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青少年Gitelman综合征的诊治及随访分析
1
作者 王娇 徐敏 +3 位作者 杨召川 马良 房雨如 单延春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443-1448,共6页
目的:分析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随访经验,为Gitelman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取1例因生长迟缓就诊的Gitelman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候选变异,并进行... 目的:分析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随访经验,为Gitelman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取1例因生长迟缓就诊的Gitelman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候选变异,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随访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例13岁患儿因生长迟缓就诊,实验室检查示低钾低镁血症、高肾素、肾性失钾,基因检测发现SLC12A3基因复合杂合变异,确诊为Gitelman综合征,予规范治疗并随访1年2个月,患儿身高、体重明显增长,心电图的ST段压低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其中父源的c.791delinsGCGTGGTCTCGGTCATT GG单条变异为新发现的基因突变位点,丰富了Gitelman综合征的基因突变谱。结论:因生长迟缓就诊的患儿,需重视鉴别诊断,对于低钾血症尤其合并低镁血症、肾性失钾的患儿需警惕Gitelman综合征,及早诊治、规范管理以达最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血症 GITELMAN综合征 SLC12A3基因 身材矮小
下载PDF
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全面发育迟缓中的早期鉴别意义
2
作者 赵会娟 衣明纪 +3 位作者 王艳霞 冯雪英 单延春 马良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648-1654,共7页
目的: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和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 GDD)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为早期鉴别和提前干预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 目的: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和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 GDD)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为早期鉴别和提前干预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首次确诊的132例ASD儿童作为ASD组,同期门诊首次确诊的150例全面发育迟缓儿童作为GDD组。使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2016版)对两组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以及量表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ASD相关的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预测因子的最佳截断值。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SD组儿童在大运动(P P P = 0.001)高于GDD组,而在适应性分数要低于GDD组(P = 0.01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是ASD的独立危险因素,大运动分数 ≥ 76.5时诊断ASD的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68.9%。结论:ASD与GDD在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大运动分数可以早期较准确的预测A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全面发育迟缓 神经心理发育
下载PDF
<32周早产儿4~6岁体格生长随访研究
3
作者 纪炳瑶 冉霓 +3 位作者 杨召川 刘小梅 刘伟 单延春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1319-1327,共9页
目的:探讨t检验和F检验分析;计数资料描述采用构成比,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 P t = −3.13, −3.27, −2.38, P P > 0.05)。早产儿组内比较:出生体重 F = 4.77, P < 0.05)。结论:<32周早产儿男童4~6岁时身高、体重和BMI仍落后于同... 目的:探讨t检验和F检验分析;计数资料描述采用构成比,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 P t = −3.13, −3.27, −2.38, P P > 0.05)。早产儿组内比较:出生体重 F = 4.77, P < 0.05)。结论:<32周早产儿男童4~6岁时身高、体重和BMI仍落后于同龄足月儿童。4~6岁时,极低出生体重儿童的体重仍低于出生体重≥1500 g早产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体格生长
下载PDF
山东省三城区6~8岁儿童睡眠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李存娇 杨雪 +4 位作者 丁凤 廉云 张冲 尚艺懿 单延春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4年第3期17-23,共7页
目的分析山东省三城区6~8岁儿童睡眠特点,探讨睡眠质量不良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儿童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案。方法于2022年选取山东省不同经济水平的3个地区(青岛市、济宁市、临沂市)中1149名一、二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格... 目的分析山东省三城区6~8岁儿童睡眠特点,探讨睡眠质量不良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儿童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案。方法于2022年选取山东省不同经济水平的3个地区(青岛市、济宁市、临沂市)中1149名一、二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测量、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儿童睡眠习惯问卷(The Children’s Sleep Health Questionnaire,CSHQ)调查和儿童饮食行为量表(The Children’s Eat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CEBQ)调查。