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李渔评价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单锦珩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79-85,72,共8页
-
文摘
李渔(笠翁),这位17世纪的通俗文化大师,在戏剧、小说、出版等许多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但是,三百多年来,他始终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并因此而影响着后人对这份珍贵遗产的继承。为了把李渔研究引向深入,有必要回顾过去人们对他的评价,进而比较全面地认识他。
-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评价
文化遗产
短篇小说
通俗文化
戏剧史
作品
文学批评
戏剧理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李渔年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单锦珩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36-46,16,共12页
-
文摘
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公元1611),一岁(虚龄)。注:李渔生年,据自述年纪推算。兰溪敦睦堂《龙门李氏宗谱》(下简称《宗谱》)云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庚戍。八月初七日生。注:月、日均用农历,下同。李渔生地,《宗谱》云“生斯长斯”,即浙江省兰溪县夏李村伊山头(今孟湖公社夏李大队)。李渔自称“虽浙籍,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李家祖先。
-
关键词
李渔
十七年
康熙
兰溪
明万历
闲情偶寄
四十年
浙江
顺治
十三年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李渔朋辈论李渔及其小说
- 3
-
-
作者
单锦珩
-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1年第4期128-135,113,共9页
-
文摘
李渔及其作品,当今越来越受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然而“性龌龊,善逢迎”的传闻,当初虽只出于一二人之口,三百年来,人云亦云,影响实在不小。对此,历来有人辩正,但尚未达到视听全正的地步。李渔在世时,公论对他怎样?弄清这个问题,是非就比较清楚了。所幸的是,当时有数以百计的评家,对李渔的作品及其为人,作过许多实事求是的批评,今天我们从他的全集和其他史料中还可看到。其中有号称“江左三大家”的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孳。
-
关键词
李渔
小说
连城
闲情偶寄
江左三大家
实事求是
吴梅村
钱谦益
道德文章
作品
-
分类号
I2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李渔杭州交游考略
- 4
-
-
作者
单锦珩
-
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5期35-43,共9页
-
文摘
李渔原籍浙江兰溪,自称生于江苏如皋。他一生七十年间,曾居家如皋、兰溪、金华、杭州、南京,最后归隐杭州西湖。 大约清顺治?年(1650),李渔举家从兰溪故乡移居杭州,时年40岁(虚龄)。从此,开始“卖赋以糊其口”,即以创作传奇小说为生。数年间,名声大震,自号“湖上笠翁”。此时,他“挟策走吴越间”,大约在顺治14年至16年间,曾一度携家小客居南京。
-
关键词
七律
交游考
尺牍
李渔
杭州
资治
浙江
七古
新书
汉军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李渔四题
- 5
-
-
作者
单锦珩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57-60,共4页
-
文摘
通俗文化大师提起李渔,人们就会联想到戏剧,因为他是著名的戏剧理论家、作家、导演。说到《无声戏》、《十二楼》,人们又不能不承认他是小说家。李渔评过许多文艺作品,有精采的文论,是公认的批评家。他开书铺,四出搜求作品,编印各类图书,又是杰出的出版家。此外,他有《笠翁论古》。
-
关键词
李渔
通俗文化
闲情偶寄
江宁
戏剧理论
兰溪
如皋
芥子园画传
十七年
康熙年间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崔浩死因探微——兼与张孟伦先生商榷
- 6
-
-
作者
单锦珩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58-60,49,共4页
-
文摘
北魂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主修国史的司徒崔浩被族诛,成为直笔史官遭受惨祸的突出事例。崔浩的死因,由于史书语焉不详,后代学者又生种种推论,直至现在出版的一些中国史学史上,仍说法不一,未能给读者提供令人信服的答案。关于崔浩之死,《魏书》、《北史》有大致相同的记载。《北史·崔浩传》说: 神(?)二年(公元429年),诏集诸文人摭录国书。浩及弟览、高谠、邓颖、晁继、范亨、黄辅等共参著作,叙成国书三十卷。著作令史太原闵堪、赵郡(?)
