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G介导BT基因转化大豆原生质体获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25
1
作者 南相日 刘文萍 +3 位作者 刘丽艳 吕晓波 何云霞 卫志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6-330,共5页
通过PEG法将B.T(BacilastharingiensisCryIAc)毒蛋白基因导入到大豆主栽品种黑农35,黑农37,合丰25和合丰35的原生质体中,经30ml/L潮霉素筛选,选择有抗性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获得... 通过PEG法将B.T(BacilastharingiensisCryIAc)毒蛋白基因导入到大豆主栽品种黑农35,黑农37,合丰25和合丰35的原生质体中,经30ml/L潮霉素筛选,选择有抗性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获得了三棵再生植株,移栽后全部成活,对移栽后植株的总DNA进行PCR分析,均显阳性。对PCR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B.T毒蛋白基因已整合到大豆细胞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原生质体 B.T毒蛋白基因 转基因植株
下载PDF
马铃薯卷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转化及其转基因后代的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南相日 刘文萍 +1 位作者 刘琦 夏善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7期106-109,共4页
根据GenBank中的马铃薯卷叶病外壳蛋白基因(PLRV-CP)全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马铃薯卷叶病毒RNA为模板,克隆了马铃薯卷叶病外壳蛋白基因,在pBI121的基础上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利用PLO(Poly-L-Ornithine)将PLRV-CP基因导入到马铃... 根据GenBank中的马铃薯卷叶病外壳蛋白基因(PLRV-CP)全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马铃薯卷叶病毒RNA为模板,克隆了马铃薯卷叶病外壳蛋白基因,在pBI121的基础上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利用PLO(Poly-L-Ornithine)将PLRV-CP基因导入到马铃薯加工型品种大西洋的原生质体中,获得了转基因后代。在5株转化后代中扩增出长度为610bp的目标DNA片断,说明导入的外源PLRV-CP基因已经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CR结果的正确性。RT-PCR结果表明,在3株转化后代叶片中具有阳性表达。马铃薯卷叶病毒接种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比对照有明显的马铃薯卷叶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PLRV-CP基因 原生质体 克隆
下载PDF
利用聚鸟氨酸提高大豆原生质体外源基因的转化效率(简报) 被引量:7
3
作者 南相日 卫志明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09-413,共5页
有不少利用PEG法把外源基因导入到大豆原生质体,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的报道,目前PEG的转化效率有所提高,但还是不能满足转化的需要,如何提高原生质体的转化效率是基因转化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本实验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以大豆幼子叶原生质体... 有不少利用PEG法把外源基因导入到大豆原生质体,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的报道,目前PEG的转化效率有所提高,但还是不能满足转化的需要,如何提高原生质体的转化效率是基因转化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本实验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以大豆幼子叶原生质体为材料,利用聚鸟氨酸(PLO:Poly-L-Ornithine,MW:114900,SIGMA)对Bt基因的转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原生质体 外源基因 聚鸟氨酸 PLO 转化效率
下载PDF
菜豆几丁质酶基因转化马铃薯及后代表达 被引量:12
4
作者 南相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2期75-77,共3页
通过农杆菌侵染和原生质体直接转化法把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到马铃薯加工品种大西洋中,获得了13株转化后代,经过PCR分析和Southernblot分析,在5株后代中扩增出900bp目标带,说明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四倍体基因组中。RT-PCR... 通过农杆菌侵染和原生质体直接转化法把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到马铃薯加工品种大西洋中,获得了13株转化后代,经过PCR分析和Southernblot分析,在5株后代中扩增出900bp目标带,说明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四倍体基因组中。RT-PCR分析结果表明,其中的3株叶片中有菜豆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而且抗病试验进一步证明了该基因在叶片中有较强的表达强度,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比对照提高了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农杆菌 原生质体 菜豆几丁质酶基因
下载PDF
多聚鸟氨酸介导外源基因的直接转化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南相日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6-30,共5页
利用多聚鸟氨可以改变本来都带负电荷的原生质体或外源 DNA表面电性 ,使其中之一带正电荷 ,从而达到原生质体和外源 DNA正负相吸 ,并且促进外源DNA进入到原生质体中。本实验采用以多聚鸟氨酸改变外源 DNA表面负电荷为正电荷的方法。在... 利用多聚鸟氨可以改变本来都带负电荷的原生质体或外源 DNA表面电性 ,使其中之一带正电荷 ,从而达到原生质体和外源 DNA正负相吸 ,并且促进外源DNA进入到原生质体中。本实验采用以多聚鸟氨酸改变外源 DNA表面负电荷为正电荷的方法。在大豆品种黑农 35和黑农 37的多聚鸟氨酸介导 BT基因的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而且转化效率达到 0 .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鸟氨酸 原生质体 外源DNA 转基因 PLO 大豆
