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枝繁叶茂 润泽生民——吴祖泽院士访谈录
1
作者 郭桐兴 单晓钊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0年第11期36-41,共6页
吴祖泽院士1935年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军队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国际辐射研究协会首任中国理事、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 吴祖泽院士1935年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军队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国际辐射研究协会首任中国理事、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世纪60年代,从事脱氧核糖核酸研究,提出了能量传递可以加重脱氧核糖核酸大分子辐射损伤的科学依据。从上世纪70年代起,致力于造血干细胞研究,其中:"造血干细胞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造血干细胞群的不均一性与动力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士 访谈录 实验室主任 脱氧核糖核酸 造血干细胞 科学技术委员会 国家科技进步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下载PDF
研究行星 了解地球——刘振兴院士访谈录
2
作者 郭桐兴 单晓钊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0年第10期40-43,共4页
刘振兴院士先后从事过近地层大气物理、高空大气物理、行星际物理和磁层物理研究,在流星与高空大气的相互作用、地球辐射带理论、太阳风湍流结构、木星磁层模式、极光区粒子加速、磁场层亚暴过程和磁层重联理论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性... 刘振兴院士先后从事过近地层大气物理、高空大气物理、行星际物理和磁层物理研究,在流星与高空大气的相互作用、地球辐射带理论、太阳风湍流结构、木星磁层模式、极光区粒子加速、磁场层亚暴过程和磁层重联理论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成果。刘振兴认为他这一生中最令自己满意的事情有三件:提出一个新的木星磁盘模型,创建涡旋诱发磁场重联理论,提出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物理 地球辐射带 院士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访谈录 大气物理 磁层物理 磁场重联
下载PDF
广义节能 效率优先——徐寿波院士访谈录
3
作者 郭桐兴 单晓钊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0年第12期40-43,共4页
徐寿波院士是中国三大交叉新兴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从事能源和技术经济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能源技术经济学,提出了"... 徐寿波院士是中国三大交叉新兴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从事能源和技术经济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能源技术经济学,提出了"广义节能"和全面能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中国能源发展新战略理论,为我国能源科学技术填补了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 广义 院士 徐寿 访谈录 中国科学院 技术经济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下载PDF
发展航天 造福人类——闵桂荣院士访谈录
4
作者 郭桐兴 单晓钊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0年第9期38-41,共4页
闵桂荣院士是中国航天器热控制技术学科创建人之一。长期从事空间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工作负责完成了我国多项人造卫星的热控制任务,并在航天器热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取得系统和创造性的成就。他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参与领导完成... 闵桂荣院士是中国航天器热控制技术学科创建人之一。长期从事空间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工作负责完成了我国多项人造卫星的热控制任务,并在航天器热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取得系统和创造性的成就。他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参与领导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多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自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至今,我国的航天工作者励精图治,开启了我国科技史上的航天盛世,中国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应用卫星体系,实现了神舟载人飞船出舱的伟大壮举,成功放飞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探月工程正在稳步推进,深空探测也已提上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院士 访谈录 人类 神舟载人飞船 技术学科 人造卫星 技术负责人
下载PDF
钟明成:苏州纳米产业第一人 被引量:1
5
作者 单晓钊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1年第12期71-72,共2页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方洲路128号的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产业化基地,是中科院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纳米技术和纳米产品产业化基地,也是中科院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一个试点平台。
关键词 苏州工业园区 纳米产业 产业化基地 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科学院 纳米科技 纳米产品 纳米技术
原文传递
建立材料产业的国家体系——访两院院士师昌绪
6
作者 单晓钊 黄晓艳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2年第2期36-39,共4页
材料是可以应用的物质.它标志着人类发展的历程,从近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钢铁时代和多种材料并存的新世纪;而今进入信息时代,从信息的产生、存储、传输、转换到显示等都离不开材料,其中硅芯片占了很大比例,有人称之为"硅材料... 材料是可以应用的物质.它标志着人类发展的历程,从近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钢铁时代和多种材料并存的新世纪;而今进入信息时代,从信息的产生、存储、传输、转换到显示等都离不开材料,其中硅芯片占了很大比例,有人称之为"硅材料时代"。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人口的激剧增加、资源的枯竭以及污染的严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成为最重要的热点,而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材料,因此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显得愈来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产业 师昌绪 院士 信息时代 人类发展 青铜时代 石器时代 人民生活
