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趋化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南毛球 曹雄彬 +5 位作者 宫丽 胡智安 匡良洪 刘雅芳 孙元平 戴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趋化素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mg/d)、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mg/d)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检...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趋化素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mg/d)、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mg/d)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检测血清脂肪因子(脂联素和趋化素)和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血清趋化素、TNFα和IL-8明显下降,脂联素明显上升(P<0.05),且高剂量组趋化素[(3.2±1.2)mg/L vs(5.2±2.2)mg/L,P<0.05],TNF-α[(61.5±18.5)ng/L vs(70.6±20.1)ng/L,P<0.05]和IL-8[(24.5±7.2)ng/L vs(28.2±8.1)ng/L,P<0.05]明显低于低剂量组,脂联素明显高于低剂量组[(12.3±4.9)mg/L vs(9.1±3.8)mg/L,P<0.05]。阿托伐他汀与TNF-α(r=0.610,P=0.001)、IL-8(r=0.351,P=0.005)和趋化素(r=0.624,P=0.001)的变化值呈正相关,与脂联素的变化值呈负相关(r=-0.402,P=0.003),其中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较低剂量的相关性更高(P<0.05,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早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可以明显调节趋化素和脂联素水平异常,降低炎症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脂联素 趋化因子类 降血脂药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联合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S-100B蛋白和NO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南毛球 戴军 +2 位作者 黄光群 曹雄彬 刘雅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9期1878-1880,共3页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S-100B蛋白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S-100B蛋白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组间临床疗效、NIHSS评分、血清MMP-9、S-100B蛋白、NO水平。结果脑梗死临床疗效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2%vs.80.0%,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13.1±3.6分vs.16.8±4.2分),血清MMP-9、S-100B蛋白、NO水平降低(72.6±11.4 ng/ml vs.90.1±12.5 ng/ml,122.3±35.6 ng/L vs.174.8±40.9 ng/L,65.4±7.3μmol/L vs.70.2±8.5μmol/L),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中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并降低血清MMP-9、S-100B蛋白、NO水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红花黄色素 尿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 - 9 S 100B 蛋白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南毛球 戴军 +2 位作者 黄光辉 曹雄彬 刘雅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3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1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1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辅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MMSE积分、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1%和71.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积分较对照组升高[(20.7±2.4)和(18.9±2.8)分],血清ET-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75.1±14.0)和(94.5±16.4)ng/L],N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53.5±8.7)和(43.8±8.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VD患者能提高有效率,能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被引量:21
4
作者 南毛球 戴军 +2 位作者 黄光辉 曹雄彬 刘雅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方法选取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受试人员血清NSE、E...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方法选取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受试人员血清NSE、ET、TNF-α水平,并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NSE、ET、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NSE、ET、TNF-α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NSE>15.40ng/L、ET>77.94ng/L、TNF-α>44.21μg/L,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0.0%、80.0%、80.0%,特异性分别为85.0%、80.0%、70.0%。观察组患者两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EDV)、平均血流速度(Vm)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而RI则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患者血清NSE、ET、TNF-α呈高表达状态,血流动力学参数也存在明显变化,对血清NSE、ET、TNF-α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 内皮素(ET)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香芹酚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2
5
作者 南毛球 戴军 +2 位作者 黄光辉 曹雄彬 刘雅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2期2185-2188,共4页
目的探索香芹酚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中的作用及相关的机制。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香芹酚组。每组12只。香芹酚组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后给予腹腔注射香芹酚50 mg/kg,每日一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只注... 目的探索香芹酚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中的作用及相关的机制。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香芹酚组。每组12只。香芹酚组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后给予腹腔注射香芹酚50 mg/kg,每日一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只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一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出脑组织进行分析。术后7d对三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中氧化应激因子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总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Bax和Bcl-2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芹酚组大鼠显著下调了神经功能评分(P<0.05);香芹酚能显著降低氧化应激因子NO含量以及总NOS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香芹酚能显著提高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以及e NOS蛋白表达(P<0.05)。结论香芹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抗氧化应激以及抗细胞凋亡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香芹酚 氧化应激 凋亡
下载PDF
脑脊液Notch1、DLL1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南毛球 戴军 +2 位作者 黄光辉 曹雄彬 刘雅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11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脑脊液Notch1、DLL1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腰椎穿刺术患者289例,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结核性脑膜炎组127例和非结核性脑膜炎组162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组146例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目的研究脑脊液Notch1、DLL1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腰椎穿刺术患者289例,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结核性脑膜炎组127例和非结核性脑膜炎组162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组146例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组16例);选取同期入院的72例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各组患者脑脊液Notch1、DLL1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Notch1>8.5ng/ml的例数显著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组及对照组的例数(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DLL1>0.77ng/ml例数显著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组及对照组例数(P<0.05)。Notch1及DLL1水平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性,显著高于单一Notch1及DLL1水平检测(P<0.05);Notch1及DLL1水平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单一Notch1及DLL1水平检测(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血清和脑脊液中Notch1、DLL1水平较高,而在非结核性脑膜炎和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中含量较低,可以将其作为结核性脑膜炎辅助诊断指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NOTCH1 DLL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结核性脑膜炎
