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owe IV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横行截骨最佳位置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哲奇 王君 +2 位作者 南少奎 孔祥朋 柴伟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1-1108,共8页
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多数患者需要截骨保证复位,目前横行截骨是运用最广泛的术式,但截骨的最佳高度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建立Crowe IV型... 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多数患者需要截骨保证复位,目前横行截骨是运用最广泛的术式,但截骨的最佳高度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建立Crowe IV型DDH患者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载荷下,不同截骨高度模型的应力分布与位移情况。结果表明:在多项指标下,小转子下0 cm的截骨高度均表现出了较优性能。在不影响假体安放和断端对合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推荐在手术中使用0 cm的截骨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横行截骨位置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布
下载PDF
高压氧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韩静 肖霞 南少奎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1期137-138,共2页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以肢体活动、感觉障碍、麻木等为主要表现,中老年患者居多,大多需手术治疗。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治疗是CSM创伤较小、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通过“脊髓漂移”原理进行减...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以肢体活动、感觉障碍、麻木等为主要表现,中老年患者居多,大多需手术治疗。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治疗是CSM创伤较小、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通过“脊髓漂移”原理进行减压治疗[1]。但报道称,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因致压物体积过大、脊髓漂移距离过短、术前压迫率过高等影响脊髓功能恢复[2]。既往高压氧已被证实用于脊髓损伤、颅脑损伤等具有良好的辅助康复效果,但用于CSM术后康复的报道较少[3]。为此,本文比较高压氧对CSM术后功能恢复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相关参数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脊髓型颈椎病 功能恢复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南少奎 阮狄克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519-521,533,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椎体成形术(vertebrolplasty,VP)动物模型,观察手术对邻近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的影响。方法选择12只健康的新西兰兔子,将每只兔子的腰椎间盘分为三组:以其L4~5、L5~6为手术椎间盘(operative intervertebral dis... 目的通过构建椎体成形术(vertebrolplasty,VP)动物模型,观察手术对邻近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的影响。方法选择12只健康的新西兰兔子,将每只兔子的腰椎间盘分为三组:以其L4~5、L5~6为手术椎间盘(operative intervertebral disc,OPD),以L3~4、L6~7为假手术椎间盘(sham operative intervertebral disc,SOPD),以L2~3、L7S1为对照椎间盘(control intervertebral disc,CD)。每只兔子分别在术前、术后当天、12周、24周时行腰椎X线、MRI检查。分别于术后12周、24周时处死6只兔子,行椎间盘组织形态学检查;取椎间盘髓核使用硫酸咔唑法行葡萄糖醛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术后12周及24周,OPD、SOPD、CD的MRI检查与术前相比其髓核在T2WI上信号强度均未见明显减弱;术后12周及术后24周兔子OPD、SOPD、CD的HE染色切片均未见明显椎间盘退变迹象。术后12周及24周时,兔子OPD、SOPD、CD髓核内葡萄糖醛酸含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椎体成形术兔子动物模型;且行椎体成形术后,其邻近椎间盘未发现明显退变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椎间盘 营养途径
下载PDF
牛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髓内定位误差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成 南少奎 +1 位作者 李海峰 张栋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利用数字技术模拟牛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Oxford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OUKA)髓内定位过程,对不同长度的髓腔杆髓内定位的误差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前瞻性选择我科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行OUKA的患者23例26膝,... 目的利用数字技术模拟牛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Oxford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OUKA)髓内定位过程,对不同长度的髓腔杆髓内定位的误差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前瞻性选择我科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行OUKA的患者23例26膝,术前行股骨CT检查。使用Mimics和3-Matics软件建立股骨三维模型,模拟OUKA手术过程,分别插入两种不同长度(30 cm、20 cm)的髓腔杆,使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髓腔杆在髓腔内摆动,得出髓腔杆末端移动距离,计算得出髓腔杆末端在股骨髓腔内矢状面和冠状面位移的最大距离和最大角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30 cm杆在髓腔矢状面摆动最大范围(1.10±0.72)°,冠状面最大范围(0.85±0.55)°,3例30 cm杆无法完全插入股骨髓腔。20 cm杆在股骨髓腔矢状面摆动最大范围(4.36±0.95)°,冠状面(3.77±1.00)°。同一种髓腔杆在矢状面摆动最大范围均大于冠状面的摆动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上,30 cm髓腔杆摆动最大范围均明显小于20 cm髓腔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0 cm髓腔杆和20 cm髓腔杆在两个平面上的摆动范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髓腔杆在髓腔内摆动运动的有限元模型,证明使用30 cm髓腔杆所产生的摆动误差明显小于20 cm髓腔杆,其定位更加精确;但对于身材矮小的患者可能出现30 cm髓腔杆无法完全插入或者插入后髓腔杆变弯的情况,推荐使用20 cm髓腔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假体安装 髓内定位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不同频率脊髓刺激治疗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张栋 王华栋 +3 位作者 吕游 南少奎 朱跃 李菲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4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low-frequency,LF)与高频(high-frequency,HF)脊髓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对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lumbar surgery syndrome,FLSS)疼痛的影响。方法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58例FLSS患者分为LF组和H... 目的探讨低频(low-frequency,LF)与高频(high-frequency,HF)脊髓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对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lumbar surgery syndrome,FLSS)疼痛的影响。方法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58例FLSS患者分为LF组和HF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LF-SCS治疗,观察组给予HF-SC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T0)、3个月(T1)、6个月(T2)和12个月(T3)时的VAS评分、疼痛检测评分(pain detect questionnaire,PDQ)、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12条简表(short form 12 questionnaire,SF-12)、睡眠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leep scale,MOSS)和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HAD)。结果T1、T2、T3时,两组患者腰痛VAS、腿痛VAS、PDQ、ODI、HAD-D、HAD-A评分均显著低于T0时(P<0.05),且HF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同期LF组(P<0.05)。T1、T2、T3时,两组患者SF-12、MOSS评分均高于T0时(P<0.05),且HF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同期LF组(P<0.05)。结论与LF-SCS相比,HF-SCS治疗FLSS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减轻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 脊髓刺激 高频刺激 低频刺激
