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凹陷古进系及白垩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潜力
1
作者 南征兵 肖坤叶 +3 位作者 张光亚 刘计国 史忠生 肖高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2,共7页
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为富油气凹陷,具有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针对深层白垩系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尚未取得突破的现状,通过开展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建立了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Melut盆地北部凹陷源上、源内各主要层序... 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为富油气凹陷,具有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针对深层白垩系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尚未取得突破的现状,通过开展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建立了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Melut盆地北部凹陷源上、源内各主要层序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与方向。研究表明:源上主要发育Yabus上段—Adar—Lau高位域,有利相带为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主要形成构造-岩性圈闭;源内主要发育Galhak—Algayger湖侵域,有利相带为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和洪水浊积扇,主要形成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综合分析认为,源内层序是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勘探目标。在有利构造背景下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是Melut盆地白垩系成藏的关键因素,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带是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优势相带,上白垩统Galhak组是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要目的层段。研究结果对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下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源内层序 岩性地层油气藏 北部凹陷 Melut盆地
下载PDF
羌塘盆地油气显示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25
2
作者 南征兵 李永铁 郭祖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3-507,共5页
羌塘盆地主要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中侏罗统夏里组、布曲组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4套烃源岩。盆地内已发现多处油气显示,主要有3种类型:一类是索瓦组灰岩裂缝中的液态油苗;另一类为南羌塘坳陷隆鄂尼西布曲组和昂达尔错北索瓦组含油白云岩,... 羌塘盆地主要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中侏罗统夏里组、布曲组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4套烃源岩。盆地内已发现多处油气显示,主要有3种类型:一类是索瓦组灰岩裂缝中的液态油苗;另一类为南羌塘坳陷隆鄂尼西布曲组和昂达尔错北索瓦组含油白云岩,以及北羌塘坳陷西部西长梁索瓦组含油灰岩、泥质白云岩;第三类为沥青,主要分布在北、南羌塘坳陷西部和中央潜伏隆起东部等地区。通过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对比,认为索瓦组灰岩液态油来源于索瓦组泥晶灰岩;索瓦组、布曲组含油灰岩、含油白云岩的油苗来源于索瓦组、夏里组泥页岩;盆内许多沥青,则可能来自索瓦组和布曲组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显示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单体烃同位素 油源对比 羌塘盆地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南征兵 张艳玲 +1 位作者 李永铁 郭祖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17,21,共4页
迄今为止羌塘盆地已发现200多处油气显示点,其中5处为液态油苗,多处为油页岩,表明盆地已具备生烃基础。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在羌塘盆地广泛分布,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厚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117%~0.68%,以中等—... 迄今为止羌塘盆地已发现200多处油气显示点,其中5处为液态油苗,多处为油页岩,表明盆地已具备生烃基础。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在羌塘盆地广泛分布,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厚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117%~0.68%,以中等—好烃源岩为主,少数为较差烃源岩;泥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44%~4.64%,各剖面差别较大,较差—好烃源岩均有。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布曲组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各剖面腐泥组平均含量为62%~88%。布曲组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主,部分Ⅰ型和少量Ⅱ_2型;泥质烃源岩以Ⅱ_2型为主,少量Ⅱ_1型。布曲组烃源岩镜质组反射率平均为0.98%~3.12%,有机质处于成熟一过成熟阶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布曲组为盆地最有利生烃层位,主要分布于北羌塘坳陷的中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成熟度 布曲组 羌塘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重点沉积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被引量:13
4