资料填写完整的1104名儿童最终被纳入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睡眠质量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儿童平均睡眠时间为9.41(9.07,9.79)h,睡眠时间不足者占81.51%,睡眠质量不良者占73.64%。睡眠质量不良组与正常组儿童在年龄、喂养方式、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家庭结构、CEBQ总分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1 h(OR=2.301,P=0.003)、31分<CEBQ总分≤41.5分(OR=2.004,P<0.001)、41.5分<CEBQ总分≤52分(OR=2.541,P<0.001)、52分<CEBQ总分≤106分(OR=4.050,P<0.001)、重组家庭(OR=0.169,P=0.049)是睡眠质量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山东省三城区6~8岁学龄儿童睡眠问题依然严峻,应重视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饮食行为及家庭结构对儿童睡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睡眠 睡眠质量不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锌缺乏对生长期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及亚群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单延春 盛晓阳 +1 位作者 陈宏新 洪昭毅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 : 观察膳食锌缺乏对生长期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及 Th1 /Th2 (Th,辅助 T细胞 )平衡的影响。方法 : 通过喂食锌含量不同的饲料 ,构建生长期缺锌大鼠模型 ;淋巴细胞表型检测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 : 与锌充足组 ... 目的 : 观察膳食锌缺乏对生长期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及 Th1 /Th2 (Th,辅助 T细胞 )平衡的影响。方法 : 通过喂食锌含量不同的饲料 ,构建生长期缺锌大鼠模型 ;淋巴细胞表型检测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 : 与锌充足组 (ZA)和配饲组 (PF)相比 ,缺锌组(ZD)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CD8+细胞 (细胞毒性 T细胞 )明显增多 ,而 CD4+细胞 (辅助 T细胞 )和 CD45 RA+细胞 (纯的 B淋巴细胞 )显著减少。而且锌缺乏选择性地使 Th1 (CD45 RC+CD4+)细胞减少 ,而 Th2 (CD45 RC- CD4+)细胞不减少。补锌后上述改变可得到恢复。结论 : 膳食锌缺乏导致淋巴细胞表型分布改变和 Th1 /Th2的平衡破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缺乏 淋巴细胞 TH1/TH2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锌缺乏对生长期大鼠免疫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单延春 盛晓阳 +1 位作者 洪昭毅 薛敏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06-408,共3页
【目的】 研究饮食锌缺乏对生长期大鼠胸腺、脾脏淋巴细胞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建立生长期缺锌大鼠模型 ,对免疫器官胸腺、脾脏进行大体观察 ,并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方法 ,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胸腺和脾脏淋巴细... 【目的】 研究饮食锌缺乏对生长期大鼠胸腺、脾脏淋巴细胞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建立生长期缺锌大鼠模型 ,对免疫器官胸腺、脾脏进行大体观察 ,并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方法 ,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的凋亡进行定性和半定量研究。 【结果】 缺锌组大鼠胸腺皮质萎缩 ,脾脏白髓数量、体积减少 ,淋巴细胞减少。其胸腺、脾脏中凋亡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和配饲组 ,并定量分析显示凋亡细胞阳性率和强阳性率明显增高 (P <0 .0 1)。 【结论】 饮食锌缺乏使生长期大鼠胸腺、脾脏萎缩 ,淋巴细胞凋亡增多 ,是锌缺乏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凋亡
下载PDF
锌与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单延春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1年第4期180-183,共4页
微量元素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正常功能的维持起重要作用。锌缺乏时T细胞CD4 + ∶CD8+ 和CD4 + CD 4 5RA+ ∶CD4 + CD 4 5RO+ 的比率均下降 ,CD8+ 杀伤T细胞的前体细胞减少 ,信号转导蛋白p5 61ck在T细胞中的表达增多。锌缺乏严重影响B细... 微量元素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正常功能的维持起重要作用。锌缺乏时T细胞CD4 + ∶CD8+ 和CD4 + CD 4 5RA+ ∶CD4 + CD 4 5RO+ 的比率均下降 ,CD8+ 杀伤T细胞的前体细胞减少 ,信号转导蛋白p5 61ck在T细胞中的表达增多。锌缺乏严重影响B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 ,且前B细胞较原B细胞更易受影响 ,胸腺依赖的较非胸腺依赖的抗体应答易受抑制 ,缺锌还造成Th1/Th2的不平衡 ,锌对凋亡的影响是其对免疫功能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或培养液缺锌可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缺乏 淋巴细胞 p561ck 细胞因子 凋亡 微量元素 免疫系统
下载PDF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口部感觉-运动功能特征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媛媛 马良 +4 位作者 衣明纪 单延春 刘小梅 冯雪英 冉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03-908,共6页
