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诱发电位对鞍区肿瘤手术前后视觉功能变化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南振鸿 杨德泰 +1 位作者 陈道莅 史玉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 了解视神经、视交叉减压前后视觉功能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H -PRVEP) ,以P1 0 0 潜伏期为主要评价指标 ,结合一般视觉检查 ,对 3 2例成人鞍区肿瘤手术前后的视觉功能进行动态随访。  结果 ... 目的 了解视神经、视交叉减压前后视觉功能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H -PRVEP) ,以P1 0 0 潜伏期为主要评价指标 ,结合一般视觉检查 ,对 3 2例成人鞍区肿瘤手术前后的视觉功能进行动态随访。  结果 发现 1 H -PRVEP检查的敏感性高于临床一般视觉检查 ,而且能反映视路纤维不同部份的受损程度。 2 视神经、视交叉减压后半月内 ,视觉功能改善程度最大 ,以后变化不明显。  结论 H -PRVEP检查可以准确反映视路减压后视觉功能改善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视路 鞍区肿瘤 脑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各参数反映视交叉损伤价值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南振鸿 陈道莅 +2 位作者 施士德 杨德泰 李盛昌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2-145,共4页
应用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H-PRVEP)测试33例有视力、视野及眼底异常的鞍区肿瘤的视觉功能,所用参数为N-PRVEP主要成份P100波的绝对数及相对数指标,如P100潜伏期、波幅、时程,和P100眼间、眼内... 应用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H-PRVEP)测试33例有视力、视野及眼底异常的鞍区肿瘤的视觉功能,所用参数为N-PRVEP主要成份P100波的绝对数及相对数指标,如P100潜伏期、波幅、时程,和P100眼间、眼内潜伏期差、波幅比、时程差等,经比较、分析发现:有关P100潜伏期指标能敏感反映视交叉受损情况,应作为主要评价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视交叉损伤
下载PDF
鞍区肿瘤的占位效应对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3
作者 南振鸿 杨德泰 +1 位作者 郭欢欢 陈道莅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28-729,共2页
视交叉易受到鞍区肿瘤的挤压,其视觉纤维易发生脱髓鞘改变[1,2],视觉诱发电位,尤其是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halffieldpaternreversalvisualevokedpotential,HPR... 视交叉易受到鞍区肿瘤的挤压,其视觉纤维易发生脱髓鞘改变[1,2],视觉诱发电位,尤其是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halffieldpaternreversalvisualevokedpotential,HPRVEP),能敏感、可靠地反映视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占位效应 垂体肿瘤 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一种实用视觉刺激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4
作者 南振鸿 陈道莅 杨德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25-426,共2页
关键词 视觉刺激器 闪光视觉 诱发电位 检查
下载PDF
干扰素-γ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抗体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炜 南振鸿 +2 位作者 凌振芬 管红兵 吕传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 了解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酶点方法检测 2 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AChRAb分泌细胞和IFN γ分泌细胞。结果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AChRAb分泌细胞和IFN γ分泌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ACh... 目的 了解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酶点方法检测 2 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AChRAb分泌细胞和IFN γ分泌细胞。结果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AChRAb分泌细胞和IFN γ分泌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AChRAb和IFN γ之间呈高度正相关性 ,不同亚型之间两种分泌细胞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有IFN γ分泌细胞增高 ,IFN γ与AChRAb的相关性提示IFN γ可能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ACHRAB 分泌细胞 IFN-Γ 分泌细胞
下载PDF
颅面部富血管病变的介入性颈外动脉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秀军 彭仁罗 +3 位作者 邵良 南振鸿 王麟川 武志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841-844,共4页