作者 南征兵 李永铁 郭祖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68,共6页
青藏高原在构造位置上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是我国海相三叠系—新近系分布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其上发育中-新生代各类沉积残留盆地,其中陆相盆地20个,海相盆地7个。通过与特提斯构造域石油地质条件的初步对比,认识到青藏高原虽作... 青藏高原在构造位置上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是我国海相三叠系—新近系分布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其上发育中-新生代各类沉积残留盆地,其中陆相盆地20个,海相盆地7个。通过与特提斯构造域石油地质条件的初步对比,认识到青藏高原虽作为其东段的主体,两者在构造演化上密切相关,但在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上存在较大的差别。结合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认为羌塘盆地为该区首选勘探目标,盆地中部为最有利的油气远景区,并从中筛选出3个重点区块作为近期勘探目标:托纳木—笙根区块、隆鄂尼—昂达尔错区块及土门达卓玛区块,同时指出措勤盆地勘探前景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构造域 沉积盆地 勘探前景 青藏高原 羌塘 措勤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代以来火山岩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南征兵 李永铁 张艳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47,共3页
西藏羌塘盆地为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的一个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火山喷发频繁,尤以中生代为甚。通过对中生代以来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对火山岩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认为:盆地的烃类物质可能来自壳幔... 西藏羌塘盆地为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的一个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火山喷发频繁,尤以中生代为甚。通过对中生代以来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对火山岩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认为:盆地的烃类物质可能来自壳幔深部和浅层两方面,即盆地油气的一部分为生物成因,另一部分则可能为非生物成因;盆地内的部分火山岩可作为有效储层和盖层,岩浆热事件既可以加快烃源岩的热成熟,但同时也可能破坏掉已生成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中生代 火山岩 包裹体 油气成因 时空分布 岩浆活动
下载PDF
青海纳日贡玛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南征兵 唐菊兴 +1 位作者 李葆华 宋顺昌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73-377,共5页
通过矿体脉石英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纳日贡玛铜矿具有典型的斑岩型铜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纳日贡玛斑岩铜矿成矿温度为246~300 ℃,具高盐度特点,w(NaCl)为31.3%~42.2%,且其矿体均产于高盐度包裹体分布范围内.成... 通过矿体脉石英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纳日贡玛铜矿具有典型的斑岩型铜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纳日贡玛斑岩铜矿成矿温度为246~300 ℃,具高盐度特点,w(NaCl)为31.3%~42.2%,且其矿体均产于高盐度包裹体分布范围内.成矿流体属岩浆水和大气水的混合流体,具沸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日贡玛 斑岩铜矿 包裹体
下载PDF
青海纳日贡玛斑岩铜(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南征兵 唐菊兴 李葆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纳日贡玛斑岩铜矿,矿体主要赋存在喜山期花岗斑岩体中.笔者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从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它是一个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
关键词 纳日贡玛 斑岩铜(钼)矿 矿床地质特征 岩石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对藏北羌塘盆地油气保存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南征兵 李永铁 郭祖军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1期45-50,共6页
羌塘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泥盆系至侏罗系以海相沉积为主,白垩系至第四系则以陆相沉积为主。分布最广的上三叠统和侏罗系是主要勘探目的层。喜马拉雅运动以来,羌塘盆地的中生代变形格架受到改造。晚白垩世以来至少有过四... 羌塘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泥盆系至侏罗系以海相沉积为主,白垩系至第四系则以陆相沉积为主。分布最广的上三叠统和侏罗系是主要勘探目的层。喜马拉雅运动以来,羌塘盆地的中生代变形格架受到改造。晚白垩世以来至少有过四次强烈活动,走滑、逆冲与伸展三种构造变形形式共存,以逆冲断层和扭压断层占主导,正断层或扭张断层较少分布。断层发育程度是东、西两头强,中间相对较弱,在E89°~E91°中间区块受新构造应力破坏较弱。青藏高原以整体升降为主,羌塘盆地更是相对稳定,其二级夷平面依然平整,位于海拔5200~5300m之间,说明高原在隆升时保持着整体的稳定性。认为羌塘盆地受新生代动力作用的影响不大,仍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构造运动 油气保存条件 羌塘盆地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新生代构造与羌塘盆地油气保存 被引量:6
9
作者 南征兵 李永铁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0-75,共6页