目的 探究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的口部感觉-运动功能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的FAD儿童61例为病例组,正常健康儿童90例为对照组。采用口部感觉-运动评估表对口部感觉及下颌、唇、舌的... 目的 探究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的口部感觉-运动功能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的FAD儿童61例为病例组,正常健康儿童90例为对照组。采用口部感觉-运动评估表对口部感觉及下颌、唇、舌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间的差异。采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将病例组分为无多动病例组(n=48)和伴多动病例组(n=13),并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的口部感觉-运动功能总分及口部感觉,下颌、唇、舌运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4.471, P <0.001)。对照组不同年龄组间口部感觉-运动功能总分及各项运动功能得分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H>17.015, P <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病例组不同年龄组间口部感觉-运动功能总分及各项得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H> 10.567, P <0.01),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病例组男童、女童口部感觉-运动功能总分、下颌、唇和舌运动得分均低于同性别对照组(t> 2.49, P <0.05);病例组男童口部感觉-运动功能总分,唇、舌运动得分均低于女童(|Z|> 2.409, P <0.05)。伴多动病例组与无多动病例组口部感觉-运动功能各项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FAD儿童口部感觉-运动功能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正常儿童和FAD儿童口部感觉-运动功能均随年龄增长不断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构音障碍 儿童 口部感觉 口部运动
下载PDF
添加共生元的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对有牛奶过敏史幼儿肠道症状及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艳霞 钱梦瑶 +10 位作者 冯雪英 刘伟 杨召川 刘小梅 马良 傅芃 冉霓 单延春 卢嫦娥 张泽 衣明纪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对有牛奶蛋白过敏史幼儿采用添加共生元的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喂养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有轻度胃肠道症状、有轻度牛奶蛋白过敏史且已痊愈的幼儿,以添加共生元的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喂养... 目的:探讨对有牛奶蛋白过敏史幼儿采用添加共生元的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喂养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有轻度胃肠道症状、有轻度牛奶蛋白过敏史且已痊愈的幼儿,以添加共生元的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喂养干预3个月。随访记录干预前后幼儿的肠道症状、肠道菌群(采集粪便,16srDNA测序)等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岁幼儿38例,以添加共生元的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喂养干预3个月后,幼儿的身高和体质量增加,功能性便秘症状改善,肠道耐受性良好;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个体差异减小;双歧杆菌百分比上升,假单胞菌目、莫拉菌科等有害菌群百分比下降。结论:喂养添加共生元的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有利于有牛奶蛋白过敏史幼儿的肠道菌群结构改善及便秘症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便秘 肠道菌群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 共生元
下载PDF
语言障碍儿童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良 单延春 +3 位作者 刘小梅 傅芃 冉霓 衣明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4期2028-2032,共5页
目的探究语言障碍儿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能力,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的60例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60例感受性语言障碍儿童作为试验组,同期门诊就诊的70例全面... 目的探究语言障碍儿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能力,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的60例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60例感受性语言障碍儿童作为试验组,同期门诊就诊的70例全面发育迟缓儿童作为疾病对照组,同期门诊体检的64例发育筛查正常的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表达性语言障碍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9.13±4.99)个月;感受性语言障碍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31.67±9.33)个月;疾病对照组男45例、女25例,年龄(29.44±7.95)个月;正常对照组男43例、女21例,年龄(30.05±6.64)个月。采用《婴幼儿语言发育进程量表》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进行评估,《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神经心理发育进行评估。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χ^(2)检验。结果表达性语言障碍组表达性语言月龄、理解性语言月龄、表达性语言分数、理解性语言分数分别为(15.962±7.410)个月、(22.863±6.235)个月、(52.885±19.216)分、(78.205±17.100)分,感受性语言障碍组分别为(16.183±7.253)个月、(18.770±7.652)个月、(49.050±14.038)分、(58.043±12.050)分,与正常对照组[(35.939±11.127)个月、(35.908±11.211)个月、(117.804±22.277)分、(117.857±22.498)分]、疾病对照组[(11.461±5.360)个月、(12.506±3.321)个月、(37.640±10.732)分、(44.353±14.106)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达性语言障碍组与感受性语言障碍组理解性语言月龄、理解性语言分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达性语言障碍组表达实际月龄差、理解实际月龄差、理解表达月龄差分别为(-13.172±4.225)个月、(-6.270±4.337)个月、(-5.622±5.274)个月,与正常对照组[(5.877±6.820)个月、(5.839±6.865)个月、(-0.188±1.053)个月]、疾病对照组[(-17.231±5.534)个月、(-16.866±7.317)个月、(-3.574±3.036)个月]、感受性语言障碍组[(-15.483±4.318)个月、(-12.897±4.048)个月、(-3.580±1.872)个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受性语言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上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受性语言障碍组与疾病对照组理解实际月龄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达性语言障碍和感受性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均落后于正常对照组;表达实际月龄差、理解实际月龄差、理解表达月龄差对区分语言障碍类型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性语言障碍 感受性语言障碍 语言理解 语言表达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T淋巴细胞凋亡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初步观察