下载PDF
马铃薯细胞融合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南相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4期71-74,共4页
为了完善细胞融合技术,提高融合细胞的分化再生能力,对原生质体的游离、融合、培养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出了既简单又高效率的细胞融合方法多聚鸟氨酸法(poly–L-ornithine,PLO)以及初始、继代、分化培养基,获得了马铃薯花培后代У... 为了完善细胞融合技术,提高融合细胞的分化再生能力,对原生质体的游离、融合、培养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出了既简单又高效率的细胞融合方法多聚鸟氨酸法(poly–L-ornithine,PLO)以及初始、继代、分化培养基,获得了马铃薯花培后代Удача×Жуковскийранний细胞融合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原生质体 细胞融合
下载PDF
Inverse PCR法快速测定转基因马铃薯中T-DNA的拷贝数 被引量:1
7
作者 南相日 《中国马铃薯》 2006年第2期78-80,共3页
利用Inverse PCR技术分析原生质体途径导入PLRV-CP基因的马铃薯转基因后代T-DNA拷贝数,结果与Southern Blot相同。经RT-PCR分析,低拷贝数的转基因后代显阳性反应,多拷贝数的显阴性反应,说明T-DNA多拷贝数影响外源基因的表达。Inverse PC... 利用Inverse PCR技术分析原生质体途径导入PLRV-CP基因的马铃薯转基因后代T-DNA拷贝数,结果与Southern Blot相同。经RT-PCR分析,低拷贝数的转基因后代显阳性反应,多拷贝数的显阴性反应,说明T-DNA多拷贝数影响外源基因的表达。Inverse PCR技术能为早期快速准确预测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的T-DNA拷贝数,排除多拷贝重复串联序列诱导的外源基因沉默植株,为获得稳定表达的转基因株系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SE PCR 拷贝数 基因沉默
下载PDF
马铃薯气雾法工厂化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
8
作者 南相日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6年第3期19-19,共1页
马铃薯无基质定时气雾栽培法是目前生产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先进方法之一,该方法是在无基质的条件下,以定时喷施营养液的形式自动化供给植株养分,所以杜绝了土传病害的传播途径,提高了原原种的产量和质量,已被越来越多的种薯生产单... 马铃薯无基质定时气雾栽培法是目前生产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先进方法之一,该方法是在无基质的条件下,以定时喷施营养液的形式自动化供给植株养分,所以杜绝了土传病害的传播途径,提高了原原种的产量和质量,已被越来越多的种薯生产单位所采用。目前利用生产原原种大多在简易日光温室中进行,由于温室中光照弱,湿度大,容易发生各种病害尤其是晚疫病,因此在气雾法生产中,应在温室管理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病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生产 防治病虫害 气雾法 马铃薯 脱毒原原种 土传病害 日光温室 植株养分 传播途径 生产单位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BnCS基因对黄瓜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文萍 卢淑雯 +3 位作者 刘建新 南相日 柳景兰 李柱刚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2,共3页
以黄瓜为受体,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同源克隆的抗冷基因BnCS转入黄瓜,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转化的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和后代进行PCR鉴定,证明BnCS基因已经转入黄瓜。对T0种子和T1植株进行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后代耐冷... 以黄瓜为受体,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同源克隆的抗冷基因BnCS转入黄瓜,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转化的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和后代进行PCR鉴定,证明BnCS基因已经转入黄瓜。对T0种子和T1植株进行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后代耐冷性有所增强;试验获得的耐冷材料已应用于育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 BnCS基因 黄瓜 遗传转化
下载PDF
‘黑农51’子叶节和胚尖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艳 满为群 +1 位作者 南相日 李柱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8-151,共4页
为建立一个高效的大豆再生体系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选用‘黑农51’的子叶节和胚尖作为外植体,建立了黑农51的子叶节和胚尖再生体系,并研究了6-BA和IBA对大豆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农51’子叶节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为MSB5+1.0mg/L6-BA+0... 为建立一个高效的大豆再生体系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选用‘黑农51’的子叶节和胚尖作为外植体,建立了黑农51的子叶节和胚尖再生体系,并研究了6-BA和IBA对大豆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农51’子叶节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为MSB5+1.0mg/L6-BA+0.2mg/LIB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B5+1.0mg/LIBA;胚尖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为MSB5+0.4mg/L6-BA+0.2mg/LIB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B5+2.0mg/LIBA。‘黑农51’子叶节再生体系的出芽率、出芽数、芽伸长数和生根率4个指标均高于胚尖再生体系,更适合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子叶节 胚尖 再生体系