-
关键词
崔浩
太武帝
死因
中国史学史
直笔
魏书
国书
著作
史官
史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张居正
- 7
-
-
作者
单锦珩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93-101,共9页
-
文摘
明朝隆庆六年五月,穆宗逝世,他儿子神宗即位时,还是个十岁的娃娃。大学士张居正受先皇顾托,辅佐幼主,治理国家。十年之间,励精图治,终于做到“海内肃清,四夷慑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寺积金不下四百余万”。这种中兴景象,百年未见,后来直至明亡,六十多年内也再没有出现过。奇迹从何而来,值得研究。更令人惊异的是:居正鞠躬尽瘁,病故不到半年。
-
关键词
张居正
神宗
大学士
治理国家
朱元璋
改革
首辅
高拱
宰相
十三年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朱元璋的民本思想及其实践
- 8
-
-
作者
单锦珩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67-74,共8页
-
文摘
“民为邦本”,这一凝聚历史经验的古训,历来为贤明的君主所重视。明太祖朱元璋对此体会最深,在实践中贯彻也最认真,并且卓有成效。他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同时又不断强调以民为本,表现为一种奇妙的矛盾统一,值得研究。朱元璋来自社会下层,和人民一起承受过种种苦难。他打败了许多脱离人民的对手,并且深知自己的胜利正是得自人民的拥护。他生活在封建社会后期,有更多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元亡的教训可供借鉴。他刻苦学习儒家经典,探求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同时重用儒士,他们中的许多人精通儒术,并且深知元亡在于失民。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使朱元璋超过了他的前辈。
-
关键词
朱元璋
民本思想
民为邦本
社会下层
以民为本
封建社会后期
儒家经典
君主专制
二十年
明太祖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简论袁枚选诗——读《随园诗话》
- 9
-
-
作者
单锦珩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44-49,共6页
-
文摘
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文人袁枚,在诗文、史论、说部诸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作为诗人,他九岁开始学习写诗,到了八十高龄,仍然乐此不疲,可谓终生嗜之。他集创作、评论、采选三任于一身,以出众的才华、中肯的评论、巨大的热情,博得广大群众的爱戴,称之为“诗佛”,颂其境界广大也。他主“性灵”说,独树一帜,与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温柔敦厚”的“格调”说分庭抗礼,成为富有生气的随园诗派领袖凡五十年,在中国诗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随园诗话》十六卷及补遗十卷,近五十七万字,是袁枚毕生辛勤采选、评论诗歌的结晶。他刻苦读书,到处游历,广收生徒,结交诗友,时时处处注意搜求好诗。
-
关键词
袁枚
随园诗话
选诗标准
评论
五十年
诗派
中国诗史
兼收并蓄
士大夫
王士祯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鲁迅的师道
- 10
-
-
作者
单锦珩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24-27,共4页
-
文摘
我们中华民族有尊师的优良传统,这对精冲和物质的文明,曾经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历史上,并不是任何时候教师都受到尊敬;也不是任何教师都值得尊敬。只要读一读唐代韩愈写的《师说》和后来黄宗羲写的《续师说》,就可以知道一个大概。
-
关键词
师道
鲁迅
《师说》
中华民族
黄宗羲
尊敬
教师
尊师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狱中杂记》的主题思想
- 11
-
-
作者
单锦珩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66-66,共1页
-
文摘
方苞的《狱中杂记》,透露了清代监狱中官吏贪赃枉法,坏人逍遥法外,无辜者负屈含冤的真象。写得言简情实,典型性很强。人们都说它能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时代“司法”制度的罪恶和黑暗的认识。然而,这个效果并不是作者所希求的。
-
关键词
主题思想
杂记
无辜者
封建时代
贪赃枉法
逍遥法外
典型性
方苞
清代
监狱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第一声
- 12
-
-
作者
沈雨梧
单锦珩
-
出处
《浙江学刊》
1980年第1期78-80,共3页
-
文摘
早在一九五四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编者,在《粤东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前言中,就说一八四一年五月三十日广州附近三元里平英团抗英“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声”。那时的一些中国近代史著作(包括各级学校历史课本)也持同样看法。这种观点,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一九七八年出版的全日制学校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次英勇斗争。”同年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册,也说“三元里的抗英斗争,成了中国人民自发的武装起来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声”。前者根本没有提及浙东人民的抗英斗争,后者提到了,但没有说明它发生在什么时候。
-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抗英斗争
三元里
鸦片战争
外国侵略者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近代中国人
中国历史
近代史研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五四时期浙江的新文化运动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沈雨梧
单锦珩
-
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79年第1期12-21,共10页
-
文摘
一九一九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揭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序幕。她不仅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而且也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浙江地处东南沿海,靠近上海,现代工业发展较快,最早经受帝国主义的侵略,鸦片战争以来,经过多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文化渊源,因此,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十分活跃,是全国先进的省区之一。
-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浙江
五四时期
新学报
第一师范
夏敬观
新思潮
师风
以人为本位
动界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掾曹名臣录》著者考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单锦珩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文献》
1988年第4期280-281,共2页
-
文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掾曹名臣录》一卷,续集一卷,明王琼撰。'此说可能有误。《提要》曰:'是编乃琼官南京户部侍郎时,见诸吏中有知琴书可教诲者,因采录明兴以来由掾曹而列名臣者,编为此书,
-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南京
户部
琴书
列名
续集
乃琼
诸吏
采录
著者
-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论资格
- 15
-
-
作者
单锦珩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7年第6期6-6,共1页
-
文摘
夫资格者,吏部之准绳也,使尽屏弃之,大匠立见血指矣。然四海之大,望人致治,朝廷方以重仔畀我,而我斤斤尺寸,能胜任而快愉乎?故资格不得不破,无容再计而决也。然非明则不知破,非公则不能破,非置是非利害于度外,则又不敢破也。大匠之用准绳,不束于准绳而后可乎.
-
关键词
大匠
明则
公则
春明梦余录
胜任愉快
-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