11
作者 张秋业 单延春 +1 位作者 董增义 魏书珍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T淋巴细胞凋亡特性及其影响因素。②方法 以健康成人为对照 ,采用凋亡细胞计数和片段DNA电泳观察足月新生儿T淋巴细胞凋亡特性 ;用免疫荧光法、ELISA法分别检测足月新生儿CD2 5,CD3 8表达率和IL 2 ,IL 6产生能力 ...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T淋巴细胞凋亡特性及其影响因素。②方法 以健康成人为对照 ,采用凋亡细胞计数和片段DNA电泳观察足月新生儿T淋巴细胞凋亡特性 ;用免疫荧光法、ELISA法分别检测足月新生儿CD2 5,CD3 8表达率和IL 2 ,IL 6产生能力 ,并分析其与凋亡率的相关性。③结果 经PHA刺激培养 2 4,48h足月新生儿T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成人组 (t=32 .2 5 8,2 1.6 80 ,P <0 .0 1) ;足月儿组培养 0 ,48h的CD3 8表达率与T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 (r=0 .894,0 .774,P <0 .0 1) ,而培养 48h的CD2 5表达率与T淋巴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 (r =- 0 .886 ,P <0 .0 1) ;足月儿组IL 6产生水平明显低于成人组 (t=6 .741,P <0 .0 1) ,而T淋巴细胞凋亡率与IL 2 ,IL 6产生水平皆无相关性。④结论 凋亡过剩是新生儿T淋巴细胞功能不成熟的重要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T淋巴细胞 新生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9~12岁儿童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振娇 胡俊 +3 位作者 冯雪英 衣明纪 单延春 刘小梅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5期38-47,共10页
目的 探讨某地区9~12岁儿童抑郁状态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混合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9月至10月抽取某地区9所小学4~6年级48个班共计918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专业儿童保健医生和心理医生,采用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 目的 探讨某地区9~12岁儿童抑郁状态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混合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9月至10月抽取某地区9所小学4~6年级48个班共计918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专业儿童保健医生和心理医生,采用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等对其开展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9~12岁儿童抑郁状态的总检出率为30.17%(277/918),其中男生的检出率[33.73%(171/507)]高于女生[25.79%(106/411)](χ^(2)=6.787,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为二胎(OR=7.426,95%CI:1.449~38.051)、顺产(OR=1.549,95%CI:1.069~2.244)、父母健康(OR=6.222,95%CI:1.264~30.631)、父母婚姻美满(OR=14.604,95%CI:1.323~161.169)、父亲文化水平高(OR=36.797,95%CI:8.867~152.702)及儿童无过敏史(OR=1.529,95%CI:1.039~2.249)均是其抑郁状态的保护因素(P<0.05),早产(OR=0.286,95%CI:0.088~0.934)是其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儿童抑郁状态与非抑郁状态在晚上入睡时间、早晨醒来及起床时间、说梦话现象、坐车时容易入睡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07~24.584,P<0.05)。儿童抑郁状态与非抑郁状态在每天吃早餐情况、奶制品及豆制品摄入情况、对营养素缺乏后果等营养知识了解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05~18.351,P<0.05)。结论 某地区9~12岁儿童抑郁状态检出率与全国平均发生率一致,学校、家庭及社会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儿童 睡眠 饮食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血清尿酸与生长指标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存娇 张瑞 +4 位作者 张冲 尚艺懿 曹慧芳 杨召川 单延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6期2255-2258,共4页
目的观察儿童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1年前后血清尿酸、生长指标变化,初步探讨rhGH治疗对尿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采用rhGH治疗满1年的青春前期儿童60例,男孩39例,女孩21例... 目的观察儿童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1年前后血清尿酸、生长指标变化,初步探讨rhGH治疗对尿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采用rhGH治疗满1年的青春前期儿童60例,男孩39例,女孩21例,平均年龄8.9岁。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症(GHD)20例,特发性矮小(ISS)40例。rhGH治疗剂量遵诊疗规范。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使用世界卫生组织人体测量器计算治疗前后身高Z评分(HAZ)、BMI Z评分,并计算rhGH治疗1年后△HAZ和△BMIZ。收集rhGH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尿酸值,比较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BMI、血清尿酸值的差异。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经1年rhGH治疗后HAZ较治疗升高[(-0.91±1.01)分比(-1.88±1.06)分,P<0.05]、BMI Z评分较治疗前降低[(-0.53±1.15)分比(-0.28±1.14)分,P<0.05],血清尿酸水平较治疗前轻微升高[(303.09±75.39)μmol/L比(295.38±70.15)μmol/L,P>0.05]。rhGH初始治疗前血清尿酸水平与儿童身高、体质量、BMI、BMI Z评分均存在正相关(均P<0.05),治疗1年后血清尿酸水平与患儿用药前身高、体质量、BMI、用药1年后身高和体质量均存在正相关(均P<0.05)。结论应用rhGH治疗1年后,GHD和ISS儿童身高追赶生长显著,对尿酸代谢无影响,rhGH治疗前后血清尿酸代谢与生长指标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血清尿酸 生长指标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山东省某医院0~18岁就诊者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聂梦姝 衣明纪 +6 位作者 杨召川 单延春 王艳霞 马良 刘伟 刘小梅 冉霓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5期8782-8789,共8页
