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受二线及后续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医、西医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朝旭 侯丽 +3 位作者 李潇 南梦蝶 刘常玉 董青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基于45例接受二线及后续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类患者的中医、西医临床特征。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一线治疗、二线及后续治疗2组,通过组间比较和文献研究归纳总结二线及后续治疗患者的... 目的基于45例接受二线及后续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类患者的中医、西医临床特征。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一线治疗、二线及后续治疗2组,通过组间比较和文献研究归纳总结二线及后续治疗患者的中西医临床特征。结果45例接受二线及后续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男女比例约为3∶1,年龄(57.53±12.96)岁,体质指数(BMI)(21.51±3.89)kg/m^(2),血红蛋白(111.58±17.82)g/L,血清白蛋白(38.78±5.52)g/L,卡氏评分(KPS)集中于80分及以上,分化程度以低分化为主,原发灶以近端胃居多,远处转移以单脏器转移最为常见,与接受一线治疗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腺癌占比95.56%,生存时间(440.80±177.42)d,明显高于接受一线治疗患者(P<0.05)。中医证素中,病位证素的组合主要为脾、脾与肝、脾与肾,对应的病性组合分别为气虚证、痰湿证并见,气虚证、气滞证、痰湿证并见,气虚证、阴虚证并见。结论接受二线及后续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医病位以脾、肝、肾为主,病性证素表现为虚实夹杂,临床宜合理安排扶正、祛邪等治法;与一线治疗患者相比,二线及后续治疗患者的西医特征表现为腺癌为主,印戒细胞癌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二线治疗 后续治疗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血府逐瘀方类药物改善肿瘤高凝状态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2
作者 梁秋然 李潇 +5 位作者 宋连英 吴俊汎 南梦蝶 许晶 侯丽 陈信义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411-2418,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血府逐瘀方类药物改善肿瘤高凝状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万方数字化期刊(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库... 目的系统评价血府逐瘀方类药物改善肿瘤高凝状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万方数字化期刊(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库建库时间至2022年6月,搜索血府逐瘀方类药物改善肿瘤高凝状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使用血府逐瘀方类药物相比,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方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时血小板计数(PLT)水平(MD=-34.85,95%CI:-36.98~-32.71,P<0.00001)、纤维蛋白原(FIB)水平(MD=-0.91,95%CI:-1.00~-0.82,P<0.00001)、中医证候积分(MD=-5.86,95%CI:-6.61~-5.51,P<0.00001),提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MD=1.92,95%CI:1.28~2.57,P<0.00001)、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MD=1.07,95%CI:0.83~1.30,P<0.00001)。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RR=0.84,95%CI:0.45~1.58,P=0.78;RR=0.93,95%CI:0.49~1.78,P=0.82;RR=0.78,95%CI:0.40~1.52,P=0.27)。结论血府逐瘀方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时PLT水平、FIB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提高APTT、PT水平,临床使用该方案具有安全性,但仍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府逐瘀 高凝状态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通关藤制剂对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潇 南梦蝶 +3 位作者 许晶 范秋月 侯丽 陈信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384-392,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通关藤制剂对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万方数字化期刊(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系统评价通关藤制剂对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万方数字化期刊(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库建库时间至2020年10月,搜索通关藤制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总样本数为828例,观察组使用通关藤制剂联合化疗414例,对照组单用化疗414例。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比较,与单纯化疗比较,通关藤制剂联合化疗可提高进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CD3^(+)水平[MD=10.77,95%CI(8.67,12.86),P<0.00001]、CD4^(+)水平[MD=6.94,95%CI(4.42,9.45),P<0.00001]、CD4^(+)/CD8^(+)水平[MD=1.02,95%CI(0.88,1.17),P<0.00001]增强机体NK细胞活性[MD=2.38,95%CI(0.83,3.86),P=0.002]。对CD8^(+)水平无影响[MD=1.01,95%CI(-0.36,2.37),P=0.15],CD4^(+)/CD8^(+)亚组分析:不同瘤种亚组[MD=0.28,95%CI(0.24,0.32,P<0.00001],肺癌组与消化道肿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用药途径亚组[MD=1.02,95%CI(0.88,1.17,P=0.13]、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化疗方案组[MD=1.02,95%CI(0.88,1.17,P=0.4],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CD8^(+)水平与不同肿瘤有相关性,与用药途径及化疗方案无相关性。结论:通关藤制剂能提升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与不同瘤种有相关性、与给药方式、化疗方案无相关性,但仍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关藤 化学治疗 中晚期恶性肿瘤 免疫功能 CD3^(+) CD4^(+) CD4^(+)/CD8^(+) META分析
下载PDF
脾气虚证与神经内分泌相关的生化指标的关联性研究概述 被引量:5
4
作者 南梦蝶 程诺 +2 位作者 贺倩 刘远欧 刘玥芸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930-937,共8页
