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情感增强与句法特征的卷烟消费者评价方面级情感分析
1
作者 邵小东 高松 +6 位作者 刘帅 狄涛 梅雨婷 施旭 李祯寿 侯秋强 单双吕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9期1-7,共7页
为了解消费者对卷烟产品不同属性的情感信息,帮助烟草企业了解消费者评价及情感倾向,指导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决策,该文利用爬虫采集2010—2022年共18205条卷烟消费者评价数据,基于预训练模型(BERT)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对文本... 为了解消费者对卷烟产品不同属性的情感信息,帮助烟草企业了解消费者评价及情感倾向,指导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决策,该文利用爬虫采集2010—2022年共18205条卷烟消费者评价数据,基于预训练模型(BERT)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对文本进行特征提取,结合句法依赖树获取语义间关系,建立融合情感增强和句法特征的方面级情感分类模型BAGCN,将BAGCN模型的分类结果与其他4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BAGCN模型在方面级情感分类效果最优,准确率和F1值达到79.49%和75.26%,BAGCN的各模块对最终的分类效果均有贡献。通过方面级情感分析发现,消费者更关注卷烟产品的价格和口感属性,对价格方面的评价多为消极情感,而口感方面的情感分布较为均衡,消费者对外观和品控方面的评价相对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消费者评价 方面级情感 预训练模型 SVM算法
下载PDF
不同类型植保无人飞机施药作业对烟草植株的影响
2
作者 郭建 刘春明 +7 位作者 侯秋强 王晓萌 单双吕 何建忠 杨永刚 龙云生 黄坤 闫晓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288,309,共7页
为规范植保无人飞机防治烟草病虫害的技术应用,评估了植保无人飞机在烟草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烟株的安全性,并筛选出适合烟株生长中后期飞防施药的植保无人飞机类型及飞行方式。本试验选用目前主流的9种不同类型的植保无人飞机,分析对比... 为规范植保无人飞机防治烟草病虫害的技术应用,评估了植保无人飞机在烟草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烟株的安全性,并筛选出适合烟株生长中后期飞防施药的植保无人飞机类型及飞行方式。本试验选用目前主流的9种不同类型的植保无人飞机,分析对比了9种植保无人飞机在烟草成熟期进行飞防作业时对烟草植株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植株成熟期采用四旋翼植保无人飞机以4 m或3 m的飞行高度垂直于烟草种植垄作业对烟草的损伤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植保无人飞机 飞行模式 断叶率
下载PDF
红河烟区烟草黑胫病和野火病发生的气象因子分析与模型构建
3
作者 韩雨静 刘春明 +8 位作者 侯秋强 何建忠 单双吕 张鲁民 陈天宏 杨桂林 何彦辉 陈作涛 郭建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目的】分析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10—2021年间气候变化时空特征,构建烟草黑胫病和野火病预测模型。【方法】利用Mann-Kendall(MK)趋势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等方法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和模型构建。【结果】红河州... 【目的】分析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10—2021年间气候变化时空特征,构建烟草黑胫病和野火病预测模型。【方法】利用Mann-Kendall(MK)趋势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等方法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和模型构建。【结果】红河州在整个烟草大田期的日照时数有显著的下降趋势,泸西烟区在烟草旺长期、成熟后期的平均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建水烟区在烟草旺长期、成熟前期和成熟后期的日照时数都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利用与黑胫病和野火病具有显著相关的气象因子构建病害预警模型的R^(2)分别为0.9984和0.9752。【结论】建立关于黑胫病和野火病的预警模型,R^(2)值较高,拟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病害 气象要素时空特征 预警模型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下载PDF
连作烤烟根系内次生代谢产物对烤烟品质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潘义宏 周芳芳 +4 位作者 黄坤 冀新威 单双吕 张晓龙 张加研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67-2174,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连作年限烤烟根系内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及其对烤烟品质的影响,为防控烤烟连作障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红河州泸西县‘云烟87’为供试烤烟品种,选择4个连作年限地块:连作2年、3年、4年和5年,在烤烟成熟期,利用GC-MS... 【目的】明确不同连作年限烤烟根系内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及其对烤烟品质的影响,为防控烤烟连作障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红河州泸西县‘云烟87’为供试烤烟品种,选择4个连作年限地块:连作2年、3年、4年和5年,在烤烟成熟期,利用GC-MS检测不同处理烤烟根系内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通过自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探析对烤烟品质影响较大的因子类型及其与品质因子(烤烟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相互关系。