目的:调查某医院0~18岁就诊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分析维生素D缺乏/不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1~2021.12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并检验血清25(OH)D的0~18岁儿童作为对象,共获... 目的:调查某医院0~18岁就诊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分析维生素D缺乏/不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1~2021.12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并检验血清25(OH)D的0~18岁儿童作为对象,共获得资料完整有效数据3165人,男2028人,女1137人。新生儿组107人,婴儿组207人,幼儿组416人,学龄前组1010人,学龄组640人,青春期组785人。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血清25(OH)D水平呈非正态分布,采用M(P25, 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检验方法,P 50~250 nmol/L)占56.65%。各年龄组维生素D不足/缺乏检出率分别为:新生儿组96.3% (103/107),婴儿组34.8% (72/207),幼儿组8.7% (36/416),学龄前组35.6% (360/1010),学龄组49.7% (318/640),青春期组61.1% (480/785)。各年龄组儿童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769.295, P < 0.05),除新生儿组及婴儿组外,就诊者血清25(OH)D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男童血清25(OH)D水平55.50 (41.75, 71.25) nmol/L,女童为51.50 (37.50, 69.50)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3.484, P < 0.05)。血清25(OH)D水平以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除婴儿组外,各年龄组不同季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冬季、早产、抽动障碍、哮喘及过敏性鼻炎、身材矮小均为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危险因素。结论:本区域就诊儿童维生素D缺乏/不足率较高,患病儿童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风险高于健康体检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儿童
下载PDF
PMM2-先天性糖基化障碍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孟秋彤 张田 +3 位作者 冉霓 杨召川 傅芃 单延春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CDG)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遗传学特征,为PMM2-CDG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PMM2-CDG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索中... 目的探讨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CDG)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遗传学特征,为PMM2-CDG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PMM2-CDG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数据库中中国PMM2-CD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儿临床表现为生长迟缓、大运动发育落后、皮疹、肌张力低下及肝转氨酶异常,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PMM2基因存在一个纯合突变c.634A>G,来自于父母,明确诊断后给予喂养和营养指导、保肝治疗、补充甘露糖等支持疗法并定期复查。患儿6月龄后肝转氨酶恢复正常,1岁后渐呈前额宽大特殊面容,随访至2岁6个月患儿生长迟缓未改善,发育落后逐渐明显。数据库中21例中国PMM2-CDG患者多表现为生长迟缓、发育落后和肌张力低下,颅脑影像学检查可见小脑发育不良,c.395T>C(p.I132T)和c.430T>C(p.P144L)是我国患者出现较多的基因突变类型。结论PMM2-CDG是罕见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临床出现相关症状时应进行PMM2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糖基化病 磷酸转移酶类(磷酸变位酶类) 甘露糖 突变 基因检测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锌缺乏对生长期大鼠免疫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单延春 盛晓阳 洪昭毅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观察饲料锌缺乏对生长期大鼠免疫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喂食锌含量不同的饲料,构建生长期缺锌大鼠模型;TUNEL方法原位检测胸腺、脾脏组织淋巴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一对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 mRN... 目的: 观察饲料锌缺乏对生长期大鼠免疫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喂食锌含量不同的饲料,构建生长期缺锌大鼠模型;TUNEL方法原位检测胸腺、脾脏组织淋巴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一对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 mRNA的表达。结果: 与锌充足组(ZA)和配饲组(PF)相比,缺锌组(ZD)大鼠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凋亡增多,促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增高,补锌后上述改变可得到恢复。结论: 饲料锌缺乏导致发育中和成熟的淋巴细胞凋亡增多,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失衡是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期 大鼠 免疫细胞 细胞凋亡 锌元素 TUNEL法 皮质激素 γ-射线