羌塘盆地为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的一个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但高原的强烈隆升、新构造运动的频繁作用和中上侏罗统的大片裸露,以侏罗系为目的层的油气,能否保存至今令人怀疑。羌塘盆地油气保存条件的问题已成为石... 羌塘盆地为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的一个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但高原的强烈隆升、新构造运动的频繁作用和中上侏罗统的大片裸露,以侏罗系为目的层的油气,能否保存至今令人怀疑。羌塘盆地油气保存条件的问题已成为石油地质条件评价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焦点问题。笔者就已有的资料,通过对新生代构造活动、断裂活动影响和高原隆升等方面的初步分析,对羌塘盆地油气的保存条件进行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构造 高原隆升 油气保存 羌塘盆地
下载PDF
纳日贡玛斑岩铜钼矿成矿元素沉淀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南征兵 唐菊兴 李葆华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0,共3页
纳日贡玛铜钼矿是青海南部发现的一个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床。通过分析成矿元素铜和钼的迁移形式,对成矿元素的沉淀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中,温度降低、pH值增大,是本矿床中黄铜矿、辉钼矿等硫化物沉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斑岩铜钼矿 成矿元素 沉淀机制 纳日贡玛
下载PDF
青海省纳日贡玛斑岩铜钼矿成矿物源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南征兵 唐菊兴 李葆华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9,共4页
纳日贡玛铜钼矿是青海南部发现的一个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从流体包裹体,硫同位素,成矿流体来源和作为"示踪剂"的稀土元素等方面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认为:硫是由岩浆硫(为主)和成矿流体萃取围岩中的硫所组成的... 纳日贡玛铜钼矿是青海南部发现的一个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从流体包裹体,硫同位素,成矿流体来源和作为"示踪剂"的稀土元素等方面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认为:硫是由岩浆硫(为主)和成矿流体萃取围岩中的硫所组成的一种混合硫源;成矿流体属岩浆水和大气水的混合流体;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成矿元素Cu、Mo可能主要源于花岗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钼矿 纳日贡玛 成矿物源
下载PDF
羌塘盆地变形构造与油气聚集保存关系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郭祖军 李永铁 +1 位作者 南征兵 叶和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3-568,共6页
西藏羌塘盆地地表出露不同层位的地面背斜构造达235个,以侏罗系背斜为主。通过物探及地面地质调查,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时空及构造组合分析,可将这些背斜划分为单一型、联合型、复合型和扭动型4种构造组合类型,不同的构造类型分布... 西藏羌塘盆地地表出露不同层位的地面背斜构造达235个,以侏罗系背斜为主。通过物探及地面地质调查,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时空及构造组合分析,可将这些背斜划分为单一型、联合型、复合型和扭动型4种构造组合类型,不同的构造类型分布于盆地的不同部位,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J2—K3)及喜马拉雅期变形阶段,且与盆地烃源岩两次生烃时期相匹配,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普遍认为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是造成油气藏破坏最重要的因素,但从断裂构造性质、有效盖层分布以及高原隆升对油气保存的影响分析来看,羌塘盆地断裂以压性断裂为主,内部结构稳定,主要目的层保存完好,勘探前景比较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构造 油气聚集 保存条件 羌塘盆地
下载PDF
利用证据权法实现滑坡易发性区划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艳玲 南征兵 周平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依托"5.12"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以汶川地震12个极重灾县市为研究对象,在1∶5万滑坡详细调查、编录和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利用DEM数据、ETM影像及基础地质数据,用证据权法完成了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的提取与制图以... 依托"5.12"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以汶川地震12个极重灾县市为研究对象,在1∶5万滑坡详细调查、编录和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利用DEM数据、ETM影像及基础地质数据,用证据权法完成了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的提取与制图以及相关性统计分析,实现了1∶5万的滑坡易发性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权法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滑坡易发性 区划
下载PDF
Fula凹陷中央转换带对岩性油藏勘探的意义——以Abu Gabra组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冬 朱筱敏 +2 位作者 刘常妮 南征兵 史艳丽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72,共9页
为了阐明Muglad盆地Fula凹陷Abu Gabra组沉积砂体的分布特征,明确Fula凹陷中央转换带对岩性油藏勘探的意义,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识别典型地震层序和单井层序边界,将Fula凹陷Abu Gabra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命名为SQa1~SQa... 为了阐明Muglad盆地Fula凹陷Abu Gabra组沉积砂体的分布特征,明确Fula凹陷中央转换带对岩性油藏勘探的意义,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识别典型地震层序和单井层序边界,将Fula凹陷Abu Gabra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命名为SQa1~SQa5。在层序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分析地层厚度分布特征,认为Fula凹陷Abu Gabra组西南厚、东北薄,这种格局的形成与位于Fula凹陷中部的中央构造转换带关系密切;中央构造转换带影响了Abu Gabra组沉积时期的盆地结构、古地貌、沉积相带和层序内部充填,进而影响了Fula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目标的优选。研究表明,中央转换带北段西侧扇三角洲和浊积体,以及东侧三角洲、南段东侧辫状河三角洲及其前端浊积体、滨浅湖滩坝可作为油气勘探优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构造转换带 勘探目标 Abu Gabra组 Muglad盆地 苏丹