目的 探讨颅面部富血管病变的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治疗技术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化疗或超选择栓塞术治疗颅面部富血管病变 19例次 ,恶性病变化疗 7例次 (3例加超选择栓塞 ) ,良性病变 12例仅行... 目的 探讨颅面部富血管病变的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治疗技术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化疗或超选择栓塞术治疗颅面部富血管病变 19例次 ,恶性病变化疗 7例次 (3例加超选择栓塞 ) ,良性病变 12例仅行病灶和供血动脉的栓塞。结果 介入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15例栓塞治疗者均获供血动脉及病灶的栓塞 ,且 12例栓后造影复查病变完全消失 ,仅 3例仍见部分病变显示。无严重并发症。 14例介入后再行病变切除者发现病灶退缩、术中失血少 ,病理显示病灶及周边血管栓塞和血栓性脉管炎。结论 颈外动脉选择性化疗、栓塞术对颅面部富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畸形 头颈部 放射学 介入性 治疗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的血管内栓塞与化学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秀军 彭仁罗 +3 位作者 邵良 南振鸿 王麟川 武志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选择性动脉内治疗技术及价值。方法 对 19例颅内外肿瘤进行了 2 2次选择性动脉栓塞或化疗 ,其中区域性化疗 13例次 ,血管内栓塞 12例。结果 所有病人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且栓后肿瘤染色部分或全部消...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选择性动脉内治疗技术及价值。方法 对 19例颅内外肿瘤进行了 2 2次选择性动脉栓塞或化疗 ,其中区域性化疗 13例次 ,血管内栓塞 12例。结果 所有病人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且栓后肿瘤染色部分或全部消失、供血动脉闭塞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再行病变切除时发现病变退缩、术中失血少 ,病理显示病灶及周边血管栓塞和血栓性脉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介入性治疗 血管内栓塞
下载PDF
脑梗塞髓鞘蛋白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动态观察
8
作者 王炜 南振鸿 +1 位作者 管红兵 吕传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7-238,共2页
目的 脑梗塞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液中存在髓鞘蛋白反应性 T 淋巴细胞的增殖,观察疾病过程中的 T 淋巴细胞的连续变化,可能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 E L I S P O T 方法检测脑梗塞发病后连续两个阶段的病人... 目的 脑梗塞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液中存在髓鞘蛋白反应性 T 淋巴细胞的增殖,观察疾病过程中的 T 淋巴细胞的连续变化,可能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 E L I S P O T 方法检测脑梗塞发病后连续两个阶段的病人外周血特异性髓鞘抗原 M B P 反应性 T 淋巴细胞所分泌的 I F Nγ的数量,并设立 β B B P作为对照抗原。结果 在这两个连续阶段, M B P反应性 T 淋巴细胞酶点数均高于对照抗原,差异显著,而在这两个阶段的 M B P反应性 T 淋巴细胞酶点数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脑梗塞发病后,其外周血中髓鞘蛋白反应性 T 淋巴细胞增殖持续的时间较长,这种现象可能代表与脑组织损伤或再生有关的免疫防御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髓鞘碱基蛋白 Γ-干扰素 T细胞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血管内治疗技术的临床探讨
9
作者 杨秀军 邵良 南振鸿 《上海医学影像》 2001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血管内治疗技术与效果。方法 采用股动脉入路、颈内动脉选择性插管的方法,行脑癌区域性化疗5例、CCF栓塞治疗6例共14次。治疗前先行全脑血管造影,CCF加行压颈功能试验。结果 14例次颈内动脉介入操作技术成功率为10...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血管内治疗技术与效果。方法 采用股动脉入路、颈内动脉选择性插管的方法,行脑癌区域性化疗5例、CCF栓塞治疗6例共14次。治疗前先行全脑血管造影,CCF加行压颈功能试验。结果 14例次颈内动脉介入操作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任何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治疗后均症状缓解或消失。脑癌介入化疗后均有瘤体缩小和瘤周水肿减轻改变。6例CCF球囊栓塞后5例达到了影像学痊愈且保持了颈内动脉通畅;1例瘘口巨大者同时闭塞了颈内动脉。结论 颈内动脉介入性脑癌化疗及CCF闭塞术较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脑肿瘤 血管内治疗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鞍区病变手术中进行视觉功能监护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南振鸿 郭欢欢 +3 位作者 杨德泰 史玉泉 李盛昌 陈道莅 《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为便于术中区别神经与肿瘤组织,避免手术误伤以及术中及时了解视路减压情况,了解术后视觉功能改善的可能性等。方法:将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用于鞍区肿瘤的手术监护,以动态观察术中视觉功能的变化。结果:术中FVEP基本稳定,但当... 目的:为便于术中区别神经与肿瘤组织,避免手术误伤以及术中及时了解视路减压情况,了解术后视觉功能改善的可能性等。方法:将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用于鞍区肿瘤的手术监护,以动态观察术中视觉功能的变化。结果:术中FVEP基本稳定,但当分离、暴露视神经、视交叉及肿瘤或瘤内搔刮、吸除时,一旦损及视路纤维,可立即出现FVEP波幅降低甚至反应消失。停止操作,FVEP改变可恢复,避免了盲目操作导致视神经、视交叉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可能}视路得到有效减压后,FVEP波幅增大,波形改善,可提示预后良好。结论:该方法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实用的优点,应给予重视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外科手术 视觉诱发电位 损伤
