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SiNPs/SnO2复合膜修饰电极用于沙丁胺醇的检测 被引量:3
1
作者 单学凌 杨天宇 +2 位作者 殷嘉豪 潘瑜婷 陈智栋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22-30,共9页
采用一步法制得三联吡啶钌(Ru(bpy)32+)复合的二氧化硅(SiO2)纳米粒子(RuSiNPs),并将其与氧化锡(SnO2)共同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增敏型电化学发光(ECL)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沙丁胺醇测定的研究。当一定量的沙丁... 采用一步法制得三联吡啶钌(Ru(bpy)32+)复合的二氧化硅(SiO2)纳米粒子(RuSiNPs),并将其与氧化锡(SnO2)共同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增敏型电化学发光(ECL)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沙丁胺醇测定的研究。当一定量的沙丁胺醇加入到电解液之中后,ECL强度得到加强,且当沙丁胺醇浓度在10~5.0×104 nmol·L-1范围内时,增加的ECL强度与沙丁胺醇浓度的对数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2 nmol·L-1(S/N=3)。此方法在应用到实际样品中沙丁胺醇含量的测定时,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增加了电化学发光法在现实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钌硅纳米粒子 氧化锡 沙丁胺醇 高灵敏度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吡咯/Fe_3O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识别色氨酸光学异构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智栋 单学凌 孔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3-427,共5页
首先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磁性材料Fe3O4,再以吡咯为单体,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采用化学聚合法使吡咯在Fe3O4表面发生原位聚合,同时通过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氢键作用将模板分子掺杂到Fe3O4表面的聚吡咯中,从而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吡咯/Fe3O4复... 首先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磁性材料Fe3O4,再以吡咯为单体,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采用化学聚合法使吡咯在Fe3O4表面发生原位聚合,同时通过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氢键作用将模板分子掺杂到Fe3O4表面的聚吡咯中,从而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吡咯/Fe3O4复合材料,并且利用该材料的磁性质实现固液分离。在1 mol/L的NaOH溶液中,通过施加1 V的电位使聚吡咯发生过氧化从而使L-色氨酸模板分子脱掺杂。根据分子印迹的原理,该分子印迹的复合材料可用于识别L-色氨酸光学异构体。将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电化学法用于该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的表征。将该材料填入到多孔陶瓷管,将L-和D-色氨酸溶液分别流过该多孔陶瓷管,流出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该复合材料对于L-色氨酸的富集能力接近D-色氨酸的两倍,说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作为手性识别色谱固定相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Fe3O4复合材料 色氨酸 光学异构体 识别 色谱固定相
下载PDF
亮丽春红分子印迹聚吡咯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士博 张静 +2 位作者 单学凌 王文昌 陈智栋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317,共5页
以吡咯为功能单体,亮丽春红为模板分子,过硫酸铵为氧化剂,氢氧化钠溶液为脱模板溶剂,制备了亮丽春红分子印迹聚吡咯材料,并用红外光谱对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亮丽春红的浓度、硫酸的加入量和聚合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的优化,使材料对同... 以吡咯为功能单体,亮丽春红为模板分子,过硫酸铵为氧化剂,氢氧化钠溶液为脱模板溶剂,制备了亮丽春红分子印迹聚吡咯材料,并用红外光谱对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亮丽春红的浓度、硫酸的加入量和聚合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的优化,使材料对同分异构体亮丽春红和苋菜红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分子印迹聚吡咯材料对亮丽春红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属于多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吡咯材料 亮丽春红 苋菜红 选择性识别
下载PDF
化工类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艳丽 曹剑瑜 +3 位作者 吴敏娴 单学凌 许娟 陈智栋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24期149-151,共3页
应用化学是介于理科和工科之间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依托学校在石油石化行业领域的学科优势和科研条件,突出应用特色,以现代分析、电化学能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为专业发展方向,在专业定位、... 应用化学是介于理科和工科之间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依托学校在石油石化行业领域的学科优势和科研条件,突出应用特色,以现代分析、电化学能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为专业发展方向,在专业定位、师资队伍、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实施了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类高校 应用化学 专业建设
下载PDF
留学生《工业分析技术》课程“以练带学”教学模式探讨
5
作者 吴敏娴 陈艳丽 +3 位作者 单学凌 蒋鼎 许娟 陈智栋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24期194-196,共3页
《工业分析技术》在化工、应化专业教育体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但“双非”高校的留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并掌握各分析技术。文章探讨了“以练带学”的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 《工业分析技术》在化工、应化专业教育体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但“双非”高校的留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并掌握各分析技术。文章探讨了“以练带学”的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搬到实验室,通过实验导入理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该方法更适合学生的认知习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分析技术 留学生 教育背景 以练带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