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论溯源: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到五大发展理念 被引量:1
1
作者 南珊妹 《大连干部学刊》 2017年第7期23-27,共5页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依据,并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考察形成的指导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五大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理论内涵与价值导向上存在内在一致性,我们从创新与唯物史观社会发...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依据,并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考察形成的指导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五大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理论内涵与价值导向上存在内在一致性,我们从创新与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学说、协调与马克思"社会有机整体"思想、绿色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世界一体化思想、共享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思想五个方面入手,旨在探讨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理论继承
下载PDF
中共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新境界 被引量:1
2
作者 南珊妹 《世纪桥》 2017年第1期28-29,共2页
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对此做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新境界。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对此做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新境界。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依据;提出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内容;首提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大以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大思政视域下“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的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南珊妹 《西部素质教育》 2019年第20期31-33,共3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大思政与'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的内在关联,然后分析了大思政视域下'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大思政视域下'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的路径,包括学校党委发挥思想统领作用、思政教师守好主渠... 文章首先阐述了大思政与'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的内在关联,然后分析了大思政视域下'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大思政视域下'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的路径,包括学校党委发挥思想统领作用、思政教师守好主渠道和主阵地、专业教师种好责任田、辅导员教师做好日常思政、学校团委守好一段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一懂两爱”人才培养 思政教师
下载PDF
中共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传播
4
作者 南珊妹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6年第1期29-31,共3页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只有让大多数人熟悉并掌握,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传播理论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只有让大多数人熟悉并掌握,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传播理论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传播,随着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更加多样,同时紧贴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传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
下载PDF
创新发展理念: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理论新形态
5
作者 南珊妹 《理论观察》 2017年第12期114-116,共3页
创新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发展理念源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创新理念包含的万众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分别源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动力论中的主体动力、生产力动力和社会基本矛盾动力... 创新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发展理念源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创新理念包含的万众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分别源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动力论中的主体动力、生产力动力和社会基本矛盾动力。创新发展理念基于对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现实考察而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的中国化与时代化,指明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动力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动力论 万众创新 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
下载PDF
学情分析视域下高职《概论》课改革的三个维度
6
作者 南珊妹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6-39,共4页
通过分析高职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专业背景等因素,《概论》课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一是转变教师教学语言、丰富教学素材,改进教学形式以提升课堂效果;二是注重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双向结合,丰富教学内容以拓展... 通过分析高职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专业背景等因素,《概论》课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一是转变教师教学语言、丰富教学素材,改进教学形式以提升课堂效果;二是注重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双向结合,丰富教学内容以拓展学生理论视野;三是开设思政微信平台,传播社会正能量以引导学生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概论》课 教学方法 改革路径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一带一路”传播的现状透视--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视角
7
作者 南珊妹 《科技传播》 2021年第21期77-79,共3页
“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理论根基,以“讲好中国故事”自塑新的大国形象、以“凝聚共识”架起沟通民心的桥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达成与沿线各国同向同进的目标。通过现实考察和历史审视,创新多种路径的传播... “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理论根基,以“讲好中国故事”自塑新的大国形象、以“凝聚共识”架起沟通民心的桥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达成与沿线各国同向同进的目标。通过现实考察和历史审视,创新多种路径的传播,将“一带一路”的思想实质深入到国内乃至沿线各国人民的心中。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通过寻找文化契合点和展示共建新成果更好地传播“一带一路”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传播
下载PDF
农村地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进路探析
8
作者 南珊妹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第17期128-129,共2页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村地区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关键阵地,需要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现实、缘由、路径加以审视。当前,农村地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存在受众多元化、内容宽泛化、形式单一化等现实问题。这与农民热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村地区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关键阵地,需要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现实、缘由、路径加以审视。当前,农村地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存在受众多元化、内容宽泛化、形式单一化等现实问题。这与农民热衷封建迷信、专注于解决现实矛盾、沉迷于新兴媒体创作等因素紧密相关。因此,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农村地区的传播效果,必须区分群体进行分类传播,扩大受众的覆盖面;围绕农民切身话题,增强传播内容的针对性;正面引导网络舆论,打造有序化的传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主流意识形态 传播
下载PDF
认知规律视角下高职思政课育人的三维路径
9
作者 南珊妹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1-44,共4页
高职思政课要依托高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规律,围绕备课、上课、课后思考三个经典环节,展开从具象到抽象的材料选取、从感性到理性的课堂设计以及从片段到系统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思政课师生双向互动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课程教学进头脑... 高职思政课要依托高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规律,围绕备课、上课、课后思考三个经典环节,展开从具象到抽象的材料选取、从感性到理性的课堂设计以及从片段到系统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思政课师生双向互动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课程教学进头脑。通过材料选取、课堂设计、自主学习三个环节的互动与配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高职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行动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认知规律 思政课
下载PDF
中共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路径研究
10
作者 南珊妹 《西部素质教育》 2016年第24期183-184,共2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作为我国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向大学生普及这些理论成果,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文章探索了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中共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途径。
关键词 中共十八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大学生
下载PDF
从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演进看制度自信
11
作者 南珊妹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第26期10-12,共3页
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实际,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经济制度经历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在这个过... 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实际,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经济制度经历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和充实。这一经济制度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之其他经济制度有明显的优势,其历史合理性和优越性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经济制度 制度自信 优越性 合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