下载PDF
苏丹Muglad盆地Nugara凹陷AG组层序地层及地震相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欣 朱筱敏 +6 位作者 吴冬 李志 鲜本忠 刘爱香 陈青云 高日胜 南征兵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9-529,共11页
基于地震、钻井及录井资料分析,将苏丹Muglad盆地Nugara凹陷AG组整体作为一个二级层序,内部划分出五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命名为SQA^SQE,各层序边界在地震和钻测井资料上特征明显,且对应良好。在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内,通过识别不同... 基于地震、钻井及录井资料分析,将苏丹Muglad盆地Nugara凹陷AG组整体作为一个二级层序,内部划分出五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命名为SQA^SQE,各层序边界在地震和钻测井资料上特征明显,且对应良好。在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内,通过识别不同地震反射单元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振幅、连续性和频率,在AG组内部五个三级层序内识别出席状平行—亚平行相、楔状相、前积相、丘状相、杂乱相等地震相类型,地震相类型在各个层序中的发育分布具有继承性及连续性,以此建立地震相演化模型。根据地震相展布特征,结合岩心相和测井相分析与标定,认为AG组主要发育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冲积扇及湖泊五种沉积相类型,同时讨论了地震-沉积相演化规律及受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glad盆地 AG组 层序地层 地震相 沉积相
下载PDF
羌塘中生代盆地演化特征 被引量:15
16
作者 南征兵 张艳玲 +1 位作者 李永铁 谭富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4-540,共7页
羌塘盆地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段,分布在羌塘—昌都地块中西部,夹持于可可西里—金沙江与班公湖—怒江2条缝合带之间,包括中央隆起带在内残留面积约为18×104km2,是青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勘探前景乐观。对于中生... 羌塘盆地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段,分布在羌塘—昌都地块中西部,夹持于可可西里—金沙江与班公湖—怒江2条缝合带之间,包括中央隆起带在内残留面积约为18×104km2,是青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勘探前景乐观。对于中生代时期羌塘盆地在特提斯域中的位置和盆地的性质,存在不同认识,综合分析后认为:羌塘盆地中生代属于劳亚大陆南缘,为一个典型的叠合盆地,先后经历了北羌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羌南裂谷阶段、被动陆缘裂陷阶段、被动陆缘拗陷阶段和羌塘盆地萎缩阶段等5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特提斯构造域 盆地性质 叠合盆地 中生代 羌塘盆地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重点盆地与特提斯构造域含油气盆地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南征兵 张艳玲 +1 位作者 李永铁 郭祖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9-1044,共6页
特提斯构造域是一个巨型的油气富集带,世界上许多特大型油气田都发育在特提斯构造域中。特提斯构造域含油气丰富但不均匀,以南带油气最为富集,盆地类型上以克拉通边缘盆地和前陆盆地最富油气。青藏高原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段,是我国海... 特提斯构造域是一个巨型的油气富集带,世界上许多特大型油气田都发育在特提斯构造域中。特提斯构造域含油气丰富但不均匀,以南带油气最为富集,盆地类型上以克拉通边缘盆地和前陆盆地最富油气。青藏高原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段,是我国海相三叠系—新近系分布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最具油气潜力但研究程度又很低的地区。青藏高原作为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的主体,在构造演化上密切相关,但在含油气盆地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别。通过青藏高原各重点沉积盆地与特提斯构造域含油气盆地初步对比,对青藏高原的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青藏高原油气勘探的关键是后期的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构造域 重点沉积盆地 青藏高原 石油地质条件 羌塘盆地
原文传递
羌塘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南征兵 张艳玲 +1 位作者 李永铁 郭祖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9-473,共5页
羌塘盆地为青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一个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以三叠系和侏罗系为主要目的层,迄今为止已发现200多处油气显示和一个古油藏。埋藏史及热演化史分析认为,盆地至少发生过2次油气生成过程,第一次在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晚期,第二... 羌塘盆地为青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一个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以三叠系和侏罗系为主要目的层,迄今为止已发现200多处油气显示和一个古油藏。埋藏史及热演化史分析认为,盆地至少发生过2次油气生成过程,第一次在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晚期,第二次在新近纪。盆地发育4套储盖组合,中侏罗统布曲组—夏里组为最有利的组合。通过对盆地油气显示的分析及古油藏解剖,初步认为盆地的油气储盖组合可能主要为自生自储型,后期的保存是最关键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背景 成藏条件 生储盖组合 油气显示 羌塘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