痛患者(轻微伸展和弯曲腰部即感到腰部疼痛难以忍受)感觉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摄片辅助架辅助下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上ST为2.31mm(0,3.23),SA为9.75°±5.12°,PO为-1.0°(-5.0°,1.0°),CLL为34.81.±15.01°,常规站立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ST为0.5mm(0,1.42),SA为5.67°±3.98°,PO为-l.0°(-4.0°,0°),CLL为25.35°±13.88°,摄片辅助架辅助下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中ST、LA、PO、CLL均显著性高于常规站立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P<0.05).摄片辅助架辅助下腰椎过伸过屈位片X线中有24例(38.1%)检测出LI,常规站立过伸过屈侧位片中仅有5例(7.9%)检测出LI,两种方法LI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站立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相比,过屈过伸位摄片辅助架辅助下摄片可以标准化操作流程,减少患者摄片时的不适感,提高LI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X线片 过屈过伸位 摄片辅助架 腰椎稳定性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ITGB1对骨肉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Wnt通路的影响
3
作者 周文彬 单冰晨 +2 位作者 陈建生 李俊 蔡丹宇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694-699,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ITGB1调控Wnt通路对骨肉瘤(OS)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40对OS组织和癌旁组织及OS细胞和人正常成骨细胞hFOB1.19的linc-ITGB1水平。选择U2-OS细胞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ITGB1调控Wnt通路对骨肉瘤(OS)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40对OS组织和癌旁组织及OS细胞和人正常成骨细胞hFOB1.19的linc-ITGB1水平。选择U2-OS细胞为研究对象并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linc-ITGB1干扰组。MTT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U2-OS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MT标记分子[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和波形蛋白(Vim)]及Wnt通路相关因子(Wnt1和β-catenin)的水平。结果OS组织的linc-ITGB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OS细胞Saos-2、MG-63和U2-OS的linc-ITGB1水平高于hFOB1.19细胞(P<0.05)。linc-ITGB1干扰组U2-OS细胞活力和划痕愈合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与其余两组相比,linc-ITGB1干扰组的E-Cad水平增多,而N-Cad、Vim、Wnt1和β-catenin水平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的增殖活力、划痕愈合率以及EMT和Wnt通路相关因子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nc-ITGB1在OS组织和细胞中异常高表达,沉默其表达能够抑制OS细胞的增殖迁移和EMT过程并阻断Wnt/β-catenin通路,在OS进展中发挥促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长链非编码RNA Linc-ITGB1 上皮间质转化 WNT通路
下载PDF
低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反弹痛的研究
4
作者 仲浩 朱江 +5 位作者 金伟华 赵凯 金炳荣 佘昶 单冰晨 覃琴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24-2227,共4页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FI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反弹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单侧TKA患者90例,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0.1%罗哌卡因低浓度组(A组)和0.3%罗哌卡因高浓度组(B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全麻前分别行超...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FI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反弹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单侧TKA患者90例,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0.1%罗哌卡因低浓度组(A组)和0.3%罗哌卡因高浓度组(B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全麻前分别行超声引导40 ml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单次FICB。记录术后反弹痛发生率和阻滞消退后NRS评分;术后48 h内补救性镇痛率和阿片药物用量;术后24、48 h静息与运动的NRS评分与肌力评分以及血清IL-6和TNF-α浓度(ELISA法)。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间距(IQR)表示。结果:术后A组反弹痛发生率低于B组[10.9%(5/45)比53.3%(24/45),χ^(2)=16.986,P<0.01],A组阻滞消退后疼痛程度低于比B组[2.0(1.0~3.5)分比7.0(4.0~7.5)分,Z=-4.110,P<0.01]。术后A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高于比B组[(252.2±80.8)min比(525.6±143.0)min,t=8.324,P<0.01];术后48 h内A组患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低于B组[(11.1±4.4)次比(16.2±6.3)次,t=3.332,P<0.01],A组补救性镇痛率低于B组[4.4%(2/45)比20.0%(9/35),χ^(2)=4.153,P<0.05];术后A组舒芬太尼消耗量低于B组[0~24 h:(18.7±8.0)μg比(32.6±15.5)μg,t=3.981,P<0.01;0~48 h:(33.4±13.1)μg比(48.6±18.8)μg,t=3.310,P<0.01];术后24 h A组的肌力高于B组[1.0(1.0~2.0)分比0(0~1.0)分,Z=-3.528,P<0.01],术后24 h A组运动NRS评分低于B组[(4.6±1.4)分比(7.3±2.2)分,t=7.823,P<0.01]。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FICB后患者反弹痛发生率低、术后肌力恢复早,更适合TKA后多模式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罗哌卡因 术后镇痛 神经阻滞 反弹痛