【结果】连作条件下,烤烟根系内次生代谢产物共检测出14种。因子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命名为酚酸类因子、醛酯类因子、酸酯类因子以及酚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5.74%。4个主成分因子与烤烟品质典型相关分析发现,烤烟根系内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香草醛、十七酸、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和棕榈酸甲酯含量越高,有利于改善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但不利于烤烟其他品质因子的提升;而根系内莨菪亭、软脂酸、花生酸含量越高,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和肉豆蔻酸含量越低,越能促进烤烟感官质量的提高,但对烤烟其他品质因子的改善具有负效应。【结论】烤烟根系内次生代谢产物对烤烟品质因子均有影响,对其中的9种物质影响较大。为了克服连作障碍,应开展相关调控技术研究,调控以上根系内9种关键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使其维持较低水平,提高烤烟综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代谢产物 烤烟品质 根系 因子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下载PDF
低氮密植栽培对超级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1
5
作者 谢小兵 周雪峰 +7 位作者 蒋鹏 陈佳娜 张瑞春 伍丹丹 曹放波 单双吕 黄敏 邹应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91-1602,共12页
为了研究低氮密植栽培对水稻分蘖发生及成穗率、干物质积累及其转化、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2012—2013年以超级稻Y两优1号为材料,在湖南长沙和海南澄迈进行了施氮量(75、150、225kgNhm–2)与栽插密度(68、40、27、19穴m–2),每... 为了研究低氮密植栽培对水稻分蘖发生及成穗率、干物质积累及其转化、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2012—2013年以超级稻Y两优1号为材料,在湖南长沙和海南澄迈进行了施氮量(75、150、225kgNhm–2)与栽插密度(68、40、27、19穴m–2),每穴苗数(单、双、三本穴–1)与栽插密度(40、27、19、14穴m–2)的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本苗数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减苗增密在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产量分别比增苗减密高10.5%、5.2%和2.9%,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达到显著水平;在低氮密植条件下,有效分蘖期缩短6d左右,分蘖成穗率、表观转化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0.9%、21.0%、150.6%和19.6%。在施氮量为75kgNhm–2的密植(40-68穴m–2)条件下,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长沙点产量分别比中、高氮(150-225kgNhm–2)常规密度(19-27穴m–2)低3.2%、7.5%和1.2%,但差异不显著,而澄迈点产量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比之低5.2%和高9.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施氮量为150kgNhm–2的密植条件下,成熟期干物质量比高氮常规密度低1.7%,但齐穗期干物质量和产量比高氮常规密度高10.3%和3.3%。因此,超级稻采用低氮密植栽培,在100-150kgNhm–2和40穴m–2条件下提早了够苗期,增加了有效穗数,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结实率,加之齐穗期适宜的干物质积累和较高的表观转化率,有利于高产的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低氮密植栽培 产量 干物质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机插条件下低氮密植栽培对“早晚兼用”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0
6
作者 陈佳娜 曹放波 +5 位作者 谢小兵 单双吕 高伟 李志斌 黄敏 邹应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6-1187,共12页
为了缓解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机插双季稻生育期不配套的矛盾,2014—2015年早晚两季均以常规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机插密度(36.4、28.6、19.0穴m–2)与施氮量(0、110~140、176~189 kg N hm–2)对机插双季稻产... 为了缓解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机插双季稻生育期不配套的矛盾,2014—2015年早晚两季均以常规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机插密度(36.4、28.6、19.0穴m–2)与施氮量(0、110~140、176~189 kg N hm–2)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早晚兼用"机插双季稻栽培模式有利于早、晚2季周年高产,以"高密+高氮"处理产量最高,2年分别达到16.94 t hm–2和16.99 t hm–2,但与"高密+低氮"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利用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下降,随栽插密度增加而提高,以"高密+低氮"处理最高,2年4季分别为62.77%、55.75%、65.82%、64.37%,比"高密+高氮"处理分别提高12.11%、9.01%、8.49%、2.14%;"高密+低氮"处理与"低密+高氮"处理相比,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及辐射利用率均有一定的优势。