下载PDF
先天性距下关节融合2例报道以及相关临床诊治分析综述
6
作者 张栋 南少奎 +2 位作者 朱跃 李菲 何勍 《转化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347-349,346,共4页
距下关节融合,是跟距骨桥或跟距联合的一种,指跗骨联合中跟骨与距骨之间的异常连接,常导致足踝慢性疼痛、活动受限。临床上,先天性距下关节外融合发病隐匿,缺乏特征性,难以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既往文献报道先天性距下关节... 距下关节融合,是跟距骨桥或跟距联合的一种,指跗骨联合中跟骨与距骨之间的异常连接,常导致足踝慢性疼痛、活动受限。临床上,先天性距下关节外融合发病隐匿,缺乏特征性,难以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既往文献报道先天性距下关节外融病例较少,其中多为个案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骨科发现并治疗2例罕见先天性距下关节融合患者(共三足)。通过对该病例的诊治和文献回顾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以及相关进展,进行系统性综述,提醒基层医生对患者反复足踝痛时,应警惕是否存在先天性距下关节融合的可能;并且推荐CT作为其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距下关节融合 足踝痛 习惯性脚扭伤
下载PDF
ERAS理念下优化禁食、禁饮时间对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蕾 何红艳 +3 位作者 南少奎 柴伟 程凌燕 孔祥朋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3718-3722,共5页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优化禁食、禁饮时间对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在全身麻醉下行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9例,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优化禁食、禁饮时间对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在全身麻醉下行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9例,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禁饮方法;观察组根据患者手术台次安排给予不同时间段口服碳水化合物饮料(每次200 mL),手术前一天晚上统一口服强化营养液200 mL。记录患者术前饥饿口渴程度、术中反流误吸情况、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前术后血糖变化情况及术前术后的红细胞比容(HCT)。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口渴饥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反流误吸,对照组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17例(33.3%)]高于观察组[3例(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血糖、术后24 h HCT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前口渴、饥饿,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有利于血液得到稀释,且术前术后血糖波动范围小,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有益处,加速了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ko机器人 全膝关节置换 禁食、禁饮时间 加速康复
下载PDF
功能对线与限制性运动对线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短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超 刘宇博 +9 位作者 张帅 彭伟 孔祥朋 南少奎 李睿 李想 马云青 余方圆 李海峰 柴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25-332,共8页
目的:比较功能对线(FA)与限制性运动对线(rKA)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RTKA)短期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因膝骨关节炎行RTKA的37例(39膝)患者资料,根据术中膝关节对线指导方法将患者分为FA组19例(20膝)和... 目的:比较功能对线(FA)与限制性运动对线(rKA)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RTKA)短期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因膝骨关节炎行RTKA的37例(39膝)患者资料,根据术中膝关节对线指导方法将患者分为FA组19例(20膝)和rKA组18例(19膝)。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资料、手术前后髋膝踝角(HKA)、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股骨假体外旋角度、术后3个月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前后HKA、LDFA、MP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组股骨假体外旋角度2.05°±0.41°,rKA组股骨假体外旋角度-1.11°±0.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协会评分膝评分(KSS-K)为(88.50±1.67)分,膝关节协会评分功能评分(KSS-F)为(88.60±1.14)分,rKA组术后3个月KSS-K为(89.47±1.62)分,KSS-F为(89.95±1.2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髌前疼痛、髌骨轨迹不良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rKA-RTKA患者股骨假体较FA-RTKA患者明显内旋,未发现股骨假体内旋与髌前疼痛、髌骨轨迹不良和膝关节功能相关。FA-RTKA与rKA-RTKA术后短期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全膝关节置换术 功能对线 限制性运动对线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软组织平衡:一项单间室压力传感器研究
9
作者 南少奎 李铁键 +4 位作者 肖龙涛 曹正 李想 李海峰 柴伟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388-393,共6页
目的使用一种新型单间室压力传感器测量术中膝关节内侧间室软组织张力,验证机器人软组织动态预平衡功能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探索更加智能且精准的手术方式提供临床经验和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目的使用一种新型单间室压力传感器测量术中膝关节内侧间室软组织张力,验证机器人软组织动态预平衡功能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探索更加智能且精准的手术方式提供临床经验和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35例(35膝)MAKO机器人辅助内侧单髁置换手术病人,男8例,女27例,年龄为(66.3±7.7)岁,身体质量指数为(24.5±6.3)kg/m^(2)。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完成。手术中使用机器人的软组织动态平衡功能对屈伸间隙进行预评估,并对假体的计划进行调整,使伸直和屈曲的软组织张力平衡,截骨完成后使用单髁压力传感器对内侧间室软组织张力评估,记录屈膝10°、45°、90°时内侧间室股骨和胫骨假体之间的压力。比较病人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病人均获得规律随访,随访时间为(31.8±14.2)个月。术中记录压力在屈膝10°时为(47.3±20.8)N,屈膝45°时为(40.1±18.2)N,屈膝90°时为(42.7±19.8)N。病人术后OKS评分、VAS评分及ROM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使用的新型单间室压力传感器对机器人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软组织张力有着准确的评估效果。机器人软组织动态预平衡功能可以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截骨前对软组织张力进行准确评估并精准调整假体规划,帮助膝关节获得良好的术后软组织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膝单髁置换术 压力传感器 软组织平衡 临床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