原文传递
院市携手 共绘蓝图——访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
7
作者 单晓钊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3年第9期39-41,共3页
本刊记者:中科院与北京市的院市合作是"科技北京"发展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介绍一下,院市合作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闫傲霜:自2006年北京市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以来,院市合作工作得到了双方的高度重视。院、市领导多... 本刊记者:中科院与北京市的院市合作是"科技北京"发展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介绍一下,院市合作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闫傲霜:自2006年北京市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以来,院市合作工作得到了双方的高度重视。院、市领导多次参加院市合作工作会议、重大项目成果落地签约仪式,调研重大产业化项目,深入指导院市合作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科委 合作协议 主任 中国科学院 产业化项目 组成部分 重大项目 中科院
原文传递
苏州工业园“一号产业”扬帆起航
8
作者 单晓钊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1年第12期77-78,共2页
无锡的物联网、泰州的医药城、扬州的光电城、常州的生态产业城、南京的软件城正在快速发展,周边区域特色产业已基本形成。处在经济转型升级、二次创业关键时期的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的抉择不是"转不转",而是如何"转得准、转得快、转... 无锡的物联网、泰州的医药城、扬州的光电城、常州的生态产业城、南京的软件城正在快速发展,周边区域特色产业已基本形成。处在经济转型升级、二次创业关键时期的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的抉择不是"转不转",而是如何"转得准、转得快、转得好"。2010年,苏州工业园区选择了纳米技术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工业园区 生态产业 纳米技术产业 特色产业 经济转型 二次创业 物联网
原文传递
在市场上享受科研乐趣——访中科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常东亮
9
作者 单晓钊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2年第11期112-114,共3页
本刊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科化学有限公司成立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当初您选择在嘉兴创业的动因是什么?
关键词 化学 总经理 乐趣 科研 市场
原文传递
对话殷明
10
作者 单晓钊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2年第11期102-103,共2页
本刊记者:首先。
关键词 嘉兴禾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行业 发展现状 中国
原文传递
关于大数据——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晓艳 单晓钊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3年第5期40-45,共6页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本刊记者: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普及,海量数据正在互联网上快速生成,催生了大数据时代的创新机遇。请问,您对大数据这个概念认同吗?人们该如何理解这个“大”字?...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本刊记者: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普及,海量数据正在互联网上快速生成,催生了大数据时代的创新机遇。请问,您对大数据这个概念认同吗?人们该如何理解这个“大”字?您觉得大数据时代是否已经到来?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移动互联网 信息技术 快速生成 海量数据 物联网
原文传递
稀土:掌控未来高新技术的钥匙——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12
作者 黄晓艳 单晓钊 吕学谦(摄影)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2年第8期34-39,共6页
稀土是世界性的战略资源,其产业潜力难以估量。长期以来中国由于缺乏对稀土资源在开采、利用与保护上的长远眼光和战略规划,顶着世界最大稀土供应国和消费国的大帽子,始终徘徊在稀土产业链的微利端,在高端技术领域乏善可陈,专利方... 稀土是世界性的战略资源,其产业潜力难以估量。长期以来中国由于缺乏对稀土资源在开采、利用与保护上的长远眼光和战略规划,顶着世界最大稀土供应国和消费国的大帽子,始终徘徊在稀土产业链的微利端,在高端技术领域乏善可陈,专利方面往往还要受制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稀土资源 高新技术 钥匙 战略资源 世界性 产业链 开采
原文传递
应用是光伏产业的真正出路——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
13
作者 张琨 单晓钊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2年第9期36-41,共6页
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 本刊记者:随着美国和欧洲"双反"的到来,整个光伏行业似乎已进入严冬,很多人认为光伏产业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您认为怎样才能破解困局,成功突围?褚君浩:目前造成光伏行业发展困难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 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 本刊记者:随着美国和欧洲"双反"的到来,整个光伏行业似乎已进入严冬,很多人认为光伏产业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您认为怎样才能破解困局,成功突围?褚君浩:目前造成光伏行业发展困难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美国的"双反",这是它对本国光伏企业的保护措施。为了遏制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美国通过加税来提高中国企业产品的售价,使美国用户更多地选择本国的产品。二是欧洲的"双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光伏产业 太阳能应用 企业产品 保护措施 美国 欧洲 行业
原文传递
沉淀下来的才是金子——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
14
作者 张琨 单晓钊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1年第12期30-35,共6页