原文传递
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值的确定及其稳定性的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南振鸿 杨得泰 +1 位作者 李盛昌 陈道莅 《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建立正常人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H-PRVEP)中P100各参数的正常值标准并比较这些参数的稳定性。方法:23~54岁正常成人67例,按性别分组,在相同条件下,采用半视野图形翻转刺激的方法,测得P100潜伏期,P100眼间、眼内潜伏期差。P... 目的:建立正常人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H-PRVEP)中P100各参数的正常值标准并比较这些参数的稳定性。方法:23~54岁正常成人67例,按性别分组,在相同条件下,采用半视野图形翻转刺激的方法,测得P100潜伏期,P100眼间、眼内潜伏期差。P100波幅,P100眼间、眼内波幅比,P100时程,P100眼间、眼内时程差等参数的正常值,并比较性别间参数的差异(t检验);同时根据变异系数比较各参数的稳定性。结果:男性潜伏期较长,女性波幅较大,但个体自身对照参数无显著差异;有关潜伏期参数稳定可靠,变异较小。结论:选用P100潜伏期及其相对数指标可以敏感、可靠反映视觉系统的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视觉 生理学 图形翻转
原文传递
鞍区肿瘤的视觉诱发电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南振鸿 《临床神经科学》 1995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对鞍区肿瘤的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的形态表现及变化机制作一概述,说明这种方法比其它临床常用检查手段如视力、视野、眼底检查更敏感、可靠地反映了鞍区肿瘤的视觉功能变化。
关键词 脑肿瘤 鞍区肿瘤 视觉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鞍区肿瘤的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多参数分析
13
作者 南振鸿 杨德泰 +1 位作者 陈道莅 施士德 《临床神经科学》 1996年第3期142-145,共4页
以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H-PRVEP)评价33例鞍区肿瘤的视觉功能,所用参数包括P100潜伏期、波幅、时程三大类,发现有关潜伏期参数是较理想的指标。对造成参数分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视交叉 鞍区肿瘤 脑肿瘤
原文传递
一种便捷的视觉刺激器
14
作者 南振鸿 杨德泰 陈道莅 《临床神经科学》 1997年第1期61-62,共2页
图形翻转刺激虽已成为目前视觉诱发电位的主要检查方法,但不适用于婴幼儿、昏迷等不合作患者的检查,也不能用于手术中进行视觉功能监护。
关键词 视觉刺激器 视觉诱发电位 使用方法
原文传递
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髓鞘反应性T细胞的对照研究
15
作者 王炜 南振鸿 +2 位作者 凌振芬 管红兵 吕传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0年第4期270-271,共2页
目的:了解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POT方法检测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中IFN-γ分泌细胞,井设立临床对照组。结果: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中IFN-γ分泌细胞均高于临床对照组... 目的:了解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POT方法检测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中IFN-γ分泌细胞,井设立临床对照组。结果: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中IFN-γ分泌细胞均高于临床对照组,而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症之间没有差异。结论:脑白质疏松症有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前者可能就是由多发的微小脑梗死所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白质疏松症 IDN-γ分泌细胞 病理
原文传递
脑梗死髓鞘蛋白反应性IFN-γ的动态检测
16
作者 王炜 南振鸿 +1 位作者 管红兵 吕传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0年第3期199-200,共2页
目的:了解脑梗死急性期和急性期后体内髓鞘蛋白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的情况。方法:用免疫酶点方法检测脑梗死发病后连续两个阶段外周血特异性MBP反应性IFN-γ酶点数。结果:两个阶段酶点数均高于对照抗原,两个阶段之间差异无... 目的:了解脑梗死急性期和急性期后体内髓鞘蛋白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的情况。方法:用免疫酶点方法检测脑梗死发病后连续两个阶段外周血特异性MBP反应性IFN-γ酶点数。结果:两个阶段酶点数均高于对照抗原,两个阶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脑梗死后其外周血中髓鞘蛋白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持续时间较长,这种现象可能代表与脑组织损伤或再生有关的免疫防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髓鞘蛋白 IFN-Γ 动态检测
原文传递
视觉诱发电位用于鞍区肿瘤手术监护 被引量:3
17
作者 南振鸿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1995年第2期84-86,共3页
本文综合文献,对鞍区肿瘤手术中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刺激、记录方法作一概述,说明这种监护对于术中了解视觉系统的功能状态、视神经、视交叉的减压情况以及避免因手术操作导致的视路不可逆性损伤均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鞍区肿瘤 外科手术 视觉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