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触诊组织量化联合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常峰 刘映霞 +5 位作者 李汉英 陆普选 姚思敏 单灵波 张新宇 陈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联合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将11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F1-F4组,均接受VTQ检查,测量并计算肝脏右叶s5-s... 目的探讨采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联合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将11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F1-F4组,均接受VTQ检查,测量并计算肝脏右叶s5-s8段的剪切波速度作为VTQ值,同时计算每例患者的APRI。随机选择3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F0组),同法测量、记录所有指标。分析VTQ、APRI与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VTQ、APRI及二者线性结合(VTQ+APRI)分期F2以上级别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各组VTQ值比较,除F1与F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除F0与F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VTQ和APRI与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均呈正相关(r=0.814,0.677,P〈0.001)。评价≥F2级肝纤维化时,VTQ比APRI显示出更好的特异度(89.83%vs71.19%),阳性预测值(92.11%vs 82.47%),阳性似然比(7.48vs 3.02),ROC曲线下面积(AUC)亦较大(0.898vs0.845);而VTQ+APRI的AUC、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13、82.61%、76.47%,均高于单独应用VTQ(0.898、76.09%、70.67%)。结论 VTQ与APRI均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对于F2以上级别肝纤维化,VTQ的诊断准确性高于APRI,而二者结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声触诊组织量化 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剪切波速对比磁共振弥散成像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 被引量:6
2
作者 董常峰 曾政 +6 位作者 刘映霞 李汉英 陈昕 骆永芳 单灵波 黄华 陆普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471,共7页
目的对比研究剪切波速与磁共振体素内不连贯运动弥散成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无创性分期的价值。方法入选223例经病理证实肝纤维化程度的慢乙肝患者,将其分为轻微肝纤维化(F1)组、肝纤维化(F2)组、严重... 目的对比研究剪切波速与磁共振体素内不连贯运动弥散成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无创性分期的价值。方法入选223例经病理证实肝纤维化程度的慢乙肝患者,将其分为轻微肝纤维化(F1)组、肝纤维化(F2)组、严重肝纤维化(F3)组、肝硬化(F4)组。80例健康体检者组成对照(F0)组,测量所有入选者肝右叶各段剪切波速及其均值。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获得其中不同病理分期的39例肝纤维化患者及19例健康体检者的弥散值(D)、弥漫分数(f)及灌注相关弥散值(D*)。结果 5组间剪切波速结果两两比较,除对照组与F1组间s5肝段剪切波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肝段剪切波速及其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剪切波速逐级递增。剪切波速诊断≥F1、≥F2、≥F3及F4的临界值分别为1.22 m/s、1.30 m/s、1.45 m/s及1.60 m/s,在非严重型肝纤维化(F1、F2)诊断方面,剪切波速有较高的敏感度,分别达到92.82%、90.12%,而对于严重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F3、F4),剪切波速则具有极佳的特异度,分别达到92.27%、95.93%,其诊断各期(≥F1、≥F2、≥F3、F4)肝纤维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分别达到0.887、0.920、0.952、0.954。磁共振弥散成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患者的D、f、D*均显著减低(P<0.05),且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f值和D*值持续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值和D*值具有区分肝纤维化F2期与F1期的能力,最佳诊断分界点分别是0.135、9.928×10-3mm2/s。结论对比剪切波速可细分F2以上级慢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磁共振体素内不连贯运动弥散成像则能将F1期与其他期肝纤维化精确区分,二者联合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速 磁共振体素内不连贯运动弥散成像 肝脏纤维化 无创性诊断
下载PDF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指导恩替卡韦、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宇 董常峰 +5 位作者 李汉英 廖雪姣 骆永芳 单灵波 何清 王耀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2413-2415,共3页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指导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肝纤维化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指导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肝纤维化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周、治疗48周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检查,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91.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横向剪切波速值(VTQ)、丙氨酸转肽酶(ALT)、天冬氨酸转肽酶(AS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4周、48周两组患者VTQ速度、ALT及AST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VTQ速度、ALT及AS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C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4周、48周两组患者血清HA、LN、PCⅢ、C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HA、LN、PCⅢ、C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疗效更佳,通过ARFI检测可以有效的评价治疗方法,指导治疗,对于进一步提高肝纤维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复方鳖甲软肝片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 肝纤维化
下载PDF
以X区为靶位的siRNAs抑制HBsAg、HBeAg及HBVDNA分泌的体外实验
4
作者 彭忠田 刘雁 +4 位作者 周斌 刘京 陈程 单灵波 李红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0期63-64,共2页
目的研究以X区为靶位的si RNA对HBV感染细胞模型HBs Ag、HBe Ag及HBV DNA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HBV X区设计并化学合成4条si RNAs,观察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点对Hep G2.2.15细胞分泌HBs Ag、HBe Ag及HBV DNA的抑制作用。结果si RNA-1... 目的研究以X区为靶位的si RNA对HBV感染细胞模型HBs Ag、HBe Ag及HBV DNA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HBV X区设计并化学合成4条si RNAs,观察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点对Hep G2.2.15细胞分泌HBs Ag、HBe Ag及HBV DNA的抑制作用。结果si RNA-1 si RNA-2和si RNA-4在20、40、80 nmo L/L浓度时,对Hep G2.2.15细胞HBs Ag、HBe Ag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并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有增强趋势;40 nmo L/L浓度的三种si RNA在24、48、72 h时间点,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对HBs Ag和HBe Ag分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1),72 h抑制作用达到高峰;72 h时三种浓度的si RNA1、si RNA2、si RNA4对HBV DNA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在体外实验中,化学合成以X区为靶位的si RNAs能有效地抑制HBs Ag、HBe Ag及HBV DNA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 G2.2.15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RNA干扰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的重症手足口病相关基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程 刘映霞 +4 位作者 杨桂林 邓永 单灵波 邹容容 彭忠田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重症手足口病(SHFM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录组情况,筛选SHFMD相关基因,探讨其发生的可能免疫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8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和轻症手足口病(MHFMD)患儿各5例,... 目的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重症手足口病(SHFM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录组情况,筛选SHFMD相关基因,探讨其发生的可能免疫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8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和轻症手足口病(MHFMD)患儿各5例,以及5例健康体检儿童的外周血,均分离PBMC,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显著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DEGs进行验证。结果 SHFMD组相对健康对照组共117个DEGs,其中108个基因上调,9个基因下调;SHFMD组相对MHFMD组共26个DEGs,其中14个基因上调,12个基因下调;两组DEGs中共有8个相同基因,其中TNFRSF13C、IL-7R、THBS1和VEGFA下调,S100A8、S100A12、IL-8和IL-1β上调(P均<0.05)。结论 S100A8、S100A12、IL-8、IL-1β、TNFRSF13C、IL-7R、THBS1和VEGFA是SHFMD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在SHFM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手足口病重症化的预测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重症手足口病 预测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