一个自强的民族。必须对新兴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充满兴趣并努力实践。任伺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如果没有公众积极的参与、理解。尤其是企业界的参与,那么先进的科技将永远留在象牙塔中。纳米科技需要和产业紧密结合.才能更... 一个自强的民族。必须对新兴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充满兴趣并努力实践。任伺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如果没有公众积极的参与、理解。尤其是企业界的参与,那么先进的科技将永远留在象牙塔中。纳米科技需要和产业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白春礼 沉淀 纳米科技 科学技术 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杨辉:海纳百川 开放共赢
15
作者 张琨 单晓钊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1年第12期36-39,共4页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若水路398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海纳百川,开放共赢,这既是所长杨辉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是研究所文化的核心内涵。凭借着这种精神,纳米所在成...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若水路398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海纳百川,开放共赢,这既是所长杨辉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是研究所文化的核心内涵。凭借着这种精神,纳米所在成立短短5年时间里,已成为在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与应用领域特色鲜明,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研究所,在中国纳米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上更是独树一帜,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辉 苏州工业园区 纳米技术 中国科学院 研究所 产业培育 技术创新 水路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打造世界一流工研院
16
作者 单晓钊 田园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2年第1期50-53,共4页
2009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在北京初步明确把深圳育成中心的建设做为下一步合作的重点。3月21日,中科院正式下达《中国科学院深圳现代产业技术创新和育成中心建设项目任务书》。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技术创新 深圳市 价值最大化 育成 产业 服务 企业
原文传递
灵芯集成 挑战巅峰——石寅总经理访谈录
17
作者 单晓钊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2年第12期68-71,共4页
苏州中科半导体集成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灵芯集成,SmartChip Integration)创立于2006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苏州市科技局和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局三方共建,由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支持。公司总部在苏州工... 苏州中科半导体集成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灵芯集成,SmartChip Integration)创立于2006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苏州市科技局和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局三方共建,由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支持。公司总部在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内。该公司依托多项前沿芯片设计技术,以Fabless为研发方式,以市场化的高科技公司为运营模式,开发结合市场需求,引领产业的高端芯片。灵芯集成致力于提升我国IT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无线射频、数模混合类高端集成电路芯片在国际范围内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高端半导体集成芯片研发设计中心和产业化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技术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苏州工业园区 访谈录 总经理 研发中心 自主创新能力 集成电路芯片
原文传递
信息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越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晓艳 单晓钊 吕学谦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3年第2期40-45,共6页
2012年12月一个雪花纷飞的下午,在北京理工大学2号办公楼,我们见到了王越院士。拿过记者事先打印好的采访提纲,几分钟的翻阅圈点后,他说:“我们开始吧。”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 信息安全 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办公楼
原文传递
价值流的源泉是知识创新——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
19
作者 黄晓艳 单晓钊 吕学谦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2年第12期36-41,共6页
在进行这期的主题策划时,业内人士众口一词地向我们推荐王阳元院士。凭直觉,这一定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真实的王院士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谜底直到见到他的那一刻才真正揭开。王阳元院士在微电子学领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被业内... 在进行这期的主题策划时,业内人士众口一词地向我们推荐王阳元院士。凭直觉,这一定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真实的王院士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谜底直到见到他的那一刻才真正揭开。王阳元院士在微电子学领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被业内称为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和实干家。交谈中,他风趣爽朗的笑声、敏捷的思维、出色的口才、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大家。让我们领略到一位实践者科技强国的梦想情怀,感受到了一位学术大家评判产业历史的战略眼光,更听到了一位科学家对快乐和幸福的独特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知识创新 价值流 业内人士 微电子学 人格魅力 科学家 知名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