下载PDF
自拟活血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38
7
作者 戴军 罗亚明 +3 位作者 曹雄彬 南毛球 周航 刘雅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874-877,881,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探索该药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探索该药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均采用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再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方,2组均治疗14 d后,观察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黏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电泳指数及红细胞沉降率K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HDL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且其高黏滞状态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方 自拟 急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有效率 血脂代谢 安全性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刘雅芳 石云琼 +2 位作者 戴军 黄咏梅 南毛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常规组54例、接受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的丹红注射液组48例。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常规组54例、接受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的丹红注射液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d后、治疗7d后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及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中神经损伤指标及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d后、治疗7d后,丹红注射液组患者血清中copeptin、H-FABP、NSE的含量低于常规组,BDNF、bFGF的含量高于常规组;外周血中CD62p、CD42b、PAC-1、PMA的含量低于常规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并抑制血小板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丹红注射液 神经损伤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下载PDF
温胆益脑汤联合多巴丝肼对老年帕金森病人血清YKL-40、IL-1β、BDNF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戴军 罗亚明 +3 位作者 曹雄彬 南毛球 周航 刘雅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9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探讨温胆益脑汤联合多巴丝肼对老年帕金森病人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白介素-1β(IL-1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102例老年帕金森病人,随机均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温胆益脑汤联合多巴丝肼对老年帕金森病人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白介素-1β(IL-1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102例老年帕金森病人,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多巴丝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胆益脑汤治疗。比较两组YKL-40、IL-1β、BDNF、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YKL-40和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21±0.79)mg/m L与(3.83±1.15)mg/m L,(10.10±1.27)pg/m L与(12.15±2.09)pg/m L,P<0.05];观察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18.49±3.14)ng/m L与(14.65±2.81)ng/m L,P<0.05];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27.65±3.26)分与(22.64±3.08)分,P<0.05];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20.14±2.83)分与(25.62±3.19)分,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20%与74.51%,P<0.05)。结论温胆益脑汤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老年帕金森能有效降低病人YKL-40和IL-1β水平,提高BDNF水平,改善病人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温胆益脑汤 多巴丝肼 软骨糖蛋白39 白介素-1Β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下载PDF
尼麦角林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及对TCD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裴裴 卫汨 +1 位作者 曹雄彬 南毛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8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眩晕症临床效果及经颅多普勒(TCD)参数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6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眩晕症临床效果及经颅多普勒(TCD)参数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6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眩晕评分及TCD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D参数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舒血宁注射液在眩晕症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麦角林 舒血宁注射液 眩晕症 经颅多普勒参数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微创抽吸引流术前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和磷脂酶A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雄彬 宫丽 +5 位作者 匡良洪 刘雅芳 孙元平 戴军 南毛球 胡智安 《微循环学杂志》 2016年第2期46-48,52,共4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微创抽吸引流术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磷脂酶A2(PLA2)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2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分为意识清醒组(n=30)、浅昏迷组(n=36)和深昏迷组(n=26);另...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微创抽吸引流术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磷脂酶A2(PLA2)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2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分为意识清醒组(n=30)、浅昏迷组(n=36)和深昏迷组(n=26);另选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52)。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水平、PLA2活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分析不同神志状态脑出血患者治疗前血清IL-6、IL-10水平与PLA2活性变化及与昏迷程度的关系;分析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IL-6、IL-10、PLA2水平变化及其与NIHSS评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不同神志状态脑出血患者血清IL-6、IL-10、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昏迷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血清IL-6、IL-10、PLA2水平均与昏迷程度呈正相关(rIL-6=0.583、rIL-10=0.608、rPLA2=0.552,P<0.05)。治疗后,脑出血患者血清IL-6、IL-10、PLA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均降低,NIHSS评分也显著降低(P<0.01),血清IL-6、IL-10、PLA2与NIHSS评分亦呈正相关(rIL-6=0.617、rIL-10=0.569、rPLA2=0.655,P<0.05)。结论:IL-6、IL-10、PLA2等水平变化可反映脑出血病情,微创抽吸引流术可有效减轻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抽吸引流术 白细胞介素 磷脂酶A2 PHOSPHOLIPASE A2
下载PDF