由此可见,在此模式下适当增加机插密度,减少氮肥用量,既可实现高产,又能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采用"早晚兼用"品种搭配模式,低氮、密植栽培可作为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机插双季稻生产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机插密度 施氮量 产量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单本密植机插对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谢小兵 王玉梅 +9 位作者 黄敏 赵春容 陈佳娜 曹放波 单双吕 周雪峰 李志斌 范龙 高伟 邹应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4-931,共8页
为了研究单本密植机插和常规机插对杂交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辐射利用率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在湖南省浏阳市以杂交稻泰优390、五优308为材料和在广东省肇庆市以五优308为材料,进行印刷播种和常规播种的秧苗素质比较以及单本密... 为了研究单本密植机插和常规机插对杂交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辐射利用率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在湖南省浏阳市以杂交稻泰优390、五优308为材料和在广东省肇庆市以五优308为材料,进行印刷播种和常规播种的秧苗素质比较以及单本密植机插和常规机插的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两试验点印刷播种的叶龄、白根数、总根数、茎基宽、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均明显高于常规播种。单本密植机插的最高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显著低于常规机插,但单本密植机插的每穗粒数、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于常规机插,增产10.28%~13.96%,达到显著水平。从穗部性状来看,单本密植机插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长、着粒密度和单穗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机插。在生长前期,单本密植机插的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低于常规机插,而成熟期干物质量比常规机插高0.61%~9.45%,且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机插。此外,单本密植机插的截获辐射量和截获率低于常规机插,而辐射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机插。由此可见,杂交稻单本密植机插不仅可以降低用种量、提高秧苗素质,还能增加每穗粒数、总颖花数、千粒重及提高结实率、收获指数和辐射利用率,从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单本密植机插 干物质 辐射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机插密度与氮肥运筹对中嘉早17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佳娜 谢小兵 +5 位作者 伍丹丹 曹放波 单双吕 高伟 李志斌 邹应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8-636,共9页
针对长江流域双季稻机插秧发展缓慢的问题,以常规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栽插密度与氮肥用量对机插双季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双季稻产量并未随栽插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以高密(36.4万穴/hm2)+高氮(施纯氮量早... 针对长江流域双季稻机插秧发展缓慢的问题,以常规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栽插密度与氮肥用量对机插双季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双季稻产量并未随栽插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以高密(36.4万穴/hm2)+高氮(施纯氮量早稻175.5kg/hm2,晚稻189kg/hm2)处理产量最高,其中,早稻为7.80t/hm2,晚稻为9.05t/hm2,但与高密+中氮(施纯氮量早稻110kg/hm2,晚稻140kg/hm2)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且栽插密度和施氮量间互作效应不显著。氮肥利用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下降,随栽插密度增加而提高。其中,氮肥吸收利用率中氮比高氮平均增加13.26%,高密度比低密度平均增加17.53%。由此可见,提高栽插密度,减少氮肥用量,既可通过大幅增加有效穗以实现高产,又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少氮密植可作为长江流域机插双季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机插秧 栽插密度 氮肥
下载PDF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红梅 肖正午 +3 位作者 申涛 蒋鹏 单双吕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193,共5页