原文传递
退变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免疫微环境的变化
5
作者 白进玉 陈浩 +4 位作者 常文举 蒋凤仙 周晓中 田波 单冰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探究椎间盘退变(IDD)中纤维环破裂引起的免疫微环境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纤维环破裂与否,分为纤维环完整组(AI)和纤维环破裂组(AR),收集髓核标... 目的:探究椎间盘退变(IDD)中纤维环破裂引起的免疫微环境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纤维环破裂与否,分为纤维环完整组(AI)和纤维环破裂组(AR),收集髓核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组织样本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免疫细胞CD68、F4/80、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AR组巨噬细胞(37.20±0.64比14.50±0.58,t=45.30,P<0.01)和T细胞比例较AI组明显增多[(22.10±0.67)%比(4.06±0.05)%,t=46.20,P<0.01]。在mRNA表达水平上,AR组TNF-α表达倍数高于AI组(8.73±1.56比1.00±0.04,t=8.57,P<0.01),AR组IL-1β表达倍数高于AR组(5.68±0.70比1.00±0.02,t=11.55,P<0.01),AR组IL-4表达倍数高于AI组(2.33±0.77比1.00±0.05,t=3.01,P<0.05),AR组IL-6表达倍数高于AI组(17.00±1.81比1.00±0.06,t=8.8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炎症因子水平上,AR组TNF-α高于AI组(12.20±4.56比5.55±3.74,t=2.66,P<0.05)和AR组IL-1β高于AI组(10.60±1.58比6.32±2.61,t=3.41,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R组中CD68、F4/80、IL-1β表达阳性的细胞明显增多。结论:IDD进程中纤维环破裂加剧髓核组织免疫炎症反应,且影响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纤维环破裂 免疫微环境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脊髓性肌萎缩症中运动神经元变性的作用
6
作者 盛蕾 向太阳 单冰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2-514,共3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中运动神经元变性的作用。方法采用SMA小鼠模型,同窝杂合子为对照组,检测小鼠出生后1、5、9 d脊髓腰椎1~2段运动神经元的数量,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脊髓中基因变化,采用实时定量聚合...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中运动神经元变性的作用。方法采用SMA小鼠模型,同窝杂合子为对照组,检测小鼠出生后1、5、9 d脊髓腰椎1~2段运动神经元的数量,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脊髓中基因变化,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VEGF、Kdr等表达,最后采用反义核苷酸药物治疗SMA小鼠,运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E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出生后5 d和9 d脊髓性肌萎缩症小鼠脊髓L1~L2段运动神经元数量(15.60±1.66、13.0±2.0)少于对照组(25.33±1.18、26.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13.35,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KEGG分析得到在脊髓性肌萎缩症组中,与血管新生相关的240个基因发生显著变化。通过qRT-PCR验证显示VEGF其中一个与运动神经元死亡密切相关剪接本VEGF165表达(0.56±0.07)低于对照组(1.0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1,P<0.05),且VEGF受体Kdr、Flt1和Flt2(0.17±0.05、0.36±0.09、0.50±0.08)低于对照组(1.00±0.09、1.00±0.10、1.0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1、3.247、5.124,P<0.05)。在脊髓性肌萎缩症中VEGF及下游受体Kdr蛋白水平(0.5±0.08、0.35±0.04)低于对照组(1.00±0.12、1.0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4、3.167,P<0.05)。结论在SMA中VEGF的下调对运动神经元死亡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一种提取大鼠骨总RNA的改良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单冰晨 张鹏 +2 位作者 刘禄林 王沈栋 董启榕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93-1995,共3页
目的 当经典Trizol法提取骨组织RNA不能满足实验要求时,使用盐溶液再处理提取的一种改良方法.方法 对经典Trizol法提取的骨组织RNA,用异丙醇再沉淀时,加入柠檬酸钠、氯化钠混合盐溶液溶解,再抽提RNA.测定RNA纯度、浓度和完整性,聚合酶... 目的 当经典Trizol法提取骨组织RNA不能满足实验要求时,使用盐溶液再处理提取的一种改良方法.方法 对经典Trizol法提取的骨组织RNA,用异丙醇再沉淀时,加入柠檬酸钠、氯化钠混合盐溶液溶解,再抽提RNA.测定RNA纯度、浓度和完整性,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其有效性.结果 重新提取的RNA能够被焦磷酸二乙酯(DEPC)水充分溶解,盐溶液处理后的RNA浓度与处理前相近;处理后RNA的A260/A280比值、A260/A230比值分别为1.96 ±0.11、1.90 ±0.21,均分别显著高于处理前(1.52±0.05、0.27 ±0.08);凝胶电泳示RNA完整性,逆转录后可扩增出目的基因.结论 改良Trizol法重提的总RNA纯度较常规法显著提高,且完整性好,可以满足进一步分子研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 RNA提取 大鼠
原文传递
铁调素基因敲除后对铁蓄积小鼠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单冰晨 张鹏 +6 位作者 袁晔 贾鹏 王亮 易剑桥 张辉 杨帆 周晓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0-912,共3页