下载PDF
以胃肠道症状就诊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庆东 单延春 +1 位作者 潘霞 马广雁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6期518-519,共2页
目的探讨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诉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儿症状以腹泻为主,多伴随其他... 目的探讨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诉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儿症状以腹泻为主,多伴随其他系统过敏表现,特异性检查阳性率低(7/28),病例均通过牛奶回避和开放式激发试验确诊,确诊后给予氨基酸配方粉替代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以非IgE介导为主。可靠的诊断方法是食物回避和激发试验,氨基酸配方粉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作用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婴儿 腹泻 胃肠道症状
下载PDF
亲子同床睡眠的现状以及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敏 单延春 +2 位作者 冉霓 杨召川 衣明纪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6,共5页
同床睡眠作为儿童睡床方式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目前研究表明,同床睡眠在儿童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及不同种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也有研究同床睡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母乳喂养、婴... 同床睡眠作为儿童睡床方式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目前研究表明,同床睡眠在儿童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及不同种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也有研究同床睡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母乳喂养、婴儿获得足够的安全感等,另一方面却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夜醒次数增加等。因此,了解目前儿童同床睡眠的现状及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对指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床睡眠 母乳喂养 婴儿猝死综合征 养育照护 儿童
原文传递
指距测量在身高生长评价中的应用
19
作者 张冲 徐桂强 +2 位作者 徐敏 衣明纪 单延春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2-714,共3页
指距是手臂长度和胸部宽度的总和。指距与身高高度相关,可作为一个准确可靠的替代测量指标。指距/身高反映长骨与躯干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身材的匀称性。正确认识指距的发展规律及特点,有助于早期识别肢体与躯干之间不成比例的疾病,尤... 指距是手臂长度和胸部宽度的总和。指距与身高高度相关,可作为一个准确可靠的替代测量指标。指距/身高反映长骨与躯干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身材的匀称性。正确认识指距的发展规律及特点,有助于早期识别肢体与躯干之间不成比例的疾病,尤其对身材矮小的病因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距 身高 身材匀称性 矮身材
原文传递
山东省8市0~6岁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廉云 衣明纪 +5 位作者 杨召川 单延春 王艳霞 马良 刘伟 冉霓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8期1370-1374,共5页
目的探讨山东省8市0~6岁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1月山东省8个城市到预防接种门诊与儿童保健门诊0~6岁健康保健儿童及部分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自制问卷主要内容:人口学信息、胎儿类型... 目的探讨山东省8市0~6岁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1月山东省8个城市到预防接种门诊与儿童保健门诊0~6岁健康保健儿童及部分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自制问卷主要内容:人口学信息、胎儿类型、喂养方式、户外活动、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现状、家长对维生素D的认知状况等。发放问卷104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6份,男童569例(55.5%),女童457例(45.5%),平均年龄(2.82±1.71)岁,运用SSP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6例儿童中曾添加维生素D补充剂者980例占95.5%,其中男童为95.3%(542/569)、女童为95.8%(438/457)。至调查时,457例儿童仍在持续服用,占46.6%;68例儿童是夏秋天停用,冬天继续服用,占6.9%;198例儿童间歇性服用,占20.2%;257例已经停用,占26.2%。停用现状:0~<1岁组占1.4%(3/214),1~岁组占12%(19/158),2~岁组占29.3%(39/133),3~岁组占37.3%(59/158),4~岁组占45.2%(100/221),5~6岁组占38.5%(37/108)。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与年龄、区域、母亲文化水平、父亲文化水平、家庭总收入水平、家长对维生素D的知晓程度等因素相关;与性别、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间、胎龄、胎儿类型、季节、户外活动时间无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676,95%CI 0.549~0.834)、家庭经济收入(OR=0.376,95%CI 0.174~0.812)和家长对维生素D的知晓程度(OR=0.115,95%CI 0.057~0.232)是影响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的因素。结论山东省8市0~6岁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较为普遍,补充应用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年龄、家庭经济总收入、家长对维生素D的知晓程度是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儿童 问卷调查 应用现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