以147份南方籼稻品种或组合的稻米为供试材料,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通过不同波长和不同预处方式建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全谱段(950~1 650 nm)建模效果最好,其相关系数(R)、预测标准差(SEP)、校准标准差(SEC... 以147份南方籼稻品种或组合的稻米为供试材料,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通过不同波长和不同预处方式建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全谱段(950~1 650 nm)建模效果最好,其相关系数(R)、预测标准差(SEP)、校准标准差(SEC)分别为0.947 7,1.162 3、0.700 2;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法(MSC)法对全谱图进行预处理的效果较好,优化后的模型相关系数(R)、预测标准差(SEP)、校准标准差(SEC)分别为0.981 9、0.100 9、0.6831,其相对分析误差(PRD)为3.6;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值与化学值进行配对T检验,P=0.356>0.05(置信区间为95%),表明近红外光谱法与化学分析法得到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即应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直链淀粉含量 近红外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米粉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恒栋 黄敏 +2 位作者 邹应斌 陈佳娜 单双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54-1364,共11页
【目的】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米粉品质的重要因素,较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稻米加工的米粉结构坚固,可以减少米粉的蒸煮损失,探索米粉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特性为调控米粉稻直链淀粉含量和提高米粉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 【目的】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米粉品质的重要因素,较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稻米加工的米粉结构坚固,可以减少米粉的蒸煮损失,探索米粉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特性为调控米粉稻直链淀粉含量和提高米粉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早、晚季,选择2个高直链淀粉含量米粉稻品种(陆两优996和中嘉早17)和2个低直链淀粉含量对照品种(陵两优268和湘早籼45)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基于Logistic方程对各品种的籽粒灌浆和直链淀粉积累特性进行分析。【结果】米粉稻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品种高44.8%—72.3%,差异显著。水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渐增期、快速期、缓增期及最大积累速率时积累的直链淀粉量,米粉稻比对照品种分别高60.0%—91.1%、61.2%—92.3%、59.3%—89.3%和61.2%—92.8%。相同的种植季节,直链淀粉积累平均速率、渐增期积累速率和最大积累速率,米粉稻比对照平均分别高36.7%—91.2%、40.2%—58.3%和29.2%—108.7%,渐增期持续时间长0.6—2.8 d,最大积累速率启动时间晚1.4—2.9 d。不同的生长季节和品种,直链淀粉积累渐增期、快速期、缓增期直链淀粉积累量对籽粒持续期直链淀粉积累量的贡献率相对稳定,分别为21.03%—21.32%、57.58%—57.88%、11.38%—14.62%。籽粒直链淀粉的积累伴随着籽粒灌浆过程进行,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渐增期、快速期、缓增期比对应的直链淀粉积累阶段发生早0.1—4.9 d。相同的种植季节,籽粒灌浆渐增期、最大灌浆速率启动时间和灌浆持续时间,米粉稻比对照平均长或晚0.1—1.8 d、1.2—2.0 d和1.2—3.6 d。2016年早季水稻开花后前5 d的平均气温和入射辐射量分别为30.1℃和21.1 MJ·m-2,比其他3季同阶段分别高5.1℃—6.3℃和2.0—19.1 MJ·m-2,2016年早季籽粒灌浆和直链淀粉积累持续期比其他3季分别缩短了6.2—11.5d和9.0—13.9 d,籽粒灌浆和直链淀粉积累平均速率分别提高了53.9%—73.7%和57.4%—67.9%。【结论】灌浆前期高温和强光照可以缩短籽粒灌浆和直链淀粉积累持续期,并提高籽粒灌浆和直链淀粉积累速率;籽粒灌浆和直链淀粉积累渐增期持续时间长和直链淀粉积累速率高是米粉稻高直链淀粉含量形成的基础;较长的灌浆持续期、较高的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及最大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和灌浆速率启动时间较晚,有利于米粉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稻 直链淀粉含量 籽粒灌浆 积累特性
下载PDF
生物炭施用对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范龙 单双吕 +6 位作者 张恒栋 陈佳娜 赵春容 曹放波 王玉梅 黄敏 邹应斌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110,114,共5页