脾气虚证是中医常见证候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脾气虚证神经内分泌系统各类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根据现有脾气虚证的实验研究现况,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研究的学术观点,重点介绍了脑肠肽、神经调节相关指标、下丘脑-腺垂体轴指标和水... 脾气虚证是中医常见证候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脾气虚证神经内分泌系统各类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根据现有脾气虚证的实验研究现况,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研究的学术观点,重点介绍了脑肠肽、神经调节相关指标、下丘脑-腺垂体轴指标和水盐代谢等指标变化。脑肠肽方面,多数研究提示脾气虚证状态下,促进作用的脑肠肽在下丘脑、胃肠道组织及血液中的含量下降,抑制作用的脑肠肽在各组织中的含量下降,部分脑肠肽含量可在不同组织中出现不同变化;在有关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中,脾气虚证状态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出现相应指标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部分细胞因子及神经递质的含量改变,肠神经功能紊乱也通过指标的变化体现;在有关下丘脑-腺垂体轴的研究中,脾气虚证状态下肾上腺、甲状腺的内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在有关水盐代谢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表明脾气虚证状态下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水通道蛋白比例变化。本文认为脾气虚证研究有待进一步探明不同指标相互间可能的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证 脑肠肽 自主神经系统 肠神经系统 下丘脑-腺垂体轴 水盐代谢 微观指标
下载PDF
基于“调平理论”论治恶性肿瘤和恶性血液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许晶 南梦蝶 +4 位作者 刘宇 韩丽珍 兰梦好 侯丽 李冬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355-360,共6页
“正邪失衡”“阴阳失调”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基于调平理论,及时纠正机体失衡状态,在机体出现病理产物之前建立新动态平衡,让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在“调平”措施的帮助下,恢复抵御邪气的能力。基于调平理论确立治则治法可用于... “正邪失衡”“阴阳失调”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基于调平理论,及时纠正机体失衡状态,在机体出现病理产物之前建立新动态平衡,让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在“调平”措施的帮助下,恢复抵御邪气的能力。基于调平理论确立治则治法可用于实体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解决恶性肿瘤治疗难题,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平理论 正邪失衡 阴阳失调 恶性肿瘤 恶性血液病 陈信义 生命质量 难题
下载PDF
基于8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晚期胃癌人群类别预测的判别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朝旭 王玥 +5 位作者 李潇 南梦蝶 谢美雯 刘常玉 尹亚南 侯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基于80例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构建晚期胃癌人群类别预测的判别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桓兴肿瘤医院、北京三环肿瘤医院就诊的晚期胃癌患者80... 目的:基于80例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构建晚期胃癌人群类别预测的判别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桓兴肿瘤医院、北京三环肿瘤医院就诊的晚期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随访患者生存时间、一般资料、临床相关资料等,以确诊Ⅳ期后的生存时间为因变量,其他与生存时间相关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建立Cox模型,筛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预测因素,并结合前期制定的中医受益人群、非受益人群、中间人群的划分标准,构建晚期胃癌人群类别预测的判别模型。结果: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共纳入80例晚期胃癌患者,死亡62例,脱落18例。构建的线性判别模型对57位患者的类别预测完全正确,总的预测准确率为71.25%。其中,非受益人群的预测准确率最高,为83.33%,其次为受益人群、中间人群,分别为81.08%、59.46%。结论:拟合的线性判别模型对受益人群和非受益人群的识别率较高,对于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的识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远处转移 中西医结合 临床资料 受益人群 预测模型 线性判别 生存时间
下载PDF
益髓颗粒对低危、中危Ⅰ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贫血及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蕊白 潘一鸣 +7 位作者 吴洁雅 刘宇 黄子明 南梦蝶 王婧 杨秀鹏 胡晓梅 侯丽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观察益髓颗粒对低危、中危Ⅰ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贫血及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8例低危、中危Ⅰ型M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髓颗粒,... 目的观察益髓颗粒对低危、中危Ⅰ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贫血及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8例低危、中危Ⅰ型M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髓颗粒,1袋/次,2次/d;对照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剂,1袋/次,2次/d。连续治疗8周后,分析2组治疗前后近期疗效指标,包括血常规、症状及疲乏程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Hb)水平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症状总积分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头晕症状较治疗前改善,气短、乏力、头晕、麻木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疲乏程度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疲乏程度评分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髓颗粒能升高低危、中危Ⅰ型MDS患者Hb水平,改善患者症状及疲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髓颗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红蛋白 贫血 疲乏 症状
下载PDF