下载PDF
黄瓜耐低温基因转化后代的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淑雯 刘文萍 +3 位作者 李柱刚 南相日 刘建新 秦智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19,共4页
对耐低温基因BnCS转化黄瓜植株T0种子及T1植株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经低温胁迫,黄瓜品系yd-36的转基因植株T0种子13℃的发芽势、发芽率及胚根长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种子;T1植株的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含量也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植株,株... 对耐低温基因BnCS转化黄瓜植株T0种子及T1植株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经低温胁迫,黄瓜品系yd-36的转基因植株T0种子13℃的发芽势、发芽率及胚根长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种子;T1植株的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含量也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植株,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生长量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证明转基因植株耐低温能力明显强于非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耐低温基因 转化后代 生物学鉴定
下载PDF
大豆遗传转化及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艳 南相日 +1 位作者 满为群 李柱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3期7-11,共5页
转基因大豆是世界上最早商品化、推广应用速度最快的转基因作物,但其遗传转化仍然是基因工程领域的难点之一,如何建立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是转基因大豆的研究重点,同时随着转基因大豆走上人们的餐桌,关于其安全性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 转基因大豆是世界上最早商品化、推广应用速度最快的转基因作物,但其遗传转化仍然是基因工程领域的难点之一,如何建立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是转基因大豆的研究重点,同时随着转基因大豆走上人们的餐桌,关于其安全性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为此,概述了大豆遗传转化的几种方法,对转入大豆的外源基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两大方面探讨了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遗传转化 外源基因 安全性
下载PDF
引进俄罗斯马铃薯品种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文萍 张举梅 +2 位作者 南相日 韩玉琴 朱财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36,共2页
对从俄罗斯引进的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田间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俄罗斯品种薯形好,大小均匀,表皮光滑,芽眼浅,淀粉含量高,蒸食品质好。其中早熟品种201、202和晚熟品种994增产幅度较大,比对照增产40%以上,田间高抗晚疫病和病毒病。20... 对从俄罗斯引进的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田间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俄罗斯品种薯形好,大小均匀,表皮光滑,芽眼浅,淀粉含量高,蒸食品质好。其中早熟品种201、202和晚熟品种994增产幅度较大,比对照增产40%以上,田间高抗晚疫病和病毒病。202已通过全省区试,有望进行品种认定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马铃薯 引种 田间鉴定 综合评价 特征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对寒地粳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绿苗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文萍 刘建新 南相日 《北方水稻》 CAS 2015年第4期14-17,共4页
水稻成熟胚培养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研究的基础。以30个不同基因型的寒地粳稻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了其在相同条件下的培养特性,分析了不同粳稻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的差异以及与培养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诱导率最高为83.5%... 水稻成熟胚培养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研究的基础。以30个不同基因型的寒地粳稻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了其在相同条件下的培养特性,分析了不同粳稻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的差异以及与培养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诱导率最高为83.5%,最低为1.3%。分化率最高为64.0%,最低为0。不同基因型间诱导率及绿苗分化率差异明显;培养力与诱导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绿苗分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之间无绝对相关性;培养力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基因型被聚为不同的类群,第三类群中有5个基因型来自相同亲本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成熟胚 愈伤组织 绿苗分化