为探明生物炭施用对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中早39为材料,于2015年和2016年早季在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开展大田试验,在不同施氮水平下(N0,0 kg N/hm^2;N1,90 kg/hm^2;N2,150 kg N/hm^2)对施炭(C1,20 t/hm^2)和不施炭(C0,0 t/hm^2)处理早... 为探明生物炭施用对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中早39为材料,于2015年和2016年早季在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开展大田试验,在不同施氮水平下(N0,0 kg N/hm^2;N1,90 kg/hm^2;N2,150 kg N/hm^2)对施炭(C1,20 t/hm^2)和不施炭(C0,0 t/hm^2)处理早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生产和收获指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2015年N1水平外,C1处理的产量均低于C0处理,其中,2016年C1处理的平均产量比C0处理低12.85%;2015年和2016年C1处理的千粒重分别比C0处理低2.46%~4.12%和2.55%~3.76%;齐穗后C1处理干物质生产量高于C0处理,但其收获指数低于C0处理,2015年和2016年C1处理与C0处理的收获指数最大相差5.33个和4.0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了早稻千粒重和收获指数,进而导致早稻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早稻 产量 粒重 收获指数
下载PDF
不同氮肥水平下蚯蚓粪施用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春容 单双吕 +9 位作者 王玉梅 罗凯 周雪峰 黄敏 张恒栋 范龙 曹放波 陈佳娜 方升亮 邹应斌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70,共4页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采用大田微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水平(N1,9 g/m^2;N2,12 g/m^2;N3,15 g/m^2)下不同蚯蚓粪施用量(EC0,0;EC_1,16.88 kg/m^2;EC_2,33.76 kg/m^2)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40 d后EC_2和EC_1处理的茎蘖数...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采用大田微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水平(N1,9 g/m^2;N2,12 g/m^2;N3,15 g/m^2)下不同蚯蚓粪施用量(EC0,0;EC_1,16.88 kg/m^2;EC_2,33.76 kg/m^2)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40 d后EC_2和EC_1处理的茎蘖数均显著高于EC0(P<0.05);幼穗分化期和乳熟期EC0处理的SPAD值均显著低于EC_1和EC_2处理(P<0.05);齐穗期EC0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比EC_1和EC_2处理低32.7%和80.7%,地上部总干物质量分别比EC_1和EC_2处理低30.6%和59.8%;成熟期有效穗数、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水稻产量均表现为EC_2>EC_1>EC0,EC_2和EC_1处理的有效穗数分别比EC0处理多41.5%和21.3%、地上部干物质量分别比EC0处理高47.7%和25.8%、产量分别比EC0处理高35.4%和34.3%。由此可见,施用蚯蚓粪便可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水稻叶面积、SPAD值和地上部干物质量,进而提高水稻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粪便 水稻 生长特性 产量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早晚兼用”双季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伍丹丹 陈佳娜 +5 位作者 张瑞春 周雪峰 单双吕 曹放波 谢小兵 邹应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8期7-14,共8页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2013_2014年以常规早稻‘中嘉早17’、杂交早稻‘陵两优104’为材料(早晚兼用),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双季稻直播、手插秧、点抛秧(丢秧)和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2013_2014年以常规早稻‘中嘉早17’、杂交早稻‘陵两优104’为材料(早晚兼用),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双季稻直播、手插秧、点抛秧(丢秧)和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2个品种均以机插秧方式产量最高,平均为9.17t/hm^2(8.28~10.10t/hm^2),晚稻2013年以机插秧和手插方式产量最高(8.78-8.79t/hm^2),2014年以直播和机插秧方式产量最高,分别为(8.05~8.20t/hm^2)和(7.79~8.03t/hm^2)。在播、插期相同条件下,早稻直播与手插秧、点抛秧、机插秧的全生育期差异不大,晚稻直播推迟播种13~15天,全生育期缩短了5~8天。手插秧、点抛秧分蘖消长呈早发稳升缓降型,机插秧呈缓发速升缓降型,直播呈速发速升速降型。不同种植方式抽穗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存在年间差异,其中2013年以点抛秧最高,直播、机插秧次之,2014年以机插秧最高,手插秧、点抛秧次之。由此可见,采用早晚兼用的品种搭配方式和机插秧栽培,有利于双季稻产量形成及其构成因子间的协调,同时缓解双季稻机插秧的季节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方式 双季稻 产量
下载PDF