奥拉西坦联合乐脉颗粒辨证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雄彬 宫丽 +4 位作者 戴军 匡良洪 刘雅芳 孙元平 南毛球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乐脉颗粒辨证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04—2013-04 10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乐脉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乐脉颗粒辨证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04—2013-04 10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乐脉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2.55%,观察组为8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6周和12周MMSE、ADL评分以及双侧ICA、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乐脉颗粒辨治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奥拉西坦 乐脉颗粒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戴军 罗亚明 +3 位作者 曹雄彬 南毛球 周航 刘雅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7期1419-1420,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和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脑血流量(CBV)和脑血流速度(CBF)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CBV和CBF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与1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改善效果显著,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药物疗法 药用制剂/投药和剂量 认知 血液灌注
下载PDF
微创介入颅内出血(血肿)清除技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雄彬 宫丽 +5 位作者 匡良洪 刘雅芳 孙元平 南毛球 戴军 石云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2期87-88,共2页
目的分析微创介入颅内出血清除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01—2013-01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颅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微创介入手术清除血肿;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手术清除血肿,比较2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微创介入颅内出血清除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01—2013-01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颅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微创介入手术清除血肿;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手术清除血肿,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肿平均清除率83.34%,对照组50.57%,2组清除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介入手术清除颅内血肿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 微创介入治疗术 神经内科
下载PDF
脑脊液中MMP-9、VCAM-1检测在病毒性脑炎的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云 秦秀燕 +1 位作者 孙俊启 南毛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90-491,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水平,探讨MMP-9、VCAM-1... 目的通过检测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水平,探讨MMP-9、VCAM-1在VE发病机制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VE组及对照组CSF中MMP-9和VCAM-1的水平。结果 VE组CSF中MMP-9、V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SF中MMP-9与VCAM-1水平呈正相关;MMP-9及VCAM-1在CSF蛋白含量≥0.45g/L与<0.45g/L的患者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VCAM-1可能共同参与了VE的炎症反应、血脑屏障破坏和脑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血脑屏障
下载PDF
腰椎完全性脱位伴脊髓马尾损伤1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皎 南毛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44-544,共1页
关键词 脊髓马尾损伤 完全性脱位 肛门括约肌松驰 腰椎 生命体征稳定 后凸成角畸形 感觉运动功能 脊柱腰段 腹股沟区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南毛球 宫丽 +4 位作者 匡良洪 刘雅芳 孙元平 戴军 曹雄彬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73-776,共4页
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的相关性研究。方法连续性收录作者医院2012-01/2015-0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根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果分为CMB组(n=90)和非CMB... 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的相关性研究。方法连续性收录作者医院2012-01/2015-0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根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果分为CMB组(n=90)和非CMB组(n=130)。分析比较入院当天和出院时血尿酸水平与CMB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CMB组患者尿酸水平明显低于非CMB患者,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重度亚组患者明显高于轻度亚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MB诊断价值方面,可见入院时尿酸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02,cut-off值为284.22,敏感性为80.30%、特异性为75.71%。出院时尿酸的AUC为0.713,cut-off值为260.31,敏感性为79.14%,特异性为82.22%。入院时尿酸(r=0.722,P<0.05)和出院时尿酸(r=0.682,P<0.05)水平与CMB均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CMB密切相关,是诊断CMB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尿酸 脑微出血
原文传递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雄彬 南毛球 +3 位作者 匡良洪 刘雅芳 孙元平 颜莉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6期3092-3095,共4页
目的:通过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观察其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以丘脑底核为刺激靶点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例,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U... 目的:通过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观察其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以丘脑底核为刺激靶点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例,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UPDRS评分。结果:接受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6个月后,患者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临床主症的改善上效果良好;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UPDRS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美多巴服用量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没有产生永久性的并发症以及较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对大量油脂性渗出及典型面具性面容的治疗上未见明显疗效。结论: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氏病,可以使帕金森病主要临床症状肌肉僵直、静止震颤及运动迟缓得到明显改善,显著减少美多巴服药量,具有安全可靠的疗效,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丘脑底核 帕金森病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8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曹雄彬 匡良洪 +5 位作者 宫丽 刘雅芳 南毛球 黄光辉 戴军 石云琼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8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49例,病死率为61.3%。入院时血压高、血糖高、出血量>...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8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49例,病死率为61.3%。入院时血压高、血糖高、出血量>5 ml、GCS评分≤8分、瞳孔异常、早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更高。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意识障碍、出血量、GCS评分和早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是评估脑干出血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脑干出血 临床表现 预后
原文传递
2012年医院鲍氏不动杆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雄彬 宫丽 +5 位作者 匡良红 刘雅芳 南毛球 戴军 黄光辉 石云琼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8-500,共3页
目的调查医院鲍氏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出的179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按照CLSI 201... 目的调查医院鲍氏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出的179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按照CLSI 2011年版标准判读,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非重复鲍氏不动杆菌179株,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166株占92.74%;179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ICU 51株、神经外科37株、呼吸内科36株,分别占28.49%、20.67%、20.12%;鲍氏不动杆菌除对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外,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达>60.0%。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攀升,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对鲍氏不动杆菌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