中药联合化疗防治根治术后局部进展期胃癌复发转移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玥 赵维哲 +4 位作者 栗枭杰 南梦蝶 谢美雯 李沛瑾 侯丽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9期913-922,共10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索中医药联合化疗防治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中医药提高辅助化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PubMed等数据库相关随机对照临床...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索中医药联合化疗防治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中医药提高辅助化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PubMed等数据库相关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研究文献进行筛选与数据提取,应用Cochrane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RCTs,Meta分析显示,对比单纯化疗,中医药联合化疗可以提高LAGC术后KPS评分、提高CD3^(+)指标、提高CD4^(+)/CD8^(+),降低术后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症状、腹泻、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发生率。在术后QLQ-C30评分以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中医药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疗效相当;中医药联合化疗可以降低LAGC术后1年、2年、3年、5年累计复发转移率,延长DFS。结论中医药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可提高LAGC术后患者免疫水平及KPS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LAGC术后累计复发转移率,提高D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胃癌 胃癌根治术 复发转移 中药 META分析
下载PDF
浅谈中医透法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操蕾 孙可意 +2 位作者 李湛 南梦蝶 孙晓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256-1257,共2页
邪郁于内所致的皮肤病,急速驱邪为要,运用透法往往疗效显著,大大缩短病程,但很少有人阐述与总结此法对皮肤病的意义,故本文从介绍透法的含义、医籍中相关论述、代表方剂、名医医案来介绍透法,希望能有助于临床上相关皮肤病的治疗。
关键词 透法 中医 皮肤病 医案 驱邪
下载PDF
晚期胃癌中医药分部位论治思路 被引量:7
10
作者 南梦蝶 李潇 +3 位作者 谢美雯 黄孝玲 司匡中 侯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71-1076,共6页
中医学辨证论治晚期胃癌依据各原发部位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对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立法处方有不同的侧重。晚期胃癌依据原发部位不同可分为贲门癌、胃体癌和胃窦癌。不同部位胃癌的论治可依据常见症状分别参考中医病名噎膈、胃脘痛和吐... 中医学辨证论治晚期胃癌依据各原发部位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对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立法处方有不同的侧重。晚期胃癌依据原发部位不同可分为贲门癌、胃体癌和胃窦癌。不同部位胃癌的论治可依据常见症状分别参考中医病名噎膈、胃脘痛和吐血、反胃的治疗。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的基本病机归纳为痰气瘀滞、胃热伤阴、寒凝气滞。基于胃癌“扶正祛邪、顾护胃气”的总体治疗原则,分别侧重通降、荣养、温煦的治法对贲门、胃体和胃窦原发的晚期胃癌进行分治。分部位论治的思路为晚期胃癌的中医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分部位论治 中医药 贲门 胃体 胃窦
原文传递
健脾益气摄血方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肠道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子明 侯丽 +5 位作者 郎海燕 何昊 王冲 南梦蝶 谢美雯 张雅月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可能效应机制。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和健脾益气摄血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使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注射法建...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可能效应机制。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和健脾益气摄血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使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注射法建立ITP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第8天,正常组、模型组均予0.1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强的松组给予浓度为2 mg/ml强的松溶液0.1 ml/10 g灌胃,健脾益气摄血组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健脾益气摄血方颗粒剂4.1、8.2 mg/g灌胃。各组均每日1次,共灌胃8天。使用免疫浊度法检测小鼠肠黏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P53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观察小鼠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黏液中sIgA含量降低,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P53蛋白表达升高,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强的松组及健脾益气摄血中、高剂量组sIgA均升高,p53蛋白表达降低,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健脾益气摄血高剂量组sIgA含量明显高于健脾益气摄血中剂量组和强的松组(P<0.01),健脾益气摄血高剂量组和强的松组淋巴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健脾益气摄血中剂量组(P<0.01);各组小鼠淋巴细胞周期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ITP效应机制可能与调控肠黏液中sIgA含量及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降低淋巴细胞凋亡率,改善肠道免疫功能有关,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健脾益气摄血方 肠道免疫 免疫球蛋白 P53蛋白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基于经络学说辨治胃癌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谢美雯 陈晟 +4 位作者 李潇 南梦蝶 栗枭杰 王玥 侯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96,共5页
基于《黄帝内经》相关理论探析胃癌的发病机制,邪气循经络入胃腑,阻滞机体气血运行,产生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难消,变生为毒,癌毒阻塞经络而致胃积。同时,食邪亦可伤其胃,停聚阴脉,汲取精微,化腐为脓,阻滞经脉而成胃积。胃... 基于《黄帝内经》相关理论探析胃癌的发病机制,邪气循经络入胃腑,阻滞机体气血运行,产生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难消,变生为毒,癌毒阻塞经络而致胃积。同时,食邪亦可伤其胃,停聚阴脉,汲取精微,化腐为脓,阻滞经脉而成胃积。胃癌转移的靶器官也是有一定的倾向性,可能与胃癌循经转移相关。治疗以分经论治、搜经剔络为主,灵活运用引经药、风药以治其本,并辅以针灸匡扶正气,迫邪外出,以消胃积,达到防治胃癌及其转移的目的,为临床防治胃癌提供又一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经络 传舍 辨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