双季晚稻机插品种筛选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放波 陈佳娜 +2 位作者 谢小兵 单双吕 邹应斌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5-207,共3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机械化已成为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筛选适宜湖南地区机械化高效生产的晚稻品种,以H优518等11个组合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其产量及生育期表现。结果表明,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机械化已成为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筛选适宜湖南地区机械化高效生产的晚稻品种,以H优518等11个组合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其产量及生育期表现。结果表明,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和安全齐穗是双季晚稻机插获得高产的前提。因此,在湖南进行双季晚稻机插,应选择生育期相对适中,分蘖力较强,穗粒结构协调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机插秧 产量
下载PDF
机插条件下不同米粉稻品种产量形成特点与辐射利用率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恒栋 黄敏 +6 位作者 单双吕 赵春荣 陈佳娜 曹放波 范龙 王玉梅 邹应斌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66,共4页
于2016年早、晚季在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开展大田试验,对湖南常用米粉稻品种陆两优996、中嘉早17和中早39的产量形成特点和辐射利用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早季陆两优996的产量比中嘉早17和中早39高35.34%~46.18%,差异显著;晚季各品种的... 于2016年早、晚季在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开展大田试验,对湖南常用米粉稻品种陆两优996、中嘉早17和中早39的产量形成特点和辐射利用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早季陆两优996的产量比中嘉早17和中早39高35.34%~46.18%,差异显著;晚季各品种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早季陆两优996的每穗粒数、千粒重、成熟期干物质量、收获指数比其他2个品种分别高14.77%~29.41%、6.11%~13.20%、23.34%~34.78%、9.96%~10.65%;辐射截获量和辐射利用率比其他2个品种分别高7.29%~13.75%和14.86%~18.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稻 辐射利用率 产量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烤烟套种奇珍76甜豌豆生产技术及其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敏 张忠武 +11 位作者 杨景华 邹炳礼 鲁耀 段宗颜 陈拾华 耿川雄 王德勋 范志勇 周绍松 张石飞 孙胜 单双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38-41,共4页
为筛选出一套适宜烤烟套种奇珍76甜豌豆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奇珍76甜豌豆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分析烟豆共生期的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和烟后种植豌豆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烤烟套种奇珍76甜... 为筛选出一套适宜烤烟套种奇珍76甜豌豆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奇珍76甜豌豆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分析烟豆共生期的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和烟后种植豌豆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烤烟套种奇珍76甜豌豆产量最高的配套栽培技术为施纯氮量225.0 kg/hm^(2)、株距7 cm、(苗期、初花期、结荚期)追肥比例20%∶40%∶40%。奇珍76甜豌豆与烤烟共生期对烟田速效养分有一定的吸收作用,烤烟套种奇珍76甜豌豆对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套种 奇珍76甜豆 生产技术 烟叶化学成分
下载PDF
水稻在不同生态点的产量及其氮素利用率差异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单双吕 谢小兵 +6 位作者 陈佳娜 曹放波 伍丹丹 李志斌 高伟 黄敏 邹应斌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1,共6页
为探明湖南长沙和贵州兴义2个生态点水稻产量差异、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特点和氮素吸收利用率规律,2014年以五优308、珞优9348、玉香油占和黄华占为材料,进行不施氮(0 kg/hm^2)、中氮(161.25 kg/hm^2)、高氮(225 kg/hm^2)处理的大... 为探明湖南长沙和贵州兴义2个生态点水稻产量差异、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特点和氮素吸收利用率规律,2014年以五优308、珞优9348、玉香油占和黄华占为材料,进行不施氮(0 kg/hm^2)、中氮(161.25 kg/hm^2)、高氮(225 kg/hm^2)处理的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兴义生态点的平均产量为11.98 t/hm^2,比长沙点显著高23.82%;2个生态点品种间产量表现一致,均以五优308产量最高(9.41-12.80 t/hm^2),其次为珞优9348、黄华占和玉香油占,除珞优9348外,五优308显著高于其他品种。(2)兴义点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比长沙点高35.27%、11.13%和3.6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生态点均以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兴义点为千粒重、长沙点为每穗粒数。