目的观察铁调素基因敲除后铁蓄积小鼠骨代谢指标变化。方法C57背景小鼠分为野生型(WT)及铁调素基因敲除小鼠(KO),每组各5只雄性,检测小鼠血清铁蛋白、血清成骨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血清破骨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Sb)... 目的观察铁调素基因敲除后铁蓄积小鼠骨代谢指标变化。方法C57背景小鼠分为野生型(WT)及铁调素基因敲除小鼠(KO),每组各5只雄性,检测小鼠血清铁蛋白、血清成骨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血清破骨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Sb)、股骨远端micro—CT扫描、骨组织相关基因。结果血清铁蛋白WT组(4.88±0.74)μg/L,KO组血清铁蛋白(17.62±0.84)μg/L,KO组显著升高(P=0.013);WT组血清ALP(9.42±0.74)ng/ml,KO组血清ALP(5.41±0.63)ng/ml,KO组显著降低(P=0.038);WT组血清TRAP-Sb(72.36±1.85)ng/ml,KO组血清TRAP-Sb(132.64±2.16)ng/ml,KO组显著升高(P=0.018);micro—CT三维重建显示KO组骨量丢失;骨组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结果显示KO组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基因表达显著下降,TRAP-5b基因表达显著上升。结论铁调素基因敲除后铁蓄积小鼠模型骨量丢失,成骨指标受抑制,破骨指标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调素 基因敲除 骨代谢
原文传递
PFNA与DHS对中国人群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单冰晨 董启榕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855-2857,共3页
目的循证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国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关于PFNA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依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汇总数据进行M... 目的循证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国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关于PFNA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依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汇总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风险预测,并检测入选研究的异质性和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8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561例患者入选。其中,PFNA组283例,DHS组278例。与DHS组相比,PFNA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高(P<0.01)。结论 PFNA较DHS在治疗国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上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有条件医院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要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冰晨 郑祖根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544-1545,共2页
目的评估脊髓型颈椎病(CSM)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患者中,颈前入路53例,颈后路39例,前后路联合术26例。于术前、术后进行颈椎主动活动度检查、颈椎动力位X线片及脊髓功能JOA评分。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5年。三种手术方法均获得... 目的评估脊髓型颈椎病(CSM)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患者中,颈前入路53例,颈后路39例,前后路联合术26例。于术前、术后进行颈椎主动活动度检查、颈椎动力位X线片及脊髓功能JOA评分。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5年。三种手术方法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1.37%、79.49%和80.77%(P>0.05)。病程6个月内手术优良率93.02%,明显高于病程>2年者的46.66%(P<0.05)。结论手术治疗疗效与病变时间及神经受压程度相关;创伤轻的手术入路应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7
11
作者 蒋凤仙 单冰晨 +2 位作者 高明昕 赵红银 陈香凤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3-359,共7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27~59岁,平均43.9岁。骨折部位:T114例,T1228例,L123例,L27例。骨折AO分型:A1型40例,A2型3例,A3型19例。31例采用ERAS护理模式(ERAS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 模式(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腹胀、尿路感染、首次起床头晕发生率、尿潴留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ERAS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7.2±2.0)h、(10.7±3.7)h和(26.7±6.4)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5.6)h、(22.5±5.1)h和(72.5±12 4)h(P均<0.05)。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7±1.3)d,短于对照组的(5.9±1.5)d(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1,3,7 d VAS为(3.6±1.5)分 、(2.8±0.8)分和(1.7±0.6)分,低于对照组的(4.6±1.3)分、(4.0±1.3)分和(2.7±0.9)分(P均<0.05)。ERAS组术前2 h及术后2 h、1 d和3 d GCQ评分分别为(72.0±6.5)分 、(75.0±11.1)分、(88.4±5.1)分和(89.3±4.5)分,高于对照组的(54.0±7.2)分、(59.5±6.3)分 、(62.7±5.9)分和(76.0±5.7)分(P均<0.05)。ERAS组术后3 d、1个月和3个月ODI分别为(37.3±5.8)分、(28.9±6.3)分和(23.1±2.7)分,低于对照组的(44.9±7.9)分 、(33.9±8.7)分和(30.3±5.3)分 (P均<0.05)。ERAS组术后腹胀发生率(7%)、尿路感染发生率(5%)和术后首次起床头晕发生率(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35%和16%)(P均<0.05)。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和伤口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应用ERAS护理模式较传统护理模式更利于缓解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腹胀、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促进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3
12