下载PDF
马铃薯微型薯诱导及打破休眠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琦 南相日 刘文萍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8期52-55,共4页
以马铃薯龙引薯一号为试验材料诱导微型薯,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及不同培养基对诱导微型薯的影响,并对60Co-γ射线辐照打破微型薯休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7℃暗培养条件更加适合微型薯的诱导;在17℃暗培养条件下培养基MS(NH4NO31650m... 以马铃薯龙引薯一号为试验材料诱导微型薯,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及不同培养基对诱导微型薯的影响,并对60Co-γ射线辐照打破微型薯休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7℃暗培养条件更加适合微型薯的诱导;在17℃暗培养条件下培养基MS(NH4NO31650mg/LKNO31900mg/L)+5mg/L6BA+80g/L蔗糖比MS培养基诱导微型薯效果更好;低剂量60Co-γ辐照处理能缩短微型薯的休眠期和休眠幅度,且不影响微型薯的芽势,不受样品量的限制,能同时处理大批量样品,可以作为打破微型薯休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微型薯 休眠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种龙薯4号的选育 被引量:2
16
作者 盛万民 张丽娟 +5 位作者 牛志敏 李庆全 解艳华 南相日 夏善勇 钱创建 《中国种业》 2020年第3期62-63,共2页
龙薯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以高产、商品薯率高、适应性广的中C9305-6为母本,抗晚疫病、抗3种主要病毒病的гибрид569N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晚熟鲜食型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直立、抗病性强、增产潜力大... 龙薯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以高产、商品薯率高、适应性广的中C9305-6为母本,抗晚疫病、抗3种主要病毒病的гибрид569N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晚熟鲜食型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直立、抗病性强、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的特点。块茎干物质含量14.7%,淀粉含量11.3%,蛋白质含量1.88%,维生素C含量12.5mg/100g,还原糖含量0.79%。2019年通过国家品种登记,适合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广西等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 龙薯4号 选育
下载PDF
二倍体马铃薯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文萍 刘建新 +3 位作者 南相日 张丽娟 盛万民 张举梅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原生质体培养是体细胞杂交的基础,同时也是获得变异材料的重要手段。以引进的4个二倍体马铃薯为材料,研究了渗透浓度、酶液组成、酶解时间及材料预处理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是原生质体成活、分裂及后期发育的... 原生质体培养是体细胞杂交的基础,同时也是获得变异材料的重要手段。以引进的4个二倍体马铃薯为材料,研究了渗透浓度、酶液组成、酶解时间及材料预处理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是原生质体成活、分裂及后期发育的重要条件,处理D预处理效果最好,原生质产量和活力最高,且有较多细胞分裂;马铃薯原生质体适宜的渗透浓度为0.35-0.40mol·L^-1;RH2和RH3酶解时间以4h为宜,RH1和RH4酶解时间以4.5h为宜;酶解液为2.0%纤维素酶和0.2%果胶酶的混合液。基因型对原生质体培养影响较大。经过培养,有2个二倍体材料获得了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马铃薯 原生质体 再生植株
下载PDF
黑穗醋栗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 被引量:5
18
作者 吕云波 南相日 +1 位作者 宋德禄 张军 《中国林副特产》 1997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黑穗醋栗 组织培养 工厂化育苗
下载PDF
提高春小麦花粉植株壮苗及加倍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玉琴 肖志敏 +3 位作者 赵海滨 辛文利 刘文萍 南相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16-17,共2页
研究了春小麦花粉植株的壮苗及染色体加倍技术。结果表明:延长低温处理时间可大幅度提高春小麦单倍体植株的自然加倍率;用1/2 MS培养基取代MS培养基、并控制每日光照12 h,弱苗控制在5%以下,可将无根苗控制在3%以下。
关键词 小麦 花粉植株 染色体 自然加倍
下载PDF
转CpFATB水稻后代耐冷性鉴定与筛选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建新 刘文萍 南相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8-21,共4页
为了获得水稻抗寒育种的基因资源,将腊梅花硫酯酶基因(CpFATB)转入水稻中,并对其后代进行了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低温下发芽率与常温发芽率比值为98%,与对照相比有所提高,达0.01水平显著差异;幼芽5℃存活率最高为98.41%,与... 为了获得水稻抗寒育种的基因资源,将腊梅花硫酯酶基因(CpFATB)转入水稻中,并对其后代进行了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低温下发芽率与常温发芽率比值为98%,与对照相比有所提高,达0.01水平显著差异;幼芽5℃存活率最高为98.41%,与对照达0.001水平显著差异;芽期在经历低温后比对照能较快地恢复生长;孕穗期经低温处理后,穗长、穗重、千粒重等指标无显著差异,有效分蘖率最高为76.928%,空粒率最低为10.02%,与对照达0.001水平显著差异。说明外源基因CpFATB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的耐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P FA TB 耐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