(3)生态点间移栽-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总量和收获指数差异显著,兴义点分别比长沙点增加22.95%、27.59%和5.07%。(4)兴义点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偏生产力分别为21.97 g/m^2和64.86 kg/kg,分别较长沙点高29.40%和26.15%,差异显著;随施氮量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可见,兴义点齐穗期较高的干物质转运率和后期干物质生产优势及其较高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是其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点 产量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欣庆凹凸棒复合微生物肥料与调节剂对水稻生长及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放波 单双吕 +3 位作者 高伟 李志斌 邹应斌 张恒栋 《耕作与栽培》 2017年第4期4-6,共3页
以中嘉早17、中早39、泰优390和汕优46为材料,研究了欣庆凹凸棒复合微生物肥以及与调节剂的配合施用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以及水稻重金属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T1相比,施用欣庆凹凸棒复合微生物肥和调节剂处理(T2、T3、T4、T5... 以中嘉早17、中早39、泰优390和汕优46为材料,研究了欣庆凹凸棒复合微生物肥以及与调节剂的配合施用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以及水稻重金属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T1相比,施用欣庆凹凸棒复合微生物肥和调节剂处理(T2、T3、T4、T5)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有利于获得较多的穗数和每穗粒数,早稻和晚稻最高产量分别为6.39 t/hm^2、7.88 t/hm^2;可显著降低稻草和糙米中镉含量,分别比对照低1.16%~53.16%、0.64%~44.83%。在250kg/hm^2凹凸棒复合微生物肥施用量下,不同调节剂用量(0~300 kg/hm^2)处理下水稻产量、结实率差异不明显,但泰优390、中早39的穗粒数有显著差异,4个品种只有泰优390的千粒重表现出明显差异。凹凸棒复合微生物肥与调节剂配施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降低镉的效应与施用量和水稻品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凹凸棒复合微生物肥 调节剂
下载PDF
不同种植制度下机插双季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比较
19
作者 李志斌 高伟 +4 位作者 周雪峰 陈佳娜 单双吕 黄敏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17年第4期349-354,共6页
为明确种植制度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常规稻‘中早39’为材料进行多点联合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和地点间产量均存在差异。地点间产量表现为衡阳>岳阳>长沙;早稻处理间产量整体趋势表现为... 为明确种植制度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常规稻‘中早39’为材料进行多点联合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和地点间产量均存在差异。地点间产量表现为衡阳>岳阳>长沙;早稻处理间产量整体趋势表现为稻—稻—油(RRO)>稻—稻—紫云英(RRG)>稻—稻—冬闲(RRF);晚稻表现为RRG>RRO>RRF。与对照RRF相比,RRG和RRO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全年增产量分别为0.85 t/hm^2和0.99t/hm^2;同时,与RRF相比,RRG和RRO处理的总颖花数、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吸收总量均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制度 双季稻 产量 干物质生产 氮素利用
下载PDF
基本苗配置与施肥水平对印刷播种机插杂交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20
作者 王玉梅 赵春容 +4 位作者 黄敏 单双吕 张恒栋 周雪峰 邹应斌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93,共5页
为了探究湖南地区机插杂交稻在不同基本苗配置与施肥量下的产量与干物质生产表现,2016年在湖南宁乡以杂交稻品种隆两优1212和隆两优华占为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设置了3个施肥水平(500、900、1400kg/hm^2)和4个基本苗组合(28.6万丛/... 为了探究湖南地区机插杂交稻在不同基本苗配置与施肥量下的产量与干物质生产表现,2016年在湖南宁乡以杂交稻品种隆两优1212和隆两优华占为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设置了3个施肥水平(500、900、1400kg/hm^2)和4个基本苗组合(28.6万丛/hm^2+单本/丛、23.5万丛/hm^2+单本/丛、23.5万丛/hm^2+双本/丛、19.0万丛/hm^2+双本/丛)。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显著,基本苗配置以及基本苗配置与施肥量的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和干物质生产显著增加,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下降。综合考虑产量与成本,900~1 400 kg/hm^2施肥量与23.5~28.6万丛/hm^2+单本/丛的基本苗配置比较适合湖南地区杂交稻机插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本苗 施肥 产量 干物质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