作者 周震涛 白进玉 +5 位作者 单冰晨 沈忆新 严军 成茂华 徐又佳 周晓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4-80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30例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399例;年龄52~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30例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399例;年龄52~91岁[(72.8±8.3)岁]。骨折节段:T5~T1082椎,T11~L2389椎,L3~L5173椎。178例PKP术后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唑来膦酸组),252例PKP术后接受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骨密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统计两组再骨折发生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60个月[(27.3±4.6)个月]。术前及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腰椎骨密度T值分别为(-2.3±1.5)SD、(-1.2±2.3)SD(P<0.05),基础治疗组分别为(-2.2±1.2)SD、(-2.1±1.1)SD(P>0.05)。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骨密度明显优于基础治疗组(P<0.05)。唑来膦酸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8.6±0.8)分、(2.8±0.8)分、(2.1±0.8)分,基础治疗组分别为(8.5±1.1)分、(2.9±0.9)分、(3.0±2.3)分。唑来膦酸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的ODI分别为48.7±5.3、24.0±2.9、22.3±3.3,基础治疗组分别为48.3±6.1、24.5±3.8、27.6±4.0。术后3 d及1年两组VAS与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VAS与ODI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术后2年唑来膦酸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为10.1%(18/178),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的16.7%(43/252)(P<0.05)。唑来膦酸组病死率为5.1%(9/178),基础治疗组为6.3%(16/252)(P>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KP术后联用唑来膦酸能有效提高OVCF患者骨密度、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并有效降低椎体再次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唑来膦酸
原文传递
大坪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分系统评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分层救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鹏 盛晓磊 +6 位作者 单冰晨 杨杰 高焱 刘功稳 顾颀 徐又佳 常留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探讨大坪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分层救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4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0例,女310例;年龄... 目的探讨大坪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分层救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4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0例,女310例;年龄60~98岁[(79.3±6.3)岁]。依据患者病情,采用DORSSSP进行术前风险预测评估,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A组,208例)、中风险组(B组,157例)、高风险术后未转入外科ICU(SICU)组(C组,23例)、高风险术后转入SICU组(D组,52例)。对各组并发症、病死率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1)A、B、C、D组DORSSSP预测并发症例数分别为52例、60例、14例、31例,各组实际并发症例数分别为45例、55例、13例、16例,A、B、C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P<0.05)。(2)A、B、C、D组DORSSSP预测死亡发生例数分别为0例、3例、2例、4例,各组实际死亡例数分别为0例、1例、2例、1例,A、B、C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病死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RSSSP评分能较好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根据DORSSSP评分实施分层救治,将重症患者术后转入SICU治疗,能显著降低重症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老年人 危险性评估 手术后并发症 病死率
原文传递
去铁胺对高铁环境下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鹏 汪升 +5 位作者 袁晔 单冰晨 王亮 杨帆 贾鹏 徐又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去铁胺(DFO)对于高铁环境[利用枸橼酸铁铵(FAC)提供铁离子制作高铁环境]下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确定FAC及DFO的干预计量。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50 μmol/L FAC干预组、FAC+DFO组(50 μ... 目的观察去铁胺(DFO)对于高铁环境[利用枸橼酸铁铵(FAC)提供铁离子制作高铁环境]下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确定FAC及DFO的干预计量。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50 μmol/L FAC干预组、FAC+DFO组(50 μmol/L FAC干预同时加入20 μmol/L DFO)。干预后3组细胞分别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活性定量,茜素红染色、钙结节计数,对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基因2(Runx2)、锌指转录因子SP7、骨γ羧基谷氨酸(Bglap)、骨保护素(OPG)]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检测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结果显示,50 μmol/L FAC干预组成活率为(95.6±0.7)%,20 μmol/L DFO干预组成活率[(97.6±0.5)%]不影响细胞活性,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与对照组比较,FAC干预组,成骨相关基因Runx2、Sp7、Bglap、OPG表达下降;而FAC+DFO干预组与FAC干预组比较成骨相关基因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ALP染色及活性定量和茜素红染色及结节计数与对照组比较,FAC组结节计数(36±3)下降,而FAC+DFO组结节计数(120±6)比FAC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在高铁环境中,成骨细胞分化受到抑制;DFO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高铁环境下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铁胺 成骨细胞 高铁环境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肌球蛋白10对骨吸收过程中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邓晔坤 单冰晨 +2 位作者 周震涛 张鹏 周晓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观察肌球蛋白10(Myo 10)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核因子-κB(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生长因子(M-CSF)诱导RAW264.7细胞(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向破骨细胞分化,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肌球蛋白10(Myo 10)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核因子-κB(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生长因子(M-CSF)诱导RAW264.7细胞(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向破骨细胞分化,随机分为抗Myo 10组和对照组。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鉴定并定量TRAP+破骨样细胞的数量。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特异性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Myo 10 KO组和对照组,通过组织学染色苏木精-伊红(HE)和MicroCT评估Myo 10抑制对骨量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TRAP染色显示Myo 10抑制将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效率,TRAP+破骨细胞的数量在抗Myo 10组为(65.6±8.4)个,高于对照组的(41.3±6.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3,P<0.05);RT-PCR结果提示Myo 10抑制反而提高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及组织蛋白酶K(CtsK)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表达值的(2.2±0.3)、(1.9±0.2)和(1.5±0.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0、6.086、3.602,P<0.05);在体实验则提示Myo 10抑制后将增强骨吸收功能,出现骨质疏松样改变。结论Myo 10的抑制能促进NFATc1的表达,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功能,导致骨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 10 破骨细胞 小干扰RNA MICROCT 骨吸收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盛阳 戴俊 +8 位作者 周震涛 单冰晨 刘晓峰 张鹏 张应子 蒋凤仙 白进玉 曹雷 周晓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1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22~54岁[(41.0&...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1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22~54岁[(41.0±7.8)岁]。33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A组),38例采用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B组)。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和6个月骨折愈合率,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术后3 d A级+B级置钉率、关节突关节侵犯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0~24个月[(15.2±4.4)个月]。两组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00(100,135)ml,少于B组的160(120,200)ml(P<0.01)。A组住院时间为8(7,11)d,短于B组的12(10,16)d(P<0.01)。两组患者未发生术后感染、脊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骨折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 A组VAS和ODI分别为3(2,4)分、21(18,23),低于B组的4(3,5)分、27(20,32)。(P<0.05或0.01),余各时相点两组间VAS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 A组A级+B级置钉率为96.5%(191/198),高于B组的90.4%(206/228)(P<0.05)。A组关节突关节侵犯率为4.0%(8/198),低于B组的11.8%(27/228)(P<0.01)。结论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相比,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提高置钉准确性,降低侵犯关节突关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原文传递
腰椎过伸过屈位摄片致急性马尾神经综合征1例报告
17
作者 茅惠贤 单冰晨 《现代医学》 2015年第5期617-618,共2页
目的: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过伸过屈位摄片导致急性马尾神经综合征(CES)1例。方法: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拟手术治疗,在术前行常规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时诱发急性CES,急诊(24 h内)行手术减压,术后及时功能康复治疗,1年后随诊... 目的: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过伸过屈位摄片导致急性马尾神经综合征(CES)1例。方法: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拟手术治疗,在术前行常规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时诱发急性CES,急诊(24 h内)行手术减压,术后及时功能康复治疗,1年后随诊评估患者膀胱及括约肌功能。结果:行腰椎过伸过屈位摄片导致急性马尾神经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患者膀胱功能及括约肌功能仍恢复欠佳。结论:在CES好发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特别是对有较重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进行过伸过屈位摄片检查时有诱发CES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神经综合征 椎间盘突出症 摄片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